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朱言文史history

    郭松齡、姜登選作為奉軍傑出將領的代表,各自有著自己鮮明的性格特點和英雄事蹟。更為奇怪的是,二人曾追隨朱慶瀾將軍、前往南方廣東政府任職,都是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練兵、對外戰爭倚重的將領。二人前期發跡相同、中期發育相差較大、後期各自死於非命。最為大家感到可惜的就是郭松齡於1925年發動“反奉”戰爭,並將姜登選殺害。(有學者認為姜登選被槍斃時並未完全死去,後來開棺發現姜登選在棺材記憶體在多種血跡抓痕。)究竟郭松齡為何要殺害姜登選呢?

    一、奉軍內部派系鬥爭。奉軍起初是由張作霖領導下,張作相、吳俊升、孫烈臣等人組成。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隨著奉系軍閥勢力的不斷擴大, 奉軍急需各類優秀高階將領。於是,張作霖出優厚條件吸引了楊宇霆、姜登選、韓林春、胡蘭生,郭松齡、鄒作華等人才。加之東北講武堂培養出張學良、鮑毓麟等少壯派。雖然幾派之間名義上以張作霖為最高統帥,但是各派的集團內部形成了各自的領袖人物。一是以楊宇霆為首的“士官派”,姜登選是楊派的得力干將;二是以郭松齡為首的“陸大派”,郭松齡借張學良之名、行駛派系最高決策權;三是以張作相、吳俊升、湯玉麟代表的“老派”勢力。三派之間,郭松齡一排遭到其他兩派排擠。尤其是楊宇霆始終出任張作霖的“參謀總長”,負責整個奉軍調遣、作戰實際指揮工作。這遭到郭松齡的極大不滿。作為楊派的中堅分子姜登選必不可少地成為郭松齡的“吐槽”物件。二人之間因派系不同利益,致使二人前期的良好同事關係被無情地拋棄。

    二、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九門口之戰的裂縫。第一次直奉戰爭,奉軍被直系吳佩孚打的“丟盔棄甲”。郭松齡卻在這次戰役中脫穎而出,成為張學良最為倚重的人。張作霖經過“整軍經武”後,決定對直系進行第二次直奉戰爭。第二次直奉戰爭時,當時郭任第三軍副軍長,負責山海關正面。第三軍自10月6日開始向山海關發動多次正面進攻,均被直軍火力擊退,死傷慘重。鄰近的第一軍(姜、韓兩人為正副軍長)卻從九門口攻人關內。隨後,張學良在軍事會議上,提議暗中從山海關正面戰場調出5團精銳,由郭松齡親自指揮,增援石門寨側背戰場。而姜、韓兩人心中不情願郭松齡來“搶功”,無奈這一決策既是少帥張學良提出的,又是正確的,只好表示贊同。

    會議結束時,韓麟春擠兌郭松齡暗中鼓動張學良暗中前來搶功。郭松齡爭強好勝,衝動之下,獨自帶領軍隊單獨進攻山海關。姜登選對郭松嶺的舉動很氣憤,認為這破壞了我們的全盤計劃。如此大膽妄為,該當何罪!隨後,他派韓麟春到大帥張作霖那裡那兒告了郭松齡一狀,由此種下了郭松齡仇恨他的種子。期間,九門口一役,郭松齡疑姜登選所部陳琛旅不聽調遣,欲將之正法。姜登選為之辯解,無效。二人爭吵不斷。九門口戰役中,姜登選與郭松齡二人之間的間隙越來越大。

    三、督軍之爭。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奉系軍閥內部獲得極大勝利。自然到了論功封賞的時候。郭松齡率部取得極大戰功,然而卻未能獲得一省封疆大吏。當時有人謠傳張作霖原先預定由姜登選去接江蘇,郭松齡去接安徽。不料楊宇霆想去江蘇,結果楊宇霆去了江蘇,把姜登選擠到了安徽,郭松齡當督軍的願望落了空。郭松齡仍舊留在奉天進行練兵,內心極度失望。1925年10月10日,浙江軍務督辦孫傳芳以“太湖秋操”為名,率軍人侵江蘇。奉系大本營得悉孫氏意圖後,即決定放棄江蘇、安徽兩省。

    面對楊宇霆、姜登選丟失江蘇、安徽兩省,郭松齡氣憤地認為“東北的事都叫楊宇霆這幫人弄壞了,安徽、江蘇失敗,斷送了3個師的兵力。要把東北事情辦好,只有把楊宇霆這幫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趕走,請少帥來當家。面對直系、馮玉祥等人的武力進攻,奉軍最高層不得不召張學良、郭松齡率部前往天津、灤州一帶準備抵禦馮玉祥。1925年11月22日,郭松齡在灤州密謀倒戈反奉。

    與此同時,姜登選乘車赴奉途經灤州車站,決定與郭面談勸解他息兵。不料進城後竟然被郭松嶺扣押,郭松嶺還反勸姜登選與自己合作反奉,姜登選絕不合作、被郭松齡下令槍殺。

    朱言論史問答團隊·趙士見撰稿

  • 2 # 史論縱橫

    大家在說郭松齡的時候,大部分都是辱罵,但是也有一部分是支援的聲音,認為郭松齡有信仰什麼的,巴拉巴拉,但是郭松齡在做人上,的確是心胸狹隘的主。

    郭松齡起兵反奉的時候,大家都很茫然,張大帥對你那麼好,平時分糖,分你兩塊,分我們一塊,我們還沒反呢,你反什麼啊!最不解的人就是姜登選!

    姜登選的個人經歷與郭松齡何其像,同為朱慶瀾手下任職,後來都追隨過孫中山參加過同盟會,按理說應該在奉軍內團結一致,後來姜登選去勸郭松齡不要反,結果反被郭松齡殺了。

    首先,“士官派”與“陸大派”的派系之爭

    奉軍歷來內部矛盾重重,雖然有人認為這是張作霖玩的權衡之術,其實各派結黨營私,你爭我鬥,對奉軍的整體實力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在奉軍內部一直有“老派”“士官”“陸大”,老派就是張作霖一起出道的拜把子等,“士官派”就是以楊宇霆為首的,吃過洋墨水的人,“陸大派”就是沒吃過洋墨水新派人物。

    郭松齡與楊宇霆不和,誰都知道,而姜登選就是士官派的,所以,姜登選和郭松齡歷來不和,只不過陸大派搭上了張學良這趟車,才嶄露頭角。

    其次,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勾心鬥角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姜登選率的第一軍從側面進攻山海關,而郭松齡的第三軍從正面仰攻,其實就是郭松齡打的是硬仗,而其它人打的是側翼,姜登選的第一軍率先傳來捷報,在軍事會議上,張學良提出暗中從郭松齡處抽調出五個團增援第一軍,姜登選雖然不願意郭松齡來“搶功”,但是第一這個計劃的確可行,而且又是張學良提出來的只能同意。

    但是,韓麟春對郭松齡說了一句:“這計謀好啊,你也好露露臉,也可以立功嘛。”郭松齡聽後,臉色大變並且說:“我郭某從來不沾別人的光,我還是從山海關正面打過去!”說完就帶著五個團走了,後來姜登選到張作霖那告了郭松齡一狀,導致郭松齡記恨在心。

    再次,就是分贓不均導致了郭松齡的不滿

    郭松齡這種人的危險之處就在於,他認為第二次直奉戰爭能夠取勝,完全是他自己的功勞,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後分贓,張作霖本打算讓郭松齡去安徽當督軍,姜登選去江蘇當督軍,後來楊宇霆也想要個督軍,張作霖就把江蘇給了楊宇霆,安徽給了姜登選。

    後來郭松齡對張學良說:"東北的事都叫楊宇霆這幫人弄壞了,安徽、江蘇失敗,斷送了3個師的兵力,現在楊宇霆又纏著老帥,給他們去打地盤子,這個炮頭我不再充當了。要把東北事情辦好,只有把楊宇霆這幫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趕走,請少帥來當家。"

    可見,郭松齡打心底裡就看不上姜登選等人,張作霖手下五虎將,姜登選李景林、 韓麟春、張宗昌,郭松齡誰也看不上。

    郭松齡反奉後,姜登選去郭松齡不要反了,而郭松齡力勸姜登選合作反奉,反遭大罵。姜登選歷數其叛上謀友之罪,被下令處死,11月26日被槍斃,時年46歲,盛於薄木棺材,放置於荒野。後來開館時,見姜登選的遺骸雙手綁繩已松,棺內木板遍佈爪痕。原來,姜登選被槍擊,其實並沒中要害,而是被悶死在棺中。見者無不垂淚!

    就衝這一點,郭松齡反奉失敗後也必然不能為張作霖和楊宇霆所容,郭松齡被槍殺後,暴屍三日才得以收屍。

  • 3 # 民國年間那些事

    郭松齡和姜登選其實都是東北名將朱慶瀾的部下,都參加過同盟會,後來又都到奉系軍閥張作霖手下任職。

    郭松齡畢業於陸軍大學,姜登選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一般來說,東北軍中比較有地位的將領有陸大派(以郭松齡為代表,但人數不多)、日本士官派(以楊宇霆、姜登選等為首,人數較多)和保定派,當時東北軍的高階將領和師旅長大都屬於這幾個派系。

    郭松齡陸軍大學畢業後到東北講武堂任教,東北軍許多中下級軍官都是他的學生,張學良也是他的學生之一。張學良畢業後擔任奉軍衛隊旅旅長,他和郭關係密切,於是請他擔任衛隊旅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郭松齡從此發跡,逐漸成為東北軍高階將領,張學良對其言聽計從。

    姜登選一直跟隨朱慶瀾任職,先後在東北、四川和廣東等地,後來追隨張作霖,為老張所器重,先後擔任第一軍軍長、安徽督軍和第四方面軍軍團長等職。姜登選與郭松齡同為張作霖手下大將,但由於派系和性格不同,兩人關係不睦,據知情人透露,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私人恩怨,但兩人一直井水不犯河水,倒也相安無事。

    1925年11月24日,郭松齡在灤州通電反奉,反對張作霖窮兵黷武,痛斥楊宇霆弄權擁兵,要求息兵和平,要求張作霖下臺,並擁戴張學良總制東北。11月23日,姜登選乘專列返回東北,路過灤州時已是深夜,當時郭松齡已經入睡,姜登選對來迎接的郭部副官長說:“郭軍長已經休息,我就不下車了,以後再見吧。”來人彙報郭松齡,但郭要求其下車,隨之將其扣押。

    第二天,姜登選寫信給郭松齡,說生活不便,沒大煙可抽。郭松齡馬上讓人送去大煙,並囑咐好好招待。後來郭松齡邀請姜登選一同起兵反奉,遭其拒絕,郭起殺心,26日命手下將其槍殺。郭松齡兵敗後,東北軍將姜登選遷葬,只見棺材內密佈抓痕,血跡斑斑,原來姜氏遭槍擊後並未死去,而是活活悶死在棺材中的,見者無不垂淚。

    郭松齡殺害姜登選,犯了民國軍閥一般不殺害袍澤的慣例,引起了東北軍同仁甚至郭部官兵的憤慨,這也是郭松齡很快失敗的原因之一。郭松齡的重要謀士齊世英也在其回憶錄中這樣寫道:“不管怎樣,我認為不必把姜置於死地,這是郭先生失策的地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韓琦在南宋很出名嗎?都有什麼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