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chanshilam

    不得不說高翰文也是一個傑出的人物。

    出身清流,但並不書生意氣,而是希望下沉基層幹一番事業,為國為民分憂解題;涉世未深,但行事也頗有章法,並不因外人外事所脅而隨波逐流。

    只是他運氣不好,湊上的是改稻為桑的死局,更沒有看透改稻為桑背後其實是朝廷兩大Boss之間的生死決鬥,而後更是為情勢所迫走上了官商之路。

    但同時他也是幸運的,因為他有芸娘。雖然芸娘低賤出身,但在楊公公身邊耳濡目染也深通大義,更能看清大勢。芸娘為其解說為何呂芳會將他二人安置在一起,後來也擔心高翰文成為又一個沈一石,這些足見她的聰慧和睿智。

    所以,高翰文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但其命運更是對一代人的警示。

  • 2 # 楊角風發作

    要評價這個人,還得從他剛一出場就被嚇住了談起:

    一、

    與海瑞一身布衣,騎著騾子赴任不同,高翰文則是六人護送一路赴任。

    前文也解釋過了,高翰文就是一介書生,他跟海瑞不同的地方在於,海瑞是深知人民疾苦,而高翰文雖然也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但是缺乏實踐經驗,過於理想主義。

    這也是嚴世藩為什麼選他赴杭州知府任的原因,前文也說了,說到底他就是一個背鍋俠,從他出任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

    不過高翰文也確實有才,畢竟曾經科舉第三名,他這次赴任也是懷著一腔熱血,一心要把“改稻為桑”的國策進行到底,甚至還以為這是一個立功的機會,只是很快現實就給了他一個“大嘴巴”。

    因為胡宗憲在前面驛站等著他呢。

    而高翰文顯然是牴觸這次見面的,但沒有辦法,畢竟浙江的最高長官專門等著,不見是過不去的。因為在嚴世藩,以及嚴黨其他人看來,這個胡宗憲顯然已經站隊到裕王那裡了。

    這也是為什麼胡宗憲不敢當面跟嘉靖帝表明“改稻為桑”的難處,而要單獨見高翰文的原因。因為不論胡宗憲跟嘉靖帝說什麼,奏報什麼,在嚴黨看來,都是站隊的表現,一旦涉及到黨爭,說什麼都是徒勞。

    果然,高翰文聽完胡宗憲的話,反問一句:

    “部堂這些話為何不向皇上明言?”

    胡宗憲只是告訴他,有些事你沒有做過,根本不知道它的艱難,你做了就明白了!

    那麼胡宗憲跟高翰文都說了些什麼呢?

    二、

    胡宗憲對高翰文的問話其實很簡單,簡單概括就三句話:

    第一句話,你知道浙江的官糧還能救濟災民幾天嗎?

    第二句話,等賑災糧吃完之後,百姓該怎麼辦?

    第三句話,以改兼賑,如果官府和絲綢大戶壓買地價怎麼辦?

    而高翰文顯然也是做過功課的,他針對三個問題的回答太過書生氣:

    第一個問題他一下子就答上來了,還能堅持十天;第二個問題,他也馬上回答,就是我高翰文在朝堂上提出的“以改兼賑”方案啊,由絲綢大戶拿糧食換地,災民也救濟了,種桑樹的土地也有了;第三個問題,他就有點摸不到頭腦了,他這次想到這個問題,最後回答是自己會據理力爭!

    隨著胡宗憲的不停追問,高翰文冷汗都要流出來了,怪不得嚴世藩要把絕世好毛筆送給我呢,原來這麼大一個坑等著我吶?

    這是什麼坑呢?就是胡宗憲講的:

    “災民若被逼起事,浙江亂了,你在朝廷提的那個“以改兼賑,兩難自解”的奏議,就成了禍亂之源吶。”

    其實傳統的儒家思想告訴高翰文,不能禍害百姓,他做事也確實遵循這個標準,只是沒有想到官場如此黑暗,這大出他的所料,而且毫無頭緒,只能求助於胡宗憲:

    “我該怎麼去爭,請部堂大人明示!”

    胡宗憲的建議很簡單,改稻為桑這個國策繼續推行,但是不要傷百姓,有什麼難處不要自己承受,直接報告朝廷,只要有理有據,就讓朝廷出主意,直到他們也認為執行不下去為止。

    估計高翰文都要瘋了,既然你都知道這個國策執行不下去,為什麼沒人跟嘉靖帝講啊?

    瘋了,瘋了……

    三、

    浙江巡撫衙門,海瑞終於到了,經歷了“狗眼看人低”的守門將領之後,海瑞進入到一個門房,並見到了王用汲。這倆人就此成為了好朋友,後來的旅途中他們倆一直意見一致,王用汲也一直遵循海瑞的腳步。

    隨後高翰文就到了,此時的高翰文完全理解了胡宗憲,也明白了他的一片苦心。

    其實高翰文一開始見到胡宗憲的時候,是有警惕之心的,畢竟嚴黨都知道胡宗憲“叛變”了。其次,高翰文是翰林院搞學問的,自命清高,還以為自己真的提出了一個“以改兼賑”的好主意,所以從心裡並不服胡宗憲之前在浙江做的一切。最後,高翰文以為胡宗憲這次找他,是為了敲打他一下,結果沒想到,是在救自己。

    所以,最後高翰文是給胡宗憲行了叩頭大禮,要知道面對嚴世藩送的文房四寶,他也只不過單膝下跪行禮。

    有了胡宗憲講的海瑞和王用汲可以使用後,高翰文剛進到巡撫衙門,就刻意詢問海瑞和王用汲:

    “不知二位對朝廷“以改兼賑,兩難自解”的方略怎麼看,準備如何執行?”

    其實這是高翰文不相信自己提出的完美計劃,為什麼不適用?

    結果王用汲就說了兩個字“難啊”!

    而海瑞巴拉巴拉說了一大通,大體意思跟胡宗憲講的差不多,老百姓賤賣了土地後,要麼全都餓死,要麼第二年,第三年必然會反,到時候,我們大家都相約赴黃泉吧!

    高翰文還是不死心:

    “閣下怎麼知道官府會讓那些大戶,十石八石一畝買災民的田呢?”

    海瑞估計早就看出來了這個人就是新任杭州知府,所以直接回一句,這就得問杭州知府哦!

    此時高翰文徹底迷茫了……

    四、

    其實不光高翰文迷茫,連前面囑咐他的胡宗憲也迷茫了……

    因為譚綸問胡宗憲:

    “跟高翰文說的那些話有用嗎?”

    本以為胡宗憲會胸有成竹地回答有用,結果他反問譚綸:

    “那你們舉薦的海瑞和王用汲……”

    可見整個朝廷,整個大明的悲哀,從上到下,每一層都失策,卻把希望放到最後一層的執行上,希望最後的執行層能以命抗上,能玩出花樣,能改變現狀?

    所以,胡宗憲從這一點上看,出發點絕不全是為了老百姓,他顧慮的越多,就越成不了海瑞式的官員!

    而浙江巡撫衙門裡各官員有研究音樂的,有研究古董的,有研究周公的,可見這個官場已經爛到什麼程度了?

    更毀三觀的事情在後面:

    受災百姓要自救,自己買糧食賑災,結果被他們說成刁民,是啊,你們竟然不乖乖的等死,竟然敢自救?

    鄭泌昌更牛逼,直接訓斥下面的人,你們要管好糧市,要控制好刁民,這才是你們的正經事。

    好一個正經事理論啊!

    同時高翰文也要進場了,臨走前囑咐海瑞和王用汲:

    “只望二位一片愛民之心,在堂上能堅持就好!”

    其實高翰文不是壞人,他也是一心要做好事,只不過他的人生軌跡一直順風順雨。

    不像海瑞,幾乎步步挫折,而高翰文也並不是意志力不夠強盛,也不是聰明不夠,也不是怕死,而是因為失去了目標。他本來以為科舉當官後,能大展宏圖,能一心做事,結果後來才發現,並不是有些事出發點和目的是好的,就能執行下去,因為有太多的阻礙力量在前面擋著呢!

    而高翰文經過跟海瑞他們的溝通,等於是達成了一致,以後我們就是隊友了,即使哪一天我出現了不對勁,你們一定要幫我,因為,我們是一個團隊!

    這就是團隊的重要性,當然這是後話了,這裡不表!

    從高翰文說出這句話的那一刻起,也就註定了今日的會議達不成一致,那麼隨後,浙江官員又是如何對付高翰文的呢?那個芸娘為什麼一首《廣陵散》就征服了他?他又為什麼會迷失方向呢?關於這些問題,我們下回再講!

    說到底,高翰文並不是不愛民,而是缺乏實踐,太理想主義,最後棄文從商,也表明,他真的想通了!

  • 3 # 葉之秋

    古人云:學而優則仕。因此,古代官場多書生。高瀚文就是典型的書生從政。

    書生從政有利有弊。利,是書生受聖賢教導,為官處世一般都不壞,甚至少數人還一直懷著憂國憂民的情懷;弊,是書生空有大言,卻眼高手低,被現世一個猛擊,往往就灰心頹廢,從此就拋棄理想。

    在《大明王朝1566》中,塑造了許多官員,官員大都是科舉出身,即便不是科舉出身,也都粗通文墨,勉強算是文人。不過,多數人都從文人轉型成了官員,就算是海瑞也不例外。

    高瀚文卻是個特例,書中也特別交待,此人在科舉高中後就在翰林院工作,也就是一直呆在象牙塔中,與現世隔得較遠,這也為後來 高瀚文得種種表現埋下伏筆。

    高瀚文有情懷,也有才幹。他一登場就提出改稻為桑可以施行“以改兼賑”,試圖走出一條既維護朝廷(百官)利益,又維護百姓利益的一條中庸之路。

    高瀚文的這個出發點是好的,可是,卻如大多數書生一般,空有理想,不顧實情。事實上,嚴嵩一黨甚至是嘉靖皇帝,從最開始推行改稻為桑,就是衝著斂財的目的去的。

    皇帝要斂財,從嚴世藩為首的大小官員也要斂財,層層級級盤剝下,到老百姓時,已經苦不堪言。

    故此,高瀚文最終獲罪,改稻為桑一敗塗地,後來在芸孃的運作下他保得性命,改行經商。即便是經商,看起來是他做主,事實上一切都是芸娘在幕後幫他打點。高瀚文依然不是做生意那塊料。故此,芸娘曾經在裕王府,當著李妃的面,跪求李妃,不要讓高瀚文去江南搞織造。

    別人都巴不得大撈一筆,芸娘卻知道,這個皇商不好當。一旦出世,就會成為高層的替罪羊。

    因此種種,高瀚文就是一個書生,空有理想,眼高手低,他與海瑞,與張居正截然不同。不過,這種人還是值得尊敬的,逼近此人還是頗有風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榮耀magic2分高配和低配版嗎?都是krini980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