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周客

    奧匈帝國軍隊由海軍和陸軍組成。1867年奧匈帝國成立,奧地利帝國陸軍成為奧匈帝國陸軍,奧地利帝國海軍改為奧匈帝國海軍。1918年帝國戰敗,解體、分裂為多個國家,帝國軍隊消失。陸軍有帝國國防軍、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在軍事行政管理方面,帝國國防軍由維也納的帝國戰爭部直接統轄,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由同樣設在維也納的奧地利地方防衛部管轄,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由設在佩斯港(現在布達佩斯的一部分,港口區域)的匈牙利地方防衛部管轄,而這兩個地方防衛部,共同統於維也納的帝國戰爭部。在軍令指揮體系方面,由這三部分共同組成的帝國陸軍,由維也納的帝國總參謀部指揮。海軍為奧匈帝國海軍,存在於1867~1918年,是奧匈帝國的海上力量。德文正式名稱為Kaiserliche und KoniglicheKriegsmarine,既帝國與皇家戰爭海軍。奧匈帝國海軍繼承自奧地利帝國海軍,1867年奧地利帝國改稱奧匈帝國時海軍也隨之改名。1918年奧匈帝國解體,奧地利不再擁有海岸線,於是帝國海軍不復存在。(今天奧地利有在多瑙河巡航的水上部隊,但隸屬於聯邦警察,而非海軍建制了)。

  • 2 # 石海釣沉

    奧匈帝國號稱歐洲雜拌,部隊主力是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各支部隊則是按照不同民族混編而成的,也就是說,每隻部隊裡都填充著奧地利人,匈牙利人,波蘭人,捷克人,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波黑人,塞爾維亞人,特蘭西瓦尼亞人等等種族,宗教信仰則包括新教,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語言更是包羅永珍,據說,全國只有奧匈帝國老皇帝佛朗次一個人能說出所有臣民的語言,連長如果要釋出命令,得需要十個以上的翻譯來傳達才可以。兵制上,奧匈帝國也是千差萬別,既有不弱於歐洲列強的國防軍,也有雜拌性質類似於我大清綠營一類的地方軍,前者數量太少,高峰時也不過三十萬左右,後者數量龐大,但矛盾多多,戰鬥力也就呵呵的水平了。

  • 3 # SeaArm

    戰前,帝國陸軍就由如下三部分部隊構成:奧地利皇家禁衛軍(BewaffneteMacht / Wehrmacht)

    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Kaiserlich Königliche Landwehr,這裡的皇家、是指奧地利皇帝,王、指的是波希米亞國王;然而波希米亞僅有王國之名,卻沒有如匈牙利一般的自治權)。這是帝國的非匈牙利部分(又稱內萊塔尼亞地區)的地方防衛軍,雖然被稱為地方防衛軍,然而卻具備野戰能力,只是根據法律規定,其部署和作戰有一定地域限制,不像帝國國防軍可以在帝國任意區域部署和作戰。

    帝國國防軍的各團經常調換駐地,這主要是為了防止國防軍士兵和當地居民建立過於深厚的友好關係,使得發生叛亂的時候無法放手鎮壓這一政治考慮,這也是由帝國國防軍的角色決定的,和地方防衛軍不同,它是直屬於皇帝的機動性打擊力量,這一點,在總動員前更加明顯,由出生於效忠哈布斯堡皇室的貴族的軍官們和基本上出生於同樣效忠皇室的下級公務員家庭計程車官們指揮的帝國國防軍,不僅僅是威懾民變的力量,根據從來沒有公開表述但是私下心照不宣的官方看法,它更是威懾作為其補充力量使用的地方防衛軍的力量,特別是那些處於不穩地區的地方防衛軍,這些部隊由心懷不滿的當地人組成,由具有分離主義傾向的鄉紳們指揮,被看作是對於帝國政府的一種超過民變的威脅,因為他們擁有組織和武器,而且是合法的。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被動員淹沒的是帝國國防軍而不是被認為不穩,被視為威脅的地方防衛軍。總動員令下達後,大批的帝國臣民們被補充進帝國國防軍,使帝國國防軍從30萬膨脹到近200萬,然而結果卻是災難性的,那些由於長期培養而效忠皇室的貴族軍官和下級士官以及常備軍士兵被動員部隊的人海所淹沒,成為孤島,大量包含著來自具有分離情緒的民族計程車兵的部隊迅速喪失戰鬥力,經常拒戰、投降和叛變,只有那些由來自上下奧地利地區和匈牙利馬扎爾地區計程車兵組成和補充的部隊才具備水準之上的戰鬥力。

    匈牙利王家警衛軍(Honvéd)

    其使命和性質與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一樣,是帝國的匈牙利部分(外萊塔尼亞地區)的地方防衛軍,也屬於正規野戰部隊。在軍事行政管理方面,帝國國防軍由維也納的帝國戰爭部直接統轄,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由同樣設在維也納的奧地利地方防衛部管轄,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由設在佩斯港(現在布達佩斯的一部分,港口區域)的匈牙利地方防衛部管轄,而這兩個地方防衛部,共同統於維也納的帝國戰爭部。在軍令指揮體系方面,由這三部分共同組成的帝國陸軍,由維也納的帝國總參謀部指揮。

    這些部隊士兵大多來自本鄉本土,下級指揮官就是當地人,語言問題不嚴重,因此到了戰爭後期,地方防衛軍的戰績明顯好於帝國國防軍。戰爭後期,估計是吸取了這種經驗,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又被劃分為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和王家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地方防衛軍。其實,早在1868年,根據適用於克羅埃西亞的“小平權法案”(相對於適用於匈牙利的“大平權法案”,根據該法案匈牙利取得了和奧地利同等的地位),克羅埃西亞語就已經成為匈牙利地方防衛軍中的克羅埃西亞單位的指揮和勤務語言。

    與帝國國防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地方防衛軍,這些為了保衛本鄉本土而戰的部隊經常死戰到底,成為戰爭後期帝國陸軍的支柱,其代表就是蒂羅爾地方射手部隊,他們是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的一部分,是蒂羅爾(奧-意)邊境地區的地方部隊,在戰前僅有四個團建制,在義大利對奧宣戰後的邊境戰役中,這隻小部隊堅守奧意邊境,遲滯義大利著名的阿爾卑斯山地步兵和龐大得和自己不成比例(150:1)的義大利主力部隊的進攻,為奧匈大部隊和德國援兵南調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如若不然,奧匈在1915年就崩潰了,因此,卡爾一世繼位後,賜予蒂羅爾射手部隊“皇家射手部隊”榮譽稱號。然而地方防衛軍畢竟不是帝國主力部隊,對其部署和使用頗多法律限制,例如上述的蒂羅爾地方射手部隊,就被蒂羅爾州議會明確限定只能參加保衛蒂羅爾或者在戰略上對保衛蒂羅爾有利的戰鬥,因此在後來對義大利的進攻作戰中,該部隊一度袖手旁觀,直到帝國戰爭部曲解引申了法律條文,宣稱對義大利的進攻作戰是屬於“在戰略上對保衛蒂羅爾有利的戰鬥”,才得以調動其參戰。由此可見,雖然地方防衛軍具有較強的戰鬥力,卻只能進行防禦作戰,或者小縱深的進攻作戰。

    軍政部門

    從軍政和軍令向上引出的兩條線,共同指向一個人:理論上的帝國軍隊最高統帥: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然而實質上,由於帝國已經立憲,君主對帝國戰爭部長的影響力已經不如帝國宰相,更由於君主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已經垂垂老矣,軍令指揮權實質上是由總參謀長在行使,在戰爭初期災難性的慘敗之後,軍令指揮權又落到了德國顧問手中,這種情況,在老皇帝駕崩後有所改變,繼位的皇帝卡爾一世年富力強,又是頗有經驗和成就的野戰軍官,這使他拿回了部分軍令指揮權。

    帝國戰爭部部長在理論上高於帝國總參謀長,其屬下除了總參謀長外,還包含各兵種總監和戰地救護部隊總指揮,帝國軍官團團長(榮譽性職務,榮譽上的全國軍官之首),軍事建築總工程師,軍醫委員會(注意其主任和戰地救護部隊總指揮不是一個職務,該委員會和戰地救護部隊總指揮部也不是一個部門),戰地宗教軍官總監,軍事技術委員會以及各行政性部門。

    雖然是內閣部門,然而帝國戰爭部長卻必須是現役軍人。帝國戰爭部將帝國劃分為數個軍管區,每個軍管區一般駐紮或者預計總動員後將建立一個轄數個師和輔助部隊的作戰軍,軍管區司令由該軍軍長兼任,軍管區司令部由四部分組成:

    戰時參謀部:由軍參謀長擔任主任,負責軍事事務。軍事建築部:負責軍事建築事務。後勤經理部:負責後勤和軍事經濟事務。後勤輔助部:包含軍炮兵旅長,軍法處長,戰地救護主任,軍事宗教事務委員會(由於帝國各民族信仰極為龐雜,因此各教會和教派都有自己的隨軍神職人員,包括隨軍牧師,隨軍拉比,隨軍伊瑪目)和德國的地方防衛軍是預備役不同,奧匈的地方防衛軍是現役。
  • 4 # 史海悠遊閭春暉

    1911年春季,奧匈帝國政府就下令放寬預備役人員年限,使之總量擴充了百分之四十之多。第二年7月5日,就在預備役中徵召新兵二十萬零五千九百人,這樣,戰前奧匈帝國可用於對外作戰的總兵力約為三百萬人。(同期,俄國是五百六十五萬人、法國是五百零六萬人、英國是一百二十萬零三千人、德國是四百九十萬人)。各國輕重武器的大致擁有量可見下面列表:

    對於各國陸軍的訓練質量,據當時包括美國、日本在內的各國武官對於其演戲的綜合評估來看,德國、法國的陸軍訓練水平最佳,奧匈軍隊與俄國軍隊的素養差不多,弱於德、法、英三國,但比義大利、塞爾維亞、希臘等國要強。

    由於版圖及歷史原因,奧匈帝國的海軍實力較弱,更缺乏遠洋作戰經驗,只能承擔一定的岸防作戰任務。

    在一戰前的奧匈帝國參謀總部制定的作戰計劃方面,帝國陸軍主要的任務,即在作為盟友的德意志帝國全力向西,實施施裡芬計劃的時候,要承擔主要的對俄國、對塞爾維亞及黑山的進攻作戰。

    根據這一宗旨,奧匈帝國陸軍中即將越境作戰的一百五十萬大軍,按照作戰方向,被分成了三大集團。其中對俄作戰的“A”梯隊佔整個兵力的一半:二十八個半步兵師,十個騎兵師,二十一個民軍旅和預備旅,編為四個野戰集團軍,沿桑河與德涅斯特河一線展開。

    對塞爾維亞及黑山作戰的“B”梯隊,擁有十二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六個民軍旅和預備旅,編為巴爾幹集團軍,沿薩瓦河與多瑙河展開。

    而由八個步兵師、七個民軍旅和預備旅組成的“C”梯隊,則作為機動預備隊,視戰場形勢,隨時策應、增援“A”、“B”梯隊。

    以上,即是一戰前奧匈帝國軍隊的大體情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應激性焦慮症?輕度焦慮症該怎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