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庭教育selena

    1、孩子偷錢做什麼?拿去玩電腦,給小朋友花,維護和小朋友的關係,還是買什麼好吃的,還是幹嘛?需要找到孩子偷錢的原因,對症下藥跟孩子好好溝通。

    2、孩子是第一次偷錢嗎?如果不是孩子之前偷錢時候家長是怎麼做的,為什麼問題沒有解決反而強化了他繼續偷錢的行為?如果是,按著第一條跟孩子好好溝通。

    3、家裡對孩子教育觀念是怎麼樣的,他要什麼樣的東西,在家裡沒有被滿足,他才想極端的法子去解決他的問題。家裡是管的太嚴還是什麼情況?這個方面都需要思考下。家長先想清楚,然後才知道怎麼跟孩子好好溝通。

  • 2 # 塵啃教育人

    六年級的孩子,偷老師的錢,這個問題比較嚴重了,家長千萬不能夠說句“不以記住教訓的孩子”就算了,正是因為父母的一次一次放任和輕饒,導致孩子現在六年級了還具有這種小偷小摸的惡習,如果還不下“猛藥”的話,只怕會悔之晚矣

    下面我分析幾點個人意見:

    先搞清楚為什麼偷

    心理行為學告訴我們,一個動作的發生必定會有對於的心理原因。特別是要驅使偷這種高風險和精神高度警惕的是行為,如果沒有足夠大的吸引和誘惑,一般情況下是很難得下定決心去冒這個險的。

    巨大利益驅使:偷這個背後,有這巨大的利益驅使,比如說孩子玩遊戲不可自拔,為了獲得遊戲裝備而充值,那麼對於此事的孩子心理狀態來講,獲得裝備的快感,要遠遠大於偷錢時被抓的危險和後果。

    習慣成癮:這是一種心理問題了,有些孩子偷的次數多了,就好習慣成癮,不偷不舒服,“只有偷這種東西才能滿足他的心理需求”,這是病態的表現了。

    背後危險大於偷的後果:這一點與第一點是相對存在的,為什麼列出來呢,主要是校園欺凌事件越來越多,很多孩子受到威脅,來自校霸或社會惡霸的威脅、要求,孩子不得不為之。

    對症下藥一一解決

    如果家長能夠精準地找出孩子偷的原因,那麼接下來就需要對症下藥,和孩子一起去改變了。但是怎麼才能做到有效地改變呢?請聽我一一分析:

    被利益驅使去偷:這一點光從思想教育是行不通的,必須切斷孩子的慾望源頭,比如說孩子因為充值遊戲幣要偷東西,那麼就需要解決孩子脫離遊戲這個誘惑才行,怎麼解決,尋找孩子感興趣的事或物代替遊戲即可。

    習慣成癮導致的偷:這個是心理疾病了,建議直接帶孩子去找心理醫生,只能是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別無他法。

    被威脅導致去偷:這一點很危險,真的,現在的校園欺凌事件越來越多,輕者將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嚴重者甚至會面臨生命危險。所以對於這種情況,家長門一定要引起的重視,我的建議是查清原因後,可以聯合學校報警處理,交由執法部門去解決。如果有條件的,還建議更換學校,雖然麻煩門檻也高一些,但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是值得的。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

  • 3 # 我是杜佩玉

    方法簡單粗暴,直接打電話報警,讓派出所來處理就可以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名老師。你首先應當有一個客觀真實的認識,那就是教育不是萬能的。

    這種情形雖然在派出所的處理過程中也是,最終不了了之,最多把錢賠給你,但是,您的做法無可厚非,並且沒有過錯,法律的事情用法律來解決,這是最公平正義的一種,教育的方式,如果有效的話,那麼整個社會就可以取消所有的公檢法。

    作為老師,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犯了錯,而做出了一些過度的舉動,比如說體罰孩子,辱罵孩子,甚至透過其他的方式,萬事其他同學這個孩子偷了錢,這些方式都是不可以,萬一被別有用心的家長或者孩子舉報的話,那基本上就倒黴了。

    相信自己,只要自己心底無私,只要自己能夠認真從事自己的教育行業,對於力所能及的教育工作,盡心盡力全力完成,對於可以教育的孩子,盡心盡力全力教育,如果自己一旦實現不了的,那就要主動承認自己的不足,完成不了的工作交給可以完成的人,這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很多情形下,我們在過度放大教育作用的同時,有一群人,也是參與了其中,這一群人就是教育從業者自己本身,老師首當其衝,不應當充當這一部分人,老師只在自己的教育教學範圍內完成自己的教學工作。

    所以說再強調一次,這樣的事情出現之後,打電話報警,你的工作就完成了。剩餘的工作,由派出所來完成,與你無關。

    任何時候,不要過度相信自己的能力,也不要過度自信自己的力量。

  • 4 # 一師者

    【問明原因】

    六年級的學生偷老師的錢,我們需要把這個小朋友叫到辦公室問明學生為何偷錢,是單純的想偷錢,還是想買什麼東西,家長不給,所以才這麼做?

    我們假設學生的原因:

    1、因為愛花錢,經常給家長要錢,家長不給了,所以才偷老師的錢。

    2、因為自己只是單純的看到老師的錢,臨時起意,才偷的。

    3、買零食,買作業本,或者是其他原因。

    【如何教育】

    根據原因,我們給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1、這種情況,反映給家長。和家長一起和孩子溝通,家長可以定期給孩子少量的零花錢,孩子要把錢攢起來,想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等自己的零花錢夠了,再買,切不可再偷老師的錢(偷誰的都不行)。

    2、臨時起意,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做不對,那麼老師就給學生講,“小時候偷針,大了偷金”的故事,不是自己的千萬不要拿,借同學的東西一定要事先經過學生的同意,借了東西要歸還。養成有借有還的好習慣,切不可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據為己有!這種行為是偷,是一種違法行為,小時候雖然夠不上判刑,等長大了養成這樣的習慣,可是要坐牢的。

    3、如果單純的是想買一些零食,可以向老師說明,老師肯定會給孩子買零食的。當然也可能生病了沒錢看病等一些有情可原的原因。不管何種原因,一定要明確告訴學生:你這種做法不對,下次不能這麼做了!

    【值得反思】

    這種情況,在我們農村學校特別常見。

    有一次我們學校一個女老師是1點30到學校,1點40去廁所,1點50到辦公室,中間離開了10分鐘,放在辦公桌上的手機不見了(價值1000多元),問了學校幾個班的學生,都沒有人承認,後來調出監控,是六年級的一位男生偷的。最後校長把他的家長叫來了,他的家長把孩子揍了一頓。

    對於這件事情,學校選擇不報警,不打學生,讓家長來教育(揍)孩子,教師只是批評教育。其實一部手機對於鄉村孩子來說也不是很貴重,好多學生自己就有手機,可是他還去偷,也許是好奇,也許是想不勞而獲,平白多個手機,玩起來更愜意,殊不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被學校的監控拍個正著。

    不管是偷錢還是偷手機,最好的辦法是教師教育之後,家長再協同教育,能讓孩子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是需要付出很嚴重的代價的。讓孩子知道後果的嚴重,而不敢再次這樣做!

  • 5 # 老穆說語文

    老穆有話說

    “從小偷針,長大偷金”的故事告訴我們:當孩子偷東西時,不論東西大小,不論東西值不值錢,家長都必須立即制止孩子偷東西的壞行為,並予以正確引導,讓孩子意識到這種行為的危害性和可恥性,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孩子偷老師的錢,且數目上百,如果坐實,這可是犯罪行為啊。倘若孩子成年,這是要“進去的”。孩子六年級,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作為家長,必須要正視這件事,嚴肅對待,否則,後果很嚴重。老穆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希望孩子能變好!

    那麼,孩子偷東西,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呢?該如何教育呢?老穆給出如下建議:

    家長首先要弄清楚孩子偷錢的原因

    孩子為何要偷錢?偷來的錢幹什麼用?這是家長必須要搞清楚的一件事。千萬不要上來就是一頓打罵,這樣只會激發孩子的“叛逆心”,不利於孩子改正過錯行為。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面對偷東西的孩子,家長必須從思想上給孩子傳達正確的價值資訊,讓孩子意識到偷東西的危害性,最好能夠列舉出具體事例來,讓孩子有具體可感知的認知,震撼孩子的內心,起到警醒的效果。

    家長還要引導孩子學會做善事,從生活點滴做起,讓同學們改變對孩子的看法,也讓孩子有成就感。堅持下去,孩子會越來越好。

    用愛去感化,但也要有態度

    此次偷錢,倘若孩子只是被口頭教訓一次,那麼,一點效果也沒有。孩子心裡或許還會想:“原來偷東西只是被罵一頓啊,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嘛······”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及家庭狀況,採用合適的“愛”的方式去感化他。倘若孩子不吃你那一套,說明孩子已被你“寵壞了”,覺得你是在討好他。如果是這種情況,家長態度可堅決一點,明確一點,否則,孩子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愛,要有!態度,更要有!

    家長先聆聽孩子改正措施,然後予以完善,並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監督

    家長不妨先聽聽孩子的改正意見,然後再進行補充完善。千萬不要上來就要求孩子怎麼做,怎麼做,這樣你是無法感知孩子的“認錯程度”,也就無法採取有效措施。

    行為改正,不是一兩句話的事情,而是長期的堅持過程。家長可在日常行為中隨時監督,並鼓勵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與關心。

    【結束語】“樑上君子”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對付偷竊行為,最好的方法還是用愛去感化,用真切的關心去觸動他,倘若打罵有用,又何來那些偷竊之事呢?

    老穆最後提醒各位家長,家庭教育,要從小抓起!過度溺愛,毀害無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獼猴桃如何大量種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