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創客心電圖
-
2 # 前瞻產業研究院
近年來,隨著以物聯化、網路化、智慧化為特徵的新一代資訊科技迅速發展,以及老年人群體資訊素養不斷提升,養老產業不斷向外延伸,衍生出更多的支援產業,金融、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科技、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等方面。由此衍生出的“智慧養老”、“醫養結合”成為當下討論熱點。
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 政策助力養老產業發展
廣義的養老產業是指圍繞生命存在提供服務的產業,是為了實現生命長期健康、幸福實現而形成的種類產業集合。按照全球養老研究中心(OLDAGE)提出的概念,養老產業主要指為個體提供生命保障相關產業。養老產業不能簡單歸類於某一產業,而是涵蓋了第一、二、三產業、集合了生產、經營、服務為一體的產業聚集體系。狹義的養老產業主要是指服務於60歲以上老人,以“養老服務”為核心,圍繞其“衣”、“食”、“住”、“行”、“醫”而展開的主體產業和支援產業。
改革開放前,城鎮企業單位、事業單位、機關單位退休職工依靠國家和單位力量,使養老產業得到較好發展。在農村,集體經濟和政府救濟為“五保”老人提供養老服務。改革開放後,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社會較為穩定,養老產業經歷恢復、改革、發展三個階段,並逐漸呈現出新的變化。
1978-1999年是中國養老產業恢復階段,1978年之後,國家開始統一調整恢復各項社會福利保障措施,包括恢復養老產業的發展。這段時期,中國社會福利事業得到得到快速恢復,並向社會化方向發展。進入21世紀養老產業步入改革階段,社會各界力量逐漸參與到養老產業建設,促進養老產業變革。2012年後,養老產業快速發展,這一時期,社群養老逐漸受到政府的重視。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養老機構數量呈現快速發展趨勢。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18年末,60週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佔總人口的17.9%,2018年相比2017年增長了859萬,增長了0.6%,其中65週歲及以上人口16658萬人,佔總人口的11.9%,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另世界衛生織預測,到2050年,中國將有35%的人口超過60歲,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2018年9月24日,國務院釋出《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進一步放寬消費市場準入。其中養老領域,取消了養老機構設立許可,鼓勵公辦養老機構轉為公建民營,支援各類市場主體增加養老服務供給。推動醫養結合發展。隨著養老機構設立許可放開,民營企業進入養老產業領域門檻大幅降低,預計民辦養老機構市場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養老產業轉型升級 創新形式多樣
隨著政策的不斷鼓勵,中國養老產業快速發展,規模不斷增大,中國養老產業也面臨轉型升級。目前來看,升級的主要方向有三點,分別是宏觀機制、養老模式及養老服務方面。首先在宏觀機制方面,要從偏重養老服務事業,轉向偏向養老服務產業;在保障對像上,要從單純保障城鎮三無老人、五保老人,向全社會老年人提供服務;在機構養老上,要從偏重非盈利性的養老機構,向盈利性的養老機構和非盈利性養老機構並存的方向轉變等。
其次在養老模式方面,從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它的發展必將在服務功能與型別上進一步細化、專業化、規範化、標準化和體系化。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廣覆蓋的養老服務網路,為老年人提供多種服務形式,從基本的生活照料延伸到醫療康復、精神慰藉、法律服務、愛心護理、緊急援助等各個方面。
最後在養老服務方面,實現資訊化,建立統一服務資訊平臺,對接老年人服務需求和各類社會主體,為高齡老人、低收入失能老人,免費配置電子呼叫裝置以及緊急呼叫監控服務設施等。
基於國際養老產業發展創新形勢,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可以得到一定的借鑑。在日本、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由於土地資源不足,以及東方傳統家庭觀念的影響,居家養老規模擴大,其中“多代同居”較受歡迎,例如日本的“兩代居”住宅,以及新加坡的“多代同堂組屋”等。
在美國,向來強調個人自由,很多美華人退休以後把原來的住房賣掉,在溫暖的“Sunny地帶”購房落戶,安度晚年,使異地養老的形式也逐漸擴大。
丹麥的自助養老社群,代表老年服務業的新潮流。老年人可以選擇志趣相同的老友同住一座公寓樓。這裡不僅提供老年人需要的各種服務,而且設有各種小作坊、小農場、小魚塘等,在養老人群中廣泛受到好評。
-
3 # 青蜓養老
大健康背景下未來的養老趨勢:
1、居家養老
原因:
1、華人思想觀念,家裡好
2、對於農民來,減輕子女壓力,不用支付養老院的金錢
回覆列表
養老的的趨勢將是日益嚴峻的,並且會產生巨大力量,對我們未來的養老產生深刻影響。如同四季更替,日出日沒,月亮圓缺,潮漲潮落,我們無法改變它們,但可認識它們,透過提前認識而研究出對應的方案來緩解趨勢帶來的壓力。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都有什麼種趨勢,
一。生活費用日益提高
二。人均壽命更長
三。醫療費用逐漸增長
四。企業和政府不能對前3個問題進行有效解決。
下面我們來具體瞭解下。
日益提高的生活費用
這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一定程度上說,這源於我們有比前人更高的生活標準。知道我們的祖父輩在無線電視、網際網路、無繩電話、時裝、快餐和汽車上花多少錢嗎?我的祖父和外祖父分別擁有大學和研究生學歷,一位是律師,一位是醫師,都在業界享有崇高的聲望。但是他們的生活非常樸實,既不開配備有司機的豪華汽車,也不住複式的奢華大房子,更不會駕著快艇到旅遊勝地去度假。他們也沒有貴重的藝術品和大額的股票投資組合。在去世的時候,他們沒有任何負債,只給他們的親人留下了一筆小額的遺產。
在未來幾十年,人們會取得經濟上的大大改善,而一些人卻不得不依賴政府和親友的幫助才能生活。家庭構架也將發生巨大改變,子孫們將不居住在祖、父輩居住過的同一個地區、同一座城市甚至同一個國家。與此同時,我們必將面對生活費用日益攀升的現實,一方面,這種提高有些已經超出了通脹的範疇,比如醫療和保險費用的提高;另一方面則是由於生活標準的提高,比如更快捷的網際網路,更先進的電話,更快捷的交通工具以及更加精美的食物。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就要把消費標準保持在儘可能低的水平。不要受鋪天蓋地的廣告的誘惑,它們會唆使你花掉辛苦掙來的血汗錢來購買不必要的奢侈消費品。你需要一個馬力更強更寬敞舒適的汽車嗎?需要一個30英寸的大螢幕彩電嗎?在廣告中,所有的物品都顯得如此閃亮誘人。你一定要弄清楚,是讓商家決定了你的需求,還是自己透過有計劃有節制的購買削減了生活成本?
更長的人均壽命
在人均壽命增長的同時,人們對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也大為提高,這是一個好現象。我的祖父輩和父輩們很少鍛鍊身體,許多年來我也從不鍛鍊,這顯然不是一種明智的做法。但現在我已經意識到堅持鍛鍊的重要性,鍛鍊使我們的身體機能大為提高,並且使我們在退休以後充滿活力。
人均壽命更長引起了生活方式的極大改變。由於身體更加健康強壯,也由於大多數工作不再具有高危險性和容易讓人疲勞,人們都希望工作的時間更長一些,期望退休年齡從60歲上升到65歲,甚至70歲。儘管如此,在退休後人們仍然比以前要生活更長的時間,這需要更多的金錢來為養老埋單。
如果說一個65歲族群的預期壽命是20年,請注意,這不是說這個族群的個體都能活到85歲,或者說到85歲時全部死去。預期壽命指的是同一時期出生的人預期能繼續生存的平均年數,這意味著在20年後大約還有一半人能很好地活著。
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通常人們認為,如果一個人現年65歲預期壽命20年,他只需為退休生涯做好20年的規劃即可。但實際上,20年後同齡人大約有一半過世,而他卻可能活到90歲、100歲甚至更長的時間。因此在做退休規劃時,必須讓資金支援到超出預期壽命。
快速增長的醫療費用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快速增長的醫療費用是個好現象。醫療是當前社會人均壽命和生活質量得以改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科學研究減少了流行病爆發的可能,在疾病初露時就可以診察和治療,衛生設施和營養條件也提供了顯著的支援。
但是醫療費用顯然更昂貴,其增長速度遠遠超出了通脹率。醫療費用包括醫藥、醫療器械、化療、外科、住院費用等,也包括了治病時花費在醫院和診所的機會成本,主要是人工成本。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對醫療費用的需求將隨之增加。
企業和政府遠遠不夠
無論在現在還是在將來,退休時都面臨著生活費用日益增長的現實。這既不能透過大量追加社會投資來抵消,也不能透過從企業和政府獲得金融支援來平衡。全世界範圍內的企業家都逐漸意識到,他們不可能為員工提供一個隨著時間永續增長的退休收入。進一步說,他們不能為全部居民提供一個全面的醫療支援,能夠涵蓋未成年人、員工、失業者和退休人員等所有人群。
原因在於,與需要享受免費保障和醫療保健的整個人力資源庫相比,能夠帶來勞務和稅收的員工的比例正在下降。人口統計學的研究結果令人震驚,整個社會的稅基在進一步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