焦山《瘞鶴銘》
鎮江焦山上的《瘞鶴銘》舉世皆知,古今聞名。傳說這個碑上的字是中國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寫的,它和陝西的"石門銘"一起被稱為全國的兩大名碑。宋代的文人黃庭堅說碑上的字是"大字之祖"。
相傳,有一年春天,老樹抽芽,百花吐豔,王羲之出門有事,路過鎮江,登上焦山遊覽。他在焦山南麓一座小庵裡,看到有一對仙鶴,嘴尖頸細,眼藍頂紅,扇動雙翅,邁開長腿,顯出沖霄凌雲的姿態,心裡非常喜歡。王羲之看呆了,隨著仙鶴的舞姿,手指不停地劃來劃去,嘴裡喃喃地說:"要是寫字個個都像這樣靈活,那就好了。"
當家和尚看到王羲之這副模樣也呆了,過了好一會兒才開口:"檀越莫非喜歡這對仙鶴嗎?""哦!喜歡,喜歡,喜歡得很咧!"王羲之一驚,好象從夢中醒過來一樣,"不知大法師肯賣嗎?"當家和尚答道:"既然檀越喜愛,我就賣給你吧。""那太好了!"王羲之愛鶴心切,笑著說:"不過我現在不能帶走,等我辦完事回來,再帶它們,現在還要你費心照管。""你放心吧!"當家和尚點點頭。
過了幾個月,王羲之辦完事回來得知仙鶴已死,並葬後山。王羲之揮動羊毫寫下了《瘞鶴銘》三個大字和一百多字碑文,傾吐了王羲之對死去仙鶴的思念。那碑上的書法真是神來之筆,近看字字筆勢開張,遠看個個像仙鶴翩翩飛舞。從此,這座無名的小山就有了名字,叫做"鶴山"。
不知過了多少年,有一天夜晚,矗立在鶴山的石碑,受到雷的轟擊,掉進長江中。
不知又過了多少年,有一年冬季,水落石出,這塊碑竟露出頭來。碑上的字跡模糊,很難辨認,有的字幾乎邊一點痕跡也沒有了。來看碑的,人人搖頭嘆息。就把這塊碑改叫雷轟石,又叫無字碑。
不久,又是一個風雨交加、雷聲轟鳴的夜晚,忽然飛來一群仙鶴,停在無字碑上,抖動著被雨淋溼的翅膀。漸漸地,漸漸地,仙鶴不見了。第二天,風停雨止,遊人上山遊覽,驚奇地發現這塊無字碑不僅有了字,而且字字清晰,仍然是疏密相間,變化萬千,遒勁有力,神采飛揚。於是,人們傳開了,說這是仙字,是仙鶴變的,字型和原來的一模一樣。
直到現在,還有從江裡撈出來的王塊殘石,被連成整塊,嵌在焦山的寶墨軒裡的正中牆上,幾個瀟灑縱橫、渾厚奇妙的大字,每天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書法愛好者和興致勃勃的遊客。
鎮江三千年歷史文化
東泠泉
在大雄寶殿西側原海雲堂的天井裡,有一口井,叫東泠泉。相傳是焦光煉丹取水之處,又稱煉丹井。其實這裡本不是一個泉,而是焦山和尚模仿金山中泠泉開鑿的一口井。因焦山在金山之東,故稱為“東泠泉”。過去金、焦二山和尚常常相互爭勝,彼此模仿,金山寺有個蘇東坡玉帶,焦山寺也弄來一條楊一清玉帶;焦山有個吸江亭,金山也仿造一個吞海亭。東泠泉的開鑿正是他們競相爭勝的結果。
要查詢想要的資料必須抓住這個資料的關鍵字,這樣就方便查找了。
焦山《瘞鶴銘》
鎮江焦山上的《瘞鶴銘》舉世皆知,古今聞名。傳說這個碑上的字是中國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寫的,它和陝西的"石門銘"一起被稱為全國的兩大名碑。宋代的文人黃庭堅說碑上的字是"大字之祖"。
相傳,有一年春天,老樹抽芽,百花吐豔,王羲之出門有事,路過鎮江,登上焦山遊覽。他在焦山南麓一座小庵裡,看到有一對仙鶴,嘴尖頸細,眼藍頂紅,扇動雙翅,邁開長腿,顯出沖霄凌雲的姿態,心裡非常喜歡。王羲之看呆了,隨著仙鶴的舞姿,手指不停地劃來劃去,嘴裡喃喃地說:"要是寫字個個都像這樣靈活,那就好了。"
當家和尚看到王羲之這副模樣也呆了,過了好一會兒才開口:"檀越莫非喜歡這對仙鶴嗎?""哦!喜歡,喜歡,喜歡得很咧!"王羲之一驚,好象從夢中醒過來一樣,"不知大法師肯賣嗎?"當家和尚答道:"既然檀越喜愛,我就賣給你吧。""那太好了!"王羲之愛鶴心切,笑著說:"不過我現在不能帶走,等我辦完事回來,再帶它們,現在還要你費心照管。""你放心吧!"當家和尚點點頭。
過了幾個月,王羲之辦完事回來得知仙鶴已死,並葬後山。王羲之揮動羊毫寫下了《瘞鶴銘》三個大字和一百多字碑文,傾吐了王羲之對死去仙鶴的思念。那碑上的書法真是神來之筆,近看字字筆勢開張,遠看個個像仙鶴翩翩飛舞。從此,這座無名的小山就有了名字,叫做"鶴山"。
不知過了多少年,有一天夜晚,矗立在鶴山的石碑,受到雷的轟擊,掉進長江中。
不知又過了多少年,有一年冬季,水落石出,這塊碑竟露出頭來。碑上的字跡模糊,很難辨認,有的字幾乎邊一點痕跡也沒有了。來看碑的,人人搖頭嘆息。就把這塊碑改叫雷轟石,又叫無字碑。
不久,又是一個風雨交加、雷聲轟鳴的夜晚,忽然飛來一群仙鶴,停在無字碑上,抖動著被雨淋溼的翅膀。漸漸地,漸漸地,仙鶴不見了。第二天,風停雨止,遊人上山遊覽,驚奇地發現這塊無字碑不僅有了字,而且字字清晰,仍然是疏密相間,變化萬千,遒勁有力,神采飛揚。於是,人們傳開了,說這是仙字,是仙鶴變的,字型和原來的一模一樣。
直到現在,還有從江裡撈出來的王塊殘石,被連成整塊,嵌在焦山的寶墨軒裡的正中牆上,幾個瀟灑縱橫、渾厚奇妙的大字,每天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書法愛好者和興致勃勃的遊客。
鎮江三千年歷史文化
東泠泉
在大雄寶殿西側原海雲堂的天井裡,有一口井,叫東泠泉。相傳是焦光煉丹取水之處,又稱煉丹井。其實這裡本不是一個泉,而是焦山和尚模仿金山中泠泉開鑿的一口井。因焦山在金山之東,故稱為“東泠泉”。過去金、焦二山和尚常常相互爭勝,彼此模仿,金山寺有個蘇東坡玉帶,焦山寺也弄來一條楊一清玉帶;焦山有個吸江亭,金山也仿造一個吞海亭。東泠泉的開鑿正是他們競相爭勝的結果。
要查詢想要的資料必須抓住這個資料的關鍵字,這樣就方便查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