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岷山
-
2 # 刁博
看一看中國的兩位諾貝爾獎得主莫言和屠呦呦。
莫言第一學歷是小學肄業,29歲時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大專班,之後還在北師大作家研究生班拿到文學碩士學位。莫言自己說雖有文學碩士學位,但沒有真正地上過大學。屠呦呦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沒有博士學位。
莫言是作家,生活的歷練是成為作家的重要保證,而學位往往是與學術掛鉤的。作家和學術的關聯並不是多麼的強烈,作家沒有多高的學歷是很習以為常的事情。
屠呦呦是科學家,在她讀書的時代國內沒有學位制度,博士學位需要在國外獲取。學位不僅是對成就的一種認可,也是對學術經歷的一種見證。對從事科學工作的科學家而言,學術鍛鍊幾乎是必不可少的。讀博士是一種學術鍛鍊,在科研院所從事科學工作也是一種學術鍛鍊,屠呦呦的學術鍛鍊屬於後一種。
因為當時中國沒有學位制度,國內整體的學術水平又比較低,必須承認屠呦呦的學術水平在諾貝爾獎得主群體中是比較低的。她發現青蒿素所採用的方法現在看來效率非常低下,現在人們絕對不會用類似的方法去發現一種新的藥物。
現在能夠做出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級別的成就,這樣科學家的學術水平是非常的高。沒有受過專業教育、沒有接受過學術鍛鍊的人好無可能。民科想取得驚世駭俗的科學成就,那是空想。別說民科了,三流大學畢業的中村修二(他40歲取得了博士學位)獲得了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曾引發了廣泛討論,但他也有著良好的學術鍛鍊,獲獎時他是美國知名大學的教授。
-
3 # 科學認識論
嚴格意義上來說諾貝爾獎是對學歷沒有要求的,它要求的是你的成果具有創新性,並且對人類發展有著貢獻意義。所以誇張著來說就算你沒有上過學,但你有世界級的成果理論上上也能得諾貝爾獎。但真實情況是這樣嗎?顯然不是!
學位的意義在我看來學位更代表的是一種經歷,一種接受過一定層次知識洗禮的經歷。而且到了博士學位這本身也就是對一個人學術能力的認可!
所以你看很多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都是學位基本博士、大多數有過博士後經歷,職稱大多數也都是教授!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學術成果不是瞬間能夠出來的!
能否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可以說他們的工作都是開拓性的,所以基本都是在黑夜中行走!要在黑夜中行走你必須要有“矯健的身軀”和“敏銳的洞察力”,你能指望一個還沒有學會走路的寶寶去完成這樣的事嗎?所以大多數諾貝爾獎得主他們都是經過一個一個階段的學習,讓自己不斷強健,才能不怕在黑暗中的磕磕絆絆。
低學位的諾貝爾獎得主那麼就沒有低學位的諾貝爾獎得主嗎?當然有!(不討論文學獎、和平獎得主)例如我們國家的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她的學位就不高沒有博士學位,這是因為當時我們國家還沒有健全的學位制度。但是這不是說屠呦呦就沒有科研經歷了,相反的是她在科研所工作的科研鍛鍊更強勁!
再還有最具代表性的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村修二!他畢業於一所三流大學!!並且到40歲的時候才獲得了博士學位,但我們去看他的履歷,你會發現全是科研經歷!(嚴格意義上他不屬於低學位,但他當時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所以我們要說的是,學位只是對你學術水平的一種具體認可形式。要得到諾貝爾獎靠的是真才實學,如果你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想要自學,再作出諾貝爾級的成果可以說可能性為0!因為資源很重要,說實話不去高等學府去進修很多資料與裝置你根本不可能接觸到,所以很多民科整天YY諾貝爾真的是無稽之談!
-
4 # 科學薛定諤的貓
學歷只是學校發給你的一張紙而已,我下面要說的這個“最低學歷”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故事大家肯定會感興趣。有這麼一個人從小就是學渣,長大後也是個學渣,進入普通公司上班後依然是一個碌碌無為的普通員工,他所從事的職業甚至只是科學儀器的研究,但他卻奇蹟般地獲得了諾貝爾獎,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大家瞭解一下。
田中耕一的人設基本跟野比大雄是一樣的,從小就是個衰人,大學期間還因為一門外語課不及格而留級,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學畢業準備面試卻屢遭淘汰,大學是電氣工程專業的田中耕一最後為了就業沒辦法只好選擇了一家制作化學器械的公司從事化學專業,做了一名底層的員工,日復一復地工作著和一名普通的上班族沒什麼區別,2年後也就是1985年的某一天公司為了研製新的化學儀器,要求田中耕一參與化學儀器的研發,他的任務就是想辦法測定生物大分子的質量。在一次團隊實驗測量大分子鈷胺素的試驗中,田中耕一失誤將甘油丙三酮當成了丙酮醇倒入了金屬鈷粉中去,鈷粉試劑的價格非常貴,這是個錯誤的試驗步驟,照理來說這個混合物應該當成化學廢液處理,但是田中耕一心疼那麼貴的鈷粉決定將錯就錯,用廢液做一次實驗。用廢液做實驗的同時,田中耕一又犯了一個錯誤,太心急還沒等甘油酯變幹就去測定了大分子鈷胺素的分子質量,但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竟然測量到了鈷胺素的分子質量,而甘油酯變幹後卻無法測量出分子質量。
因為一次不小心的失誤,將廢液當做試劑,又因為心急才幸運地發現了大分子質量的測定方法,正是印證了那句話,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差(通常都是成績差)。
田中耕一這個測定方法後來被稱為軟鐳射脫著法,讓此前只能測定小分子的質譜分析法也能夠測量大分子的質量。而更讓人感到搞笑的是田中耕一卻不知道,他的這兩步錯誤的試驗方法已經改變了世界。
正因為田中耕一不知道,所以他像往常一樣的繼續做一個上班族,拿著底層員工的薪水,做研究工作。過了17年,時間來到2002年,田中耕一在上班的時候接到一通電話,電話那頭老外用英文對他說他獲得了諾貝爾獎,田中耕一的英文水平不好,但他也聽得出諾貝爾幾個詞,剛開始還以為是別人在惡作劇,但是諾貝爾獎官方人員聯絡了公司高層,一時間全公司都知道田中耕一獲得了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此時的田中耕一依然是一臉懵逼地接受了日本各界媒體的採訪,估計他自己都不知道咋回事。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訊息不脛而走,許多國外科學家都非常關注這個獎項,但是國外科學家翻遍了整個日本的科學界都找不出這個田中耕一,檢索資訊顯示:查無此人,網上也沒有他發表的任何文章和論文資料,諾貝爾獎得主能低調到這種程度,我也只能說666了。
2002年田中耕一與美國科學家約翰芬恩一起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因此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此後田中耕一還被迫授予了化學博士的學位,拿了一大筆獎金,公司職位提高了待遇也變好了。田中耕一曾表示自己並不是最好的獲獎人選,還有比他更適合得獎的人,但諾貝爾官方表示諾貝爾獎的宗旨就是:鼓勵那些具有創新性思維能夠突破思維侷限改變世界的人。
命運往往就是那麼妙不可言,昨天你還在為生活發愁,今天你就站在了科學界的巔峰。田中耕一也成為了和科學界毫不沾邊,沒有任何學術觀點和學術論文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諾貝爾獎歷史上僅此一人,如有雷同,純屬不可能!
PS:田中耕一是大學文憑,雖然他算不上是最低學歷,但絕對是最屌絲最學渣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沒有之一。
-
5 # 李連明
題主還不清楚什麼叫學歷,把博士和教授混為一談,並兩次提到教授。嚴格來說,博士是學位,博士研究生是學歷,而教授與學歷學位無關,它是職稱,和主任醫師、高階工程師、研究員等差不多。
早期的教授沒有幾個學到博士研究生畢業,甚至連本科也不是。就諾貝爾獎獲得者來說,也不都是高學歷或高職稱人才,如莫言,沒有讀過幾年書;高行健,法籍華人,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不是博士,也不是教授;等等。似乎文學獎和和平獎獲得者中,很多不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也不是教授,前者很早就走上寫作之路,後者很早就進入政界,靜下心來讀書做學問的真不多。
但是一般搞物理學、化學、醫學或生理學、經濟學研究並獲獎的,大多數都是博士研究生學歷或教授(研究員、高階經濟師等),不能一概而論。
-
6 # 科壇春秋精選
我們來說說諾獎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案例,首先就是田中耕一,這是一個只有本科學歷的研發工程師,在日本島津公司工作,從來就是默默做研發工作,和學術界毫不沾邊,幾乎沒有發表過論文。他的貢獻是原創首次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田中是一個熱愛科研工作的人,為了能在公司實驗室第一線從事研究工作,拒絕了所有升職考試,一直到得獎的時候,他還是公司最基層的工程師,雖然他研發的產品為公司創造了上億的利潤,但是公司卻從來沒有把他當回事,獲得的獎勵也是微乎其微。
所以2002年田中耕一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訊息傳來,日本科學界都暈頭轉向,不知道此人是誰,在日本相關領域教授的名單中根本找不到此人的名字。一夜之間,一個默默無名的本科學歷職業研究員就這樣突然成為了日本科學界的知名人物,島津公司的老闆也匆匆趕到公司,又是獎勵,又是升職,好不熱鬧。
另外有些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學歷也不高,比如198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約瑟夫·布羅茨基,中學沒有畢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五年級就輟學了,初中和高中階段都是空白,後來參軍有機會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後來才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
-
7 # 貨車司機602
美國總統都能獲得諾貝爾獎,你覺得霍金會去在乎這種野雞獎?諾貝爾獎和霍金壓根就不在一個層次,諾貝爾獎已經變成上位者的一種工具,而霍金,是屬於全人類的偉大天文物理學家
回覆列表
諾貝爾文學獎是諾貝爾基金會推銷西方價值觀的工具。與獲獎者的價值觀和政治傾向性有關,與獲獎者的文憑和真實文藝水平基本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