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風93814281

    這是一個好問題,答案就在諸多對羅馬帝國有深入研究的學者所著的汗牛充棟的書籍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推薦幾本:鹽野七生著的《羅馬人的故事》,愛德華·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蒙森(Mommsen)的《羅馬史》,阿庇安的《羅馬史》,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名人傳》,波利比烏斯(Polybius)的《羅馬帝國的興起》等等。如果要用簡單的語言來說清這個問題,那就是和其他大國的衰落一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而要詳細地闡述這個問題那基本是一篇百萬字級的博士生論文了。這其中既有宗教、政治、經濟、歷史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有個別人物的偶然因素。

  • 2 # 漁耕樵讀

    有歷史學家認為羅馬帝國滅亡於鉛中毒。鉛在羅馬帝國使用非常普遍,羅馬人用鉛做器皿。最致命的是他們還用鉛做輸送飲用水的管道。羅馬貴族甚至在飲用飲料的時候喜歡灑入鉛粉。

    在羅馬墓群中發現的羅馬人體內鉛含量是正常人的80倍。僅建造里昂的一個泵站,就用掉了12000噸鉛。

    鉛嚴重影響了羅馬人的生育率,古羅馬特洛伊貴族35名結婚的王公有半數不育。其餘人雖能生育,但所生的孩子幾乎個個都是低能兒和痴呆兒。古羅馬貴族的平均年齡只有25歲。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瘟疫,公元2世紀60年代,一場“安東尼瘟疫”迅速席捲歐洲,羅馬帝國也深受其害,部分地區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公元3世紀另一場瘟疫又接踵而來,這場瘟疫甚至比上一場更加嚴重。瘟疫肆虐了15年,死亡人數超過2500萬人。瘟疫和低生育率令羅馬不堪重負,再加上羅馬人已經習慣了驕奢淫逸的生活。被漢朝打敗的匈奴又突然出現在西方,他們一路燒殺搶掠,羅馬皇帝不得不徵集蠻族來抵抗。蠻族不斷強大,在萊茵河和多瑙河畔的日耳曼人興起。瘋狂地對羅馬發起了進攻。

    公元359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逝世。他在臨終前,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繼承,隨即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東羅馬定都君士坦丁堡,西羅馬定都米蘭。

    羅馬帝國分裂後,西羅馬帝國不斷遭到蠻族入侵。公元408年,哥特人佔領了羅馬港口,斷絕了羅馬糧食。羅馬人不得不花費大量財物求和。但是不久哥特人又捲土重來,他們攻入羅馬城,血洗了羅馬城。公元416年,6歲的羅馬皇帝被廢,西羅馬帝國宣告滅亡。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攻破。東羅馬帝國宣告滅亡。

  • 3 # 桃花石雜談

    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為何會覆滅?應該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核心因素是兩個,一是匈人和日耳曼蠻族入侵,二是時代變遷,奴隸制過時了。

    (曾經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

    匈人和日耳曼蠻族

    日耳曼蠻族的入侵是羅馬帝國覆亡的主要原因,因為最終羅馬帝國就是亡在了日耳曼蠻族手裡。而日耳曼蠻族之所以大規模湧入羅馬帝國境內,則是因為東方來的匈人突然出現在了日耳曼蠻族本來居住的東歐地區,佔領了許多日耳曼蠻族的領地,而且不斷東侵,導致日耳曼蠻族只能不斷西逃,湧入羅馬帝國境內。

    匈人和蠻族侵入西羅馬帝國路線圖,其中綠線為匈人

    所以在歐洲歷史上,匈人被稱為“黃禍”,而匈人大王阿提拉甚至被稱為上帝之鞭,因為在當時的歐洲人眼裡,匈人就像是從天而降,不知從哪裡來的,在永久地改變了歐洲歷史之後又突然消失了。現在許多人懷疑匈人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後西遷,不知所蹤的北匈奴,其強悍戰力非常符合北匈奴,而且中國史書裡也曾有匈奴人攻擊阿蘭人的記載,而匈人攻擊阿蘭人則是歐洲人第一次知道他們的存在,所以也是非常有力的佐證。

    歐洲人眼中的匈人

    但無論匈人是不是北匈奴,它的西遷都永久性地改變了歐洲的歷史。匈人在不到100年裡,從頓河流域一直打到法國和義大利,而為了躲避匈人的征服,西遷的日耳曼部落更是橫掃了整個歐洲大陸,甚至打到了北非地區。其間這些日耳曼人透過一系列戰爭徹底打跨了曾經無敵的羅馬軍團,使西羅馬帝國完全瓦解,最後在公元476年,日耳曼軍閥奧多亞塞廢黜最後一個西羅馬帝國皇帝,自封義大利國王,西羅馬帝國滅亡。

    奴隸制的過時

    羅馬帝國是一個典型的奴隸制社會,其經濟完全建立在奴隸勞作之上,所以充足的奴隸來源是其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在羅馬帝國早期,透過不斷的軍事擴張,來自異族的俘虜成為了奴隸的充足來源,同時對奴隸的龐大需求,反過來也成了羅馬帝國數百年熱衷於對外征戰的不竭動力。

    羅馬帝國的奴隸勞作景象

    但到了公元2世紀之後,由於羅馬帝國的疆域已經接近當時統治能力的極限,透過對外征戰獲得的奴隸數量開始無法填補其對奴隸的需求,羅馬帝國就漸漸開始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的情況。這種情況在後來的200年裡不斷累積,最終致使羅馬帝國的經濟崩潰,無以維繼。這也是西羅馬帝國逐漸衰落,無力抵抗蠻族入侵併最終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羅馬帝國的奴隸

  • 4 # 旅讀歐洲

    羅馬的顛覆,始於疆土過大造成的四方蠻族入侵,卻根源於多帝共治帶來的國家內部分裂,藉助於基督教的推波助瀾。他的滅亡並非朝夕,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羅馬統一有三寶:

    羅馬法

    唯一的羅馬皇帝

    羅馬宗教多神教

    而這三寶在公元三世紀到五世紀的200年間,被羅馬扔了倆,滅亡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攤子鋪得太大,不是什麼好事

    正所謂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個放到世界各地皆準的真理到底是為什麼啊?還不是因為凡事應該量力而為嗎?一個政權能控制的領土範圍是有限的,這其中既有地利因素,也有民族因素,攤子越大越複雜,而人的精力卻有限,如果不是這樣,全世界早都大一統了。

    所以,羅馬的攤子越鋪越大,四分五裂不過是遲早的事,只是在等一些必備的條件而已。因此,羅馬的滅亡並沒有什麼稀奇,只是自然規律而已。

    多帝共治,解決了邊境問題,卻帶來了內亂和沉重的賦稅

    從奧勒流皇帝開創了二帝共治的先河後,羅馬開始了沒完沒了的多帝共治。這件事情在哲學家皇帝奧勒流看來,是在帝政的框架下實現共和,體現了羅馬的共和和公平的精神,而在後來包括戴克裡先、君士坦丁、和將羅馬最終劃分為東西羅馬帝國的狄奧多西一世看來,則完全是為了將大到無法一人管理的帝國分給幾個人分別管理,以此集中精力對付四方入侵的滿族,維護國家對外的安全統一。

    然而,外邊兒是安全了,裡邊兒卻亂了。皇帝之間爭權奪勢是少不了的,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嘛。再加上這麼多皇帝,個個都要收稅,國家經濟一蹶不振,人民不堪重負,苦不堪言,這些都造成了國家內部的不穩定因素。

    基督教成為統治工具,徹底喪失了羅馬精神。

    羅馬原本是一個多神論國家,這就保證了這個國家的包容性。大家可以看到,羅馬帝國開疆擴土,對自己侵略和佔領的土地,從來都是一視同仁,相容幷包,這種羅馬精神當然也體現在宗教信仰上和政治上。

    而基督教,是具有嚴格排他性的一神論宗教。換句話,基督教認為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神,只有一套體系,那就是他自己,其他的都是扯的。

    而正因為基督教具有自己完善的體系,能講出生動的故事,能讓人深信不疑,才被風雨飄搖的古羅馬帝王君士坦丁、狄奧多西一世盯上,一步步從一個被壓迫的邪教被抬上正位,甚至成為名副其實的羅馬國教。

    從王位繼承上看,在狄奧多西一世之前,羅馬君王從來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世襲,都是想把王位傳給誰,就收誰為養子的節奏,反正大家都是為了國家,有才能就上,這是羅馬精神的精髓。而狄奧多西一世開始,羅馬,乃至最後整個歐洲,都進入了血統世襲的時代,而大家都知道,世襲在以共和為基因的羅馬,那跟老百姓是講不通的。

    所以帝王曲線救國,讓人們先相信耶穌,深信不疑,再讓耶穌透過至高無上的神權授予他帝王的權利,這就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打敗一個失去靈魂的羅馬,易如反掌

    自從狄奧多西一世死後,羅馬被他掰開分給了倆兒子,成立了東西羅馬帝國,羅馬的滅亡其實早就定了。

    東羅馬以前是君士坦丁的地方,那裡既沒有羅馬城,也沒有羅馬精神,那裡是基督統治的國度,早就不是什麼羅馬了。

    唯一還苟延殘喘的堅持的西羅馬,在兩個外族入侵皇帝的統治下(類似於清朝統治中原,保留了所有政治文化習俗),喘息了50年,最終被東羅馬吞併。

    從此,羅馬帝國灰飛煙滅。

    因為龐大的羅馬帝國整整持續了5個世紀,在全世界歷史上可稱為舉世矚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所以人們總是在追問,這麼牛的帝國,怎麼就滅亡了呢?

    如果讓我來說,這不過是人類社會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罷了。

    沒什麼東西能夠永存,滅亡實在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利的成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