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逗B的沙雕

    公元前491年,波斯皇帝大流士派遣使者到希臘各邦索取“土地和水”,要求希臘各邦對波斯臣服,但遭到了雅典和斯巴達的拒絕。公元前490年,大流士親率波斯軍隊再次入侵希臘,在雅典城東北六十公里的馬拉松平原登陸,妄圖一舉消滅雅典,進而鯨吞整個希臘。馬拉松戰役是希波戰爭中的一次重要戰役。

    在馬拉松戰役中,希臘聯軍約1.1萬人,而波斯軍隊約為1.5萬人,波斯軍隊人數上略佔優勢。但是,此戰結果卻是希臘聯軍以區區192人傷亡的代價,殺傷波斯軍隊6400多人。這樣以少勝多,並且傷亡遠比對手小的戰果,依戰爭迴圈因果序列可看出,其中一定存在希臘軍隊以0傷亡作戰的情況。事實表明也正是如此。

    波斯軍隊的步兵方陣一般是10×10隊形,每一個面向敵人的10人縱列代表一個基本戰術單位“10人隊”,隊長站在前列,裝備一面長方形盾牌和一支約兩米的長矛,上身披輕便的鱗片甲。他身後的9名步兵,每人裝備一副弓箭和一柄彎刀,一般不披鎧甲。戰鬥時隊長負責抵擋敵人步騎兵的衝擊,而身後的9名弓箭手以密集的齊射殺傷敵軍,其中只有第二排的弓箭手能夠從隊長的身旁直射敵人,後面的8人則是對空放箭,射角由前到後逐漸抬高至45°,這樣在陣前300米以內構成弓箭的火力覆蓋。當敵人被波斯人的箭雨大量殺傷,潰不成軍之時,波斯步兵就開始衝鋒,他們將弓收入箭囊,拔出彎刀,衝入敵陣近身格鬥。

    本來,在冷兵器時代,弓箭是擊毀距離最遠的武器。如果敵方不能有效防衛弓箭的射殺,波斯軍隊在以這種方式作戰的初期將擁有戰爭維包含型0傷亡作戰的巨大優勢。弓箭的大規模集中使用,就是冷兵器時代的戰前“炮火準備”。這是波斯軍隊在此前50多年時間打遍周邊無敵手的軍事優勢所在。

    但是,波斯軍隊的兩個弱點在馬拉松戰役中成了致命問題:

    一是因為其重視弓箭攻擊而形成的殺傷力無人能擋,因此對自身士兵防護就不太重視,只有第一排士兵有鎧甲防護,後排士兵幾乎無防護。這樣在過去的作戰中,因進行第一波的密集“炮火準備”之後,一般情況下敵方就已經潰不成軍。沒有防護可輕裝上陣,在後續的短兵相接交戰中可增大殺傷力。但如果遇到對方較強的攻擊,其自身傷亡率也會大增。

    二是波斯人使用的箭是一種三稜寬刃箭鏃,青銅質地,帶倒鉤,殺傷力強大,但穿透力不足。這一弱點使得其在攻擊希臘重灌步兵的嚴密防護鎧甲時,攻擊力完全喪失。

    類似地,中國志願軍在北韓戰場採用貓耳洞等防護工事,也使美軍超過範弗裡特當量5倍的炮火準備失去攻擊效果。

    以上兩個問題只有同時存在時,對波斯軍隊才是問題。因為如果其弓箭的攻擊力不受影響的話,開始初期的幾波弓箭攻擊之後,敵方的攻擊力就被殺得所剩無幾了。因此其防護力弱就不會是問題。而一旦其弓箭的攻擊如果因敵方的防護較強不具有殺傷力之後,敵方的殺傷力依舊強大,這時波斯軍隊的防護力弱就成為重大問題了。

    波斯騎兵借鑑遊牧民族的游擊戰術,也主要依靠弓箭殺傷敵人,戰鬥時波斯騎兵一般會迂迴到敵人的側後方發起攻擊,等到敵軍陣形散亂時才會排成密集隊形衝擊敵人。在一般情況下,波斯騎兵同樣可發揮冷兵器時代“騎兵+弓箭”這種“最高的機動性+最遠殺傷距離”的巨大優勢,可以形成戰爭維包含型0傷亡作戰。但在馬拉松戰役中,因希臘聯軍利用緊貼兩翼沼澤的有利地形佈陣,使得波斯騎兵無法透過側翼迂迴到希臘軍隊側後方。

    希臘聯軍當時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精兵和著名的希臘長矛密集陣戰術(Phalanx)(希臘方陣)。希臘軍隊的這種重灌步兵(Hoplite)的裝備包括青銅打造的頭盔、胸甲和肩甲,軀幹的其他部位著鱗片甲。尤其一面淺碟形圓盾直徑約1米,表面是一層青銅蒙皮,這可以形成非常好的防護。主要兵器是一支長約3米的矛,輔助兵器是一柄60釐米長的短劍。希臘步兵戰鬥時組成密集的方陣,通常有8行縱深,前4排士兵持矛水平向前,後排的長矛疊在前排長矛之上,而後4排則將矛豎立。希臘的密集陣戰術對士兵的身體素質和戰術素養要求非常高,一個全副武裝的步兵需要負重40公斤,進行長距離的奔跑和高強度的衝刺。一個希臘方陣必須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隊形緊密,步調一致,這需要長時間的佇列訓練才能達到。

    與坎尼會戰(參見"坎尼會戰的數學分析"一文)類似,希臘聯軍的指揮將領米提亞德採用了加強兩翼,中間薄弱的佈陣。他採用這種佈陣在戰役後期達成了與坎尼會戰同樣的效果——將波斯軍隊呈半圓形包圍起來,但這種戰果對米提亞德來說是一個意外收穫。最初他採用這種陣形的目的只是為防止波斯騎兵襲擊他的側後方。無論如何,這種包圍帶來了相同的對波斯軍隊“戰爭維分割”的效果。

    就像在坎尼會戰中一樣,僅僅以“戰爭維分割”方式切割對手,並不會形成如此之大的傷亡率差異。關鍵在於希臘士兵的嚴密個人防護和密集陣形,使波斯軍隊的弓箭攻擊完全失去作用。希臘方陣的密集長矛和波斯方陣士兵個人防護的薄弱,使得希臘軍隊形成了較高擊毀效率狀態下的“堅盾型0傷亡作戰”。即使是希臘聯軍相對極少的傷亡,絕大部分也是發生在戰鬥最後,為追擊已經開始向船上逃跑的波斯軍隊,希臘方陣自己也已經打亂的狀態之下。由此可見,在希臘聯軍以嚴密方陣與波斯軍隊交戰的過程中,幾乎接近完全的“堅盾型0傷亡”狀態。這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德軍,以密集的坦克攻擊手持馬刀的波蘭騎兵一樣。

    一般來說,能夠真正形成這種堅盾型0傷亡作戰的時機都不會是很長的。坦克裝甲和反坦克武器的發展歷史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一旦一種新的防護力更強的軍事技術獲得應用,就會有人努力發明可以攻破這種防護的武器。因此,任何一種“堅盾”能夠達到形成堅盾型0傷亡作戰的時機都是一個相對短暫的階段。

    如果馬拉松戰役之後,波斯軍隊能夠接受教訓,改進弓箭的箭頭,那麼,波斯帝國的戰鬥力優勢還會保持非常長的時間。遺憾的是,波斯軍隊在馬拉松之戰後似乎並未接受戰役中的教訓,在10年之後的第二次波希戰爭中,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在著名的溫泉關戰役中,波斯軍隊的這種密集弓箭攻擊,也因斯巴達軍隊採用大面積盾牌防護而失效。戰役第一天,波斯軍隊付出巨大傷亡代價,而希臘聯軍僅損失兩三名斯巴達士兵。

  • 2 # 薩沙

    嚴格來說,馬拉松不是抗登陸作戰。

    因為波斯大軍是順利登陸進入馬拉松平原以後,才同雅典軍隊交手的。

    大概公元前490年9月,波斯大軍的軍艦在馬拉松灣登陸成功。

    當時雅典軍隊距離馬拉松完還有交院的距離,緊急趕來。

    但此時波斯軍隊超過1.5萬人已經登陸完畢,駐紮在卡拉德拉河邊。

    雅典軍隊趕來,同波斯人隔河對峙,相距10公里。

    本來雅典試圖等待強悍的斯巴達援軍到來,一起攻擊。

    然而斯巴達卻找藉口百般拖延增援。

    當時雅典軍隊只有作戰或者退回雅典這2條路。

    退回雅典很危險,因為這裡是平原,波斯人又有騎兵,很容易遭到追擊。

    最終,雅典人決定和波斯人就在馬拉松平原決戰。

    雙方兵力比較接近,波斯是1.5萬人,雅典大概1.1萬人。波斯人隨後有騎兵,但主要用於襲擾。而且馬拉松平原地形很窄,騎兵機動空間少,不容易發揮威力。

    而步兵的對抗中,雅典無論戰術還是武器裝備都佔優勢。

    波斯的步兵主要依靠弓箭雨殺傷敵人,然而它們的青銅箭頭穿透力有限,很難射穿雅典人的鎧甲。

    雙方兵力接近,勝負是很難說的。結果經過激戰,波斯軍隊潰逃回船上,結束了戰爭。

    波斯人損失不是很嚴重,大約6000人,三分之一而已。

    但是,馬拉松戰役說明波斯人打不過雅典,那麼繼續作戰也就沒有意義,還是撤退比較穩妥。

    馬拉松戰役沒有決定性,實際上雙方又廝殺了十幾年,希波戰爭一直到前449年方始結束。

  • 3 # 史命召喚

    馬拉松會戰並不是抗登陸作戰,波斯軍隊有一個希臘嚮導叫作希皮阿斯,他告訴波斯人馬拉松這裡適合波斯軍隊的騎兵作戰,且離波斯軍隊剛剛攻陷的埃雷特里亞城很近,在登陸地點附近還有個湖泊可提供軍隊和馬匹飲用的淡水。波斯軍隊在馬拉松登陸需要好幾天的時間,在這過程中海岸根本無人防守,也沒有任何阻礙,直到一兩天後雅典軍隊才到達馬拉松附近紮營,因此不能說是抗登陸作戰。

    之後雙方又對峙了數日,直到戰鬥突然爆發。此時波斯軍隊騎兵已全部登陸,步兵只有一半人完成了登陸,趁此機會雅典軍隊開始發起猛攻。雅典軍隊幾乎全部都是重灌步兵,每名重步兵裝備著長矛、大盾、青銅護胸護背及頭盔,組成由中央四排縱深、兩翼8排縱深的步兵方陣直衝波斯人而來。

    波斯軍隊主要依靠投射殺傷對手,站在佇列前面的隊長裝備方形盾牌和2米長的矛,身披鱗片甲,身後的9名步兵裝備一副弓箭和一柄彎刀,一般不披甲。當敵軍衝來時,波斯人先以弓箭大量殺傷對手,待對手傷亡慘重士氣低落時拔出彎刀向前攻擊,投射力量很強,肉搏力量很弱。

    這種戰術對付不怎麼披甲,進攻意志不堅決的對手很有效果,但面對防護得當又戰意旺盛的雅典人就作用不大了,射不了幾輪敵軍就已近前肉搏。在雅典人左右兩翼的猛攻之下,波斯人很快抵擋不住開始潰逃,只有中央的步兵還在頑強抵抗,但由於左右兩翼已經瓦解,陷入了半月形包圍。

    波斯軍隊的步兵在肉搏時遠不能與雅典人相比,無論是堅韌性還是戰鬥時的勇氣上,敗逃的波斯步騎兵很多還沒來得及逃到船上便已被雅典人殺死,波斯第一次征伐希臘遭到了恥辱地慘敗。

    不過,從結果上來看對波斯人的實力損耗並不大,馬拉松的勝利更多地體現精神層面,會戰的勝利了鼓舞了全希臘反抗波斯人的鬥志,充分說明波斯人並不是不可戰勝的存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是控衛,保羅只進1次西決,而庫裡拿3次總冠軍,兩人為何差距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