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途牛山小旋風

    “火燒慶功樓”源自於小說《大明英烈》,屬於民間傳說,並且完全不可信,我可以負責的告訴大家,裡面的內容都是假的!之所以大家對這段奇談怪論耳熟能詳,除了人們心中天然的八卦心理外,就是因為這個故事被著名評書大師單田芳播講過。

    90年代網路還很落後,普通群眾的知識水平也非常有限。那時候大家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開啟收音機,聽聽評書相聲,既方便又有趣。而火燒慶功樓的故事也就被廣泛傳播開,並被大眾接受了。

    一部小說

    黑化明朝,尤其是對開國皇帝的汙衊是清代的一貫做法,而火燒英雄樓最早就起源於清代。

    故事裡面朱元璋因為猜忌勳貴們終有一天要篡奪他的江山,所以不惜痛下殺手,一把火將所有開國功臣盡數剪除,只有徐達、劉伯溫、湯和等人倖免於難。故事裡面運用了真假交替,虛實出現的手法,以期能夠達到混淆視聽的目的。徐達等人確實都是自然死亡,其他人大多數也是被朱元璋殺死的,但是火燒英雄樓根本不存在。歷史記載,大明開國文武百官中,沒有一個是被燒死的!

    滿紙荒唐

    編故事的人其實也不具備多高的文化素質,尤其對朝堂鬥爭瞭解的很膚淺。火燒英雄樓的戲碼是不是特別像黑幫火拼呢?我們小時候看過的香港黑社會題材電影中,經常會出現一方把另一方騙到某個地方,然後埋伏一群殺手把對方盡數幹掉後瀟灑離去,完全不用管有沒有警察或者對方家屬會不會鬧事。這些情節是不是和火燒英雄樓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試想一下,假如皇帝本人都不守法,直接搞暗殺的話,那這個國家不就亂套了?朱元璋能把自己親手建立的國家搞亂嗎?這不扯淡麼?

    除了這一點外,無緣無故殺害功臣勳貴,會讓天下人側目,皇帝是最在乎臉面的,他才不想歷史中記載自己陰謀殺害了一大批臣子呢。況且這麼做還會讓天下人心寒,進而失去民心,作為一代明君,朱元璋除非腦子抽了,不然肯定不會這麼做。

    陽謀殺人

    法律的最終解釋權在皇帝手裡,他想殺人用國法明正典刑就可以了,搞陰謀就太low了。哪個勳貴還沒犯過錯呢?網開一面也行,嚴肅處理也可,不都在皇帝一念之間嗎?給對方扣一個貪汙、謀反的罪名就夠名正言順殺他了,何必弄一出火燒英雄樓的戲碼呢?那不是給自己找麻煩麼。

    歷史上朱元璋絕對是最狠的皇帝,死在他手上的文武百官足有3、4萬人,其中不乏李善長、藍玉、傅友德等名臣名將,為此朱元璋還特意成立了錦衣衛專門負責抓捕這些勳貴。這些被處死的大臣們,每一個都有清晰的罪名和罪證,他們要麼是參與了謀反,要麼是貪汙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殺人、強盜等行為。這是典型的陽謀,依據國法殺人,殺得你沒脾氣,這就是皇帝手段!

    善終需要具備的素質

    明初能得到善終確實很難,據我所知,特別出名的武將裡,只有徐達和湯和有此殊榮。他倆是很早就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舊將,不但忠心耿耿,更難能可貴的是非常低調,從來不惹是生非。這就是他倆能夠在如此嚴苛暴戾的皇帝眼前,最後善終的法寶!

    小說演義中徐達背後生瘡,朱元璋故意讓他吃燒鵝而毒發去世的。這明顯經不起推敲,我從沒聽說過吃燒鵝能死人的事,而且這裡面又犯了那個低階錯誤,又是搞暗殺,這根本不是皇帝的手段,更像是接頭混混的伎倆。

    朱元璋不敢動徐達?

    題目問朱元璋為什麼不敢動徐達,其實這個結論根本不成立。朱元璋當時是乾剛獨斷的狀態,不存在不敢動誰這種事情。

    徐達是大明建立過程中的第一功臣,北伐中原的統兵元帥。在當時滿朝文武中確實舉足輕重,門生故吏遍佈朝野。但徐達很低調,從不結黨營私,更不會縱容家人胡作非為,所以朱元璋對他比較放心。

    朱元璋本人就非常善於打仗,毛主席曾經評價,古代帝王裡論打仗水平,李世民第一,朱元璋第二。毛主席也是傑出的戰略大師,四渡赤水簡直是神來之筆;北上抗日,以陝北為根據地的大方略充分顯示了他高瞻遠矚的眼界。朱元璋能得到毛主席這麼高的評價,足以說明他的水平很高。因此我們知道,朱元璋的統兵征戰能力很強,一點也不弱於徐達等人。所以儘管後面的大戰都是底下人去打的,但是軍中威信最高的還是朱元璋。建國後,軍隊是牢牢掌握在朱元璋自己手中的,哪個元帥也不敢和他對剛,因為完全沒有勝算。

    結語

    類似火燒英雄樓這種故事其實還有很多,比如宋太祖的斧聲燭影,比如雍正皇帝的篡位詔書,再比如宋仁宗的狸貓換太子。這些都是民間傳說,裡面說的有鼻子有眼,非常形象生動,就跟他們親眼見到的一般。但其實仔細推敲就會發現,這裡面漏洞很多:趙匡胤武將出身,功夫了得,趙光義是個文人,紈絝子弟,他怎麼敢刺王殺駕呢?周圍的宮女太監也不管;雍正那個什麼“傳位十四皇子”的故事就更扯了,首先詔書是滿漢雙語的,根本沒法改動,其次當時雍正是親王爵位,其他的皇子連郡王都不是,這不明罷著康熙要傳位給雍正麼;狸貓換太子就更不靠譜了,真當宋真宗是傻缺嗎?

    火燒英雄樓看看就好,權當娛樂,千萬不要當真。《大明英烈》也好,《隋唐演義》也罷,都是非常有意思的評書作品。但是演義就是演義,並不是正史,裡面虛構或者完全篡改的橋段很多。

  • 2 # 往事以過少年

    評書八九十年代是一種娛樂節目,真的經不起推敲。別的不說 就說每次發兵 都會咚咚咚三聲號炮,不管是那個朝代都有,就連封神演義也是這樣 火藥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仔細想想

  • 3 # 滄海拾珠錄

    影視劇中的朱元璋

    徐達死於疾病,並不是朱元璋不敢動徐達。關於徐達的死,明朝學者徐禎卿在《剪勝野聞》中有過一段記載,後來被清代學者趙翼在《廿二史札記》轉述,並冠名:“賜以蒸鵝,疽最忌鵝”,從此“徐達吃蒸鵝而死”,間接表現出朱元章陰險毒辣的說法,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明史》的確記載了徐達死於背疽,但也沒有提及“朱元章賜蒸鵝一事”,《明史》為清代人編纂,明、清本為對立的政權,如果真有“送蒸鵝”一事,編纂《明史》的張廷玉等清代人完全沒必要替朱元章隱瞞。真實的徐達雖然為大將,功勳卓著,但是一生安分守己,從不結黨亦不逾矩,他的子孫也沒有因為是皇親國戚而驕傲蠻橫、違法亂紀的行為,朱元璋沒對徐達產生過猜忌。至於“徐達吃蒸鵝而死”純屬扯淡,就算蒸鵝是“發物”,患病的人吃一隻鵝也不至於就能吃死人。如果僅僅因為吃了一隻蒸鵝就死了,那也只能說明他病入膏肓了,他就該死了,就是吃顆煮雞蛋他也要死。你總不能說他是因為吃了顆煮雞蛋死的吧?

    影視劇中的徐達

  • 4 # 花近高樓1

    寧可相信白日見鬼,也別相信說書人的那張嘴。

    戲說皇帝是中國傳統戲曲、評書慣用的技巧,為了增強故事性,戲曲、評書中的皇帝大多以“昏君”的形象出現。作為大明帝國開創者的朱元璋,在傳統戲曲、評書中備受青睞,難逃被戲說的宿命,而“火燒慶功樓”更是朱元璋作為“昏君”的代表作。

    “火燒慶功樓”又被稱為“炮打慶功樓”,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坐殿後,整日裡心神不寧,即擔心手下大將們謀朝篡位,又擔心他們揭自己的老底,尤其是自己六個結拜兄弟。

    朱元璋最潦倒時,在陸家莊七雄結拜,老大武殿章,胡大海行二,老三湯和,朱元璋排老四,鄧愈是老五,常遇春行六,老七郭英。這些人對朱元璋知根知底,不除掉他們,朱元璋寢食難安。

    為了一勞永逸解決這些心腹大患,朱元璋訂下一條“絕戶計”。

    朱元璋召集天下的能工巧匠,在應天府南門外修築了一座的慶功樓。整座樓美輪美奐,雕樑畫棟,用得全是最上等的木料,沒用一根鐵釘。

    其中一部分木料中間被掏空,裝進了大量的火藥。

    朱元璋的所作所為,能瞞得過別人,卻瞞不過料事如神的劉伯溫。

    劉伯溫知道朱元璋是真命天子,天意不可違,但劉伯溫又不願稀裡糊塗的死在慶功樓,於是他找到朱元璋,藉口自己年老體弱,要求告老還鄉。

    朱元璋巴不得劉伯溫早些離開,沒了這個智多星,炮轟慶功酒的計劃就更萬無一失。

    劉伯溫告老還鄉,其他將領都是出於禮貌,送出城門後就打道回府了。只有大元帥徐達,送了一程又一程。

    劉伯溫屢次勸徐達留步,不要再送了.可徐達執意不肯,因為他心裡有個疑問,現在天下初定,正該享受榮華富貴的時候,可足智多謀的劉軍師為什麼要離開呢?

    劉伯溫被徐達的真誠感動,卻又不能洩露天機,只能很隱晦的告訴徐達:三月初三萬歲在慶功樓大宴群臣,無論如何,徐元帥也不能離開萬歲半步。

    徐達有些莫名其妙,還要多問,劉伯溫已經走遠了。

    三月初三,朱元璋在慶功樓大宴群臣,酒過三巡,朱元璋藉口更衣下樓去了,徐達見狀,緊跟在朱元璋身後離開慶功樓。

    朱元璋問徐達要幹什麼。

    徐達說他擔心有人行刺,特來保駕。

    朱元璋加快腳步,想甩開徐達。但徐達記住劉伯溫的話,一直緊跟朱元璋。

    朱元璋一口氣跑出三里多遠,就在這個時候,慶功樓方向傳來一聲巨響,慶功樓籠罩在一片火海中,滿朝曾經和朱元璋出生入死的功臣,都被炸的粉身碎骨。

    直到此刻,徐達才知道自己僥倖逃過一劫,他即心疼在慶功樓死去的功臣,又惱恨朱元璋心狠手辣,便抽出寶劍要殺朱元璋。

    朱元璋跪在地上苦苦哀求,不但封徐達做了九千歲,還給了徐達一柄銅錘,上可打君,下可打臣,皇上腦袋管三分。

    事已至此,徐達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接受冊封,饒過了朱元璋。

    當然,火燒慶功樓只是一個傳說,朱元璋最後也沒有饒過徐達。

    徐達的妻子謝翠娥,一家男女老少都被朱元璋斬草除根,謝翠娥也被朱元璋亂棒打死。

    朱元璋向來疑心重,他擔心徐達為妻子復仇,除掉徐達也就順理成章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蛇吐著芯子還是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