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獨立團摔帽子的張大彪

    海上發射火箭有何優勢?

    無論是1957年人類第一次成功將衛星送入太空,還是後來“土星”5號火箭攜“阿波羅”11號飛船讓人類足跡留在月球,這些火箭都是從陸地航天發射場發射的。在人類5900多次發射中,99%都是從陸地發射。那麼,在陸地發射火箭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的情況下,為何還要展開海上發射呢?

    之所以要在海上發射運載火箭,是因為在海上可以自由選擇適合發射的海域。由於赤道區域擁有地球上最高的自轉線速度——465.1米/秒,因此,衛星發射地點距離赤道越近,就越能更好利用地球自轉的速度。

    “同一種火箭在赤道區域發射,比起在高緯度地區發射可提高將近20%的運載能力,這樣就可以搭載更重的衛星,同時降低發射成本。這就給海上發射火箭帶來了極大的優勢。”

    因此,許多國家的衛星發射場都選擇靠近赤道的低緯度區域,例如美國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位於北緯28度,中國新建的文昌發射場則位於更南面的北緯19度,至於歐洲航天局位於法屬蓋亞那(在南美洲)的庫魯發射場,則更是在極為靠近赤道的北緯5度。

    “海上發射運載火箭還可以自由選擇衛星入軌角度,假使衛星以最優角度入軌,其執行壽命可得到延長,從而降低與運營衛星的成本。”黃志澄補充說。

    除了上述優點,安全性也是海上發射的一個重要優點。航天專家龐之浩指出,海上發射火箭的還有一項優勢是海面比起陸地更為寬廣,海上發射火箭,其航區與落區都遠離人口稠密區,火箭殘骸可直接落入海中,不會造成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大大提升了火箭發射的安全性。在海上發射的火箭即使在升空時發生故障甚至爆炸,也不會如地面發射事故那般造成較大的影響。

    此外,海上發射運載火箭的運輸條件比起陸上發射更佳。“在海上可以使用大型貨輪運輸重型運載火箭,而在陸地上只能使用運載能力小得多的火車,不太方便。”

    海上發射優點多,但難度也不小。海上發射也對火箭的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洋之中補給能力有限,火箭的測試發射工作越簡捷越好;在發射時,還要面對海面的晃動和高溫熱流的引導等問題,需要運載火箭採用合適的控制與發射方式。

    長征十一號作為固體運載火箭具有發射準備時間短、測試簡便等特點,是長征系列火箭家族中最適合進行海上發射的一型火箭。此前,澎湃新聞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獲悉,長征十一號具有可整體貯存、操作簡單、發射成本低、發射週期短、可靠性高等特性,最大的優勢是“快速、可靠、便捷、低廉”,運載能力和適應能力強,該火箭接到任務命令後,可在24小時內完成星箭技術準備和發射任務。

    “相對於陸地發射,海上火箭發射,受天氣影響較大,因為海洋上天氣變化比較大,運輸過程與發射過程可能面臨多雨與颱風等惡劣天氣。”“海上發射的火箭需要具備一定的抗鹽霧腐蝕、抗風浪的能力,兩者均不利於火箭的運轉。”

  • 2 # 孔乙己亂彈

    6月5日12:06分中國在黃海海域“長征十一運載箭”(CZ11WEY)發射成功、“一箭七星”入軌成功。填補了中國海上發射運載火箭空白,意義重大、“長征十一”運載火箭又是中國一型採用“固體燃料”(綠色環保燃料)發動機的大型火箭。

    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運載火箭?因為,越靠近赤道發射運載火箭火箭燃料消耗量更節約,運載量更大,更有利於“軌道艙”入軌。

    中國已有的火箭發射場、大都建立在內陸, 火箭發射飛行區域有大量的城市、鄉鎮、企業人口稠密為了減少飛越城鎮需要加大燃料犧牲有效載荷,多級火箭脫離和箭體墜落區域還要疏散人口。火箭需要更多級滿足長途飛行、還要不斷調整飛行姿態、增加地面監控站點、運營成本太高,發射視窗和有效載荷受限制……(中國的主要火箭發射場)(多級火箭透檢視)

    海上發射運載火箭有力的解決了內陸火箭發射場的諸多不便、運載火箭的飛行時間大大縮短,運載力大幅度提高,執行成本大幅度降低,極大的減少對地面飛行區域的影響和相互干擾、更加安全高效。(長征11固體燃料大推力火箭組裝/測試車間)(長征運載火箭家族成員)海上火箭發射平臺(海上運載火箭發射瞬間)

    海上運載火箭發射成功、使中國又多了一種火箭發射手段、海上火箭發射在軍事領域意義更大……

  • 3 # 航空之家

    因為陸地發射場的位置固定不變,如果要衛星抵達預定太空軌道,就要消耗大量的衛星燃料調整入軌姿態。發射地點在海上的話,就能自由選擇衛星發射緯度,它在減少燃料的同時,還能運送更重、更大的航天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在海上發射的優勢有靈活性強、任務適應性好、發射更具經濟性優勢。火箭的發射可以靈活選擇發射點和落區,能夠滿足各種軌道有效載荷的發射需求,還能更好的為“一帶一路”沿線提供商業航天發射的服務。

    2019年6月5日12時6分,中國在黃海海域首次使用成功海射運載火箭,將技術試驗衛星捕風一號A、B和其他五顆商業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這也是中國首次在海上成功發射運載火箭。此次發射主要以民用船隻作為發射平臺,採用了長征十一號海射型固體運載火箭,這也標誌著中國擁有了海上發射能力,可以滿足不同傾角衛星的發射需求。

    中國此次選擇的發射平臺是一艘大型半潛式駁船,它的甲板面積比一個標準足球場還要大。承擔發射任務的載體是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它使用固態燃料作為推進劑,這能免去液體火箭在臨時發射前需要加註燃料的程式。

    海上發射運載火箭最顯著的一個優點是更加安全可靠。在海上發射,能夠遠離人口稠密的地區,大為減少火箭發射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資料顯示,未來十年中中國的衛星發射需求約1700顆,國外的商業衛星需求達到6200顆,海上發射平臺能夠有效緩解發射場日益緊張的場地使用問題,有效的提升了發射效率。

  • 4 # 超然視野

    相對於在固定地點建立的陸地上發射衛星的平臺,海上發射衛星平臺有非常多的好處!美國將航天技術開放給民間公司,而這家公司也是採用的海上發射!

    第一,陸地上發射平臺,必須在氣象條件適合發射的時候才能發射衛星,而海上發射只需要尋找氣象條件適合發射的公海或者己方海域即可!

    第二,陸地發射的火箭,一般的生產和製造都是在別的地方,發射之前透過軌道交通運輸至發射基地,進行發射前武裝!這就限制了陸地發射的火箭的直徑,而海運相對對尺寸要求不是那麼嚴格,位於海南島的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也是唯一的可以發射大直徑的基地!海上發射也同樣的具備這類優勢!

    第三,即便陸地發射基地,都位於人口稀少的地區,但在發射火箭的過程中也難以避免的會有,助推火箭殘體落下來砸中地面設施的機率,而海上只要清空可能區域,就可以解決此類問題!

    第四,未來全球衛星系統,是國家之間在資訊化競爭的關鍵領域,涉及到定位、偵查、通訊等多個領域,運用到軍事領域也是絕對的必爭的戰略高地,若大國之間爆發軍事衝突,本國的衛星系統將是對方重點打擊的物件,也是己方重點保護的物件!有專家曾經預言,未來大國之間的戰爭必然是快速補充發射衛星的速度比拼!相對於陸地固定發射平臺!海上擁有更高的機動性和存活率!

    第五,海上發射還可以將發射平臺,機動性赤道附近,從而提高發射效率!由於地球自轉的特殊特性,赤道位置的地心引力是其它緯度最小的,也就是說同樣的推力可以發射更重的載荷!

  • 5 # 河東三叔

    6月5日中午12時06分,中國在黃海海域使用長征十一號(CZ-11 WEY)運載火箭,成功進行了一箭七星海上發射。對於中國這樣傳統的陸地運載火箭大國而言,這次發射填補了中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也為中國快速進入太空提供了新的發射模式。正是意義非同凡響,所以這幾天大家看到下面幾張照片都感覺特別開心。中國目前擁有四大陸上發射基地,執行狀態良好,那為什麼需要構通新的海上發射平臺,當然有它的客觀存在依據。

    一、海上發射可以有效提高火箭運載能力。

    相比陸地發射場的固定性,海上發射可以自由選擇合適海域,從地球往太空發射航天器最合適的地方當屬赤道。由於赤道區域具有地球上最高的自轉線速度465.1米/秒,因此,衛星發射地點距離赤道越近,就越能更好利用地球自轉的速度。

    相同火箭在赤道區域發射,比在高緯度區域發射可提高將近20%的運載能力,地域優勢帶來成本優勢及載重提升。

    二、海上發射可以適應靈活的特殊軌道發射任務要求。

    隨著航天科技發展迅猛,當前國內外對外商用衛星發射需求越來越多。據統計未來10年商業小型衛星發射需求量如下:國內約1700顆、國外約6200顆,大量不同傾角衛星共存。由於0-19度傾角衛星發射需求陸地無法實現,因此,更需要海上更區域更寬廣、機動更靈活的方式進行發射。海上發射的成功,能使中國航天在國際商用領域佔據更重要的地位。本次一箭七星就是一個範例,省錢又快速。

    三、海上發射帶來安全性的巨大提升。

    大家都知道,陸地火箭發射前都要對火箭分離體的實際落區進行人員疏散,除了影響生活生產外,更是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是對於海上發射而言,廣闊的大洋解決了落區問題,自然安全性直線上升。

    長征十一號火箭主要用於快速機動發射應急衛星,滿足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應急情況下微衛星的發射需求。大家換個角度思考,如果從軍用出發在交戰雙方都有反衛星武器的情況下,如何確保自身具備臨時性、機動性實時發射能力,這才是國家實力的象徵。畢竟海上發射不受陸地發射諸多條件的制約,只要氣象/海象條件滿足,隨時可以發射升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滬牌網上選號確認後多久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