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獻王朱權曾評價:“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試以《長亭送別》為例,分析之。
明·朱權《太和正音譜》雲:“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之出浴華清,綠珠之採蓮洛浦。”“詞如花間美人”說明了王實甫的文辭就像躺在花叢間的美人一樣,體現了王實甫作為文采派的主要特徵:
(一)語言文雅綺麗,善於化用前人詩詞句,大量置入唐詩宋詞,讀起來滿口生香,意趣盎然。
如【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化自范仲淹《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
【小梁州】中的“閣淚汪汪不敢垂”化用的是夏竦《鷓鴣天》“尊前只恐傷郎意,閣淚汪汪不敢垂”之語。
【耍孩兒】中的“伯勞東去燕西飛”化用的是《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一句。
【耍孩兒】中的“未飲心先醉”化用的是柳永《訴衷情近》“未飲先如醉”。【二煞】中的“一春魚雁無訊息”引自秦觀《鷓鴣天》(枕上流鶯和淚聞)。
【收尾】中的“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化用的是李清照《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之語。
(二)曲詞語言善於渲染氛圍,情景交融,創造出詩一般的意境。
作者善於選取一系列富有特徵性的景物,以景寫情,融情入景,創造出悽清悲涼的詩的境界。
如【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選取碧雲、黃花、西風、歸雁、霜林、紅葉展現暮秋一派蕭瑟零落的景象,作為一個對鶯鶯內心情緒的婉轉鋪墊。借寫“黃花”表現鶯鶯像黃花(菊花)一樣憔悴;“西風緊”,一個“緊”從自然溫度變了入手,實際是寫鶯鶯心變涼了;“北雁南飛”是說雁子要遷徙,似乎寓意著張生要走,後面緊接著“曉來誰染霜林醉”,一個“染”就把景物和情感聯絡起來,一個“醉”字讓人浮想聯翩,是霜林醉了?還是作者想說鶯鶯借酒消愁?在此,情與景似乎混為一體。“總是離人淚”之間說明離別之悲。前面的意境就是對後面的情的一個鋪敘。
【滾繡球】“恨、怨”直接點出張生即將離別時,鶯鶯內心的情緒。“馬兒迍迍地行,車兒快快地隨”造成了一種時間上的錯位,呈現一種剛好的距離,不願意與張生分開,對離別的感受又加深了一層。
如【一煞】“青山隔送行……”
夕陽古道、淡煙暮靄、禾黍秋風,無不是鶯鶯主觀情感的外射,滲透他幽怨悵惘思的離愁別恨,情景相生,纏綿悱惻,處處充溢著詩情畫意,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三)語言雅中有俗,自然流暢,善於吸收民間口語,將質樸活潑的民間口語與精煉雋永的詩詞語言熔鑄在一起,雅俗並行,本色而有文采,生動活潑而又精緻清新。
【滾繡球】“恨相見的遲……”【叨叨令】“見安排著車兒馬兒……”都是樸素自然而又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口語,但一經排比、重疊,又顯得流轉如珠,傾瀉出鶯鶯與張生分別時的複雜情感。
(四)人物語言高度個性化,完全切合戲劇角色的身份、地位、教養和性格。擅於用語言來描寫女性豐富而微妙的內心世界。
鶯鶯的語言嫵媚蘊藉,如【正宮·端正好】長亭送別整折戲由鶯鶯一人主唱,鶯鶯是相國小姐,大家閨秀,所以唱詞節奏舒展,色彩華美,感情含蓄,既明白曉暢又華美清麗,與婉約派詞風相似。
如【四邊靜】中“(旦雲)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來。”從崔鶯鶯的語言可感受到她當時是非常擔心張生一去便不再回來了,她的內心是如此不安。而張生並不懂鶯鶯的擔憂,反道:“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這其實反映了男子追逐功名、實現抱負的決心,但鶯鶯道:“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取舊來意,憐取眼前人。”從反面叮嚀張生不要忘情負心,體現的是女子對愛情的細膩和複雜之感,也是作為女子極其自尊的表現。
(五)在語言敘述中擅用修辭手法。
如【耍孩兒】:“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溼”:用王嘉《拾遺記》薛靈芸典故,以古人別離時生離死別的極端痛苦來描摹自己此時的情感,可謂天衣無縫。用白居易《琵琶行》句意,在對比中揭示自己的傷痛。
【朝天子】中的“蝸角虛名,蠅頭微利”分別引用的是《莊子·則陽》和班固的《難莊論》,比喻名利的微不足道。
【耍孩兒】中的“司馬青衫”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詩句。
【四煞】“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嶽低”就是誇張手法的體現。
除了文辭上的華麗,《長亭送別》中表達的情感也有種鋪敘之美,主人公的形象也在層層情感的抒發中逐漸豐盈,給人一種“花間美人”之感,體現了王實甫獨特的審美追求。這部分可以透過文字細讀去體會。我們來看《西廂記》裡“長亭送別”這一折,送別送別,說的自然是張生和崔鶯鶯兩個人難捨難別,直白的說,就是我捨不得你呀,你不要走,但王實甫他怎麼寫,用滾繡球裡的一句話,叫做“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一折長亭送別,就是反反覆覆曲曲折折地寫“遲”和“疾”,寫崔鶯鶯“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女兒心思。
“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得倩疏林掛住斜暉。”這一句是很妙的,古人折柳送別,“柳絲”有挽留之意,卻不能繫住張生將行的馬,便似嗔似怨地道一句“恨不得”讓話別的樹林掛住落日餘暉,讓時間停在這一刻。緊接著,王實甫來了一句“馬兒遲遲的行,車兒快快的隨”,我們來做一道數學題,若是馬兒“遲遲”,車兒也“遲遲”,那走得是慢了,但這一前一後還隔著些距離;若是馬兒也“快快”,車兒也“快快”,那更不成,一下子就送別完了大家拜拜;所以崔鶯鶯要說馬兒在前面慢慢的行,行程就慢下來了,而車兒要快快的隨,跟得緊緊的,兩個人的距離就拉近了,你看,到這裡崔鶯鶯唱了那麼多,說風景說車馬,可一句都不提自己多捨不得,但那種小兒女的小心思一覽無餘。一直到“破題兒又早別離”,都是很委婉很矜持的,這樣雅是雅了,但一直這麼端著,就不是崔鶯鶯了。崔鶯鶯是什麼人,她是敢違背父母之命的,她骨子裡是很勇敢的,所以王實甫筆鋒一轉,“猛聽得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這一句很是嚇人,你看她前面很斯文地輕言慢語,突然間直白的唱“鬆了金釧,減了玉肌”,這種憔悴是一瞬間完成的,而這種突然拋了矜持的訴苦,也是很有分量的。
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點,崔鶯鶯心潮起伏,剛從【滾繡球】裡唱出一句帶著幽怨的“此恨誰知”,紅娘就湊上來給了一句“姐姐今日怎麼不打扮?”,你們想想,情人分別正心煩意亂之際,還來個人不解風情地說你沒有梳妝打扮,這可不是撞槍口上了嗎,崔鶯鶯不和張生直說,是帶著小兒女的羞怯,但對上自己的婢女,她就爆發了,這就是【叨叨令】。【叨叨令】寫的什麼,寫崔鶯鶯訴苦,把第三折匆匆出門沒有交代的交代了,表面上是崔鶯鶯唸叨她怎麼沒打扮,實際上是具體地寫離別前崔鶯鶯的翻來覆去、柔腸百轉。它用了一連串排比式的疊字句,是“熬熬煎煎的氣”,沒心情“嬌嬌滴滴的媚”,只得“昏昏沉沉的睡”,想以後“重重疊疊的淚”,盼書信“與我悽悽惶惶的寄”,不僅在音韻上有一唱三嘆、迴環反覆的效果,在感情上也是一浪追著一浪,無限愁思鬱結於胸,這種濃烈的哀愁正如崔鶯鶯的泣訴“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紅娘那一句勾起崔鶯鶯心潮起伏的不解風情,恰恰正是王實甫的解風情。
待到兩人將要分離的時候,鶯鶯只期盼張生能夠“疾早便回來”,為君送行,乃用的是:“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取舊來意,憐取眼前人。”王實甫化用的是元稹《會真記》中鶯鶯謝絕張生的一首詩,由此從反面叮囑張生要專情勿要變心,體現的是鶯鶯的自尊和勇敢。而【二煞】中幾個“休”的連用體現了鶯鶯的擔憂,她憂心於張生會喜歡上其他人,普通女子定然將這種心事放在心裡,但鶯鶯不同,這是一個多麼堅決大膽而又多情的女子啊!
參考文獻:
【1】遊國恩,王起,蕭滌非,季鎮淮,費振剛等.中國文學史[M].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233-240.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三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26-231.
【3】朱權.太和正音譜[M].學海出版社,1991.
【4】姚品文.太和正音譜箋評[M].中華書局,2010,22-37.
【5】姜帥.中國古典戲曲文采派、本色派質疑及辨析[D].蘭州.蘭州大學.2010.
【6】羅瑞寧.被狼吻的“花間美人”——從《西廂記》中崔鶯鶯說開去[J].南寧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02):15-18.
【7】高天友.“花間美人”美在何處?——談《長亭送別》的文采美[J].中學語文,2004(15):24-25.
【8】張蔚,李燕.“詞如花間美人”——淺析王實甫《西廂記》的風格特色[J].文史博覽(理論),2009(11):21-23.
【9】李先秀.“花間美人”,文采斐然——《西廂記》語言藝術特色分析[J].考試周刊,2010(33):28-29.
【10】東芳.“花間美人”——淺談《長亭送別》的語言美[J].考試周刊,2011(16):29-30.
【11】於學劍.王實甫戲劇:如花間美人(上)[J].戲劇叢刊,2013(03):34-45.
【12】於學劍.王實甫戲劇:如花間美人(下)[J].戲劇叢刊,2013(04):89-93.
小組分工情況
一、資料收集:謝璐、池妍、伍麗燕、廖敏聰、布孜來·莫敏
二、資料彙總:伍麗燕、廖敏聰
三、綜述撰寫:謝璐、池妍
四、綜述修改:伍麗燕、廖敏聰
寧獻王朱權曾評價:“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試以《長亭送別》為例,分析之。
明·朱權《太和正音譜》雲:“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之出浴華清,綠珠之採蓮洛浦。”“詞如花間美人”說明了王實甫的文辭就像躺在花叢間的美人一樣,體現了王實甫作為文采派的主要特徵:
(一)語言文雅綺麗,善於化用前人詩詞句,大量置入唐詩宋詞,讀起來滿口生香,意趣盎然。
如【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化自范仲淹《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
【小梁州】中的“閣淚汪汪不敢垂”化用的是夏竦《鷓鴣天》“尊前只恐傷郎意,閣淚汪汪不敢垂”之語。
【耍孩兒】中的“伯勞東去燕西飛”化用的是《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一句。
【耍孩兒】中的“未飲心先醉”化用的是柳永《訴衷情近》“未飲先如醉”。【二煞】中的“一春魚雁無訊息”引自秦觀《鷓鴣天》(枕上流鶯和淚聞)。
【收尾】中的“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化用的是李清照《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之語。
(二)曲詞語言善於渲染氛圍,情景交融,創造出詩一般的意境。
作者善於選取一系列富有特徵性的景物,以景寫情,融情入景,創造出悽清悲涼的詩的境界。
如【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選取碧雲、黃花、西風、歸雁、霜林、紅葉展現暮秋一派蕭瑟零落的景象,作為一個對鶯鶯內心情緒的婉轉鋪墊。借寫“黃花”表現鶯鶯像黃花(菊花)一樣憔悴;“西風緊”,一個“緊”從自然溫度變了入手,實際是寫鶯鶯心變涼了;“北雁南飛”是說雁子要遷徙,似乎寓意著張生要走,後面緊接著“曉來誰染霜林醉”,一個“染”就把景物和情感聯絡起來,一個“醉”字讓人浮想聯翩,是霜林醉了?還是作者想說鶯鶯借酒消愁?在此,情與景似乎混為一體。“總是離人淚”之間說明離別之悲。前面的意境就是對後面的情的一個鋪敘。
【滾繡球】“恨、怨”直接點出張生即將離別時,鶯鶯內心的情緒。“馬兒迍迍地行,車兒快快地隨”造成了一種時間上的錯位,呈現一種剛好的距離,不願意與張生分開,對離別的感受又加深了一層。
如【一煞】“青山隔送行……”
夕陽古道、淡煙暮靄、禾黍秋風,無不是鶯鶯主觀情感的外射,滲透他幽怨悵惘思的離愁別恨,情景相生,纏綿悱惻,處處充溢著詩情畫意,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三)語言雅中有俗,自然流暢,善於吸收民間口語,將質樸活潑的民間口語與精煉雋永的詩詞語言熔鑄在一起,雅俗並行,本色而有文采,生動活潑而又精緻清新。
【滾繡球】“恨相見的遲……”【叨叨令】“見安排著車兒馬兒……”都是樸素自然而又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口語,但一經排比、重疊,又顯得流轉如珠,傾瀉出鶯鶯與張生分別時的複雜情感。
(四)人物語言高度個性化,完全切合戲劇角色的身份、地位、教養和性格。擅於用語言來描寫女性豐富而微妙的內心世界。
鶯鶯的語言嫵媚蘊藉,如【正宮·端正好】長亭送別整折戲由鶯鶯一人主唱,鶯鶯是相國小姐,大家閨秀,所以唱詞節奏舒展,色彩華美,感情含蓄,既明白曉暢又華美清麗,與婉約派詞風相似。
如【四邊靜】中“(旦雲)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來。”從崔鶯鶯的語言可感受到她當時是非常擔心張生一去便不再回來了,她的內心是如此不安。而張生並不懂鶯鶯的擔憂,反道:“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這其實反映了男子追逐功名、實現抱負的決心,但鶯鶯道:“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取舊來意,憐取眼前人。”從反面叮嚀張生不要忘情負心,體現的是女子對愛情的細膩和複雜之感,也是作為女子極其自尊的表現。
(五)在語言敘述中擅用修辭手法。
如【耍孩兒】:“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溼”:用王嘉《拾遺記》薛靈芸典故,以古人別離時生離死別的極端痛苦來描摹自己此時的情感,可謂天衣無縫。用白居易《琵琶行》句意,在對比中揭示自己的傷痛。
【朝天子】中的“蝸角虛名,蠅頭微利”分別引用的是《莊子·則陽》和班固的《難莊論》,比喻名利的微不足道。
【耍孩兒】中的“司馬青衫”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詩句。
【四煞】“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嶽低”就是誇張手法的體現。
除了文辭上的華麗,《長亭送別》中表達的情感也有種鋪敘之美,主人公的形象也在層層情感的抒發中逐漸豐盈,給人一種“花間美人”之感,體現了王實甫獨特的審美追求。這部分可以透過文字細讀去體會。我們來看《西廂記》裡“長亭送別”這一折,送別送別,說的自然是張生和崔鶯鶯兩個人難捨難別,直白的說,就是我捨不得你呀,你不要走,但王實甫他怎麼寫,用滾繡球裡的一句話,叫做“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一折長亭送別,就是反反覆覆曲曲折折地寫“遲”和“疾”,寫崔鶯鶯“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女兒心思。
“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得倩疏林掛住斜暉。”這一句是很妙的,古人折柳送別,“柳絲”有挽留之意,卻不能繫住張生將行的馬,便似嗔似怨地道一句“恨不得”讓話別的樹林掛住落日餘暉,讓時間停在這一刻。緊接著,王實甫來了一句“馬兒遲遲的行,車兒快快的隨”,我們來做一道數學題,若是馬兒“遲遲”,車兒也“遲遲”,那走得是慢了,但這一前一後還隔著些距離;若是馬兒也“快快”,車兒也“快快”,那更不成,一下子就送別完了大家拜拜;所以崔鶯鶯要說馬兒在前面慢慢的行,行程就慢下來了,而車兒要快快的隨,跟得緊緊的,兩個人的距離就拉近了,你看,到這裡崔鶯鶯唱了那麼多,說風景說車馬,可一句都不提自己多捨不得,但那種小兒女的小心思一覽無餘。一直到“破題兒又早別離”,都是很委婉很矜持的,這樣雅是雅了,但一直這麼端著,就不是崔鶯鶯了。崔鶯鶯是什麼人,她是敢違背父母之命的,她骨子裡是很勇敢的,所以王實甫筆鋒一轉,“猛聽得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這一句很是嚇人,你看她前面很斯文地輕言慢語,突然間直白的唱“鬆了金釧,減了玉肌”,這種憔悴是一瞬間完成的,而這種突然拋了矜持的訴苦,也是很有分量的。
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點,崔鶯鶯心潮起伏,剛從【滾繡球】裡唱出一句帶著幽怨的“此恨誰知”,紅娘就湊上來給了一句“姐姐今日怎麼不打扮?”,你們想想,情人分別正心煩意亂之際,還來個人不解風情地說你沒有梳妝打扮,這可不是撞槍口上了嗎,崔鶯鶯不和張生直說,是帶著小兒女的羞怯,但對上自己的婢女,她就爆發了,這就是【叨叨令】。【叨叨令】寫的什麼,寫崔鶯鶯訴苦,把第三折匆匆出門沒有交代的交代了,表面上是崔鶯鶯唸叨她怎麼沒打扮,實際上是具體地寫離別前崔鶯鶯的翻來覆去、柔腸百轉。它用了一連串排比式的疊字句,是“熬熬煎煎的氣”,沒心情“嬌嬌滴滴的媚”,只得“昏昏沉沉的睡”,想以後“重重疊疊的淚”,盼書信“與我悽悽惶惶的寄”,不僅在音韻上有一唱三嘆、迴環反覆的效果,在感情上也是一浪追著一浪,無限愁思鬱結於胸,這種濃烈的哀愁正如崔鶯鶯的泣訴“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紅娘那一句勾起崔鶯鶯心潮起伏的不解風情,恰恰正是王實甫的解風情。
待到兩人將要分離的時候,鶯鶯只期盼張生能夠“疾早便回來”,為君送行,乃用的是:“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取舊來意,憐取眼前人。”王實甫化用的是元稹《會真記》中鶯鶯謝絕張生的一首詩,由此從反面叮囑張生要專情勿要變心,體現的是鶯鶯的自尊和勇敢。而【二煞】中幾個“休”的連用體現了鶯鶯的擔憂,她憂心於張生會喜歡上其他人,普通女子定然將這種心事放在心裡,但鶯鶯不同,這是一個多麼堅決大膽而又多情的女子啊!
參考文獻:
【1】遊國恩,王起,蕭滌非,季鎮淮,費振剛等.中國文學史[M].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233-240.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三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26-231.
【3】朱權.太和正音譜[M].學海出版社,1991.
【4】姚品文.太和正音譜箋評[M].中華書局,2010,22-37.
【5】姜帥.中國古典戲曲文采派、本色派質疑及辨析[D].蘭州.蘭州大學.2010.
【6】羅瑞寧.被狼吻的“花間美人”——從《西廂記》中崔鶯鶯說開去[J].南寧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02):15-18.
【7】高天友.“花間美人”美在何處?——談《長亭送別》的文采美[J].中學語文,2004(15):24-25.
【8】張蔚,李燕.“詞如花間美人”——淺析王實甫《西廂記》的風格特色[J].文史博覽(理論),2009(11):21-23.
【9】李先秀.“花間美人”,文采斐然——《西廂記》語言藝術特色分析[J].考試周刊,2010(33):28-29.
【10】東芳.“花間美人”——淺談《長亭送別》的語言美[J].考試周刊,2011(16):29-30.
【11】於學劍.王實甫戲劇:如花間美人(上)[J].戲劇叢刊,2013(03):34-45.
【12】於學劍.王實甫戲劇:如花間美人(下)[J].戲劇叢刊,2013(04):89-93.
小組分工情況
一、資料收集:謝璐、池妍、伍麗燕、廖敏聰、布孜來·莫敏
二、資料彙總:伍麗燕、廖敏聰
三、綜述撰寫:謝璐、池妍
四、綜述修改:伍麗燕、廖敏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