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暢敏古今風雲
-
2 # 襲馬呦
為什麼出現大風的時候,小麥只倒中間,而四周的不倒呢?這跟很多因素有關,《三農寶典》為您分析分析!
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四周的小麥要比中間的茁壯,抗倒性要更強!為什麼四周的小麥要比中間的茁壯,抗倒性要更強呢?
1、我們知道小麥的生長和很多因素有關,比如太陽的光照、土壤的養分及通氣、麥田的通風通光性、麥田植株的疏密!
2、四周的小麥之所以要比中間的麥株茁壯,是因為處於麥田邊上的小麥不像中央的那些小麥擁擠,它在麥田的通風通光性、土壤的通氣和養分這幾個方面要更有優勢!因此麥田邊緣的小麥在抗倒性方面要比中間的小麥強!所以才會出現小麥只倒中間,而四周不倒的情況!
-
3 # 三農科學家
前幾日的強對流天氣相信很多地區都感受到了,呼呼的西北風吹得老張出門都不敢張眼睛,漫天黃沙。這時候也引起了很多小麥倒伏,但是天氣轉晴之後很多人發現為啥自家的小麥倒伏多發生中間部位。這是為什麼呢?今天老張就來和大家說道說道這個問題。
其實這種顯現在很多植物上並不少見,比如水稻也會發生這種情況。這種情況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做“邊際效益”。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邊緣小麥通風好、Sunny照射足,小麥根系發育比內部植株發育完整;
內部植株之間養分競爭更加激烈,所以邊緣長的更好;
氮肥施量過多,導致植株“太嫩”;
內部土壤溼度更大。
以上條件造就了小麥倒伏喜歡先倒伏中間部位的原因。但是小麥倒伏是會影響產量的,因此在接下來我們要做好補救措施:
做好小麥田“三溝”工作,對後續的降雨會引發小麥繼續倒伏做好準備預防工作;
切不可人工扶植,以免對小麥造成二次傷害;
來年選取抗倒伏能力強的品種小麥;
來年小麥種植要注意苗間距和行間距;
來年種植小麥的時候要注重氮、磷、鉀肥料的合理搭配。
-
4 # 愛說的大叔字字暖人心
謝邀,小麥倒伏是我們糧農最常見一種現象,老百姓每年到小麥灌漿收穫這段時間最怕天氣突烏其來的狂風暴雨襲擊。雹打一條線,風颳一大片,尤其是小麥田中間部位,倒伏現象最為明顯。造成這種原因是:它施肥比邊緣多,水份充足,增加了分櫱率,植株細弱密閉,光照強度減少,通風不良這多方面原因,倒伏就比邊緣要多。我們農民朋友找著了原因後,就應該從施肥播種到管控上著手預防。如撒肥料要勻稱,澆水要避免長時間浸泡,對弱苗要撥除,減少無效穗數,培養強壯苗,結合噴打矮壯素和磷酸二氫鉀溶液。除了人工管理外,最重要的是選擇好抗倒伏優良品種。
-
5 # 愛美食的薪薪
農民種植小麥最擔心的就是倒伏,其中自然天氣最容易造成小麥倒伏,尤其是經歷了大風,小麥倒伏就是必然的了。
小麥倒伏會造成小麥減產,導致農民收入減少。最重要的還是收割的問題,一般小麥倒伏了以後收割機是不能收割的,只能依靠人工收割,這增加了人力物力,增加了成本。
不過每次小麥倒伏一般都是中間倒,四周依舊堅挺,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是作物栽培上的“邊際效應”。因為四周靠近廂溝、圍溝的小麥處於小麥群體邊緣,通風透光效能好,中間的小麥相對來說比較密集。四周的小麥在接受太Sunny照射、通風、肥料、根系土壤通氣性等條件上要優於中間的小麥,這樣的小麥發育更加健壯,對風的抗倒性更加好。
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人為不可控。希望農民還是能順順利利的吧!
-
6 # 十星科技
很簡單:因為“邊行優勢”的緣故——靠近兩邊的小麥因為有“畦埂”,更通風更透光,植株也更健壯(單個植株的吸收肥料也相對更多一些),根系更發達,所以,抗倒伏能力也相對更強一些。
但是“任何問題,都不是絕對的!”——不抗倒伏的品種,或者風雨太大,小麥的倒伏也會“一馬平川”【如下圖】。
因此,小麥要想不倒伏或者倒伏比較輕,一定要“未雨綢繆,提前預防”:第一,選擇抗倒能力強的品種,同時一定要根據品種特點,播種量適中即可。
第二,有條件的地方,採取深耕整地,以利於小麥根系下扎,增強抗倒伏能力。
第三,播前前採用“兩種以上殺菌劑”進行種子處理,避免因“三種爛根病害”誘發倒伏(全蝕病+根腐病+紋枯病這3種病害嚴重發生的地塊,倒伏相對嚴重)。同時在抜節期前後,採用“25%井岡黴素+8%氟矽唑+10%苯醚甲環唑”3種殺菌劑混用“農喜十樂素”噴施1—2次【重點噴施根莖部】。特別是前茬玉米發生過“爛根”和“黃葉”的地塊,病菌比較多,一定要提前預防。
第四,增加鉀肥的使用量【不低於氮肥用量的0.7倍為底限,最好氮鉀比例1:1】。底肥使用不足的,結合“春一水”或者“春二水”補充一些“60%含量的氯化鉀”或“50%含量的硫酸鉀”即可。
第五,在小麥起身期噴施“小麥壯漢3+2”一盒,抗倒抗旱又防病,可“一噴十防”。
-
7 # 南繁北育2017
首先非常感謝悟空邀請。近幾年小麥生產中有兩個現象值得大家注意,一方面是小麥的產量不斷突破歷史紀錄。目前小麥畝產最高的已經突破了800公斤大關,也就是一畝地超過1600斤;另一方面小麥大面積倒伏在各個主產區也越來越常見,倒伏造成的減產報道不絕於耳。細心的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高產與倒伏不但不矛盾,反而密切相關。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小麥產量提高主要得益於小麥群體的增大,其次是穗粒數和千粒重的同步提高。畝產800公斤以上的小麥畝穗數在50萬以上,稍微管理不好,就非常容易產生倒伏。
作者的觀察非常的仔細,倒伏往往發生在是地塊的中間,其道理也非常簡單,就是因為中間的小麥英語群體過大。通風條件不暢,葉片接觸到的光照條件較差,兩者疊加造成光合作用不強,有機物的合成就較少,在群體較大競爭激烈的條件下,個體往往會越長越高,以獲得更多的光溫資源,抗倒伏性也就越來越差。相比較而言,種植在邊上的小麥無論是通風條件還是光照資源都比中間的小麥強很多,因此我們在田間容易發現邊行的小麥穗子比較大,莖稈比較壯,抗倒伏能力比較強,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邊行效應或邊際效應。
-
8 # 農民的小幫手
小麥倒伏,可以說是農民朋友在種植過程中,最害怕的一種現象,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忙活了大半季,草也打了、蟲也殺了、病也治了、肥也施了、水也澆了,誰知道,天有不測風雲,竟然倒在了一場大風大雨下,眼看著地裡的小麥,昨天長勢還很旺盛,第二天都已經倒伏在了地上,欲哭無淚。
關於小麥倒伏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為突如其來的極端天氣造成的,還記得有一年(記不太清具體年份了),時間大概在5月中旬,過不了多久麥子就要成熟收穫了,聽天氣預報說,近期會有大範圍的暴雨,大家心裡都很忐忑,祈禱著下雨就下雨,千萬別颳大風,誰知,到了下半夜,先開始狂風暴起,隨後暴雨如期而至,整整持續了3個多小時,那一晚,全家人都沒睡好覺(當時,家庭收入主要來源還要靠幾畝地),天剛微微亮,和父親就趕緊去地裡檢視情況,結果大家也可想而知,地裡的小麥大面積的倒伏,那一年,產量還不到往年的一半,心裡很不是滋味。
但是,就在那時候,我也發現了一個現象,整塊地的小麥倒伏時,基本都是中間較嚴重,而路邊相對較輕,這和我們的認知有些不一樣,因為按照常理來說,越在中間越安全,周邊的是最危險的,那麼為什麼小麥倒伏卻相反呢?
其實,這和農作物生長特性有關係,比如在地塊四周的小麥,它的通風性、受光性很好,光合作用較好,莖杆長勢粗壯,根系較深,在抗倒伏方面相對就會好一些,而生長在中間的小麥,由於麥株較多,互相之間搶養分,而且通風性、受光性也會受到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降低,莖稈較細,土壤通氣性變差,根系相比扎的也不深,這種情況下,遇到大風大雨天氣,就很容易倒伏了。
當然,小麥倒伏只倒中間的情況,是相對來說的,如果說極端天氣過於惡劣,那麼,不論是中間還是四周的小麥,都會倒伏。
-
9 # 付老師種植技術團隊
小麥的倒伏一直是農民比較擔心的一個問題,特別是今年,小麥倒伏的風險非常大,因為年前的連續降雨導致小麥播種比較晚,有很多種植戶擔心會影響產量,就在播種的時候加大了播種量。
但是小麥種植密度大之後,就會影響小麥的通風透光,小麥的健康程度就會受到影響。一般小麥倒伏的時候都是在中間倒伏,這就是因為通風透光的原因,小麥的邊緣優勢非常的明顯。
因為在邊緣生長,通風透光性要比中間的小麥好很多,相對來說小麥的健壯程度就會高一點,抗倒伏能力也就會比較強。
預防這種現象最好是能夠合理的掌握種植密度,不要一味的追求密植來達到增產的目的。另外就是要選擇一些抗逆性比較強的穩定的品種,有很多農戶因為只追求高產而導致選擇品種錯誤,最後影響小麥的產量,這樣就得不償失了。另外還要提前的做好小麥的根外追肥,可以噴施磷酸二氫鉀來增加小麥的健康度,噴施一些保護性殺菌劑來預防小麥病害的發生。
回覆列表
各位朋友大家好,對鄉村比較熟悉的人們都知道,從現在到小麥成熟時期,每遇到颳風下雨時小麥就會倒伏,而且只倒中間,為什麼呢?
一,麥田伏子脊地壯肥足,麥地中間地段,耕種時耕耘的田土堆向中間,形成伏子脊,土鮮肥足。春節過後一開春,小麥開始生長,雨後又追加肥料,會出現旺長現象。
二,遇到颳風下雨天氣就會有倒伏現象。由於地壯肥足,小麥旺長,,但遇到狂風下雨天氣,小麥就會倒伏,尤其是中間伏子脊上的小麥,芉經粗壯,根系不牢,更易被颳倒,造成減產現象。
三,合理建議: 1、選用抗倒伏品種,應選擇高稈和莖稈細弱的品種。 2、科學種田,不能想著種子下的足,就會高產,播種不要那麼密,。3、科學施肥 不要亂實肥。在適期拌種的基礎上,施足基苗肥,控制臘肥,重施拔節孕穗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