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文化庫

    金融戰爭是中國的目前的一個熱點話題,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正在成為世界新的中心,另一方面是因為金融戰爭往往更加激烈,我們害怕陷入國際金融的“陷阱”,幸運的是,我們無意可以避免掉入陷阱。鄰居日本給我們舉了一個現實的例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習慣於從日本的經驗中吸取經驗教訓,因為日本與我們都是東方國家,而且都是經濟大國,還是近鄰,文化有同源,有很多相似之處。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的本質是說三個字:一是富人對窮人;二是信貸、債務和風險;三是對實體經濟,不是靈魂,不是實體經濟,沒有泡沫的感覺。時間o對日本經濟幾乎達到了頂峰,沒有金融戰爭煙霧是由美國引起的,正如我們所知,美國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日本,日本經歷了金融戰爭,也許是在中國的生命中。戰爭的真相是,日本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金融基礎,日本金融談判的經驗使我們對美國有了更好的瞭解,為中美洲當前和未來的談判作出了貢獻。

    看,首先,背景是美國。繼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機之後,美國經濟的兩個主要問題是貿易逆差的年度增加和赤字預算的增加。當時的里根政府刺激消費和投資減稅,但是東南部的削減,加上軍備開支的大幅增加,導致預算赤字進一步增加,預算赤字面向當時最富有的歐洲和日本。當時的奧巴馬政府和里根政府,面對今天的美利堅合眾國,幾乎與當時的美國政府一模一樣,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採取了減稅和救濟措施,並在2011年恢復了經濟增長。

    從日本的背景來看,當時,日本的金融體系基本上是封閉和限制的,國內外金融市場之間的許多法律和政策都是日本的,國外的金融流動和有限的國際金融交易都是私人的。首先,日本堅決反對日元的國際化,但政治權力的野心迫使他承擔“國際義務”,從自由貿易的要求日元開始。最初,日本已經開始以“原則上禁止”和“資本運作自由”的原則加速日元的國際化,並繼續這個過程,直到股市泡沫和房地產下跌,經濟陷入長期衰退。

    美國在美西戰爭中的邏輯,是經濟上等價於強勢美元,相比於不穩定的美元,迫使這條線連線起來,然後,以利率和強勢美元,把戰爭的目標附在坦克上。在戰爭中,你吸引國際資本;然後,美國美元過度貶值導致了美國美元的下跌。為了拯救美國,有必要實施降低利率的政策,這可能導致以股票市場和市場不動為代表的泡沫經濟,因此,最後,我們必須回到美元升值的狀態,以迫使人們採取限制性貨幣政策,這是一種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將依靠美元作為美國的貨幣,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並作為主導地位。國際政策,為了賺錢。

  • 2 # 一頭栗色自然捲

    三十年前,當我們偉大的祖國還徘徊在改革開放門口的時候,在太平洋上爆發了一場規模宏大的戰爭,無論就其持續時間還破壞程度而言,都遠超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太平洋戰場。它就是美日之間的金融爭霸戰。

    它的戰果不僅決定著美日兩國的命運,更決定了東西方世界的命運。­只是很可惜的是大多數華人並不知道它的存在,或是有人知道也不是很重視,覺得它是那麼的遙遠並且與我們毫無關聯。這不得不說是中國教育的悲哀。我們的歷史課本只會告訴你‘某人某年幹某事’而不會告訴你為什麼,更不會告訴你它和我們現在的生活有什麼關係。所以國內多數人(包括我)讀史就像聽故事一樣瀟灑。致使二十四史成家譜,讓人挽惜。

  • 3 # 香茗史館

    美日金融戰,實際上可以看做是美日貿易戰的其中一環,是美國為扭轉國內經濟所採取的手段,在迫使日本簽訂“廣場協議”後,美元開始有秩序的下跌,日元則開始升值,然而由於日本政府錯誤的貨幣政策,最終導致了九十年代日本經濟的大衰退,被稱為“失去的十年”。

    時代背景:美日貿易戰

    美日貿易戰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至八十年代達到高潮,先後歷經三十年,共計六個回合。而美日金融戰便爆發於貿易戰的高潮期,即上世紀八十年代。

    二戰結束後,在冷戰的大環境下,為了共同對抗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日本與西方國家結成軍事同盟,美國則對日本開啟了特殊的扶植政策,使得日本在美國的資金、技術、資源、市場和安全保障支援下,經濟迅速復甦。然而隨著美國貿易逆差持續擴大,尤其是日本製造業的復甦,對美國製造業和市場造成了極大衝擊,在這種背景下美日之間開啟了長達三十年的貿易戰。

    △冷戰時期日本獲得美國扶持

    這次持續數十年的貿易戰分別進行了六個回合:

    1、1957年至1972年的紡織品戰,最終以日本“自願限制出口”而告終。

    2、1968年至1978年的鋼鐵戰,同樣最終以日本“自願限制出口”而告終,日本鋼鐵業10年內三次被迫自主限制對美出口。

    3、1970年至1980年的彩電戰,仍然以日本“自願限制出口”而告終。

    4、1979年至1987年的汽車戰,這可以說是貿易戰中最激烈的一場,最終以日本汽車廠家赴美投資、自願限制出口、取消國內關稅等妥協手段告終。

    5、1987年至1991年的半導體戰,美國最高時對相關產品加收100%關稅,最終迫使日本對美出口產品進行價格管制等手段結束。

    6、1980年至1995年的電信戰,最終以美日共同啟動電信行業開放,移除日本在電信行業的貿易壁壘,系統性開放全市場告終。

    然而,這次的貿易戰實際上收效甚微,雖然能夠起到緩解貿易逆差的作用,但效果僅能持續1至3年,從長遠來看,這種逆差仍將持續增長。再加上1973年和1978年爆發的兩次石油危機,導致美國國內通貨膨脹情況持續惡化,經濟增速大幅下降,通貨膨脹率和人口失業率均一度超過10%。這種情況下,美國就必須採取其他手段,來扭轉這種經濟局面。

    美日金融戰和廣場協議

    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後,由於美國貿易赤字和政府預算赤字持續增加,美國政府便以提高國內基準利率的方式引進國際資本來發展經濟,但外來資本的大量湧入又導致美元不斷升值,反而降低了出口競爭力,反而導致了外貿赤字的危機。

    △彼時美國總統里根

    這種情況下,美國許多製造業巨頭、經濟學家和國會議員便開始紛紛遊說美國政府,強烈要求干預外匯市場,透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從而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狀況。

    1985年9月,美國財政部長詹姆斯·貝克、日本財長竹下登、前聯邦德國財長傑哈特·斯托登伯、法國財長皮埃爾·貝格伯、英國財長尼格爾·勞森,以及五國中央銀行行長在美國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鉅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這便是著名的“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雖然是五國參與,但實際上針對的只是二戰後經濟迅速復甦的日、德兩國,而由於日本經濟對美國衝擊更大,故而美國的針對物件主要是日本。此後,在美國政府強硬態度的暗示下,美元對日元持續大幅度下跌,1985年9月時日元匯率在1美元兌250日元上下波動,然而到1987年時最高便達到了1美元兌120日元。

    △日元對美元平均匯率變化

    最終,在多項措施的聯合下,美國貿易逆差得到縮減。而對於日本來說,由於“廣場協議”的簽訂,導致大量熱錢流入日本,日本國內資產價格飆升深陷泡沫經濟,而在90年代初泡沫破滅後,日本陷入了“失去的10年”。

    日本的資產泡沫經濟,日本政府才是罪魁禍首

    在廣場協議的干預下,日本經濟雖然陷入了短暫的衰退,史稱“日元升值蕭條”,但實際上持續時間卻很短,僅僅是日元升值後市場的自動調整,當年年底日本經濟便開始恢復增長。但是,由於對日元升值的恐懼,日本政府卻對這種蕭條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從而採取了錯誤的政策,最終對日本經濟形成了致命打擊。

    △實際上日本經濟很快便恢復增長

    從1986年1月至1987年2月,日本銀行連續五次降低利率,將中央銀行貼現率從5%降低到2.5%,不僅成為了日本歷史最低,也是當時世界主要國家之最低。結果,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造成了大量過剩資金,在市場缺乏有利投資機會的情況下,過剩資金透過各種渠道流入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導致日本股市和房價大漲。

    1987年秋,世界經濟再度進入增長快車道,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美國、西德開始相繼提高利率,日本銀行也準備升息,但美國政府擔心日本銀行升息,可能會導致資金不能及時向歐美市場迴流,從而再度引發國際市場動盪,於是建議日本政府暫緩升息。日本政府也擔心升息會持續推動日元升值,引發經濟衰退,於是便決定繼續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

    結果,日本這種致命的失誤,導致日本“經濟體系內到處充斥著廉價的資金”,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持續膨脹。直到1989年,日本政府才感受到了壓力,日本銀行開始決定改變貨幣政策,從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又先後五次上調中央銀行貼現率從2.5%至 6%。同時,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機構控制不動產貸款,日本銀行要求所有商業銀行大幅削減貸款,到1991年,日本商業銀行實際上已經停止了對不動產業的貸款。

    這種政策的突然轉變,導致日本經濟出現了硬著陸。1990年,日本股票價格開始大幅下跌,跌幅達40%以上,幾乎所有銀行、企業和證券公司全部出現鉅額虧損。而日本地價也緊隨其後,跌幅高達46%,房地產市場隨之破滅。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經濟出現了長達10年之久的經濟衰退。

    與日本相反的是,同樣遭到廣場協議影響的德國,卻因為正確的貨幣政策,成功規避了風險,與日本形成了鮮明對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破淨股能投資嗎?投資需要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