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左說春秋

    題主這個問題有普遍意義。我說幾句。

    一、任何一個周天子,從未承認任何一國君為王。在周禮的制度下,王就是天子,天子無二人之說。周代諸侯稱王最早的為徐偃王。這個偃王的本意就是私底下的王,是見不得Sunny的王。儘管這樣周穆王知道後,日行千里返回征討徐偃王。那以後無人敢稱王。

    二、楚國稱王問題,是情緒化反抗。周初封楚、吳等皆為子爵,在五等爵位中列第四位。楚、吳等非常不滿。楚子僭越封自己三個兒子為王,引發天子大怒,南巡討伐。召王溺水而亡。繼而多次伐楚,被迫撤銷。楚、吳二國最不滿天子的原因是爵位太低。楚人祖先曾是周人祖先的老師,自恃輩分高,卻被封子爵;吳子初祖本為伯父輩,卻被封子爵,更是不滿。楚、吳帶動自稱王。

    《左傳》擱筆到前468年,始終稱兩國為子。整個春秋時期,周天子未承認任何一國君為王。異姓國先後稱王,都是自稱。周天子封春秋霸主也只是"伯"而已。

    三、進入戰國,周天子連一般諸侯都不如,異姓諸侯紛紛稱王,也無須經天子批准。但是姬姓諸侯仍很少稱王。最鐵桿的魯國至亡末稱王。燕國稱王很晚。

    四、總之,周天子在位,不論強弱,都沒有封過任何一個王。田齊和秦最早聯合稱帝,不久也取消,壓力太大。春秋末到戰國,一切王都是自封的,根本不需要天子封。周天子已經成為乞丐,借糧、借車、借天子殯葬費。連傀儡都不是。

  • 2 # 大秦鐵鷹劍士

    周天子從來都沒有承認過楚國的王號,不僅楚國的王號沒有承認,其它六國的王號周天子也沒有承認。在周天子眼中,楚國是子爵,越國是子爵,吳國還是子爵,他們都不是王國,只是一個子國;秦國是伯爵、齊國是侯爵、燕國是侯爵、韓、趙、魏三國也是侯爵,他們都不是王國。只有天子之國才能稱王,其它的國家稱王都屬於僭越行為。

    周武王伐商之時,楚人部落派了數百勇士追隨武王進行伐商大業,周朝建立後封楚為子爵,領地在丹陽方圓五十里。之所以封楚國為子爵,是因為楚人派出的人數較少,功勞不大,同時楚人的地盤不在中原,而在南蠻之地,故封的爵位最低。楚人對於子爵很不滿意,楚國國君翻山越嶺去朝拜周天子,結果因為爵位低,被排在最後面給大家端茶倒水,連見天子一面都難。另外王室根據爵位高低賞賜諸侯,楚國因為爵位低,得到的賞賜也十分少,這讓楚國更不滿意。

    楚國雖然名義上只有五十里的領地,但是當時南中國開發程度低,故楚人不斷的擴大地盤,兼併了不少小國或者部落,漸漸的實力越來越強大。楚國數次要求周王室提高楚國的爵位,但是周王室都置之不理,最終強大的楚國僭越稱王,也不再朝貢周天子,有了不服周的傳統。周昭王見楚國強大了,害怕楚人進一步強大會威脅到王室安全,於是以楚國不給王室進貢茅草為由,親率天子六軍伐楚。周昭王伐楚的具體過程不知道,但是周王室全軍覆沒,周昭王沉船而死;數百年後,強大的齊國聯合諸侯伐楚,齊國丞相管仲找的伐楚理由就是楚國害死了周天子!

    春秋戰國時代,周王室式微,各國開始相互兼併,楚國甚至想直接攻滅周王室做楚天子。當然楚國的王號其它諸侯也不承認,但是諸侯們承認楚國的實力,要打敗楚國還得聯合多個諸侯才能出戰。到了戰國時代,各國都開始僭越稱王,最先是魏國稱王、接著齊國稱王,這樣天下就有周、楚、魏、齊四個王國。周天子當然不會承認這些王,於是諸侯們想出一個相互承認對方為王的對策,徐州相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所以戰國中後期,各國都承認對方為王國,當然周天子也是王國!

  • 3 # 這些歷史要讀

    不僅周天子不承認楚國國君“王”的稱號,是整個周朝分封體系內的諸侯國,都不承認。而且是不管這些諸侯是強是弱,都一致的從心裡瞧不起楚國,鄙視楚國。所以,常稱他們楚子、楚蠻、蠻子等……

    這種鄙視直到秦末還存在,當時的項羽和他的楚軍,還在被其他諸侯笑稱楚蠻,“沐猴而冠”……

    其實,楚國一直是遊離於周朝的分封體系的,因為楚國從西周開始就很強大,一直是周的心腹大患。而周在分封時,又刻意壓低楚的國際地位,在公侯伯子幾等爵位中,楚國被封為“子”,連陳蔡宋鄭曹等的中原小國,也都不是侯爵就是伯爵。這樣不公的待遇,讓國力強大的楚國很受傷。就像孫悟空被封了個弼馬溫一樣……

    如果接受周的分封,豈不是自己連中原小國都可以瞧不起自己,這不就在羞辱自己,自損國格嗎?事實也的確如此,楚國確實經常遭中原諸侯冷嘲熱諷。

    既然周天子不給自己封“大官”,那楚國乾脆自己給自己加個“王”。楚武王在攻打隨國後,本想借隨國之口,讓周天子給他個好爵位。結果周朝當局不給予理會。於是,楚武王乾脆自己稱王了。

    而且,楚國不僅稱王了,還模仿周朝,在楚國內部也搞分封。因此,楚國雖然從春秋到戰國都是疆域最為遼闊的諸侯。但楚國在和中原大國對抗時,卻很難發揮出大的優勢。這個分封制算是其中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 4 # 淡看天上月

    弱小的西周王朝

    楚國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開始稱王,第一個自稱楚王的是楚武王熊通,他在周桓王時期自立為王。那麼周桓王承認嗎?當然不會承認楚王的地位,不過事實卻很周桓王的臉。

    在周桓王時期,西周又進一步弱小。他在任期間,魯國魯桓公弒君自立,之後並沒有報告給周桓王取得他的認可,說明人家已經開始不在乎了。周桓王和鄭國發生繻葛之戰以失敗告終,自己還被鄭國將領射傷了。這些都使得周天子這個空架子越來越要坐實了。

    問鼎中原

    問鼎中原這個成語大家都知道,而這背後的故事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時間到了楚莊王時期,這時候楚國的實力已經是春秋的霸主了。這時候的周天子是周定王。當時楚莊討伐陸渾的時候順道把大軍陳列在周天子的王幾之地旁,這時候周定王的內心當然是不淡定的。所以就派了王孫滿去安撫安撫楚莊王。

    王滿孫代表是周定王來安撫,見面之後說的具體的話,我們也只能從《左傳》裡面看到楚莊王問鼎的故事。不過可以猜測,周定王應該是也不會承認其王位的。從周定王派王滿孫來慰問這個行為就可以看出周定王心裡面是怕楚王,但是王滿孫對楚莊王的問鼎之答就知道不卑不亢,表明周命未終之意。

    在春秋時期,周天子不承認楚王的王位這個是正常的。但是經歷三家分晉、田氏代齊進入戰國時期後,這時候各國就基本上更不把周天子放眼裡面了,到後來各國紛紛稱王,這時候周天子就只能預設這種局面了,不過也不會明著承認各國的王位,所以周自滅亡都沒有承認過楚國的王位,包括其他六國。

  • 5 # 尚宮女史

    稱王意味著和周天子平起平坐,周天子傻了才會承認楚國的王位。但是,不管周天子承認還是不承認,都不妨礙楚國的國君稱王。前期的話,周天子是不承認,但到了後期尤其是戰國時期,隨著越來越多的諸侯稱王,周天子就是心裡不承認實際上也已經承認了他們的稱王,誰讓周天子式微,已經失去了天下共主的號召力呢?

    楚國在周成王時期才真正成為一個諸侯國,還是最低等的子爵,所以楚國國君又被稱為楚子, 楚國第一位國君是熊繹,經過幾代人篳路藍縷的辛勤開發,楚國從一個佔地五十里的小國開始逐步向外擴張。到了熊渠時期,楚國滅掉了附近的幾個小國,開始將楚國的疆域推進到江漢流域,佔據了鄂地豐富的銅礦,這對楚國甚至任何一個諸侯國的意義都是非凡的,因為當時的兵器都是青銅器,有了銅礦,就意味著有更多的兵器,武力擴張就有了保證。

    為此熊渠開始公開向周王室叫板,發出了“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的狂悖之言,當然熊渠也並不只是說說而已,他乾脆將自己的三個兒子封王,長子熊康為句亶王,次子熊紅為鄂王,幼子熊執疵為越章王,三個兒子的封地就在今天的湖北荊州和鄂州一帶,他們牢牢的控制著這個地區的銅礦。

    熊渠的這一舉動,直接挑戰的是周天子的權威,西周自立國開始還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挑戰,但是當時楚國太遠,又有先前周昭王的教訓,周天子並沒有出兵教訓熊渠。

    但周厲王繼位後,熊渠又去掉了兒子們的王號,因為周厲王這位周天子正如他的諡號“厲”一樣,非常的殘暴,熊渠自認為還不能真正抗衡周天子的討伐,因此去除了王號。不過這件事成為後來楚國率先稱王的契機,畢竟先祖都敢這樣做,後期的楚國越來越強大自然沒有不做的道理。

    楚國曆史上第一位真正稱王的國君是楚武王熊通,熊通時期,楚國進一步強大,在706年,楚國攻打隨國,隨國認為自己沒有罪,你不能無緣無故打我。熊通就說了這樣的一番話:

    “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

    熊通的話和熊渠是一個調調,就是自認蠻夷,不會按照周禮辦事。熊通對隨國表示現在中原的諸侯們都在相互攻打、侵犯,楚國也有自己的軍隊,也想北上中原摻和一下,煩請周天子尊奉楚國尊號。

    隨國害怕楚國的進攻,只好派使者到洛邑將熊通的請求說了出來,周桓王自然不肯答應這樣無禮的要求,隨國就把結果告知了熊通,熊通自然是很生氣的。當初周文王和周武王滅商的時候,楚國的先祖鬻熊輔佐周文王,甚至做了周文王的老師,為西周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楚國卻一直到周成王時期才被封下子男之田,現在楚國已經強大了,卻仍舊被當做最低等的諸侯國。

    你不給我尊號,那我就自己稱王。於是在公元前704年,熊通自立為王,是為楚武王。周桓王知道後也是無可奈何。周天子東遷後,實力大不如前,聲威也直線下降,只能眼睜睜看著楚國稱王。從周武王開始,之後的歷代楚國國君都稱王。

    而到了後期,尤其是戰國時期,越來越多的諸侯國稱王,周天子已然名存實亡,承不承認已經不重要了。

    參考文獻:《史記·楚世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鐵鍋煮酸的正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