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湯圓電影Vlog

    《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建議”第一條明確指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即在語文教學中,強調師生交往、平等對話,構建互動的師生關係和教學關係,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新的課程標準倡導師生平等交往的教學行為,這有助於建立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係。師生平等交流,可以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課程標準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主人”要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在某種意義上,得由教師來幫助養成,要尊重“主人”,尊重其個性差異,鼓勵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組織者和引導者”要轉變觀念,加強自身建設,以創新精神和嶄新姿態組織好語文教學工作。  那麼如何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呢?  一、最佳化教學氛圍,引導學生樂學  首先,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既是教學的起點,又是教學的歸宿,同時還是語文課堂教學最佳化設計的依據,簡明的教學目標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被動聽講轉變為主動探索,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但切忌籠統、空泛的多而雜的教學目標設計。  其次,要“精於施教”。只有更新教學觀念,擺正教師在課堂中的位置,才能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打破長期以來形成的以傳授知識為主,語文課滿堂灌,進行繁瑣的課文分析等課堂教學模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索的語文學習方式。素質教育要求學生打好基礎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課堂教學要突出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的活動,教師要把以“教”為重心逐漸移到以“學”為重心,並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以“學”為重心,並不是排斥“教”,也不是不要教師的講授。所以我們提倡“精於施教”。  “精於施教”是中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一貫倡導的教育思想,他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教師就要朝著促進‘反三’這個目標精要的‘講’,務必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儘可能自己去探索。”“精於施教”特別強調“教為主導”的重要性,其核心是一個“精”字,“精”是指教師講解內容的精當,抓住“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知識點因勢利導,舉一當十的啟智促思的訓練。“精”著眼於點撥,教師要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不要讓任何一顆心靈的火藥未被點燃”,要“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充分發揮教師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需要,因勢利導,啟發思維,排除疑難,教給方法,發展能力,葉聖陶先生說:“教師之教,不在於全部講授而在相機誘導”。“相機誘導”也就是適時點撥。因而,以此引導學生熱愛學習、學會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體現他們是學習的主體。  第三,要讓學生樂學,必須使學生在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中學習。為此,教師要善於調控自己在課堂上的情緒表現。教師一進課堂,必須事事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平等對話,用和藹慈祥的目光覆蓋全體學生,讓他們感到自己是被老師重視的、關注的,在這樣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產生情感的遷移,從而使學生“新其師,信其道,樂其學”。  二、靈活運用教法,激起學生想學  興趣是心理活動的傾向,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有了興趣,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才能在學習中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教師應發揮自己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研究者的作用,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運用已知探求新知。為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徵和個性特點,以教材為載體,以“教”更好地服務於“學”為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千課一法是造成學生厭學的重要原因。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需制宜、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使學生常有新鮮之感。如在具體閱讀時,要避免“千課一面”的模式,有的可直入重點,中心突破;有的可篇未入手,逆推導讀;有的可抓住一點,輻射全文。  三、注重傳授學法,引導學生會學  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會怎樣學習。教師傳授學法顯得尤為重要。古人云:“授之以魯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終生受用無窮”。也就強調了教之以法的重要性,即教師要加強學法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正如葉聖陶先生的精闢論述:“教學比如扶孩子走路,雖小心扶持,而時時不忘放手也。”所謂“扶”是指教師用一定的方式方法進行啟發、引導和講解。所謂“放”就是讓學生嘗試、運用“扶”時的方法,去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過程,是形成自己能力的過程。學法指導一般有:注重學習過程,概括學法;教師典型示範,展示學法;舉一反三,遷移學法;緊扣教材特點,指點學法等。當然,我們要注意,學法的傳授要因課而異,因人而異,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此外,提倡質疑問難,促使學生好學。透過質疑可以使教學更有的放矢,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可以啟用學生的思維。  總之,只有真正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作者:白春明 教學教研來源:新時代學校 文/徐榮萍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的第一條就指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 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一方面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 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另一方面又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轉變觀念……靈活運用 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本人以為,《語文課程標準》把這一條放在“教 學建議”中的首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我們當前語文教學改革應該著重解決的問題 。  在教學中我體會到,過去的語文教學存在的許多問題中,最主要的是沒有真正地把學生當作 “學習的主人”。例如:教師在教學中無視學生,大講特講,使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而且教 師講的許多內容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完全能夠自己解決,而學生不懂的問題或有疑問有困難的 地方,教師卻不講或忽略了。課堂上很少有學生的活動,學生沒有讀的時間,沒有寫的時間 ,沒有思考的機會,等等。總之,語文教學中學生不是自主學習,而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 輸。這樣的教學,毫無生氣,學生自然沒有興趣,更談不到提高教學效率和培養學生的素質 。  要確立“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的思想,我認為在教學中應努力做到如下幾點:一是盡力 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透過巧妙的有趣的匯入,使學生從上課一開始就感受 到學習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儘量創設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學習環境, 創設有利於他們自主學習的氛圍。二是盡力給學生一些自主學習的機會,例如多讓學生動手 、動口、動腦,多讓學生讀書,多讓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多讓學生鑽研探究,多讓學生深 入思考,多讓學生提出問題,多讓學生互相交流,多讓學生討論爭辯,等等。在教學過程中 ,要儘量啟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絕不能包辦代替。三是盡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和習慣,要打消學生的依賴心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有很大的學習潛力 ,許多問題透過自己的鑽研能夠解決。同時,還要教給他們自學的方法,例如怎麼入手,怎 麼鑽研,怎麼提出問題,怎麼學記敘文,怎麼學議論文,怎麼學小說、詩歌等,常言道:“ 授之以漁比授之以魚更重要。”要使學生認識到,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有了好的學習意 識和習慣,這是一輩子受益無窮的。總之,《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 人”,強調“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倡“學生自主學習”,這是新的先進的教育 思想觀念的體現,指明瞭當前教學改革的方向。  當然,這並不是說不要發揮教師的積極性,《語文課程標準》同時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 組織者和引導者”。本人體會到,學校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實際上是師生兩個方面結合在一起 完成的,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進行的,教師有學生不可替代的作用。這表現在 以下幾方面:第一,教師擔負著學生學習的組織責任,例如一堂課,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和學 生的情況,確定教學的任務、目標和重點,使學生有的放矢地學習。第二,教師擔負著一堂 課教學過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教學節奏的組織,使學生在課堂上科學有序地進行學習 。第三,教師應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法,使學生學得更有興趣,效果更好。例如在教學 中根據不同的情況,有的環節選用對話的方法,有的環節選用朗讀、誦讀的方法,有的環節 選用討論的方法,等等。這樣不斷變換教學方法,使教學更加靈活,更加生動活潑,使學生 更有興趣。第四,教師肩負著答疑和傳授知識的任務,學生在學習中總會產生許多問題,教 師就要準確地給予解答,學生畢竟要學習一些知識,學生學習知識是提高素質的一個重要方 面,教師應該傳授的知識必須傳授,不能推卸責任。第五,教師還應該不斷地啟發學生思考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並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另外,除了課堂教學教師要充 分發揮作用之外,還要組織學生的語文課外活動,使學生在課內外結合的實踐中學習語文。  《語文課程標準》既強調了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又指出了要充分發揮教師的 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二者辯證地統一起來。在當前的教學改革中,既要切實轉變觀念,把教改的重點放在“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方面,真正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又 要不忽 視教師肩負的責任,要切實起到教師在教學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只有學生和教 師兩個積極性都發揮出來,我們的語文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更快的提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對皇帝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