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帝王的稱謂,除了稱王、稱皇帝、稱諡號、稱廟號、稱年號以外,還有一些別稱,散見於一些典籍當中。平時讀書,蒐集了一些。下面列出一些,供大家參考。 1、皇王:對君王的敬稱,猶言大王。見於《詩經。大雅。文王有聲》:“四方攸同,皇王維闢,皇王烝哉。”朱熹《集傳》:“皇王,有天下之號,指武王也。” 2、皇祖:帝王的祖先。明朝規定,朝廷祭告宗廟,高祖以上概稱皇祖。 3、皇辟:帝王的別稱。《隋書。王劭傳》:“皇辟出者,皇,大也;闢,君也。大君出,蓋謂至尊受命出為天子也。” 4、主:古代對國君的稱呼。《商君書。君臣》:“故國治而地廣,兵強而主尊。” 5、主上:臣下對國君的稱呼。《資治通鑑》卷二一四,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問外人。” 6、主公:臣下對君主的稱呼。《三國志。蜀志。法正傳》:“或謂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 7、主君:國君的別稱。《墨子。貴義》:“且主君亦嘗聞湯之說乎?” 8、君:君主、天子。《尚書。大禹謨》:“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9、君王:對帝王的稱呼。《國語。吳語》:“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將殘伐越國。” 10、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商君書。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無不亂之國。” 11、君人:指皇帝。《商君書。慎法》:“君人者不察也,非侵於諸侯,必劫於百姓。” 12、先帝:當朝帝王已死的父親。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13、先君:古代帝王稱其先代君王的稱呼。《詩經。鄴風。燕燕》:“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14、先後:先世君王的稱呼。《漢書。韋賢傳》:“我既此登,望我舊階,先後茲度,漣漣孔懷。”顏師古注:“先後,即先君也。” 15、先正:先代君長,已故的帝王。《禮記。緇衣》引逸詩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鄭玄注:“先正,先君長也。” 16、先皇:前代帝王的稱呼。唐,杜甫《憶昔》詩之一:“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 17、先主:對開國君主的稱呼。《三國志》有《先主傳》。 18、先公:對天子、諸侯祖先的尊稱。《國語。魯語上》:“諸侯祀先王先公。”韋昭注:“先公,先君也。” 19、先聖王:古代的賢明君主。《呂氏春秋。論人》:“此先聖王之所以知人也。” 20、大家:宮中近臣或后妃對皇帝的一種稱呼。《新唐書。李輔國傳》:“代宗立,輔國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謂帝曰:‘大家第坐宮中,外事聽老奴處決。” 21、大王:對帝王的尊稱。《舊唐書。玄宗紀上》:或曰“先啟大王。” 22、大君:古時天子的別稱。宋。范仲淹:《六官賦》:“伊六官之設也,所以經綸庶政,輔弼大君。’ 23、大皇:對帝王的尊稱。《昭明文選。晉。陸機。辨亡論》:“大皇既沒,幼主蒞朝。” 24、大庭:傳說上古帝王的名稱。《莊子。胠篋》:“昔者容成氏、大庭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 25、大行、大行皇帝:對初死皇帝的諱稱。《後漢書。安帝紀》:“大行皇帝,不永天年。” 26、聖、聖主、聖明主、聖上、聖君、聖明、明哲:都是對皇帝的尊稱。班固:《東都賦》:“於是聖上賭萬方之歡娛,又沐浴於膏澤。” 27、上:在上者,有時特指君主、帝王。《禮記。王制》:“尊君親上,然後興學。” 28、今上:對當時帝王的稱呼。有時也稱當今。《史記。太史公自序》:“漢興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修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紀》第十二。” 29、上皇:上古的帝王。鄭玄:《詩譜序》:“詩之興也,諒不於上皇之世。” 30、王:先秦以前帝王的稱呼。《荀子。王霸》:“百王之法不同。” 31、足下:戰國前後,臣下對君主的敬稱詞。相傳起於春秋時晉文公懷念介之推。《戰國策。燕一》:“足下以為足,則臣不事足下矣。” 32、萬歲:古代臣民對王侯的祝賀之詞,秦漢以後演變成皇帝的尊稱。 33、陛下:秦以後專稱皇帝為陛下。 34、孤、寡、孤寡、寡人、不彀:古代王侯的自稱的謙詞。《老子》:“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彀。”《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楚王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彀?’” 35、寡君:人臣對別國稱自己國家君主的謙詞。《左傳》僖公四年:齊侯曰:“豈不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彀同好何如?”對曰:“君惠憿福於鄙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 36、國王:君主或帝王的稱呼。亦是最高封爵。自漢至明一直沿用。 37、國主:國君、國王。《文選。李陵,〈答蘇武書〉》:“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於國主耳。” 38、帝、帝王:古代君主的稱號。如,三皇五帝。 39、后王:古代君主的稱呼。《荀子。不苟》:“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后王:當今之王。 40、素王:遠古帝王的稱呼。道家稱有帝王之德而不必居帝王之位者為素王。儒家稱孔子為素王。 41、世主:國君。 42、少主:年輕的皇帝。《大唐新語》卷十一:“高宗大漸,顧命裴炎輔少主。” 43、社稷主:國君的代稱。《大唐新語》卷一:“宋璟昌言曰:‘太子有大功於天下,真社稷主,安敢妄有異議?’” 44、元后:對天子或君主的稱呼。後世又稱帝王嫡妻為元后。 45、社君:對幼主的稱呼。 46、元首:君主。 47、元君:善良的君主。 48、嗣皇、嗣君、嗣聖、嗣王:繼位的帝王。《禮記。曲禮下》:“踐阼,臨祭祀,內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49、駕、大駕、車駕、御駕、聖駕、尊駕:原為帝王車乘的總稱,後來常用為帝王的代稱。《舊唐書。宦官傳》:“車駕頻致播遷,朝廷漸加微弱,原其禍作,始自中人。” 50、萬乘:帝王的代稱。《孟子。梁惠王上》:“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有千乗之家。”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諸侯地方百里,出兵車千乗。故以萬乘稱天子。 51、乘輿:帝王的車輿,後亦代稱帝王。《後漢書。耿弇傳》:“乘輿且到,臣子當擊牛醨酒,以待百官。” 52、皇輿:帝王的車輿,後亦代稱帝王。屈原《離騷》:“豈餘身之殫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53、真主:帝王別稱,即所謂真命天子。《後漢書。王常傳》:“常大悟曰:‘王莽篡弒,殘虐天下,百姓思漢,故豪傑並起。今劉氏復興,即真主也。’” 54、真人:帝王的別稱。《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五年,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 55、天子:君主。《禮記。曲禮》:“君天下曰天子。” 56、天王:殷周時天子只稱王。春秋以後,一些諸侯例如楚、吳等相繼稱王,於是尊稱周王為天王。後來泛指封建帝王。杜甫《憶昔》詩:“犬戎直來坐御床,百官跣足隨天王。” 57、天顏:帝王的容顏,代稱帝王。 58、天囚:對帝王的蔑稱。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夫戴此失地之天囚,以為漢族之元首,是何異取罪人於囹圄而奉之為大君也。” 59、所天:帝王的別稱。舊時又代指父親和丈夫。《後漢書。梁竦傳》:“(竇)憲兄弟奸惡繼伏辜誅,海內曠然,各獲其宜。妾得蘇息,拭目更視,乃敢昧死自陳所天。” 60、小童:周代帝王居喪時的自稱。《左傳》僖公九年:“凡在喪,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61、沖人:帝王年幼即位者自稱的謙詞。 62、太祖、高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 63、世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元世祖、清世祖等。 57、天顏:帝王的容顏,代稱帝王。 58、天囚:對帝王的蔑稱。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夫戴此失地之天囚,以為漢族之元首,是何異取罪人於囹圄而奉之為大君也。” 59、所天:帝王的別稱。舊時又代指父親和丈夫。《後漢書。梁竦傳》:“(竇)憲兄弟奸惡繼伏辜誅,海內曠然,各獲其宜。妾得蘇息,拭目更視,乃敢昧死自陳所天。” 60、小童:周代帝王居喪時的自稱。《左傳》僖公九年:“凡在喪,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61、沖人:帝王年幼即位者自稱的謙詞。 62、太祖、高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 63、世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元世祖、清世祖等。 64,皇考:本為人名。(元壽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寧遠將軍禎,禎生皇考忠)常在清代,指當朝皇帝已死的父親。 65,大行:是指剛剛崩逝,未稱廟號,諡號的皇帝 66 太上:本指遠古帝王時代。《禮記。曲禮》上:“太上貴德。”釋文:“太上,謂三皇五帝之世。”後世尊稱帝王為太上。 67、太宗:對開國第二代皇帝的尊稱。 68、可汗:古代鮮卑、柔然、突厥、回紇、蒙古等族對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三世紀時最先用於鮮卑族。 69、單于:兩漢時匈奴稱其君長為單于。 70、人牧:國君的別稱。即治理人民的人。《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 71、九重:原指宮禁,帝王之居處。《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後又代稱天子。《舊唐書。宦官傳》:“萬機之與奪任情,九重之廢立由己。” 72、朝廷:本來指帝王接見臣下紇處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中央政府和帝王的代稱。 73、明上、明王:對帝王的尊稱。 74、後主:後嗣君主。有些末代帝王習慣上也稱後主。如南朝陳後主、五代李後主。 75、縣官:皇帝的代稱。古時稱王畿內都邑為縣,所以又以縣官為朝廷的代稱。 76、官家:皇帝、朝廷的別稱。胡三省:“西漢謂天子為縣官,東漢謂天子為國家,故兼而稱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稱之。”白居易《喜罷郡》詩:“自此光陰為己有,從前歲月屬官家。” 77、至尊:皇帝的代稱。賈誼《過秦論》:“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棰拊以鞭笞天下。” 外國的有: 法老法老是對古埃及國王的尊稱 英文中對國王的尊稱是His Majesty(國王陛下),其中H和M都要大寫。 君王,君主(國王的尊稱)
中國古代帝王的稱謂,除了稱王、稱皇帝、稱諡號、稱廟號、稱年號以外,還有一些別稱,散見於一些典籍當中。平時讀書,蒐集了一些。下面列出一些,供大家參考。 1、皇王:對君王的敬稱,猶言大王。見於《詩經。大雅。文王有聲》:“四方攸同,皇王維闢,皇王烝哉。”朱熹《集傳》:“皇王,有天下之號,指武王也。” 2、皇祖:帝王的祖先。明朝規定,朝廷祭告宗廟,高祖以上概稱皇祖。 3、皇辟:帝王的別稱。《隋書。王劭傳》:“皇辟出者,皇,大也;闢,君也。大君出,蓋謂至尊受命出為天子也。” 4、主:古代對國君的稱呼。《商君書。君臣》:“故國治而地廣,兵強而主尊。” 5、主上:臣下對國君的稱呼。《資治通鑑》卷二一四,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問外人。” 6、主公:臣下對君主的稱呼。《三國志。蜀志。法正傳》:“或謂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 7、主君:國君的別稱。《墨子。貴義》:“且主君亦嘗聞湯之說乎?” 8、君:君主、天子。《尚書。大禹謨》:“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9、君王:對帝王的稱呼。《國語。吳語》:“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將殘伐越國。” 10、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商君書。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無不亂之國。” 11、君人:指皇帝。《商君書。慎法》:“君人者不察也,非侵於諸侯,必劫於百姓。” 12、先帝:當朝帝王已死的父親。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13、先君:古代帝王稱其先代君王的稱呼。《詩經。鄴風。燕燕》:“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14、先後:先世君王的稱呼。《漢書。韋賢傳》:“我既此登,望我舊階,先後茲度,漣漣孔懷。”顏師古注:“先後,即先君也。” 15、先正:先代君長,已故的帝王。《禮記。緇衣》引逸詩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鄭玄注:“先正,先君長也。” 16、先皇:前代帝王的稱呼。唐,杜甫《憶昔》詩之一:“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 17、先主:對開國君主的稱呼。《三國志》有《先主傳》。 18、先公:對天子、諸侯祖先的尊稱。《國語。魯語上》:“諸侯祀先王先公。”韋昭注:“先公,先君也。” 19、先聖王:古代的賢明君主。《呂氏春秋。論人》:“此先聖王之所以知人也。” 20、大家:宮中近臣或后妃對皇帝的一種稱呼。《新唐書。李輔國傳》:“代宗立,輔國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謂帝曰:‘大家第坐宮中,外事聽老奴處決。” 21、大王:對帝王的尊稱。《舊唐書。玄宗紀上》:或曰“先啟大王。” 22、大君:古時天子的別稱。宋。范仲淹:《六官賦》:“伊六官之設也,所以經綸庶政,輔弼大君。’ 23、大皇:對帝王的尊稱。《昭明文選。晉。陸機。辨亡論》:“大皇既沒,幼主蒞朝。” 24、大庭:傳說上古帝王的名稱。《莊子。胠篋》:“昔者容成氏、大庭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 25、大行、大行皇帝:對初死皇帝的諱稱。《後漢書。安帝紀》:“大行皇帝,不永天年。” 26、聖、聖主、聖明主、聖上、聖君、聖明、明哲:都是對皇帝的尊稱。班固:《東都賦》:“於是聖上賭萬方之歡娛,又沐浴於膏澤。” 27、上:在上者,有時特指君主、帝王。《禮記。王制》:“尊君親上,然後興學。” 28、今上:對當時帝王的稱呼。有時也稱當今。《史記。太史公自序》:“漢興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修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紀》第十二。” 29、上皇:上古的帝王。鄭玄:《詩譜序》:“詩之興也,諒不於上皇之世。” 30、王:先秦以前帝王的稱呼。《荀子。王霸》:“百王之法不同。” 31、足下:戰國前後,臣下對君主的敬稱詞。相傳起於春秋時晉文公懷念介之推。《戰國策。燕一》:“足下以為足,則臣不事足下矣。” 32、萬歲:古代臣民對王侯的祝賀之詞,秦漢以後演變成皇帝的尊稱。 33、陛下:秦以後專稱皇帝為陛下。 34、孤、寡、孤寡、寡人、不彀:古代王侯的自稱的謙詞。《老子》:“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彀。”《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楚王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彀?’” 35、寡君:人臣對別國稱自己國家君主的謙詞。《左傳》僖公四年:齊侯曰:“豈不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彀同好何如?”對曰:“君惠憿福於鄙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 36、國王:君主或帝王的稱呼。亦是最高封爵。自漢至明一直沿用。 37、國主:國君、國王。《文選。李陵,〈答蘇武書〉》:“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於國主耳。” 38、帝、帝王:古代君主的稱號。如,三皇五帝。 39、后王:古代君主的稱呼。《荀子。不苟》:“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后王:當今之王。 40、素王:遠古帝王的稱呼。道家稱有帝王之德而不必居帝王之位者為素王。儒家稱孔子為素王。 41、世主:國君。 42、少主:年輕的皇帝。《大唐新語》卷十一:“高宗大漸,顧命裴炎輔少主。” 43、社稷主:國君的代稱。《大唐新語》卷一:“宋璟昌言曰:‘太子有大功於天下,真社稷主,安敢妄有異議?’” 44、元后:對天子或君主的稱呼。後世又稱帝王嫡妻為元后。 45、社君:對幼主的稱呼。 46、元首:君主。 47、元君:善良的君主。 48、嗣皇、嗣君、嗣聖、嗣王:繼位的帝王。《禮記。曲禮下》:“踐阼,臨祭祀,內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49、駕、大駕、車駕、御駕、聖駕、尊駕:原為帝王車乘的總稱,後來常用為帝王的代稱。《舊唐書。宦官傳》:“車駕頻致播遷,朝廷漸加微弱,原其禍作,始自中人。” 50、萬乘:帝王的代稱。《孟子。梁惠王上》:“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有千乗之家。”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諸侯地方百里,出兵車千乗。故以萬乘稱天子。 51、乘輿:帝王的車輿,後亦代稱帝王。《後漢書。耿弇傳》:“乘輿且到,臣子當擊牛醨酒,以待百官。” 52、皇輿:帝王的車輿,後亦代稱帝王。屈原《離騷》:“豈餘身之殫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53、真主:帝王別稱,即所謂真命天子。《後漢書。王常傳》:“常大悟曰:‘王莽篡弒,殘虐天下,百姓思漢,故豪傑並起。今劉氏復興,即真主也。’” 54、真人:帝王的別稱。《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五年,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 55、天子:君主。《禮記。曲禮》:“君天下曰天子。” 56、天王:殷周時天子只稱王。春秋以後,一些諸侯例如楚、吳等相繼稱王,於是尊稱周王為天王。後來泛指封建帝王。杜甫《憶昔》詩:“犬戎直來坐御床,百官跣足隨天王。” 57、天顏:帝王的容顏,代稱帝王。 58、天囚:對帝王的蔑稱。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夫戴此失地之天囚,以為漢族之元首,是何異取罪人於囹圄而奉之為大君也。” 59、所天:帝王的別稱。舊時又代指父親和丈夫。《後漢書。梁竦傳》:“(竇)憲兄弟奸惡繼伏辜誅,海內曠然,各獲其宜。妾得蘇息,拭目更視,乃敢昧死自陳所天。” 60、小童:周代帝王居喪時的自稱。《左傳》僖公九年:“凡在喪,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61、沖人:帝王年幼即位者自稱的謙詞。 62、太祖、高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 63、世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元世祖、清世祖等。 57、天顏:帝王的容顏,代稱帝王。 58、天囚:對帝王的蔑稱。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夫戴此失地之天囚,以為漢族之元首,是何異取罪人於囹圄而奉之為大君也。” 59、所天:帝王的別稱。舊時又代指父親和丈夫。《後漢書。梁竦傳》:“(竇)憲兄弟奸惡繼伏辜誅,海內曠然,各獲其宜。妾得蘇息,拭目更視,乃敢昧死自陳所天。” 60、小童:周代帝王居喪時的自稱。《左傳》僖公九年:“凡在喪,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61、沖人:帝王年幼即位者自稱的謙詞。 62、太祖、高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 63、世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元世祖、清世祖等。 64,皇考:本為人名。(元壽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寧遠將軍禎,禎生皇考忠)常在清代,指當朝皇帝已死的父親。 65,大行:是指剛剛崩逝,未稱廟號,諡號的皇帝 66 太上:本指遠古帝王時代。《禮記。曲禮》上:“太上貴德。”釋文:“太上,謂三皇五帝之世。”後世尊稱帝王為太上。 67、太宗:對開國第二代皇帝的尊稱。 68、可汗:古代鮮卑、柔然、突厥、回紇、蒙古等族對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三世紀時最先用於鮮卑族。 69、單于:兩漢時匈奴稱其君長為單于。 70、人牧:國君的別稱。即治理人民的人。《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 71、九重:原指宮禁,帝王之居處。《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後又代稱天子。《舊唐書。宦官傳》:“萬機之與奪任情,九重之廢立由己。” 72、朝廷:本來指帝王接見臣下紇處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中央政府和帝王的代稱。 73、明上、明王:對帝王的尊稱。 74、後主:後嗣君主。有些末代帝王習慣上也稱後主。如南朝陳後主、五代李後主。 75、縣官:皇帝的代稱。古時稱王畿內都邑為縣,所以又以縣官為朝廷的代稱。 76、官家:皇帝、朝廷的別稱。胡三省:“西漢謂天子為縣官,東漢謂天子為國家,故兼而稱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稱之。”白居易《喜罷郡》詩:“自此光陰為己有,從前歲月屬官家。” 77、至尊:皇帝的代稱。賈誼《過秦論》:“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棰拊以鞭笞天下。” 外國的有: 法老法老是對古埃及國王的尊稱 英文中對國王的尊稱是His Majesty(國王陛下),其中H和M都要大寫。 君王,君主(國王的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