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73168476420
-
2 # 新課堂國際教育
理科競賽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理科類競賽的起源和型別。
所有理科競賽裡,歷史最悠久也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從古希臘開始,人們對於數學難題的解題和挑戰都一直非常有興趣,而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高中生數學競賽則起源於19世紀末的匈牙利,這項比賽每年十月舉行,每次出三題,限4小時完成,允許使用任何參考書,不但追求解題的簡明完整也非常鼓勵有創造力的思路。很快歐洲掀起了青少年數學競賽的熱潮。20世界初,前蘇聯數學家們將此項比賽命名為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以突顯奧林匹克精神,最後在羅馬尼亞數學教授羅曼的推動下,1959年第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得以舉行。時至今日,這項賽事成為了一項由100多個國家近500名全球選手參加的盛事。奧數包含的內容通常遠遠超過大部分國家的中學階段教學大綱,不但考察學生的數學知識,更考察青少年對於數學本質的洞察力、領悟力和創新能力。而這樣透過筆試答題的方式來選拔優秀理科人才的競賽,我們稱之為“經典類競賽”。與之相仿的比如物理化學生物奧賽、滑鐵盧數學競賽和美國國家數學競賽等,都屬於這裡類別。其特點是側重考察學生解題能力、對於學科背景的要求相對比較單一、各類賽事往往具有較大規模的篩選和規範的賽程。
另外一類非常典型的理工科類比賽我們把它稱之為“融合性競賽”:以知名度較高的“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ntelISEF)為例。這項起源於1950年的比賽被稱為全球青少年科學競賽的“世界盃”,是全球最大規模的中學生科學競賽。競賽學科包括了所有自然科學和部分社會科學內容,每年有來自50多個國家超過1500名的青少年科學家為贏得16個科學類別和1個團隊專案類別的總價超過400萬美金的獎學金和獎品展開激烈的角逐。它不但要求參賽選手根據所選學科主題進行資料蒐集、驗算分析和撰寫論文,更為全球最優秀的青少年科學家和發明家們提供了互相交流,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的舞臺。另外一項我們不太熟悉的頂尖賽事“英特爾天才獎”(2016年更名位雷傑納榮天才獎)則更加具有競爭力。
這一項僅向美國各州高中生開放的比賽旨在鼓勵青少年探討最具有挑戰性的科學問題,並且培養他們解決社會難題的責任感。在歷年獲獎選手中不少選手透過破譯結腸癌基因、老年痴呆症退行性改變、可穿戴胰島素裝置、太空飛船巡航系統等高精尖技術成就而獲獎。2016年獲得二等獎的是賓州一位華裔高中生Michael Zhang,研發出透過改變細胞基因組來治療疾病的最新技術。迄今為止有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經在中學階段獲此殊榮,因此,這項賽事也被稱為是“小諾貝爾”競賽。類似的比賽還有西門子科學競賽(Siemens Competition)、谷歌科學競賽(Google Science Fair)和國際太空城市設計大賽(ISSDC)等等。類似這樣不但考察學生豐富的學科背景知識,並且要求挑戰前沿技術課題同時還結合領導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演講能力、學術寫作能力的比賽,融合了學生各個方面的素質鍛鍊並且很有可能為社會做出實際性的重大貢獻,被我們稱之為“融合性競賽”
面對諸多眼花繚亂的競賽,我們應該如何去評判一項賽事的含金量和價效比呢?以下這些標準可以幫助我們的家長來判斷一項賽事是否值得孩子參加。
————
賽事含金量和價效比
參賽門檻:
主要指學生要參與到這個比賽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可報名參賽的途徑。一般來說參賽要求越高的比賽,價值越大。比如新課堂已經幾年組隊參加的哈佛麻省理工大學數學競賽(HMMT)和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競賽(PUMaC),光是能夠組織起6-8人的隊伍並且報名成功對於國內的中學生來說就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綜合性:
根據比賽涉及到的學科背景知識和需要學生具備的能力進行評價。這一條標準不能一概而論,不少經典賽事如奧數、丘成桐數學競賽等雖然考察的學科背景很單一,但是並不影響其含金量。但是相對作為大學申請的課外活動而言,如果學生不能夠在單一學科比賽中取得頂尖的成績,那麼參加一些考察多方面能力的理工科類個人賽甚至團體賽,同樣的獲獎程度會更加有優勢。比如目前不少新課堂學生已經完成組隊的美國高中生數學建模競賽(HiMCM),這一項由同一高中2-4名學生和一名指導老師參加的比賽,考察學生的能力包括數學思維、分析問題、時間管理、資料檢索、程式設計能力、論文寫作和團隊合作能力等等,最後能夠獲得名次的隊伍往往需要優勢互補、齊心協力的團隊作戰。
獲獎比例:
一項比賽參加的選手越多而獲獎的選手越少,簡單講就是分母越大、分子越小則含金量越高。這一現象在各類經典賽事中尤其突顯。包括各類奧林匹克理科競賽初級選拔、美國國家數學競賽,能夠報名參加的同學是非常多的,但是最後真正能夠過五關斬六將走上最終領獎臺的確實鳳毛麟角。在融合性競賽中,比如前文提到的英特爾科學與工程大賽,全球有約700萬高中生會提交專案參加本地選拔賽,但是能夠入圍決賽的只有大約1500名高中生,而最後真正獲獎的只有前三名選手。
影響力:
主要考慮比賽在北美地區(包括全球)的認知度、各個高中的普及性和招生官對成績的認可度來評價。這一條要結合上面兩條一起來看,總的來說影響力越大,綜合性越強、獲獎比例越小越具有含金量的。打個比方在奧運會中,分量最重的往往被認為是三大球的金牌。首先其分母大,運動員和愛好者遍佈全球,群眾基礎很廣,其次分子很小,一共只有男女兩塊金牌且不分具體種類小專案,並且考察團隊合作和領導力等運動能力以外的綜合素質。
衍生品:
主要指學生在參賽過程中完成的作品和產品,是否存在可拓展的獲益。這一條往往是很多家長和學生容易忽略的。根據以上幾項標準,最後真正能夠在高含金量比賽中獲得極具價值的榮譽和獎項的高中生畢竟是非常少數,很多同學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鍛鍊的科研能力、學術寫作能力、溝通合作能力和把理論付諸於實踐的能力往往是最大的收穫。相對來說“融合性競賽”在這個方面會更加有優勢。不少比賽結束後,選手無論是否獲獎,能夠制實現屬於自己的專案成果,提交一份沉甸甸的學術論文,結交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並且為升學文書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這樣的成果恐怕對大部分家庭是最現實和具有可操作性的。
價效比:
這一項專業標準是由新課堂百子善理科競賽專家老師透過學生達到能參加比賽所需要的準備時間和最後能獲得較好名次的機率來進行評估的。有經驗的指導老師會根據學生的現階段學科基礎、可利用的訓練時間、學術能力以及整體留學規劃來判斷,什麼樣的比賽最適合。對於在某些科學領域有獨特天賦和突出潛力的學生,比較適合在某一項門檻高、獲獎比例低且影響力大的競賽中集中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以期最後獲得我們稱之為在申請過程中的“重磅炸彈”的好成績。當然在同類較低級別的比賽中也適合“以賽代練”,多比賽多拿獎來保持自己的巔峰狀態。對於那些因為要兼顧各類考試成績而準備時間不夠,也沒有特別頂尖的具體學科知識的學生(事實上是大部分學生的狀態),則可以考慮參加一些參賽門檻低但是綜合性比較強、衍生品豐富又價效比比較高的賽事;力爭透過少量投入度較高的比賽展現自己的獨特經歷和思考能力,體現出各方面的綜合實力並且最後能夠提交實實在在的“視覺化成果”是更加有意義的選擇。這類學生家庭一定要謹記:“在所有的成本里,時間成本是最寶貴的。”
附上一張新課堂理科競賽女神Alice老師根據以上評判標準羅列的部分理科類競賽列表,可以幫助各位家長和同學們來參考選擇:
↑↑↑
補充說明:
- 國際青少年科學奧林匹克競賽(IJSO)雖然在比賽性質上定義為經典類,但因為比賽中需要學生具備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多個學科的知識,以及要求學生有比較高的動手能力,因此IJSO的綜合性指標也是高的。
- Regeneron科學人才探索獎和西門子數學、科學、工程競賽目前並沒有對國際生開放,僅限美國籍學生參加。
在為大家分析了理科競賽的種類、特點和評價思路之後,我們下一期節目中會邀請到幾位新課堂理科男神來分享一下他們對於參賽的心得和建議。有的同學已經透過競賽優勢獲得了美國一流大學的錄取,有的同學正奮戰在各類理科競賽的路上,小有成就而劍指頂峰。透過他們的分享我們會進一步與大家分析理科競賽的機會成本和個性化定製的可能性。
回覆列表
高中走學科競賽之路,可以為以後選校,增加一個優勢。
現在競賽優惠政策收緊,名校會很隱晦的招收一部分競賽成績優秀的學生。
競賽學生,會很累,三年都要當高三去學習,勤奮努力。當難度的內容來襲,能夠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對其抱有最大的熱情,用努力去克服那些困難,在最累的時間裡咬緊牙關,這才是一個“競賽生”應該具備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