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綠野萍蹤01
-
2 # 使用者6920102439
因為在封建社會女人沒地位,尤其是文人墨客,也許他們認為林沖休妻應該理所當然的事呢。如今婦女地位提高了,不不,應該說婦女地位遠遠超過了男人了,如果擱現在林沖再弄個休妻求全試試,估計搓衣板和鍵盤得需要很多了。
-
3 # 元元的天下
話說林娘子被官二代高衙內調戲,好在林沖及時趕到,使之無法得逞。陸虞侯拍上司馬屁設下圈套,讓林沖誤闖白虎堂,被判刑發配滄州。
由於林沖的自私和懦弱,怕妻子連累自己執意休妻,乃妥協和無擔當的斷尾求生,實在薄情寡義之舉,所以金聖嘆、王望如、李贄、李象鬥等點評之人無言以對,以示不恥之意。真的是這樣嗎?林沖臨行之前執意休妻,實在出人意料。按說其張教頭已經強烈表示,自己有能力照顧好女兒,會一直等他回來,讓他安心上路便是,張氏也情比金堅難以接受,為何林沖說出休了妻才可放心呢?
按林沖說法,他此行山高路遠生死未卜,娘子不必為他耽誤青春。表面上放林娘子一條生路,可另擇配良人,不必苦等自己戴罪之身。
據此認為林沖不介意"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奔程",其實是將妻子往絕路上推。理由是自由身的林娘子,失去了林妻身份的保護,無法迴避高衙內的糾纏,最後不得不以死明志自縊了。
元元以為其實不盡然。林沖生性剋制逆來順受不假,但也是有情有義之人。
他休妻時說的話的確令人心寒,但如果想想愛情劇中身患絕症的男主,因為真愛怕拖累對方,故意對女主表現冷漠促其離開的橋段,也就說得過去了。
首先有八十萬禁軍教頭丈夫在身邊,都不能阻止高衙內使壞,何況遠在天邊的戴罪之人?如果不被休,靠著林娘子的身份能安然無事?
林沖預計到高俅等人不會放過自己,希望妻子有個好歸處,也合情理之中。要知道宋代婦女改嫁並不是件羞恥的事,被休後另擇良人的也可能,比如唐婉被休後再嫁的趙士誠,論人品家世顯勝陸游的。
而且就算林沖服刑歸來,金飯碗的差事丟了,有了汙點就業困難前途不妙,他怕娘子跟他受苦,先開口休了她正是因愛放手。
其次休妻後,張氏可明正言順住進丈人家,的確也撇清了夫妻關係,高俅也沒必要對林沖再追殺,也可能是翁婿二人的共識,只是林娘子被蒙在鼓中,表現才真實。為什麼這樣說呢?
林沖丈人張教頭應當是同事,有武藝有薄產養護女兒不成問題,只要不出門高衙內也沒法。野豬林沖躲過一劫和魯智深告別時說:
"師兄回去,泰山(即丈人)處可說知,防護之恩,不死當以厚報之。”可見他的確和丈人有約定的。如果林娘子被休後,高衙內可正大光明求親,為什麼還要除林沖而後快?因為林沖夫妻恩愛,才會殺他以絕妻念。或者高俅瞭解號稱"小張飛"的林沖,豹頭環眼的武夫,怎能嚥下奪妻之恨,根本不相信他真的休妻。
林沖為人隱忍並不懦弱,草料場殺了惡人之後上梁山,斷了回鄉的念頭。可惜在王倫手下鬱郁不得志,沒有機會去接張氏。後來晁蓋當家,林沖立馬請求接娘子上山。倘若早已恩斷義絕,怎會有此舉?
兩個月後,派去接人的小兵報告道:
"先至東京城內殿帥府前,尋到張教頭家,聞說娘子被高太尉威逼成親,自縊身亡。張教頭亦為憂疑,半月前染患身故。"從中可看出林沖安排先去殿帥府,然後去丈人家,心中還是擔心妻子貪富貴,或難抵威逼以為自己死後改嫁了,既是尊重她的選擇,又流露出當初休妻迫不得已。
林沖在草料場盼歸,證明他和妻子有約,後來在梁山也未復娶,假設他開口向宋江求親,扈三娘顯然比嫁婑腳虎王英強,宋江應會自應下吧,可他沒有,因對亡妻念念不忘。
後來高俅被張勝捉上梁山,林沖的表現也很正常,對他有奪妻之恨欲殺之,奈何老大宋江為招安而放過了。這當然林沖性格軟弱的過錯,但是並不能說他無情無義。否則義薄雲天的魯智深,嫉惡如仇的武松能和林沖成好朋友?
所以林沖休妻並不為錯,只是心地善良低估了對手的喪心病狂,以為忍耐便可解決問題。《水滸傳》中唯一真正意義上被逼上梁山的好漢,這樣隱忍的人也被逼上梁山,更能說明世道之惡。
回覆列表
《水滸傳》第八回“林教頭刺配滄州道,魯智深大鬧野豬林”中,林沖因為誤入白虎節堂而被高俅陷害,萬幸得到開封府尹主持公道才撿了條性命。因為有高俅在,雖然死罪已免,活罪難逃,林教頭被脊杖二十,刺配滄州牢城。起解那日,張教頭前來送行,就在橋下的酒店裡,翁婿之間有一番對話。
本文以金聖嘆批註為主,來回答題主的問題。
在這一回書金聖嘆就對林沖所說休妻的一段話,留下了眉批:“一路翁婿往復,悽悽惻惻,祭十二郎文與琵琶行兼有之。”
所謂《祭十二郎文》是唐朝韓愈祭奠侄子十二郎的祭文,此文表達了作者對兄嫂及侄兒的深切思念和痛惜,情真意摯,感人肺腑。《琵琶行》則是白居易的名篇,讀來也是悽悽切切,淚溼衣衫。金聖嘆東拉西扯,無非是幫助林沖煽情,加深讀者對林沖遭遇的同情。
林沖執手對丈人說:
泰山在上,年災月厄,撞了高衙內,吃了一場屈官司;今日有句話說,上稟泰山∶自蒙泰山錯受,將令愛嫁事小人,已經三載,不曾有半些兒差池;雖不曾生半個兒女【夾批: 為後文省手也,卻於林沖口中敘出曲曲人情。】這段話的重點,應當是林沖與張教頭女兒結婚三年沒有生育,而金聖嘆在此處夾批,說是為後文省手,就大有可讀的內容了。因為林沖與林娘子沒有生育,在古代一般來說是女人的問題。古代婦女如果犯了七出,丈夫便有休妻的權力。哪七出?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有惡疾、口多言、竊盜是也。林沖二人沒有生育,犯了無子之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是非常嚴重的過失。這便是金聖嘆所說的“為後文省手”,也就是林沖休妻的主要原因。
果然,林沖接下來說:
……未曾紅面赤,半點相爭。今小人遭這場橫事,配去滄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穩,誠恐高衙內威逼這頭親事;況兼青春年少,休為林沖誤了前程。卻是林沖自行主張,非他人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鄰在此【夾批: 始知前文先敘鄰舍筆法之妙。】,明白立紙休書,任從改嫁。並無爭執。如此,林沖去得心穩,免得高衙內陷害。金聖嘆很是喜歡林沖這個角色,即便是在曾頭市堅決斷定宋江謀殺晁蓋,也非常明確的道明梁山泊廳上廳下之人都希望晁蓋早死,但卻不願意把疑點移向林沖等人。然而,金聖嘆再袒護林沖,在休妻之事上,卻作出了良心批點。
林沖是不是早就對林娘子心中有隙了呢?林沖自述道,他們結婚三年以來,未曾臉紅,半點相爭。這句話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夫妻二人相敬如賓,平素連句重話都不會講,更談不上打打鬧鬧的了。
但是,這是林沖對丈人說的話,可不可信,讀者自己去體會。不過,金聖嘆大概不太相信,所以,在“不曾生得半個兒女”和這句話之間必定來了一句夾批了:為後文省手。也就是說,有三年不生育這一條,林沖所描述的夫妻關係不一定靠得住。
金聖嘆在第二句夾批中,緊接上句批語來了句“始知前文先敘鄰舍筆法之妙”。意思是說,你女兒三年不曾生得半個兒女,這件事情,鄰居們都是知道的。
張教頭大概聽明白了林沖的話語,一個勁的感謝林沖這幾年對女兒的關照。同時,也暗暗的點撥或者埋怨林沖:
老漢家中也頗有些過活,便取了我女家去,並錦兒,【夾批:細。】不揀怎的,三年五載養贍得他。可憐天下父母心,張教頭暗示林沖,掙扎回來,錦兒是可以為林家延續香火的。金聖嘆在張教頭這段很長的話中,只批點了一個字,也是抓住了箇中的要害。
奇的是,張教頭不僅自己來為女婿送行,還叫了一些鄰居一併前來。當翁婿對話只圍繞林沖休妻反覆悽切時,施耐庵寫道:眾鄰舍亦說行不得。【夾批: 又夾一筆,妙。】
金聖嘆為何又在此處喝彩呢?因為“前文”的緣故。
當林沖準備上路時,施耐庵說
只見眾鄰舍【夾批: 此句非鄰舍情重,亦非林沖有恩,只為便於後文寫休書耳。】並林沖的丈人張教頭都在府前接著,同林沖兩個公人,到州橋下酒店裡坐定。鄰居的到來,果然是張教頭集合的。原本,張教頭早有準備,擔心林沖因為女兒沒有生育,藉此次充軍為由提出休妻。於是,請了眾鄰居來勸解林沖。
從另一個角度理解,大概鄰居們也很關心林沖夫妻的生育問題,經常的噓寒問暖。也不排除鄰居中有拿這個說事看低林沖的,因林沖深得高太尉看承,大請大受的,免不了志得意滿而在鄰居中顯得高調。即便是鄰居對生育問題的關心,林沖的心裡也是不好受的,放出於夫妻關係不好聽的話,然後傳到張教頭耳朵裡,大概便有了張教頭請鄰居前來勸解、圓場。
林沖先言三年不生半個兒女,然後提出休妻,這是前提條件。而擔心高衙內禍害,則是後置條件。這兩個條件應當都成立,遺憾的是,金聖嘆對林沖的後置條件卻沒有批點了。很明顯,金聖嘆抓住了林沖休妻最核心的原因,步步深挖,絲毫不放鬆。
而當林沖不理睬張教頭和鄰居們的勸解,堅持寫下休妻文書後,金聖嘆又動筆批點了:
林沖道:“若不依允小人之時,林沖便掙扎得回來,誓不與娘子相聚!”【夾批: 截鐵語。】看來,金聖嘆是非常支援林沖休妻的。後文中,金聖嘆詳細批點了林沖的休妻文書。但是,林沖的這段文書卻絲毫不提夫妻二人的生育問題,把一切因由都推到高衙內身上。雖然不能說林沖很虛偽,但卻有意隱藏了休妻的真正原因。而且,林沖如此休妻很講不過去,其中還大有隱情。到底是什麼隱情,不在本話題討論之列,《隱水滸》系列講到林沖時,綠野老道再來關注這個問題。
不知題主所問到底是林沖的那句話沒有得到那麼多歷史文化名人的批註和點評,以上所舉,都是林沖休妻時說的話,金聖嘆明明有批點啊。所以,僅舉最為著名的《水滸傳》批點者金聖嘆的批點,就足以回答這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