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小堯茗居
-
2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清朝的軍機大臣是在雍正年間才出現,乾隆年間才逐漸形成定製的一個職務。同時,軍機大臣又不是一個專門職務,清朝並沒有專職軍機大臣,清朝的軍機大臣都是由皇帝選擇中意的宗室王公和大臣兼職擔任的。換句話說,親王可以兼任軍機大臣、大學士可以兼任軍機大臣、六部尚書也可以兼任軍機大臣。如果皇帝願意,六部左右侍郎也照樣可以擔任軍機大臣。雖然行使了“宰相”的部分職權,但是軍機大臣的待遇卻還是原來職務的待遇。換句話說,如果你是尚書兼任的軍機大臣,一旦被踢出軍機處之後,你依然只是尚書,而不是“退休宰相”。這種體制就註定了軍機大臣的權力是臨時的,是否可以一直掌權,全憑皇帝一句話。光緒十年發生的“甲申易樞”便是最典型的例子,恭忠親王奕訢作為領班軍機大臣掌控軍機處期間,權力鼎盛,甚至一度達到了可以與慈禧相抗衡的地步。可是,一旦被擼,他就是隻剩親王頭銜的閒人一個!
除此之外,軍機大臣雖然號稱行使“宰相”職權,實際上比起明朝以前的真宰相,他們的權力含金量要低許多。清朝的軍機處沒有決策權,更加沒有部分朝代宰相的否決權,說白了就是皇帝的諮詢和辦事機構。軍機大臣之所以位高權重,並不是因為其本身的權力,而是因為作為皇帝的諮詢機構,可以影響皇帝的決策。同時,作為皇帝的辦事機構,皇帝的具體思路、想法,要透過他們來貫徹落實,這才顯得與眾不同。一旦不被皇帝信任,即便還能勉強身居軍機大臣之位,其實權也不會很大。說到底,軍機大臣的一切權力都取決於皇帝,並不是理所當然的。而這,恰恰是皇帝最想要的!也是軍機大臣與宰相的本質區別。
再說親王。在中國古代、尤其是漢朝早期,實封諸侯王的實力是相當雄厚的,諸侯國幾乎就是一個縮小版的國家,諸侯王在國內擁有很高的地位和權力。但是,自漢朝起,歷朝歷代都在有意無意地限制王爵的權力,將王爵分等、由實封變為虛封(只食祿、不臨民)等等,明初略有反彈,“靖難”之後,明朝的親王、郡王們幾乎成了錦衣玉食的囚徒,毫無權力可言。清朝雖然沒有像明朝那樣對待親王、郡王,但是卻實行了爵位與權力分家的設定。什麼意思?以親王為例,親王爵位只代表你的政治、禮儀地位和物質、生活待遇,與權力無關。如果不被皇帝委以具體差事,坐冷板凳的親王就是一個吃皇糧的“土財主”!但是,一旦被委以實權,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康熙年間的所謂“九子奪嫡”,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清聖祖給了兒子們差事和較大的權力。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也明白了,軍機大臣屬於職務範疇、親王屬於爵位範疇,兩者根本不具備可比性。親王如果沒有具體差事,政治、禮儀地位的確比異姓軍機大臣尊貴許多,但實際權力卻要差太多太多。相反,如果親王充任軍機大臣,那權力和地位就大了,遠非一般異姓軍機大臣可比。最後順帶說一句,能夠充任軍機大臣的基本上都是皇帝的心腹或者皇帝認為用得著的人。但是,親王天然不是皇帝的心腹!因為同是愛新覺羅家族成員,理論上親王對皇位都是存在威脅的。因此,清朝皇帝對於親王爵位的授予非常慎重,而且對於王爵在差事、權力方面的控制也相當嚴格。清朝真正算得上是皇帝心腹的親王並不多,怡賢親王胤祥算一個、安親王嶽樂勉強算一個、充其量再加上裕憲親王福全。而且,個人覺得,福全還得大打折扣。其他一些皇帝重用的親王,無非就是用,心腹真心談不上!胤祥不用說,清世宗一反清朝宗室嚴禁結交朝臣的祖制,鼓勵朝臣與胤祥親近,這是真的心腹。清世祖一度曾經想傳位給安親王嶽樂,這勉強也算是真心腹。福全作為親兄弟和對皇位威脅最大的近支親王,能被清聖祖委以撫遠大將軍職務、掌握兵權,不說是心腹,起碼清聖祖對這位哥哥還是相當信任的。至於其他人,還真不好說……即便是大將軍王允禵,恐怕在父親清聖祖心中也算不上是什麼心腹。
-
3 # 雍親王府
在清朝初年的時候,親王擁有極大的權力,但是歷經康雍兩位皇帝的不斷改革,親王的權勢已經是大不如前了。
清朝的“親王”“郡王”的稱呼,是起始於皇太極時期。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改元稱帝,正式建立大清王朝,同時也將原來旗主貝勒的稱呼改為了旗主王爺,也就是親王和郡王,而將貝勒用以稱呼支援滿清政權的蒙古部落首領。
皇太極時期權勢最高的“四大親王”,即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這幾位王爺不僅位列親王之列,爵位顯赫,同時還都各自掌握統領著一到兩個旗的兵力,並且還分別擔任了六部的尚書之職,更是在皇太極去世後握有推舉新君的權力。可以說,這個時候的親王權力是非常之大。
這種親王、郡王,又是旗主、又是權臣、同時還是滿洲貴族議會成員,可以說是各種權力一起抓的時期,共歷經了皇太極和順治兩朝。
順治皇帝去世後,康熙皇帝登基,在除掉鰲拜重掌政權的康熙皇帝隨即開始不斷削弱滿洲貴族權勢的程序,最終,歷經康熙、雍正兩代帝王的努力,曾經掌握極大權力的王爺們,他們的親王、郡王已經慢慢變為了單純的爵位和榮譽稱號,權力全部集中在皇帝的手中。
軍機大臣是從雍正朝時期才開始有的,此時的親王權力已然不復存在。雍正皇帝設立軍機處,標誌著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的重要集權達到了最高峰。
這些行走于軍機處與皇上寢宮之間的軍機大臣,所謂“軍機大臣無專職,亦無定員。”這些人往往也都是兼職,也還要在六部九卿之中擔任著其他的職務,儘管都是皇帝的親信,但是他們並不是真正的實權掌握者,也僅僅只能算是皇帝的秘書,協助皇帝署理國家的大事要務。所以真正的權力還是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而這個時候的王爺們,早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權勢,全部需要仰仗皇帝對於他們的態度來決定他們的爵位的職務,地位自然也比不上軍機大臣。
凡事也有例外,即便是在康雍年間及之後的時間期間裡,也有許多的宗室王公被皇帝任命為權臣要員的。康熙朝時期就有兩位親王,即康熙的親哥哥裕親王福全以及康親王傑書,他們不僅享有親王的爵位,還為康熙授予統兵之權,福全是康熙征討噶爾丹的實際統帥,而康親王傑書更是常年帶兵駐紮在福建。
雍正朝時期爵位最高並且權勢地位最高的,恰恰雍正的弟弟,怡親王胤祥了。胤祥是雍正最為信賴以及倚重的兄弟,不僅對於胤祥的封賞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並且整個國家的大情小事,胤祥都參與其中,與雍正成為了千古君臣兄弟的典範。
清朝末年的時候,恭親王奕訢,也是以親王的身份擔任了總理大臣、軍機大臣這樣的要職,包括後來的醇親王載灃、慶親王奕劻也是如此。
所以,如果要單純的比較軍機大臣與親王的權勢和地位,確實非常難以比較。
回覆列表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親王的權力曾經非常大。例如漢朝和晉朝的王爺們,能夠列土封疆。但是屢屢發生王爺起兵叛亂的事件,朝廷逐步開始限制王爺們的權力。到了唐宋時期,王爺已經沒有多少實際權力了。但在明朝建立的初期,再次出現藩王的問題。明成祖朱棣本身就是藩王,使用武力取代了建文皇帝。在此以後,明朝採用了“防火防盜防藩王”的政策。分封到各地的王爺們,其實就是變相的囚徒,根本不能離開封地。
清朝入關的初期,在爵位和權力分配方便,則出現了極端的情況。 首先,我們看一下軍機大臣的由來。在清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延續了議政王制度。換句話說,就是皇帝和一些旗主王爺們一起商議政務。但隨著清朝統治的穩固,皇帝不希望受到權力制約。康熙皇帝建立了八旗都統制度,雍正皇帝則是直接建立了軍機處,從而架空了議政王制度。在軍機處工作的寵臣們,被稱為軍機大臣。一般來說,軍機大臣都兼任其他的職務,品級一般是正一品或者從一品。
凡是擔任軍機大臣的官員肯定都是皇帝的心腹,能夠在皇帝面前說上話、提出自己的建議。類似於皇帝的大秘書,由於軍機大臣的權力很大,其他的官員對軍機大臣都畢恭畢敬,甚至稱呼一聲“相爺。” 至於親王則僅僅是清朝爵位的一種,清朝的爵位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輔國將軍等等。其中,親王又分成了能夠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和不能世襲罔替的普通親王。親王是皇帝的親戚,但不一定是皇帝的心腹。例如恭親王奕訢,在咸豐皇帝在位時期,恭親王雖然貴為親王,但沒有太大權力,一直坐冷板凳。
在權力上明顯不如軍機大臣肅順,直到同治皇帝上臺以後,恭親王才迅速崛起。雍親皇帝的弟弟怡親王胤祥,在雍正皇帝登基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雍正皇帝加封自己這個弟弟為鐵帽子王,而且負責部分軍國重事。對於怡親王胤祥,即使是軍機大臣也需要畢恭畢敬。 不過在乾隆皇帝在位時期,情況則又不一樣了。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寵臣,身兼40多個職務,權勢滔天。除了皇帝的弟弟弘晝,一般的親王,和珅根本不會放在眼裡。所以說,軍機大臣一般都擁有不小的權力。
至於親王有沒有權力,全看皇帝的心思。如果是負責輔政的親王,那權力明顯超越了軍機大臣。但如果是普通的閒散親王,其實和富家翁沒有太大區別,根本沒有什麼權力。親王屬於超品,而軍機大臣屬於一品。軍機大臣見到親王以後,確實應該拱手請安,但親王也需要還禮。 到了清朝統治的後期,由於處於多事之秋,一些親王開始進入軍機處,例如醇親王、慶親王等等。
自己本身就是親王,而且在軍機處工作,權力上超越了軍機大臣。不過這僅僅是少數,大部分王爺的權力不如軍機大臣。對於普通的清朝親王和郡王們來說,由於自己沒有什麼權力,只能依靠皇族的優勢做生意。在京城和直隸省,很多田莊和店鋪都有王爺的股份。如果順天府或者街頭的混混找事,王府這個後臺能夠嚇退絕大部分人。很多皇室成員都是這樣的生活方式,畢竟自身沒有實際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