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挑戰教授

    這個提法就有問題。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並不是所有的個別勞動都會產生剩餘價值,只有個別勞動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時才會產生剩餘價值。

    在生產領域,採用先進技術,提高工作效率,資本有機構成較高的部門,才有可能產生剩餘價值。例如網際網路資訊科技。相反,技術落後,工作效率低,資本有機構成較低的部門不會產生剩餘價值,例如,農業。在流通領域,供不應求,價格較高時才能產生剩餘價值,供過於求,價格較低時就沒有剩餘價值。

    剩餘價值這個概念,是資本論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專用概念,能不能把它作為市場經濟的基本概念?正在探索。如果可以成立,差別又在哪裡呢?差別在利潤歸誰所有,利潤如何分配?,在資本主義社會,利潤歸資本家所有,由資本家決定分配。社會主義社會,利潤歸無產階級所有,由無產階級決定分配。

    剩餘價值這個概念,是價值的分解部分。假定價值等於價格,價值就有物化勞動轉移價值,活勞動價值和剩餘勞動價值三部分組成。活勞動價值的代表是工資,剩餘勞動價值有利潤表示,物化勞動轉移價值由原料和材料加上固定資產的折舊費構成。

    按照資本論的說法,活勞動是價值增值的唯一源泉,計算方法是工資利潤率。按照企業家和現在的系統論,任何勞動過程都是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結合過程,二者的投入構為成本,利潤是投入成本創造的,計算方法是成本利潤率,以後又轉為按年度計算的資金利潤率。

  • 2 # 中和永道

    剩餘價值理論,是馬克思的偉大創作,是馬恩主義奉獻給人類的光輝學說。

    剩餘價值學說,是一個理論假設,是一個“以唯物史觀作為理論基礎”的關於資本主義社會生產與再生產的“解釋正規化”。

    1.商品

    1.1.商品的定義:

    商品,是為了交換而生產的勞動產品。

    1.2.商品的本質:

    一、商品必須是“勞動產品”,比如“空氣”不是商品,因為它不是“勞動產品”;二、商品必須是“為了交換”而生產的,不是為了進入“流通領域”的勞動產品,不是商品。比如,“定做的棺材”,它就不是商品,它是“定製產品”。因為生產它的目的“不是為了進入流通領域交易”而是為了讓特定的人用。“棺材定製”行業,不大受經濟週期波動的影響,因為嚴格意義上來說,“定製產品”不是市場經濟。三、商品必須是藉助“資本”而生產,才算做完全意義上的的商品,否則,就是一個“產品”,自用不完進入市場交易,因而商品的本質規定性是:為了“資本增殖”目的而成為“商業道具”的產品,這才是“真正的商品”。

    1.3.商品的自然屬性:

    商品,退出流通領域進入消費領域之後,商品的可使用性就是“商品的使用價值”,也即商品的自然屬性。

    沒有使用價值的“勞動產品”,是“偽商品”。它們往往充當“商業詐騙道具”。

    1.4.商品的社會屬性:

    商品,在設計領域、生產領域、流通領域等過程中,所消耗的“人類勞動”,構成“商品的交換價值”。這是商品的社會屬性。

    商品,表面上看,它是一個勞動產品,其實商品是“一束社會契約關係”。像一滴水反射太陽的光芒一樣,商品反映出“所有參與商品生命週期”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拿走我的商品,必須給我“我答應的”金錢。

    決定商品價值,也即“商品交換價值”的不是“個別勞動時間”,而是特定歷史時期、特定生產方式下,“人類一般勞動時間”的消耗。

    因此,凝結在產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時間,就是商品的交換價值。

    在流通領域,經營者的“一般人類勞動時間”參與了商品的價值創造。因而,商人創造商品價值。不承認流通領域“創造價值”,是“機械唯物主義”的靜態政治經濟學。大力發展商業、服務業。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包含著:“商品化”、“商業化”以及“市場化”!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政府的官員、軍隊的官兵等,都參與了“商品價值的創造”……交易就要遵循“等價交換原則”,否則就會有工人罷工、農民起義等亂象發生。

    1.5.商品的審美價值

    2.貨幣

    2.1.貨幣簡史

    2.1.1.物物交換

    公式:G — G。偶然的產品“剩餘”,原始的商品交換。沒有貨幣。

    2.1.2.特殊商品充當一般等價物

    公式:G—G(M)—G。比如,小米,布匹等。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一“流通性”要好;二“價值量”要相對穩定。今天的“房地產”,就無法充當“交換一般等價物”。

    2.1.3.黃金、白銀等“西方國際貨幣”

    公式:G—Gold(S)—G。“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這是“歪果仁”的經濟學規律,不適合中國經濟史。

    2.1.4.銅錢、鐵錢等“實物貨幣”

    公式:G—Money(Cu,Fe.)—G。中國貨幣制度,在近代以前,領先世界各民族之林,大約領先1000年左右。

    2.1.5.紙幣

    公式:G—Paper(Money)—G。紙幣,就是:一個“契約”:守信用的債權—債務互動關係。

    2.1.6.支票、電子貨幣卡等

    公式:G—Card—G。記賬憑證,就是:貨幣。

    2.1.7.“加密數字、數字貨幣”等

    公式:G—Digital(Money)—G。資訊!資訊!!資訊!!!貨幣是什麼?貨幣,是價值尺度。

    參與“炒數字貨幣”,是在“繳納智商稅”!愚蠢的人類,不讓人騙走你的錢你不甘心!!!

    2.2.貨幣的基本作用

    作用:價值尺度,交易媒介,價值貯藏手段,世界貨幣【國際貿易結算手段】,外匯儲備工具。

    2.3.貨幣的本質

    貨幣,是充當商品交換一般等價物的“社會性存在”。

    在監獄裡,“香菸”可以成為貨幣;在兒童的世界級,“連環畫”可以成為貨幣。

    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條件下,貨幣= 一般等價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貨幣= 勞動券。

    3.價值規律

    3.1.價值規律的適用範圍

    定義域:遵循“價值等價交換原則”的自由市場。

    3.2.價值規律

    “商品的價格,以商品價值為參照,不規則的波動。”這就是:商品交易“價值規律”。

    4.資本

    4.1.資本的定義

    “能夠帶來新價值的價值(貨幣),就是:資本。”這個經典的定義,適用於任何市場經濟體制國家和民族。

    4.2.資本的本質

    資本,不是“貨幣”;資本是承擔100%生產交易風險責任享有100%收益分配權的“貨幣”。

    資本,是人類發展史上最高階的“商品”,也就是說:資本的本質依然是“一束契約關係”,是人與人之間“互動“安置生產關係、流通關係、分配關係、消費關係、以及收藏關係等“一束產權關係”的籌碼。

    4.3.資本運動規律

    公式:W—G—W+。商品成為“道具”:正當的“商業道具”,或者“商業詐騙道具”。

    資本,以及“資本的人格化身”——資本家,它們唯一的“稟性”:嗜血。唯利是圖,沒有人性。

    5.剩餘價值

    5.1.剩餘價值的定義

    因為資本家手握“資產階級法權”保護盾牌,因而“由工人階級辛勤創造的、那一部分被資產階級無償佔有的新價值”,就“不公平的”、有效率的分配給了“資本家”。

    本應可以“更公平的”分配給“商品價值創造”各個相關利益攸關方、卻被資本家階級“合法、無償佔有的那一部分新價值”,就是:剩餘價值。

    公式:V= Price—C—L。剩餘價值,簡單來說,就是:商品價格,減去“商品成本”,再減去“僱傭工人勞動力成本”,所有的“新價值盈餘”。

    5.3.剩餘價值是“企業利潤”嗎?

    不是。

    企業利潤,是所有的生產要素共同創造的“新價值”。

    剩餘價值,是“主要由僱傭勞動創造”,而被資本無償佔有的“一部分新價值”。

    問:剩餘價值是“社會必要勞動”創造的嗎?

    答:

    社會必要勞動凝結在商品中,形成“價值”;僱傭勞動創造的新價值的一部分,形成“剩餘價值”;

    剩餘價值,是有“僱傭勞動”創造的。

    珍惜,才能擁有;

    感恩,才能天長地久。

    是僱傭勞動工人養活了資本家,還是資產階級養活了無產階級?

    東亮陪您一起思考……

  • 3 # 鷹眼看事

    不是不要解決某些企業過多的《剩餘價值》。若有個案,個案處理。大張旗鼓,反覆公開辯論對發展民企,發展經濟,解決就業有何好處?

    當前,美國對我發動貿易戰,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巨大壓力,就業問題日益突出。小平同志曾經多次提出要擱置什麼是資本主義的爭議,強大發展才是硬道理。小平同志開創的改革開放,使得我們獲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們必須繼續沿著他老人家指明的方向繼續前進。

  • 4 # MyGodisZero

    這麼解釋吧,假如一雙鞋子的生產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6小時,工人每天工作8小時,那麼剩餘價值就是兩小時,如果由於技術更新,那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會降為5小時,那麼剩餘價值就是3小時了,也就是剩餘價值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因為工人的上班時間基本是不會變得!還有現在計算剩餘價值很複雜,社會必要工作勞動時間和工廠自身的生產成本時間是有差異的,工人的薪資待遇也會由公司不同而不同,要計算一個公司剝削工人剩餘價值量還是很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匯交易的槓桿有什麼作用,是越大越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