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卷飛山

    謝友邀。《平水韻》是南宋時山西平水(今山西臨汾)人所編,故名之。經過歷代直到近代不斷地修訂,現仍廣泛流行於近體詩創作中。《平水韻》對於近體詩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因為近體詩仍然採用平、上、去、入古漢語四聲,所以二者相對契合,無法替代。但鑑於當時音韻學水平,各韻部的劃分缺乏科學依據,加上語音的變化,當時認為很押韻的字,現在讀起來已很不押韻了;而當時認為不太押韻的兩個韻部,現在差不多又是很協調押韻的了。這就給人帶來了困惑,到底是應該嚴格遵守《平水韻》寫出不押韻的詩句,還是讓詩句更具韻味而不那麼嚴格遵守《平水韻》呢?

    《中華新韻》是本世紀初的產物,依照的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現代漢語四聲。用《中華新韻》寫近體詩,押韻是較協調了,可近體詩不但要押韻,還要講究平仄。現代漢語已取消了入聲字,當時的入聲字已按難以捉摸的規律,分別劃入了現代四聲中了。劃入三四聲的入聲字還好辦,反正都是仄聲字;可劃入一二聲的入聲字就難辦了,只把它們當平聲字,讀起來總讓人覺得怪怪的;把它們當仄聲字,現代人大多又不識,總會提出各種疑問。詩還好,反正押的都是平韻;可詞就更難辦了,押仄韻、入聲韻和各種轉韻的詞的總量大大多於押平韻的詞,如果按《中華新韻》填詞,不區分入聲字去填的話,填出的詞,畫出的虎不但不象貓,反而更接近鼠了!

    《中華新韻》的修訂既缺乏更廣泛的社會基礎,也缺少更廣泛的寫作實踐,一經推出,不為各界接受也是必然。各韻部的劃分和通押也有瑕疵,如ing、eng、ong通押就難以協調順暢;十二支與十三零韻母劃分又過細,總之難具權威。

    世界總是發展變化的,《平水韻》不是聖經,《中華新韻》也只是一初生嬰兒,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許還得幾代人努力,才會有統一共識吧!

  • 2 # 鐵騎無聲

    詩要押韻,才能朗朗上口。近體詩還要講平仄、粘對、對仗…,因此需要有規距,就需要韻書。而韻書必須要與社會的主流語言相契和,才能得到大多數讀者的理解和認同。

    韻書本身就是一個工具,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更不該有什麼嫡庶之別。只要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工作效率高,就是良品!下面具體談談【平水韻】和【中華新韻】的優缺點。

    【平水韻】優點:歷史悠久、使用時間長、累積的作品浩如煙海,精品眾多。可供愛好者借鑑、蹈襲之處俯拾即是。又有眾多“群玉”類輔助書藉,可免搜尋枯腸之苦。儘管不盡人意之處比比皆是,依然令人難以割捨。缺點:龍鍾老態,不合時音。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不合韻理,同音異韻,令人費解。如一東和二冬,六魚和七虞,十一真和十二文,十四寒與十五刪及下平十三覃、十四鹽,下平八庚和十蒸…。(以上僅含上下平聲韻部,上、去聲韻部類同,略過)

    二、不合韻理,異音同韻。如:支、吹、誰、伊、卑、馗同韻。愚、巫同韻。佳、街、崽、娃…同韻,蟹、灑、買同韻。屋、肉、讀、菊、粥…同韻。日、出、筆、帥、茁…,同韻。石、客、白、澤、只…同韻。職、國、食、力、仄、德、北、黑同韻。以上例子俯拾皆是,不用一一列舉。

    三、韻部瑣細,至使大多韻部涵蓋字數量少難用。據本人粗略統計:一百零六韻部的平水韻,單個韻部字數不足二十的就有十多個。不足五十字的佔了一少半。這些韻部,都被古人稱為“險韻”。創作時除非指定,避之猶恐不及。這就造成了好多韻部利用率極低,另一方面則是詩詞用韻逼仄、單調。

    四、基於上述原因,平水韻使用時沒有規律可循,必須死記硬背,或手不釋卷,讓使用者耗費了很多“無用功”。大大地影響了詩詞愛好者的創作進度和創作熱情。

    五、因為乖離時音,更兼不合韻理之處眾多,讓學習過程變得艱難複雜,頗費周折,影響學習興趣。

    六、因古今音異,用平水韻創作的詩詞,只有懂平水韻的人能暢讀無惑。廣大讀者誦讀時,可能經常會產生疑惑。影響對作品的理解,更不利於作品的傳播,實際上阻礙了詩詞的繁榮和發展。在此舉一個例子:如杜甫的: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如果按平水韻的要求去發音,就該讀成“雅淨雲局賀,江船火度名…”會有多少人聽不懂?

    【中華新韻】的優點:契合時代主流語言--普通話,科學、簡明。規律性強,易學易懂。如果會說普通話、熟悉漢語拼音。押韻、平仄,基本已經瞭然於心。幾乎不用再去翻韻書。

    用新韻創作,讀者誦讀無障礙、理解透徹,易產生聯想和共鳴。對作品的傳播大有裨益!新韻的不足:歷史短、大眾陌生,有資歷的作者多已熟悉和習慣使用平水韻。而初學者用新韻寫出的作品又很稚嫩。影響了人們對新韻的認知,也給泥古者提供了扺毀新韻的口實。不過,我們欣喜地看到:使用【中華新韻】創作的人越來越多了!網上流傳的(新韻)詩詞不僅數量越來越多,質量也是日臻完美,精品迭出。讓人看到了未來的光明!

  • 3 # 老街味道

    問題:平水韻和中華新韻的優點和缺點分別有哪些?

    前言

    平水韻繼承了隋唐的韻書一脈傳承而來,是沒有割裂的文化瑰寶。中華新韻,包括今年大力推廣的中華通韻是為了適應新的時期,為初學者不受今古音韻不同的困擾而制定。

    一、古韻(平水韻 、詞林正韻)

    1、讀懂古詩詞需要學習平水韻

    關於入聲韻

    今天的人閱讀《念奴嬌赤壁》、《滿江紅》等入聲韻的詞,肯定是不押韻的,閱讀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也是不押韻的: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

    如果不瞭解古韻,可能很奇怪為什麼詩詞不押韻呢?因此造成很多一部人認為詩詞是可以不押韻的,我們常看到一些網路古風就有這些現象。

    不可以亂押韻的平聲韻

    先、寒、、刪、鹹等平聲韻不是一個韻部,不可以亂用,例如

    杜甫的這首秋興八首押韻十五刪: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李商隱《無題》用的是十四寒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不知道平水韻,不會知道古人的押韻有這麼多講究,也不知道古人遣詞造句的功力有多深。有一些學詩的人就因為押古韻顧此失彼而望而卻步,這是很遺憾的一件事。

    二、新韻

    平水韻有106個韻部,其中:

    上平聲15部,如一東、二冬、三江、四支……等;下平聲15部,如一先、二蕭、三餚、四豪……等;上聲29部,如一董、二腫、三講、四紙……等;去聲30部,如一送、二宋、三絳、四寘……等;入聲17部,如一屋、二沃、三覺、四質……

    而最新的中華通韻只有十六個韻部,非常好記,下面是 (十六韻)簡表目錄(按照漢語拼音韻母順序排列):

    新韻取消了入聲韻,基本是以漢語拼音來分韻部,不再像平水韻那麼麻煩。

    三、新韻與古韻的優劣

    1、新韻的優勢 古韻的劣勢

    瞭解了上面的內容可以看出,新韻非常簡單,基本是普通話發音,作詩不必再去查詢韻表,押韻變得異常簡單;

    而古韻與普通話有很多差異之處,僅僅是入聲17個韻部就把人搞糊塗了, 如屋、熟、集、覺這些古入聲字都是仄聲,而新韻裡是平聲,因此用古韻作詩, 需要經常查韻書,否則極容易落韻。

    2、新韻的劣勢 古韻的優勢

    新韻的劣勢也很明顯今天很多人讀不懂古詩有一個原因就是不懂古韻。另外,新韻割裂了傳統文化的繼承,用古韻作詩才能繼承古詩詞的意蘊,

    四、古韻與生活發音不一致, 不是今天才發生的

    1、方言與韻書

    生活中的發音和韻書不一致的問題不是今天才發生的。在隋朝制定切韻的時候,本來就是評估了各地方言所編制,即使是隋唐時期,韻書的發音也不是和各地生活中的發音一致。

    大家知道康有為詩廣東南海人,他說話北方人聽不太懂,但是康有為作詩依然用平水韻

    天龍作騎萬靈從,獨立飛來縹緲峰。懷抱芳馨蘭一握,縱橫宙合霧千重。眼中戰國成爭鹿,海內人才孰臥龍?撫劍長號歸去也,千山風雨嘯青鋒。

    唐朝的宰相張九齡是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口音當然與韻書不同,但是這些詩人們作詩都是依照韻書標準押韻。

    2、官話與韻書、科舉

    元朝和清朝的官話,也沒有入聲,和韻書也不一致,可是詩人們作詩依然以傳統的韻書作為標準,清朝的官方韻書佩文詩韻就是平水韻一脈相承而來。無論元朝還是清朝作詩都是平水韻。

    元朝的王冕《梅花 》中,潔、雪,依然是入聲的用法,這首詩押入聲韻:

    清苦良自持,忘言養高潔。夜靜月明多,開門滿山雪。

    在清朝可以看到五言八韻16句的試帖詩依然是唐朝的體式,押韻也是如此,如《陰陰夏木囀黃鸝》(李惺,嘉慶丁丑翰林)

    長夏千章木,濃陰百囀鸝; 雙襟黃似繡,一帶綠成帷;

    葉暗佇蹤久,枝高送響遲; 舌尖風剪剪,身外雨絲絲;

    坐宛遮雲母,歌能鬥雪兒; 好音難自閟,炎景不曾知;

    楊柳三@路,櫻桃四月時; 幽情煩鼓吹,寫出畫中詩。

    這首科舉考試的考卷詩作押韻平水韻【上平四支】,其中的“兒”的發音早就和生活中不同,但是依然採用古韻。倒數第二句的“吹”,是用的平水韻仄聲發音。

    結語

    我一直以為,用新韻和古韻是自己的自由,但是想提高自己的寫作和鑑賞水平,一定要學習用古韻作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年崇禎向王公貴族們要錢,沒要到。那他為什麼不直接發貨幣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