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船挺坑的
還是先來看看歷史,這並非一艘圖紙船,這級巡洋艦是現實存在過的。
伊吹型重巡洋艦,いぶきがたじゅうじゅんようか),或稱為改鈴谷級重巡洋艦(改鈴谷型,かいすずやがた),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重巡洋艦艦級,計畫中共有兩艘同級艦。為了節省設計時間,該級艦的設計佈局基本上與先前的最上級重巡洋艦相同。本級的兩艘艦均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動工,但僅有首艦“伊吹”下水,且於後續建造過程中被改裝為輕型航空母艦。伊吹號於1946年拆解;二號艦“鞍馬”則於動工後不到一個月即遭拆解。
已經基本接近建成的伊吹號輕型航空母艦
伊吹級重巡洋艦的設計與於1930年代晚期經歷改裝後的最上級重巡洋艦大致相同,僅有些微差異;主要的差異包括將原最上級上的三聯裝魚雷發射管替換為四聯裝發射管。本級艦的單艘造價為60,000,000日圓;每艘艦上均派有54名軍官與822名水兵。
本級艦總長200.6米(658英尺2英寸),艦體寬20.2米(66英尺3英寸),吃水深度則為6.04米(19英尺10英寸);標準排水量為12,220公噸(12,030長噸),滿載排水量則為14,828公噸(14,594長噸)。
本級艦搭載了四座艦本式蒸氣渦輪發動機組,總輸出功率達152,000匹軸馬力(113,000千瓦特);每具發動機組均帶動一具長3.9米(13英尺)的推進器。發動機組所需的蒸氣來源則由八座ロ號艦本式三筒式水管鍋爐提供;每座鍋爐的運作壓力為22千克力(2,157帕斯卡,313psi),運作溫度則達300 °C(572 °F)。本級艦的設計極速為35節(65千米每小時;40英里每小時);艦上攜帶了2,163公噸(2,129長噸)的重油,故以18節(33千米每小時;21英里每小時)速度行駛時的估計巡航距離可達6,300海里(11,700千米;7,200英里)。電力由三座發電功率為300千瓦特(400匹馬力)的渦輪發電機與兩座發電功率為200千瓦特(270匹馬力)的柴油發電機提供。
作為《丸急計畫》的一部分,日本海軍於1941年11月下訂伊吹級重巡洋艦。兩艘艦於動工時均無艦名,僅以300號艦與301號艦稱之;但前者於1943年4月5日獲命名為“伊吹號”後者亦獲命名為“鞍馬號”。
所以戰艦世界裡的伊吹基本也算半個圖紙船。
歷史不聊太多,直接看資料
主炮組(伊吹的主炮組資料)
令人無語的主炮組屬性
不難發現其主炮只不過是將最上的主炮組稍作修改罷了
(最上的主炮組屬性)
一模一樣,除了裝填時間稍有加強,其他方面是真的一模一樣
主炮彈藥型號,最大傷害,彈速全都是一樣的
怪不得說這船坑了
這倒也符合歷史,歷史上這船就是最上級簡單修改的版本
最上在T8還算可以,但是同樣的資料直接放到九級就真的受不了了
重巡還要什麼副炮組
看看就行看
倒是這個副炮組的彈速快的可怕,一秒一KM
然並卵,100MM小水管能幹啥?
日系的防空就沒好過
伊吹也沒好到哪去
防空炮短就不說了
均傷也低
對比一下隔壁水牛城
不好意思日系還真是個弟弟
174.9秒傷的40MM博福斯教你做船(說得好像博福斯能對艦射擊一樣)
這個還算可以
急速還算比較快,起碼比隔壁美系同僚快
7.3S換舵還不錯,還可以用外掛壓得更低
水牛城的換舵時間都破10S了
還能看的隱蔽,說特別好也不算特別好
只要能壓同級重巡就好了
這魚雷距離沒什麼長進,速度和傷害倒是略有增加
有魚雷總比沒有好,起碼反艦手段多了一個
總體佈局上是這樣的
雖然我很不想吐槽但是為什麼這船會脆成這樣
我們去掉外板看看主裝甲
最厚的裝甲在前面,140MM的裝甲帶從艦橋開始往後的部分裝甲卻縮水到了100MM
最後一部分又有一塊140MM的裝甲
我算是看懂了,140MM的裝甲是主炮塔底部的加強防護
但是這樣導致這船的側面變得十分脆弱
我們單獨看看核心區
又大又長說的就是你?
其實乍一看沒啥問題的
但從三號主炮到四號主炮中間的這個位置太慘了吧
單獨觀察一下
前主炮和後主炮由於有額外裝甲防護+水下核心區
實際上防護還可以
但是中間這塊不但防護縮水,核心區位置居然還在水上
這可千萬不能把腰子漏出來,出來直接就被人抽死了
另外還有一個奇怪的點
即使是加上外板和主炮裝甲
裝甲區還是直接漏在外面的
這也就意味著只要集中這條100MM裝甲帶只要擊穿就是核心
有人會說,不是有比她還脆的麼?
這話倒不假實際上同為T9的羅恩看上去就比伊吹還脆
但為什麼是看上去?
因為人家不管怎麼樣核心區還是在水下啊
並且由於羅恩的佈局問題
她是可以賣屁股打拖刀的
所以實際上沒有太大問題
那水牛城呢?
這倒也是水上裝甲區
但是人家的裝甲區不但要小很多,而且厚度也比你高啊
加上美系卡山的特性,實際上並沒有糟糕到那種程度
倒是真有個比伊吹還脆的
法系的Saint-Louis
這裡用張圖調侃一下
這船有多脆呢?
100MM主裝甲,忍了
然後過去就是45MM防雷倉壁
有人會問這船看上去比伊吹硬啊
但這船是裝甲區整個都在水上,伊吹好歹炮塔部分還是在水下的
嘛實際上差的不大,都是脆的不行的......
吐槽到了這種程度實際上我的建議和其他的回答一樣
能跳就跳了吧,這船的坑屬性不亞於出雲
由於其說白了就是個被放到九級的最上
這船的生存性實在是不佳,曾經九級還只有一堆重型巡洋艦和你過招
這裡展示了一個伊吹,一個牛頭人是怎麼慘死在阿拉斯加手下的(沒錯那個阿拉斯加就是我)
從影片裡可以看到,稍微大一點的口徑打伊吹的側面基本是炮炮穿,如果當時換成一艘興登堡側身全炮齊射一輪指不定直接就打死了。
迴歸到問題上來
有沒有必要卡山這個問題
實際上並沒有明確的定論
因為卡山是要看機會的
這受到地形、隊友走位、你的位置、戰場形勢等多方面因素影響
由於伊吹的這個炮彈速還算比較可觀,達到了840M/s
所以其炮彈飛行路徑實際上是比較平的,不同於美系的高拋彈道
在這就導致和其要選擇卡山打法的話必須找到合適的位置,地形適應性上不及美系
裝備觀測機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最大射程距離遊走打法
伊吹雖然脆,但是15-16KM的距離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加之其彈速還算比較快,攻擊遠距離的敵人也還算舒服
而且伊吹的舵效比較好
轉舵外掛加上的話扭起來還是不錯的
很多地圖伊吹的炮是沒法卡住山的
專職噴火便可,日系AP並不夠強力,還不如HE砸的疼
但很遺憾的是,即使你選擇了Zao式打法,這船的遊戲體驗可能依舊好不到哪去
T8級別的主炮,脆脆的船身,基本沒用的魚雷(大家都知道日系有雷,除了隱身雷和貼身搏命一般很難中)
就這個機動性還算亮眼吧
嘛大概就這樣
實際上Zao就好多了
Zao把從五級用到九級的三號炮換掉了,主炮彈速進一步提升
極限隱蔽下隱身雷沒問題,除了依舊比較脆以外其他都還算不錯
並且機動性良好,利用好加減速和轉舵能夠規避很多傷害
所以還是建議跳掉伊吹吧
這船挺坑的
還是先來看看歷史,這並非一艘圖紙船,這級巡洋艦是現實存在過的。
伊吹級重型巡洋艦伊吹型重巡洋艦,いぶきがたじゅうじゅんようか),或稱為改鈴谷級重巡洋艦(改鈴谷型,かいすずやがた),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重巡洋艦艦級,計畫中共有兩艘同級艦。為了節省設計時間,該級艦的設計佈局基本上與先前的最上級重巡洋艦相同。本級的兩艘艦均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動工,但僅有首艦“伊吹”下水,且於後續建造過程中被改裝為輕型航空母艦。伊吹號於1946年拆解;二號艦“鞍馬”則於動工後不到一個月即遭拆解。
已經基本接近建成的伊吹號輕型航空母艦
伊吹級重巡洋艦的設計與於1930年代晚期經歷改裝後的最上級重巡洋艦大致相同,僅有些微差異;主要的差異包括將原最上級上的三聯裝魚雷發射管替換為四聯裝發射管。本級艦的單艘造價為60,000,000日圓;每艘艦上均派有54名軍官與822名水兵。
本級艦總長200.6米(658英尺2英寸),艦體寬20.2米(66英尺3英寸),吃水深度則為6.04米(19英尺10英寸);標準排水量為12,220公噸(12,030長噸),滿載排水量則為14,828公噸(14,594長噸)。
本級艦搭載了四座艦本式蒸氣渦輪發動機組,總輸出功率達152,000匹軸馬力(113,000千瓦特);每具發動機組均帶動一具長3.9米(13英尺)的推進器。發動機組所需的蒸氣來源則由八座ロ號艦本式三筒式水管鍋爐提供;每座鍋爐的運作壓力為22千克力(2,157帕斯卡,313psi),運作溫度則達300 °C(572 °F)。本級艦的設計極速為35節(65千米每小時;40英里每小時);艦上攜帶了2,163公噸(2,129長噸)的重油,故以18節(33千米每小時;21英里每小時)速度行駛時的估計巡航距離可達6,300海里(11,700千米;7,200英里)。電力由三座發電功率為300千瓦特(400匹馬力)的渦輪發電機與兩座發電功率為200千瓦特(270匹馬力)的柴油發電機提供。
正在接受拆解作業的伊吹作為《丸急計畫》的一部分,日本海軍於1941年11月下訂伊吹級重巡洋艦。兩艘艦於動工時均無艦名,僅以300號艦與301號艦稱之;但前者於1943年4月5日獲命名為“伊吹號”後者亦獲命名為“鞍馬號”。
鞍馬號在動工後不到一個月即遭拆解,為的是要騰出船架滑道以供天城號航空母艦建造之用;而後者則於1942年10月1日動工。伊吹號的建造工程在其下水後於1943年7月間暫緩;不過當時日本海軍對於該艦的命運並無共識。海軍最終於同年8月25日決定將其移轉至佐世保海軍工廠,並改裝為輕型航空母艦;但正式的改裝工程一直要到12月21日未完成的艦體被拖往佐世保後才正式展開。該艦原先預計於隔年3月完工,但工程卻延宕至同年8月。1945年3月16日,造艦工程中止以將資源挪用於建造更多小型潛艇;當時該艦已完成約80%。伊吹號最終於1946年11月22日至1947年8月1日間於佐世保遭拆解。由於歷史上伊吹級重型巡洋艦並未能建成,反倒是作為航母形態基本建成所以戰艦世界裡的伊吹基本也算半個圖紙船。
歷史不聊太多,直接看資料
主炮組(伊吹的主炮組資料)
令人無語的主炮組屬性
不難發現其主炮只不過是將最上的主炮組稍作修改罷了
(最上的主炮組屬性)
一模一樣,除了裝填時間稍有加強,其他方面是真的一模一樣
主炮彈藥型號,最大傷害,彈速全都是一樣的
怪不得說這船坑了
這倒也符合歷史,歷史上這船就是最上級簡單修改的版本
最上在T8還算可以,但是同樣的資料直接放到九級就真的受不了了
副炮組重巡還要什麼副炮組
看看就行看
倒是這個副炮組的彈速快的可怕,一秒一KM
然並卵,100MM小水管能幹啥?
防空組日系的防空就沒好過
伊吹也沒好到哪去
防空炮短就不說了
均傷也低
對比一下隔壁水牛城
不好意思日系還真是個弟弟
174.9秒傷的40MM博福斯教你做船(說得好像博福斯能對艦射擊一樣)
機動性這個還算可以
急速還算比較快,起碼比隔壁美系同僚快
7.3S換舵還不錯,還可以用外掛壓得更低
水牛城的換舵時間都破10S了
隱蔽性還能看的隱蔽,說特別好也不算特別好
只要能壓同級重巡就好了
哦,忘了還有魚雷了這魚雷距離沒什麼長進,速度和傷害倒是略有增加
有魚雷總比沒有好,起碼反艦手段多了一個
裝甲總體佈局上是這樣的
雖然我很不想吐槽但是為什麼這船會脆成這樣
我們去掉外板看看主裝甲
最厚的裝甲在前面,140MM的裝甲帶從艦橋開始往後的部分裝甲卻縮水到了100MM
最後一部分又有一塊140MM的裝甲
我算是看懂了,140MM的裝甲是主炮塔底部的加強防護
但是這樣導致這船的側面變得十分脆弱
我們單獨看看核心區
又大又長說的就是你?
其實乍一看沒啥問題的
但從三號主炮到四號主炮中間的這個位置太慘了吧
單獨觀察一下
前主炮和後主炮由於有額外裝甲防護+水下核心區
實際上防護還可以
但是中間這塊不但防護縮水,核心區位置居然還在水上
這可千萬不能把腰子漏出來,出來直接就被人抽死了
另外還有一個奇怪的點
即使是加上外板和主炮裝甲
裝甲區還是直接漏在外面的
這也就意味著只要集中這條100MM裝甲帶只要擊穿就是核心
有人會說,不是有比她還脆的麼?
這話倒不假實際上同為T9的羅恩看上去就比伊吹還脆
但為什麼是看上去?
因為人家不管怎麼樣核心區還是在水下啊
並且由於羅恩的佈局問題
她是可以賣屁股打拖刀的
所以實際上沒有太大問題
那水牛城呢?
這倒也是水上裝甲區
但是人家的裝甲區不但要小很多,而且厚度也比你高啊
加上美系卡山的特性,實際上並沒有糟糕到那種程度
倒是真有個比伊吹還脆的
法系的Saint-Louis
這裡用張圖調侃一下
這船有多脆呢?
100MM主裝甲,忍了
然後過去就是45MM防雷倉壁
有人會問這船看上去比伊吹硬啊
但這船是裝甲區整個都在水上,伊吹好歹炮塔部分還是在水下的
嘛實際上差的不大,都是脆的不行的......
怎麼玩?吐槽到了這種程度實際上我的建議和其他的回答一樣
能跳就跳了吧,這船的坑屬性不亞於出雲
由於其說白了就是個被放到九級的最上
這船的生存性實在是不佳,曾經九級還只有一堆重型巡洋艦和你過招
這裡展示了一個伊吹,一個牛頭人是怎麼慘死在阿拉斯加手下的(沒錯那個阿拉斯加就是我)
從影片裡可以看到,稍微大一點的口徑打伊吹的側面基本是炮炮穿,如果當時換成一艘興登堡側身全炮齊射一輪指不定直接就打死了。
迴歸到問題上來
有沒有必要卡山這個問題
實際上並沒有明確的定論
因為卡山是要看機會的
這受到地形、隊友走位、你的位置、戰場形勢等多方面因素影響
由於伊吹的這個炮彈速還算比較可觀,達到了840M/s
所以其炮彈飛行路徑實際上是比較平的,不同於美系的高拋彈道
在這就導致和其要選擇卡山打法的話必須找到合適的位置,地形適應性上不及美系
實際上我個人的建議是裝備觀測機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最大射程距離遊走打法
伊吹雖然脆,但是15-16KM的距離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加之其彈速還算比較快,攻擊遠距離的敵人也還算舒服
而且伊吹的舵效比較好
轉舵外掛加上的話扭起來還是不錯的
很多地圖伊吹的炮是沒法卡住山的
專職噴火便可,日系AP並不夠強力,還不如HE砸的疼
但很遺憾的是,即使你選擇了Zao式打法,這船的遊戲體驗可能依舊好不到哪去
T8級別的主炮,脆脆的船身,基本沒用的魚雷(大家都知道日系有雷,除了隱身雷和貼身搏命一般很難中)
就這個機動性還算亮眼吧
嘛大概就這樣
後話實際上Zao就好多了
Zao把從五級用到九級的三號炮換掉了,主炮彈速進一步提升
極限隱蔽下隱身雷沒問題,除了依舊比較脆以外其他都還算不錯
並且機動性良好,利用好加減速和轉舵能夠規避很多傷害
所以還是建議跳掉伊吹吧
例行一張圖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