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圖文繪歷史
-
2 # 澳古說歷史
楊璟,明朝開國功臣,在明廷平定湖南、廣西、山西等戰役中屢立戰功,因此深受朱元璋的器重。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群臣,楊璟封營陽侯,祿千五百石,予世券,允世襲罔替。洪武四年(1371年),楊璟跟隨大將軍徐達鎮守北平,同時明廷還讓他在遼東練兵,以備接下來征伐北元所用。
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楊璟因病去世,朱元璋追封他為芮國公,賜諡號“武信”。
以上是明史中關於楊璟的所有記載。按明史所說,楊璟是因病去世的,屬於善終,並無任何的不妥之處。
可不知什麼時候,網上突然流傳出洪武十五年時楊璟未死,而是詐死的傳說。據說在十五年,楊璟因圖謀造反被人告發,被朱元璋秘令在北平的朱棣將其誅殺。但是,因謀士姚廣孝認為此人軍事能力頗強,日後定有大用,於是力勸朱棣不要殺他,而是將其保下來。而後朱棣接受了姚廣孝的諫言,隨後在姚廣孝的密謀下,楊璟為保全家族,於洪武十五年稱病不出,拖到八月,由與自己身材酷似的貼身侍衛範冉代死。楊璟詐死成功後,朱棣將其派往瀛西當倉河守將,後又命其前往遼東訓練鐵騎。
1399年,朱棣起兵造反,楊璟以百戶令的身份跟隨朱棣起兵,之後在靈璧一戰中,他因保護朱棣不幸戰死。
以上就是網上流傳的最廣的關於楊璟詐死的一個版本。但其實這個版本是漏洞百出,首先朱棣為什麼要冒死救下楊璟?救下楊璟對朱棣沒有任何好處,你說他想造反?但實際上可能嗎?洪武十五年,朱元璋還在壯年,太子朱標更是意氣風發之時,朱棣是長了幾個腦子敢造反?以當時的局勢,朱標當皇帝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而以朱標的地位和聲望,他做皇帝是眾望所歸的事情,只要稍微有點腦子的都知道造反就是自尋死路的事情。
而且就算朱棣敢造反,他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去救下一個被朱元璋下令要處死的人,這等於就是自尋死路。要知道一旦被朱元璋發現朱棣救下了楊璟,朱棣必定會受到嚴懲,別說造反了,就連現在的地位都將不復存在。
況且,楊璟何德何能有什麼資格讓朱棣冒著欺君之罪的大罪去救?你說他軍事能力強?是的,他打戰的確可以,但還沒有到那種名將的地步,還沒有到那種一人頂千軍的境界,他這種水平的將軍,朱棣麾下可不少。你說他身後的勢力強?真還真沒有,他雖封侯,但自始至終沒有擔任什麼要職,根本就沒有什麼資本去打造出一個讓朱棣這個藩王都動容的勢力。因此,就是一個這樣的楊璟他根本就沒有資本,讓朱棣去冒這麼大的風險去救他。
再者,即使朱棣敢救下楊璟,他要做的也應該是讓楊璟隱姓埋名起來,又那會救了他,還讓他出來接著領兵的,你當朱元璋的錦衣衛是傻子嗎?你當北平的官員是傻子嗎?朱棣鎮守北平不假,但北平可不是他說了算,他還沒有到那種隻手遮天的地步。
如此,綜上所述,“楊璟詐死,朱棣營救”一說根本就不存在。至於為何在靖難之役時,會出現另外一個楊璟,其實原因很簡單,僅僅只是同名同姓而已,在明史中本來就有關於他們二人不同的記載,因此一點都不奇怪。歷來同名同姓的名人又不是沒有,比如西漢初年,韓信就有兩個,而且也是同時出現的,一個是淮陰侯韓信,另一個就是韓王韓信。
因此這種同名同姓,還同時出現在一個時期的人物,這在歷史上卻是不稀奇的事情。
-
3 # 曉峰來介紹
楊璟是誰?為何會有其詐死一說?楊璟是在洪武三年的時候被封為營陽侯,而且此人頗有武藝,早期還跟隨朱元璋討伐過陳友諒,攻克九江等地,後來湖廣等地爆發叛亂,而楊璟奉命前去圍剿。
洪武三年,被封為營陽侯,食祿千五百石,但在洪武十五年時卒,被追封為芮國公,諡武信,在胡惟庸案發生以後,朱元璋就下令徹查相關黨羽,而楊璟也是因胡惟庸的案件而被牽連,但這次死亡記載大多認為是詐死,因為此時的楊璟深受朱棣喜歡,認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派他率兵操練於遼東地區,以保其周全。
而且在相關記載中說在楊璟的身邊有一位與其極其相似的貼身侍衛,他叫範冉,為了保全楊氏家族,這名侍衛替楊璟而死,所以此時的楊璟隱姓埋名,躲過了相關機構的追查,而後被朱棣派到遼東訓練鐵騎,後來為朱棣反擊建文帝做出極大的貢獻,並在靈璧大戰中為救朱棣而被殺,所以此時的楊璟才算是真的死去,之後楊璟被追封為璟國公,但因為朱棣政權得來不正,所以並沒有為其正名,這才導致很多人不瞭解楊璟的死亡真相。
所以對於楊璟的假死只能說得到了朱棣的默許,而朱元璋可能真的被矇騙過去了,否則對於胡惟庸案的態度,是不可能放過楊璟的,你覺得呢?
-
4 # 小太陽D
楊璟詐死,肯定是沒有到最高領導人默許的。
楊璟是誰,他是明朝洪武年間的將領,在洪武三年朱元璋開國大封群臣的時候,與湯和等人同時列入二十八侯爵,是為營陽侯。而那題目中所說的最高領導人,自然說的也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了。
下面我們就說一說關於楊璟詐死的記載吧其實關於楊璟的記載,並沒有像湯和等人那麼多,只是在明朝《國朝獻徵錄》中第八卷,記載了楊璟了過往,而其中,楊璟去世更是一筆帶過。
十五年卒,贈芮國公,諡武信。就這一句話,說了楊璟之死。
上面所說,營陽侯楊璟是在洪武十五年去世,被朱元璋追封了一個芮國公。其實楊璟之所以在洪武十五年去世,是因為當時的胡惟庸案,胡惟庸案發之後,楊璟也被列入了胡惟庸叛黨裡面,成為了朱元璋眼中胡惟庸黨派的一員。
因此,朱元璋就派遣朱棣,去殺掉當時在北平負責練兵的楊璟。
而當時朱棣已經有了不臣之心,於是就聽從了身邊謀士姚廣孝的建議,留下這名將領,萬一以後能夠用到也說不定。
因此朱棣找來了和楊璟身材個頭差不多的楊璟的侍衛,這名侍衛名叫範冉,範冉在吃下毒蘑菇之後毒發身亡,因為身材酷像,中毒而死又看不清面目,因此矇混過關。
楊璟詐死的依據按照常理,在歷史中的記載,楊璟應該在洪武十五年之後就不會再出現了,為什麼楊璟詐死的事情會被後世發覺呢?
是因為楊璟的兒子楊洪的一封親手書寫的手札,也就是類似於日記的東西,名叫”吾父秘事“。這裡面明確記載了朱棣追封的璟國公就是自己的父親楊璟,也就是上面所說的詐死的芮國公楊璟。
而璟國公是什麼情況?從哪裡冒出來的呢?從後來的敘述我們可以知道,楊璟在詐死之後,被朱棣派到了自己封地的瀛西當倉河守將,後來又被派遣到遼東訓練鐵騎,知道詐死的八年後,靖難之役起,楊璟復出,然後隨靖難大軍一路南征。
在決定雙方勝負的靈璧大戰中,楊璟挺身護駕,為救燕王而捨命捐身,以此報了燕王的活命全家之恩。朱棣繼位,追封楊璟為璟國公,將他的生前履歷及往事前功一概抹去,並在實錄、史籍中均不作任何記載。
為什麼在明朝歷史上沒有相關記載,我們只能在楊洪的手札裡面看到呢?因為這事關朱棣篡位的事情,所以楊洪雖然寫下手札,卻命令後人不得外傳旁傳,以避誅族之災。所以歷史關於楊璟的記載都沒有了,至於楊璟一族,亦深知凡參與謀權奪位的臣子,在新天子得勢之後大都難免滅口誅族之禍,故也心照不宣,將錯就錯,凡涉及楊璟身世的地方,一律削方就圓。
為什麼說,楊璟詐死不會得到最高領導人的默許要知道,朱元璋最開始下的命令可是殺掉楊璟啊,而且是讓朱棣親自去。這個時候有人會問了,難道不會是朱元璋私下授意朱棣不要殺掉楊璟嗎?當然不可能,朱元璋讓朱棣留下楊璟幹什麼?方便以後篡位啊?
當時朱元璋為了胡惟庸案廢了多少心思?殺了多少功臣啊,怎麼可能留下一個將軍,還是私下裡留下呢?楊璟也沒有什麼大的背景,朱元璋發起狠來連李善長等人都可以殺掉,楊璟又算的了什麼?
所以說,楊璟的詐死,絕對是朱棣瞞著朱元璋私下裡進行的,肯定不會得到所謂的最高領導人也就是朱元璋的默許。
你們覺得呢?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回覆列表
明初開國將領營陽侯楊璟詐死一事,其實在楊璟兒子楊洪死後,此事就露出端倪,只是楊家人守口如瓶,外人也轉喉觸諱,這一秘事淹沒在歷史中,僅有極少數人明真相,後來楊家人幾次修譜,此事才漸漸公之於眾。
楊璟全家圖,右一為楊洪。楊璟早年隨朱元璋打天下,能征善戰,獲封營陽侯,跟著徐達北征後就留在了北平,朱棣就藩北平沒幾年就爆發了胡惟庸案,牽連眾多,朱元璋先後殺了3萬多人,在北方的楊璟也被列為胡黨,下詔朱棣誅楊,當時的朱棣已在北平構建自己的班底,覺得人才殺了可惜,也知道他是被冤枉的,於是密謀後,在軍中找了個身材相貌相似計程車兵冒充身亡,瞞過了錦衣衛,朱元璋還追了個芮國公。
楊璟之子楊洪畫像。此後楊璟一直在遼東替朱棣訓練鐵騎,靖難之役爆發後,隨朱棣南征,1399年,朱棣大軍繞過了重鎮徐州,直下宿州,在淮北大地上拉開了序幕,此時朱棣是孤注一擲,能否打過淮河就看這一仗,結果在靈璧之戰,楊璟為保護朱棣戰死,朱棣繼位後,封為璟國公,但由於楊璟是參與政變的將領,詐死之事也極不光彩,所以在《明史》是對其事蹟一概抹去。
圖為楊璟之子楊洪墓。所以今天看到的《明史·楊璟傳》,他是死於洪武十五年,別的什麼也沒有,而楊璟的子孫還活著,其子楊洪一直鎮守邊關,後來還掌大將軍印,封昌平侯,死後追贈穎國公,死前留下親筆《吾父秘事》一札,講述了父親楊璟的真相,楊洪的《神道碑》上也刻著“父璟戰歿於靈壁”,楊璟詐死一事從那時起正式公之於眾,《國朝獻徵錄》也收錄了此事,要說這事件,朱元璋肯定到死是矇在鼓裡的,朱棣授意後在小範圍內做成的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