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全腦開發程老師
-
2 # 浩天創績商務
《科學美華人》的網站上有一篇是關於如何提高智商的文章。是作者基於自己對自閉症兒童的治療總結的。
其中對智商的定義是“晶體智商”,即接受新知識,掌握它,並用其解決問題,或獲取後續新知識的能力。當然那必須指出的是,作者所觀察到的提高也只是智力測試分數的提高。
文中給出的5個提高智商的方法則是:Seek Novelty尋找新奇領域,Challenge urself自我挑戰,think creatively創造性思考,do things the hard way不走尋常路,network社交。
簡而言之就是,提高IQ的秘密 = 找事+自討苦吃+騷擾別人。
人們所熟悉的IQ事實上只是智力的一個測量方法,並無法全面反映一個人的智力。即便如此,資料表明多數人在一生中IQ是呈整體增長趨勢的。這是因為人天生是learning being,必須透過不斷學習來熟悉環境、適應變化,而這種學習甚至可以是無意識的。
晶體智力本身基於知識的,而在我們日常的語境下的智商,顯然不是指“知識“的掌握能力,而是脫離知識的一種能力,也就是所謂的流體智力。流體智力雖然在先天性條件下變得比較穩定,但是在某些程度上是屬於可訓練範疇(流體智力指人們能夠“獨立於已有知識 進行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通俗的說,我們通常說人“聰明”就是指流體智力了。再由於智商是測量流體智力的重要指標,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這項訓練任務提 高了我們的“智商”。)
2011年10月19日發表於《自然》的這項研究中,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蘇·拉姆斯登(Sue Ramsden)招募了33名12-16歲學生,於2004年測試了他們的智商,又在3-4年後再次測試並配合腦部磁共振成像分析。結果發現雖然群體的平均分沒有發生什麼改變,但個別人的智商發生了最多21分的上下浮動,這是一個具有實際意義的區別。足以決定一個人是“平常”還是“天才”。而且智商變化結果顯示,一些本來就強的人變得更強,部分低分者則變得得分更低。
腦成像分析發現,IQ變化者大腦中一些神經細胞的密度發生了改變,這說明改變的確實是心智慧力而不是專注度、情緒或積極性。語言智商(包括記憶、表達、計算和常識)發生的改變反映在主導談話的左皮質區,而非語言智商的變化反映在掌管運動的小腦前葉。拉姆斯登認為,目前發現的或許還只是冰山一角,其他很多腦區可能也發生了變化。
那麼這研究本身我們可以做出一個結論,在12-16歲這段”系統教育“階段,造成智商評估改變的主要是:心智慧力和語言智商(包括記憶、表達、計算和常識),而並非專注度、情緒或積極性。
那麼一些所謂的智力鍛鍊,我的建議是從事一些學習行為:
第一,關於”晶體智力“,透過專注的系統學習以及大資訊量的閱讀,從而接受新知識,並且一定要將知識與”應用層面“聯絡起來,並且要有”重複挖掘“同一個知識點的做法。
第二,關於記憶力,這個改變只能靠反覆地”讀-記—複習“,這種在學生時代的重複性方式才能夠有所提高,並且儘量去培養某一個領域知識的興趣。
第三,關於表達能力,這個主要韋氏測試標準中出現,其測試標準是詞彙運用的流暢性和“口才”,可以考慮用“先寫後說”的方法,一是可以保證言簡意賅,二是可以確保三思而後“說”。這樣體驗後,你就可以在開口前故作沉吟狀,一來可以整理思路,二來給人高深莫測的感覺。總之,不要急著表達觀點,想好再說。其次,你可以嘗試多表達自己的觀點,特別是去參與“辯論”
第四,心智慧力,專注度,可以考慮科學安排時間,以及培養某一領域的興趣,用這一領域的專注工作中帶來的成就感來激勵自己,同樣儘量不要培養太多不必要的愛好,以及不要養成浪費零碎時間的習慣。
第五,工作記憶任務水平,這個可以直接在學習中更為注重細節和養成分析習慣來解決。
第六,關於“主導動機”,不要過分陷入商業化和功利化,也不應將自己限制在狹窄的標準化中,而是去尋找直接評估動機、創意、實踐能力、智慧,甚至道德的方法,這便是一種“主觀能動性”。
其次,也是最後的一點,永遠不要相信任何莫名其妙的快速提高智商方法和智商產品,後天影響對智商只能透過學習行為產生。比如著名的“n-back”測試法。
回覆列表
這裡要涉及到一個“智商”和“智力”的區別。人們經常會混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但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上來看,兩者並不相同。
智商無法改變智商是智力商數的簡稱,主要靠遺傳。一般來講,父母的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會低。同樣,人種的不一樣,智商的數值也會有一定的區別。
在2006年,英國阿爾斯特大學的一名教授理查德.林恩出版了《種族智力的差異:一種進化分析》一書,其中就根據他對全球130個多個國家的智商測試後,得出華人、日本人以及北韓人擁有全世界最高的智商。
同樣,客觀環境也會對智商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營養狀況比較好的地區人類的智商要比營養環境相對較差地區的人類智商要高一些。同樣,即便在社會保障比較好的發達國家,也有因為不良營養的原因造成智商偏低。還有一點就是在教育條件比較差的地區生活的人們智商也有些偏低。
同樣。在2012年愛丁堡大學的迪爾瑞教授在《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說“迄今為止,從童年到老年,人的智商水平表現出高度的穩定性。”但教授同時也說明他對“童年”的定義是始於11歲,畢竟嬰幼兒與學齡前兒童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並不能準確的測量出真實的“智商水平”。
從大多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智商是基本上不可改變的。
智力是可以改變的百度百科中對智力的解釋是這樣的:
智力是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思考、判斷等等,是指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從智力的定義中可以看出智力包含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三種基本能力(流體推理、視覺空間思維、聽覺加工)
獲得性知識儲備:主要指的是可以使用記憶中的資訊(長時記憶提取、語言識別、閱讀和寫作、數學)
認知效率:包括短時記憶和加工速度
雖然看起來很多,但是最終在判定智力高低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採用更為直接的方法:測試者利用自己已經獲得的知識儲備解決實際問題,並且能夠做到快速、準確的能力。這個是衡量智力高低最為直觀的標準。
如何提高智力當我們明白智力的定義、影響智力的因素、判定智力高低的標準之後,我們就明白該採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提升智力:
提升知識理解能力:從最早的智力測試開始,語言能力,尤其是測試者對於詞彙知識的掌握能力,就被認為是智力高低的判斷因素之一,這裡面除了包含對知識的記憶之外,還包括對知識理解能力。現有的幼兒教育中,很多時候會採用閃卡這種方式加強孩子對名詞和實物之間的連結,比如用畫有老虎的閃卡及上面的漢字讓孩子加強認知。但從記憶的原理上我們可以知道,這樣教授的效果還不如帶孩子去一趟動物園,看看真正的老虎是什麼樣子。
加強閱讀和寫作的能力:讀寫能力強,本身就代表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加工能力比較強,正如很多孩子雖然有時候不是很明白某些字詞的能力,但如果經常閱讀和寫作,就有可能根據上下文之間的練習大致猜出這些字詞的意思,並且可以藉由這種方式來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增長;
記憶能力的提升:這裡麵包含長時記憶和短時記憶兩部分內容。短時記憶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展,短時記憶中的一些內容也可以轉換成長時記憶。在全腦開發訓練中的照相記憶訓練,如果缺少相應的回想環節,只是在看完之後直接複述或者背誦,這個記憶時效相對是比較短的,只有在照相記憶訓練之後,及時進行回想,將其轉換成長時記憶後再進行復述訓練,才有可能在之後的兩三個月中仍然保持相對比較清晰的記憶。正如培根所說“一切知識只不過都是記憶”,雖然這句話有些絕對化,但所有針對知識類熟練應用必須是要建立在記憶的基礎上。
提升資訊整合、加工的速度:加工速度這裡指的是能夠迅速、準確完成具備一定難度的任務的能力。這個過程中,主要衡量的是大腦在進行這個任務過程中的運轉速度,同時還有考量任務分解、平衡的能力。這個能力是隨著測試者年齡增長而增長的,這部分工作主要是由位於我們大腦前部的前額葉皮層(又被成為大腦的CEO)執行。同時,對於大腦認知效率和秩序功能的提升可以透過全腦開發中對於多種感官的練習來實現。
創造機會多實踐:解決問題是發展智力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一種方法。嘗試和犯錯是學習的關鍵,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去實踐、去總結,即便是在嘗試過程中犯錯也不要緊,只要能夠認真總結、分析犯錯的緣由,並制定相應的糾正措施,避免下次犯錯,甚至可以做出對類似問題的預防措施,這樣的犯錯就是值得的。
結束語對於智商的提升,只是大多數人的誤解而已。其實人們真正希望的是能夠透過學習或實踐來達成智力的提升,從而在未來能夠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無論對於成人或者孩子,智力都是有可能提升,只要堅持學習,並且不斷創造實踐的機會,同時加強自己的總結和分析能力,智力都會得到有效提升,而到底能夠提升多少或者多快,取決於每個個體的努力程度,但對於參加過全腦開發訓練的孩子而言,會具有相對比較明顯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