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尋根拜祖

    竇嬰是竇太后的侄子,漢景帝的表弟。竇嬰為人正直,有見識有能力,是景帝和武帝朝重臣,曾官至丞相。同時竇嬰又是個情商不高,不善權謀,情緒化嚴重的性情中人。這導致他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屢屢失誤,最終落得被處死的悲慘結局。

    一、謀事不謀身的朝廷棟樑

    竇嬰雖是儒生,卻在七國之亂中擔任過大將軍,立下了大功。他的功績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朝廷舉薦了袁盎、欒布等平亂功臣;二是領兵據守滎陽,重點防範趙、齊兩國的軍隊突破防線入關中。

    為了鼓舞士氣,竇嬰將皇帝賞給他的數千兩黃金,全部放在大將軍府的走廊上,讓將軍們根據各自需要,隨便拿取,他一文不入自家。

    七國之亂平定後,竇嬰和周亞夫功勞最大,竇嬰因此被封魏其候。

    漢景帝曾經有一次在家宴上,口無遮攔地說了一句:百年後傳位梁王。

    梁王是漢景帝的弟弟,深得竇太后喜愛,老太太一心希望小兒子能成為大漢儲君。漢景帝這話分明就是拍老媽的馬屁,但作為皇帝,說個話很不妥,甚至欠抽!

    好在竇嬰在場,他立刻正色批評漢景帝:大漢是高祖的大漢,高祖有祖訓,皇位父子相傳,陛下憑什麼違背祖訓,把天下私自傳給弟弟?

    竇嬰的話,無疑幫漢景帝及時消除了隱患。但他這種“謀事不謀身”的做法,深深地得罪了姑媽竇太后。憤恨之下,竇太后竟然削除了竇嬰出入宮禁的門籍!

    竇嬰雖為外戚,但他做事從來不考慮奉承竇太后,而是著眼於大計。漢武帝登基後,他積極協助漢武帝實現“以儒治國”的方針,因此,他再次得罪了崇尚黃老之學的竇太后,被罷了丞相之職。

    二、竇嬰的落寞

    竇太后去世後,竇家勢力一落千丈,竇嬰也因此成了“蔽屢”,連門客們都紛紛改投新貴田蚡。

    平時任俠行事的竇嬰,感覺到了人情的淡薄。但竇嬰的稟性難改,依然不肯對田蚡低頭。有一次田蚡向他索要良田,被他一口回絕。在竇嬰心裡,田蚡此舉太過霸道,自己無論如何不能受他的要挾,更不能失掉尊嚴投靠這麼一個人!

    從此,竇嬰與王太后的弟弟田蚡,這個當朝大紅人結下了怨。

    後來,因為好友灌夫因為得罪田蚡被捕入獄,竇嬰在明知實力不濟的情況下,挺身而出,解救灌夫。結果,被霸道的王太后逼令漢武帝,將竇嬰投入監獄。

    遺詔案至今都是無頭案,誰也說不清底檔究竟怎麼沒的。但結果就是,竇嬰持偽詔,被判死刑!

    我曾經撰文分析過遺詔案,個人認為是漢武帝毀了底檔,故意用竇嬰的血,換取跟王太后、田蚡攤牌的資本,從而一舉掃除太后和田蚡一黨對他的掣肘。

    在這個案子裡,竇嬰就是漢武帝的棄子!

    曾經看過某部電視劇的片段,把竇嬰描繪成貪婪自私,仗勢欺人,專橫跋扈的形象,不忍繼續觀看。電視劇可以改編情節,但不能完全不顧史實,黑白顛倒吧?

    可以說,竇嬰是最符合大眾審美標準的,德才兼備的好人。但就是因為不懂權謀,不善謀身,註定要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要吃虧。

    竇嬰,一位可嘆可敬的人!

  • 2 # 劉一千五

    竇嬰是個好侄子。某年日月,姑媽進宮了。被錯放進了苦寒地遠的代王劉恆府第。成了四公子劉恆非常寵幸的女人。

    兒女幾年之內就生了長公主代劉嫖,大兒子劉啟,小兒子劉武。代王先有王后,但早在竇漪房進邸之前就死了。餘下幾個沒媽的孩子,趕趟兒似地幾年間就追隨媽媽去了。如此以來,劉啟就順利地當上了王太子。竇王后地位穩定之後,孃家的子侄入宮隨行,逐一升官當職。竇嬰就在此時入宮當了個郎中。他是竇皇后子侄,也就可以出入宮廷不禁。他的朋友就多了起來,比如田蚡,袁盎之類。

    得罪姑姑後果嚴重

    竇王后變成竇皇后又變成竇太后,表明時代已經到了漢景帝朝了。對竇嬰來說,有門兩件事,一是被姑姑除籍;一是被封魏其侯。

    某年日月,姑姑一家吃飯,二子一女,竇嬰執壺。喝到高興處,漢景帝對母親說,千秋萬歲後傳位梁王。竇太后大喜,趕忙叫梁王劉武謝皇帝兼哥哥。這時,竇嬰一聽不對,馬上放了酒壺,給皇帝跪下說,高祖規矩,傳子不傳弟。請皇上明鑑。漢景帝一聽,自己漏嘴了,就不作聲。太后一聽,心頭起火,梁王也不高興。這竇嬰無疑是潑了這家人一桶冷水。竇太后一怒之下,不讓竇嬰出入宮門了。竇嬰也看不起那小官,不幹了。回南山釣魚去了。

    另一件呢?就是"七國之亂"了。漢景帝削藩激化了矛盾。七國藉口誅晁錯,就在廣陵起兵了,勢如破竹攻到梁王的梁國。梁王拚死抵住。漢景帝情急之下。把表叔竇嬰找來,當了大將軍與周亞夫一起領三十六將軍屯滎陽阻擋叛軍。在平定叛逆中立下了大功。朝廷封他為魏其侯。這是他自己掙來的。

    碰上豬朋友

    漢武帝繼位後,王夫人成了王太后。曾經給魏其侯跑腿的漢武帝的小舅田蚡因此無任何功勞封為武安侯,並坐上丞相之位。竇嬰又是個情商不高的人,心中流落出不悅,他手下的門客全跑到田蚡手下,他一下子清靜了下來。他不善權謀,又是個性情中人。這導致他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屢屢失誤。因為城南一田與田蚡鬧翻了,雙方門客活動了一番之後,才暫時消停。

    平時任俠行事的竇嬰感覺到了人情的淡薄,但有個叫灌夫的穎川無勢豪強,在七國之亂中立了功,與大將軍認識,就一直與竇嬰往來。竇嬰的稟性執著,感情難改,依然不肯對新貴田蚡屈腰低頭。有一次田蚡向他索要良田,被他一口回絕。田蚡一直耿耿於懷。不久,田蚡娶燕王女,王太后下詔群臣都去恭賀。灌夫本來不去,竇嬰生攔硬扯地拉了去。結果灌夫多喝了幾口,罵了田蚡。田蚡上綱上線,以灌夫大不敬(太后詔令),將灌夫下牢關起來。

    好友灌夫得罪田蚡被捕入獄,竇嬰認為是自己拉他去,才遇到災難。他在明知實力不濟的情況下,到處求人,挺身而出,解救灌夫。最後找到漢武帝。漢武帝一向看不起田蚡,對錶叔深表同情,答應廷議。結果,朝臣怕得罪這兩家外戚,都噤若寒蟬。漢武帝大罵朝臣是牆頭草。王太后知道後,霸道的逼令漢武帝說我還在,人家就欺負我弟弟,我不在不讓人欺負死,你當什麼皇帝的?漢武帝不得已將竇嬰投入監獄。

    表面上看上去竇嬰死在假造遺詔這件事上。

    遺詔案至今都是無頭案,誰也說不清底檔究竟怎麼沒的,但有的認為副本被人取走了,銷燬了,另一種認為是先皇做此事時,沒留後本,第三種認為,根本就沒什麼遺詔,而是平定吳楚叛亂時,皇帝讓大將軍便宜從事的詔書。但結果都一樣,竇嬰拿出的詔書,沒有存根(副本)印證,就是偽詔。

    其實,竇嬰的死,是兩大外戚勢力相爭權奪權的結果,哪方倒下,對漢武帝都有坐收其成的效果。而且在他是劉榮的老師,而竇家是極力反對廢長立幼的……但漢景帝廢了太子而立了膠東王。

    竇嬰是宮廷奪權爭位的犧牲品,是漢武帝要清理安定朝野"攘外先安內"的重要環節。竇嬰表叔死在這個環節上。

  • 3 # 錢多多讀文史

    西漢魏其侯竇嬰,乃竇太后堂兄之子。此人在歷史上赫赫有名,要評價他的功過,且先看他做了些什麼。

    一、寧罪姑母保祖制,秉忠直言解君困。

    竇嬰剛出道時,借竇後之勢,先任吳國國相,後任詹事,此時名聲不顯。

    不過竇嬰膽子大,解了景帝一個危局。

    彼時竇太后喜么兒,想讓梁孝王將來繼承帝位,劉啟酒中一時答應了,太后喜不自勝。

    這時竇嬰不顧姑母不爽,舉杯對景帝道:“帝位當父子相傳,這是漢朝立下的制度規定,陛下憑什麼要擅自傳給梁王!”

    竇嬰這一下把景帝從尷尬中解放出來了,但把姑母得罪了是真的,從此不得進出宮門。竇嬰也硬氣,乾脆詹事也不當了,呆家裡閒逛。

    從這事可以看出,竇嬰有政治眼光,但脾氣犟。

    二、至誠高節禮下士,臨危受命定七國。

    七國之亂時,漢景帝想著找個人去平亂。在功臣外戚中翻來翻去,又想起了竇嬰。他對太后講,親戚中沒幾個有能耐的,似乎只有竇嬰還行。

    彼時能作主的竇太后雖不喜這個堂侄,但孃家人確實只有竇嬰出色些,於是同意景帝任命他為大將軍,並賞賜千斤黃金。

    竇嬰收了黃金,起用袁盎、欒布等牛人,並把黃金全部堆出來讓屬下們自取。他自己寸金未收,一時間,人心依附,眾賢來投。

    竇嬰佩將軍印,平七國之亂。一時可謂風頭無兩,人稱國士無雙。

    這是竇嬰人生的高潮。回觀他的崛起,有太后、景帝的後盾支援,更有他能力的加持,輕財重才,好交賓朋是他的人格魅力。

    三、日薄西山不為意,為友出頭惹新貴。

    很快政權更迭到了武帝劉徹手裡,此時太皇太后姑母已亡,景帝靠山也倒。老年的竇嬰門前冷落車馬稀,只有老友灌夫不離不棄。

    此時,武帝舅父、丞相田蚡如日中天。竇嬰不思退守,反而希望重獲昔日榮光,多與田蚡別苗頭、爭高低。老友灌夫更是不避鋒芒,在宴會上借罵灌賢,攪了田蚡的局,被下獄。

    竇嬰不曾考慮自己處境艱難,四處為灌夫奔走,乃至爭至御前。

    事實擺在那裡,為竇嬰說話的人是有的。不想這觸怒了王太后。武帝於是讓御史去查徹這事,並將竇嬰下獄。

    其間,竇嬰曾拿出景帝所書免死詔,但未獲得存檔證明(竇嬰不可能傻到矯詔,估計讓景帝忽悠了)。雖然“免死詔”沒起效,但武帝也沒打算處死竇嬰。

    於是竇嬰安心改造,積極配合治療,等待脫罪,誰知此時一大波流言誹語傳到武帝耳朵。

    武帝最終殺了竇嬰。

    竇嬰到底死於誰手?武帝?田蚡?他自己?

    也許是他自己。此時天下已不是他的舞臺,他想恢復自己的榮光也好,想為情誼出頭也罷,都已不合時宜。

    但世上事,不總是合時宜才值得去做。竇嬰這一生,做了許多不合時宜之事,卻愈發顯得他光彩奪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期間,美日蘇三國如何緩解士兵的戰場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