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研途途

    可以種植的,但是你需要注意的點就是目前還有沒有人在種植,如果有的話,你可以去諮詢他們,他們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如果遇到了,你要跟他們請教一下,他們是怎麼解決黃龍病,要把我關鍵的技術是非常重要的,還有就是如果沒有人種植,你可以請教以前種植過的,他們肯定是有技術,或多或少都是懂一點的,不要放過這種機會,如果都沒有的話,你種植之前,不能夠大規模種植,要先種植一部分搞實驗,然後看一看,還有沒有黃龍病出現,如果出現了,你可以去諮詢當地的農業站,他們知道怎麼解決這種問題,或者說他們有辦法幫你找到相關的專家,或者是技術人員,有辦法幫你解決,所以做之前,要做好充分準備,是很有必要的。

  • 2 # 贛州百果園

    黃龍病又名黃梢病。廣東潮汕方言把梢稱作“龍”,黃梢即為“黃龍”,故此得病名,在世界各柑橘產地都有發生。該病在菲律賓稱為葉斑駁病,在不同的國家(地區)有不同的名稱,在中國大陸稱為黃龍病或黃梢病,在中國臺灣稱為立枯病,在菲律賓稱為葉斑駁病(leaf mlttle),在印度稱為梢枯病(dieback),在南非稱為青果病(greening),在印度尼西亞稱為葉脈韌皮部退化病(vein phloemdegeneration)。1955年在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召開的第13屆國際柑橘病毒學家組織(IOCV)會議商定以黃龍病(Huanglongbing)作為該病害的統一名稱。

    黃龍病是世界柑橘生產上最具毀滅性的病害之一,該病症狀最早在18世紀發現於印度中部地區,被稱為梢枯病(dieback)。在中國,該病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首先在廣東潮汕柑橘產區發生流行。現在,全國各地柑橘產區都有發生,已列為國內植物檢疫物件。發病幼樹一般在1~2年內死亡,老齡樹則在3~5年內枯死或喪失結果能力。病害大流行時,往往使大片橘園在幾年之內全部毀滅,成為發展柑橘生產的最大障礙。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黃龍病的媒介昆蟲分佈區域逐步擴大,同時,種質資源的頻繁調運,致使黃龍病為害日趨嚴重。目前中國柑橘黃龍病受害面積已佔柑橘總栽培面積80%以上。

    【症狀】

    全年可發病,但以夏、秋梢發病最多,其次是春梢,幼樹冬梢有時也會發病。初發病時樹冠上少數新梢的葉片黃化,形成明顯黃梢。

    葉片是識別黃龍病的主要依據。發病初期在綠色的樹冠上出現一條或幾條梢黃。俗稱“雞頭黃”或“插金花”,以後黃梢數量不斷增多直至整株黃化枯死。一般為春梢在轉綠後再表現黃化,夏、秋梢在轉綠過程中出現黃化。

    黃化葉片有3種:一是均勻黃化葉片。多出現在初期病樹、幼樹和夏、秋梢發病樹上,葉片呈均勻的淺黃綠色。二是斑駁形黃化葉片。在春、夏、秋梢病枝上均有,無論是初期病樹或中、晚期病樹上都可看到,即從葉脈附近、葉片基部或邊緣開始黃化,後擴散形成黃綠相間的不均勻斑塊。三是缺素型黃化葉片。稱為花葉。在主、側脈附近的葉肉保持綠色,而脈間的葉肉褪綠呈黃色,類似缺鋅、缺錳、缺鐵時出現的症狀。這類葉片一般出現在中、晚期病樹上。往往在有均勻黃化或斑駁黃化葉的枝條上抽發的新梢葉片呈缺素狀。3種病葉中,斑駁形黃化葉在各種梢期和早、中晚期病樹上可找到,最具特徵性,所以常作為田間診斷黃龍病樹的主要依據。

    此外,黃龍病病枝表現症狀還有以下特徵:葉片無光澤、落葉枯枝,病樹樹冠稀疏,植株矮小,枝條短弱,葉片小、葉質較硬而直立。春季比健樹早萌芽顯蕾,開花早花量大,落花嚴重,落果多。病樹果實小,有的表現畸形,果內中心柱彎曲。初期病樹根部正常,後期病樹鬚根表現腐爛。

    【病原】

    Garnier et al.(1984)發現黃龍病病原的膜結構外壁和內壁間存在肽聚糖,與革蘭氏陰性細菌的細胞壁結構相似,認為黃龍病的病原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細菌。該細菌屬於韌皮部桿菌屬,有亞洲種(Candidcuus liberobacter Asiaticum)、非洲種(Candi-datus liberobacter Africanum)和美洲種(Candidcuus liberobacter Americanum)3個種。巴西的柑橘黃龍病有亞洲種和美洲種2種,其中以後者較多,但大部分是混合侵染。中國的柑橘黃龍病菌屬於亞洲韌皮部桿菌屬細菌,在電鏡下看到其形態多為橢圓形或短桿狀,大小(30~600)nm x (500~1400)nm,細胞壁厚25~30nm。革蘭氏染色陰性,對四環。

    病原物可透過嫁接和木蝨傳染,汁液摩擦和土壤均不傳染,種子能否傳染還不明確。抗熱力較差,病接穗或病苗用49℃的溼熱空氣處理50~60min便可恢復健康。園間中午的氣溫經常在40℃以上,也可使症狀暫時消失,表現為隱症現象,但當氣溫降低後,經過一段時間又可重現症狀。寄主為柑橘屬、金桔屬和枳屬植物,最近研究證實,透過菟絲子可傳染到長春花上,而且回接成功。

    【發病規律】

    黃龍病的初侵染來源,在病區主要是病樹,在新區主要是帶病苗木。遠距離傳播主要是帶病苗木和接穗的調運,園內近距離則由木蝨輾轉傳播,以在100~200m的近距離較易傳播,1km以上的遠距離或有樹林阻隔便很難傳播。病原物在木蝨體內的循回期1個月左右,短的只有1~2d,在柑橘體內的潛育期為1~8個月,長的4~5年。橘園一旦發病,3~4年內的發病率可高達70%~100%。黃龍病潛育期的影響因素較多,其變化範圍可由幾個月到幾年。幼齡果園在定植後6~12個月內就可顯症,表明長勢旺、樹冠體積較小的幼樹潛育期較短。有專家應用滑動相關分析推測出黃龍病的潛育期為6~18個月。研究發現,當對田間病株和蟲媒不採取任何控制措施時,3年生以上的果園發病率可在3~5年內達到甚至超過50%;而相對於在老齡果園,病害增長則較緩,一般在5年內甚至更長的時間裡都難以達到這樣的發病率。

    在臺風、熱帶風暴等因素的作用下柑橘木蝨可進行遠距離傳播。柑橘木蝨4~5齡若蟲及成蟲經7d左右的潛伏期後可傳播病原菌,1~3齡若蟲及卵則不能傳播黃龍病菌。病害的遠距離擴散透過帶病苗木和接穗傳播;種子傳病尚未得到證實。

    柑橘黃龍病菌主要為害柑橘屬(Citrus spp.)、枳屬(Poncitrus trifoliata)和金柑屬(Fortunella spp.)植物。其中寬皮桔類、橙類最為敏感,柚類次之,枳及其雜種較為耐病,尚未發現抗病柑橘品種。各種樹齡柑橘樹均能感病,其中6年生以下的幼樹最為敏感,主要由於幼樹抽梢多,有利於柑橘木蝨繁殖,同時樹冠小,病菌在樹體內運轉也較快。

    病樹或病苗的存在及其數量的多少是黃龍病流行的首要因素。一般來說,果園病株率超過10%,如果傳病木蝨數量較大,病害將嚴重發生,並在2~3年內蔓延至整個果園。因為病樹抽梢無規律,抽梢次數多於健樹,木蝨在其上發生代數較多,故病害發展較快。

    【防治方法】

    當前還沒有針對柑橘黃龍病的特效治療性藥劑,也沒有抗(耐)病的柑橘品種可供生產應用。因此,防止病原菌入侵是防治黃龍病的唯一途徑,針對中國柑橘產業現狀及生產實踐,防治黃龍病應採用以杜絕和消滅病源為中心的綜合防治措施。

    1、嚴格檢疫制度。嚴禁病區的苗木和接穗調運進無病區和新區。應用多聚酶鏈式反應(PCR)和Nested-PCR檢測技術可以對柑橘黃龍病進行快速、準確檢測。實驗證明Nested-PCR比常規PCR的靈敏度更高。這兩種方法均可檢測出未顯症的黃龍病材料,及早控制帶病苗木的傳播,繁育柑橘無病毒苗木。

    2、建立無病苗圃、培育無病苗木

    ①苗圃的選擇:苗圃地的選擇應與種植柑橘園區有一定的距離。有條件的地區應儘量遠離柑橘園區。

    ②砧木種子的消毒處理:種果應儘量從遠離病樹園區的正常樹上採集。種子剝出後洗滌乾淨,用紗布袋裝好,每袋2kg左右,用50~52℃的熱水預熱5min,取出隨即放入有55~56℃熱水的保溫開水桶內浸泡50min。

    3、隔離病園。新柑橘園的建立應與病、老柑橘園儘量隔離,以免媒介昆蟲—柑橘木蝨的傳病。對已經感病嚴重的老果園進行整片挖除全面改造,挖除後清理殘根,以免萌發新苗,或種植一次別的作物,再行種柑橘。整片改造病、老園區,有利新植柑橘的生長,減少病源和消滅柑橘木蝨。

    4、徹底防治柑橘木蝨。這是防止病害流行的重要環節。

  • 3 # 未央宮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柑橘黃龍病?

    柑橘黃龍病菌屬韌皮部桿菌屬,透過電子顯微鏡觀察傳病柑桔木蝨的唾液腺,可以看到圓形及橢圓形的類細菌,大小為160-440nm。

    柑桔黃龍病最早發生在汕頭地區,距今已有100多年曆史。但近50年才逐漸嚴重,在廣東、福建、廣西等省產區廣泛蔓延。近幾年來,本病在四川、江西、雲南、貴州、浙江、湖南等省的部分產區發生。 黃龍病是危害柑桔生產的最危險的一種傳染病,柑桔感病後,輕則產量逐年下降、重則引起病樹3--5年死亡。大遍柑桔園被摧毀。

    就拿我們贛南地區來說,從2013年開始,柑橘就開始患黃龍病,到目前為止,全縣80%的柑橘樹都被傳染了,處理的方法只有把柑橘樹砍掉,只要得了黃龍病,其他周圍的樹都會被傳染。

    其次,柑橘得了黃龍病能再種植嗎?

    以我們縣對於落實技術措施,主要是在染病區要按照黃龍病的防控標準,即“八個統一”(對黃龍病的危害統一認識;發展統一規劃;苗木統一繁育;園區統一品種;管理統一規程;生產統一措施;技術統一指導;木蝨統一防治),做好“五項措施”(成片改造病園,隔離種植;種植無病苗木;堅持防治木蝨;徹底挖除病株;加強栽培管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分手後的失戀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