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去味流浪頻

    美國現部署的陸基戰略導彈型號主要有“民兵”3、“和平衛士”兩種,共計500枚。

    “民兵”3型洲際彈道導彈系“民兵”2型導彈的改進型,屬美軍第三代洲陸彈道導彈。1966開始研製,1968年首次試射,1970年12月開始服役,1975年完成部署,並將保留到2010年。它是美軍的第一種使用分導式多彈頭的地對地戰略導彈,每枚有3個彈頭,彈頭有突防裝置。該型導彈為三級推進火箭,而且是第一種配置了獨立多重重返大氣層載具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1982年至1987年,美對該型導彈的命中精度進行了改進,據稱改進後的導彈命中精度提高了25%。在530枚“民兵”3型導彈中,有230枚配備了MK-12型重返大氣層載具,其命中精度為220米;300枚配置了MK-12A重返大氣層載具,其命中精度為166米。

    “和平衛士”(MX)導彈為美國目前最新式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戰略導彈之一,屬於美軍第四代陸基洲陸彈道導彈。與俄羅斯的SS-25相當。該型導彈首次試射於1983年6月,1986年6月開始地下井部署,總計50枚。“和平衛士”洲際彈道導彈是用來朝代“民兵”型戰略導彈的。該型導彈採用四級推進方式,前三級為固體燃料推進火箭,第四級(後期推進載具)使用可儲式液體燃料自燃推進系統。其制導系統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彈載計算機運算速度為每秒18.5萬次,是“民兵”3型導彈的計算機系統的5至6倍,並配備MK-21型重返大氣層載具,命中精度為100米,稱得上是當今世界上最精確的彈頭,可以摧毀任何硬目標。

  • 2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根據美國國防部的資料,美國洲際彈道導彈的計劃替換成本可能超過850億美元。用最先進的版本替換400多枚民兵3核導彈的估計比空軍自己的估計高出30%以上。該計劃的高成本使更換洲際彈道導彈的必要性受到質疑。

    五十多年來,美國一直依賴所謂的核“三位一體”: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戰略轟炸機和戰略核潛艇。每種武器都有不同的效能。陸基導彈更精確,可以攜帶更大的有效載荷,射程也更遠。轟炸機可以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適應不斷變化的命令,甚至可以被召回,這要歸功於他們的機組人員可以隨時接受命令。核潛艇發射的導彈幾乎不可能定位和摧毀。

    冷戰的結束減少了這些武器的數量,但沒有減少任何一個特定階層的退役。美國有450枚民兵三型洲際彈道導彈在懷俄明州、北達科他州和蒙大拿州的發射井中,每個發射井攜帶三枚30萬噸核彈頭。它們被認為是美國軍火庫中唯一足夠精確的武器,能夠瞄準敵人的導彈發射井和指揮控制掩體,這些掩體經過加固後能夠經受住核攻擊。

    美國至今經歷五代陸基洲際導彈發展。第一代洲際導彈主要是指上世紀50年代末美國的“宇宙神”“大力神”等系列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它們實現了洲際導彈從無到有的跨越,但技術性能較差。這些導彈主要採用液體燃料,發射前需要很長時間加註準備且不易貯存,導彈笨重,單彈頭威力大,但精度較低,圓機率誤差近10公里。

    第二代:就武器發展而言,彌補了上一代的弊病,美國“大力2”“民兵1”“民兵2”改為固體燃料,最大起飛重量減小,射程卻增加至1.1萬公里,命中精度提高到了百米級,導彈的發射地點也逐步從地上發射架轉入地下發射井。核彈頭開始加裝突防裝置,其命中精度、威力、實用性和可靠性都有所提高。

    第三代:美國的民兵三系列導彈普遍採用了集束式多彈頭。當導彈搭載這種彈頭飛至預定地點時,可在開啟彈頭母艙的同時釋放出多個子彈頭,共同攻擊目標。與單彈頭相比,這種集束式多彈頭可有效提高洲際導彈的突防能力,增強對地面目標的毀傷效果。

    第四代: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開始研製分導式多彈頭,分導式多彈頭可以按預定程式逐個釋放子彈頭,並使其分別導向目標,從而可精確攻擊相隔一定距離的數個目標或集中攻擊同一目標。美國的民兵三改進型使用了該彈頭技術,精度大幅提高,圓機率誤差降至百米以內。

    第五代:美國公佈了2030年後新一代陸基戰略導彈的方案選型與技術要求。美國未來將研製新一代陸基洲際導彈替代現役民兵-3導彈,新專案名稱為未來陸基戰略威懾系統。

  • 3 # 默默付出讀者

    美國宇宙神洲際導彈先後推出了D型、E型和F型等多種型號。於1959年開始部署,1965年退役。

    宇宙神導彈的發展歷史可以回朔到1947年美國陸軍航空隊因為經費不夠而取消的MX-774導彈計劃,當時由康維爾飛機公司進行的設計方案已經有相當的進展,因此,在當年9月正式獨立的美國空軍允許該公司在剩餘的經費下繼續各項設計與測試工作。

    1948年與1949年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導彈試驗場測試的結果相當良好,但是依據無法說服空軍繼續支援,因此康維爾公司決定以自有的經費繼續研發的工作,總計再後來的兩年當中投資約3百萬美金在其中。

    1951年1月美國空軍重新恢復對洲際彈道導彈的支援態度,同時研究經費也因為韓戰的關係而大幅成長,此時空軍將導彈計劃命名為MX-1593,交給康維爾公司同時進行吸氣式發動機或是彈道導彈,可以攜帶8000磅彈頭,具備5750英里射程與圓周平均誤差(CEP)1500英尺的設計。同年6月康維爾公司正式提出宇宙神導彈設計案。

    1957年試驗用的宇宙神A型導彈進行首次試射,直至1958年6月的8次試射中,有6次導彈在發射臺上或者是升空後不久爆炸,剩下兩枚導彈成功飛行600英里。

    宇宙神B型是很接近量產型的第二種測試導彈,1958年7月第一次發射後不久就發生導彈爆炸,到了11月導彈成功飛行6000英里的距離。第8顆導彈編號宇宙神10-B成功將SCORE計劃的籌載物在1958年12月發射到地球軌道,成為全世界第一顆通訊人造衛星。

    直到宇宙神D型於1959年宣佈在范登堡空軍基地進入服役。一共有三種服役的宇宙神彈道導彈:宇宙神D,宇宙神E和宇宙神F型。

    SM-65宇宙神長25.1米,直徑3.048米;重量121170千克(灌滿燃料),燃料RP-1與液態氧。最大射程已達10000公里,起飛重量最大為122噸,彈頭威力最大為500萬噸梯恩梯當量。

    這一代核導彈在技術性能方面還比較差,主要表現是:反應時間較長,均為單彈頭,圓機率誤差(CED)大。

    美國“民兵Ⅰ”A/B型洲際導彈

    美國第二代戰略導彈,空軍三級固體燃料單彈頭洲際彈道導彈,波音飛機公司研製。

    1958年底研製工作開始,1962年“民兵1A”服役;至1965年6月,“民兵1A/1B”兩型導彈共800枚裝備美國空軍。

    編成3個戰略導彈聯隊,各轄3個導彈中隊,每中隊5個小隊,每小隊導彈10枚,每枚置於1座發射井中。1969年(1A)~1974年(1B)退役,由“民兵2/3”式導彈取代,現用作運載火箭。

    戰術資料(1B)全長17米,直徑1.67米(最大),最大射程10140千米,起飛重量31.7噸,彈頭型號MK11式,彈頭重量450千克,核彈當量100萬噸,命中精度1600米,反應時間1分,發射方式地下井發射。圓周公算偏差值370米

  • 4 # 軍武資料庫

    從歷史上看美國一共只服役過8款陸基洲際導彈。

    最早服役的型號為MX-774,是美國火箭系統公司維爾康的產品

    最初這個型號的導彈代號叫做RTV-A-2 Hiroc,意思叫做高速攻擊火箭。實質上MX-744已經具備了所有洲際彈道導彈的特徵:射程達到8000公里。

    這個導彈無論是多極結構還是其他方面都已經有了洲際彈道導彈的樣子,只是這款導彈的專案在1947年就被叫停了。

    第二種導彈叫做阿特拉斯

    SM-65導彈有很多種型號。

    這款導彈從1959年服役,服役到1965年就退役了。

    雖然作為導彈退役,但是阿特拉斯系列後來被作為運載火箭繼續在美國航空史上反光發熱。

    這款導彈射程達到了14500公里。可以說是一枚準洲際彈道導彈了。

    再來說第三款

    HGM-25A Titan I導彈

    這款導彈是美國第一款多級洲際彈道導彈。

    這款導彈從1959年服役到1962年,這款導彈的射程大概在14500千米左右。

    基於這款導彈,又開發了HGM-25A Titan 2導彈。

    titan 2導彈從1962年服役到2003年。

    導彈的射程達到了16000千米。

    再來說下一款導彈

    MGM-134 Midgetman

    這是一款小型洲際彈道導彈

    這款導彈從1991年服役至今。

    它的射程在11000公里,而且彈頭也比較小

    接下來的三款就是民兵系列了

    LGM-118A Peacekeeper導彈

    這款導彈從1983年服役到2005年

    它的射程是14000公里,可以說是比較低的了。

    再來看下一款導彈

    LGM-30 Minuteman

    這款是美軍現役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

    這種導彈大概生產了450發

    它的射程大概是13000米

    在這款導彈的基礎上還有一款,LGM-30 Minuteman 2 導彈

    導彈的資料和前者差距不大,但是精簡了體型。

    LGM-30 Minuteman2導彈也服役至今,算是美軍洲際導彈的的中堅力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月21日生日的足球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