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場v老劉

    第一篇、決策篇

    決策是整個經營管理的關鍵。決策有誤,結果必然失敗。只有制定正確的決策,才能進行有效的經營活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吉德林法則 — 認識到問題就等於解決了一半

    要想解決問題,必須清楚問題出在哪裡。看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了。所以,遇到問題後首要的就是要分析問題,只有這樣,在解決起問題來才會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誰都會遇到難題,人如此,企業也是如此。在瞬間萬變的環境下,怎樣才能最有效地解決難題,並沒有一個固定的規律。但是,成功並不是沒有程式可循的。遇到難題,不管你要怎樣解決它,成功的前提是看清難題的關鍵在哪裡。找到了問題的關鍵,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剩下的就是如何來具體實行了。

    二、手錶定律 — 別讓員工無所適從

    手錶定理是指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當他同時擁有兩隻表時,卻無法確定。兩隻手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手錶定律”帶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

    對於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時設定兩個不同的目標,否則將使這件事情無法完成;

    對於一個人,也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他的行為將陷於混亂。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以上的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人無所適從;

    而對於一個企業,更是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管理方法,否則將使這個企業無法發展。

    當面臨多塊手錶時,果斷扔掉多餘的手錶,只留下一塊,只選擇一個導向。

    三、羊群效應 — 提升自己的判斷力,不盲目跟風

    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衝右撞,但一旦有一隻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

    經濟學裡經常用“羊群效應”來描述經濟個體的從眾跟風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

    對於我們這些職場裡的人而言,往往也可能出現“羊群效應”。做IT賺錢,大家都想去做IT;做管理諮詢賺錢,大家都一窩蜂擁上去;在外企幹活,成為一個嘴裡常蹦出英語單詞的小白領,看上去挺風光,於是大家都去學英語;現在做公務員很穩定,收入也不錯,大學畢業生都去考公務員……

      我們不是羊,我們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去衡量自己。

    四、自來水哲學 — 大批次才能生產出廉價產品

    以品質優良的製品,用消費者能購買的價格,像自來水一樣源源不斷地為顧客提供出來。即透過豐富和不斷增多的物質使人們得到生活的安定和幸福。

    提出者:日本松下電器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

    點評:使顧客常受益,乃是企業獲益的最大源泉。自來水哲學是松下幸之助一生經營活動的總結和寫照。

    五、吉格勒定理 — 設定高目標等於達到了目標的一部分

    設定高目標等於達到了目標的一部分。除了生命本身,沒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後天的鍛鍊。

    提出者:美國行為學家培訓專家吉格.吉格勒

    點評:氣魄大方可成大,起點高才能至高。

    不少人認為天才或成功是先天註定的。但是,世上被稱為天才的人,肯定比實際上成就天才事業的人要多得多。為什麼?許多人一事無成,就是因為他們缺少雄心勃勃、排除萬難、邁向成功的動力,不敢為自己制定一個高遠的奮鬥目標。不管一個人有多麼超群的能力,如果缺少一個認定的高遠目標,他將一事無成。設定一個高目標,就等於達到了目標的一部分。

    六、卡貝定律 — 放棄有時比爭取更有意義

    提出者: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前Quattroporte 卡貝

    點評: 卡貝指出:放棄是創新的鑰匙。

    瑞士軍事理論家菲米尼有一句名言:“一次良好的撤退,應與一次偉大的勝利一樣受到獎賞。”

    無論個人還是企業,都要學會放棄。當然,我們要的不是無可奈何地放棄。壯士斷腕,就是在緊要關頭,主動割愛,以期另圖出路。這是一種膽略與氣魄,是一種理智與智慧。有目的、有計劃地放棄老的、陳舊的、劣勢的、不能獲報酬的東西,才是追求創新、富有遠景所必須的成功條件。

    第二篇、團隊合作篇

    一、華盛頓合作定律 — 團隊合作不是人力的簡單相加

    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多少有點類似於我們“三個和尚”的故事。

    人與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簡單相加,而是要複雜和微妙得多。在人與人的合作中,假定每個人的能力都為1,那麼10個人的合作結果就有時比10大得多,有時甚至比1還要小。

    案例:拉繩實驗

      拉繩的實驗在拉繩實驗中,先把被試者分成2人組、3人組和8人組,要求各組用盡全力拉繩;然後,要求這些被試者單獨用盡全力拉繩。

      拉繩實驗中出現“1+1小於2”的情況說明:有人偷懶!而且越多人在一起幹活,偷懶的現象越嚴重!

    換言之,不妨說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讓每個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內耗過多!

    對一個組織來說,進行詳細的職務設計是絕對必要的,只有讓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才能遏制“華盛頓合作現象”的發生。

    二、木桶定律 — 注重團隊中的薄弱環節

    桶定律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

    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隻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隻桶就無法盛滿水。

    因此,從做企業來說,企業的每一塊資源都要圍繞一個核心,每一個部門都要圍繞這個核心目標而用力,作為總經理來說,偏頗任何一個部門都會對木桶的最後儲水量帶來影響。

      有一句話說得好,結構決定力量,結構也決定著木桶儲水量。

    三、奇希納定律 — 確定最佳管理人數

    提出者:西方著名管理學者苛希納

    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兩倍,工作時間就要多兩倍,工作成本就要多4倍;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3倍,工作時間就要多3倍,工作成本就要多6倍。

    點評:人多必閒,閒必生事;民少官多,最易腐敗。

    啟示:要想剷除“十羊九牧”的現象,必須精兵簡政,尋找最佳的人員規模與組織規模。這樣的話才能構建高效精幹、成本合理的經營管理團隊。

    四、飛輪效應 — 成功離不開堅持不懈的努力

    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力氣,一圈圈反覆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轉動得越來越快。達到某一臨界點後,飛輪的重量和衝力會成為推動力的一部分。這時,你無須再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依舊會快速轉動,而且會不停地轉動。

    在進入某一新的或陌生的領域的時候,都會經歷這一過程。如果要讓飛輪轉起來不花太大力氣,條件是要有足夠的堅持,這也意味著得用時間足夠來保證。

    這一原理告訴我們,在每件事情的開頭都必須付出艱鉅的努力才能使你的事業之輪轉動起來,而一當你的事業走上平穩發展的快車道之後,一切都會好起來。

    萬事開頭難,努力再努力,光明就在前頭。持續的改善和提升績效中蘊藏了巨大的力量。

    只要指出實際的成就——儘管最初還在逐步累積的階段,然後說明這些步驟如何呼應具體可行的經營理念。

    當你這麼做的時候,其他人逐漸瞭解並察覺公司正在加速向前衝,他們因此也會團結一致,熱情支援。

    第三、管理篇

    一、南風法則— 真誠溫暖員工

    “南風”法則: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冽寒冷刺骨,結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春意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運用到管理實踐中,南風法則要求管理者要尊重和關心下屬,時刻以下屬為本,多點“人情味”,多注意解決下屬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下屬真正感受到管理者給予的溫暖。這樣,下屬出於感激就會更加努力積極地為企業工作,維護企業利益。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有時候懷柔政策勝於激烈對抗。企業經營的核心是客戶,把客戶需要放在第一位,用和煦的春風吹化客戶心中的堅冰,才能得到對方的信任和支援。

    二、同仁法則— 把員工當合夥人

    把員工當合夥人。對公司來說,同事之間氣氛越好,大家的心情自然越好,工作自然效率越高,領導自然高興。問題是“一樣米養百樣人”,人是很複雜的,同事之間要永遠一團和氣,不過是奢望而已。

    股權激勵是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分離下,激勵經營者和員工為公司長期發展和經營目標而給予的經濟利益讓渡。

    現代企業理論和國外實踐均證明,對員工股權激勵,使員工為合夥人,對於改善公司治理結構、降低代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強公司凝聚力和市場競爭力等方面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三、互惠關係定律— 愛你的員工,他會百倍地愛你的企業

    "給予就會被給予,剝奪就會被剝奪。信任就會被信任,懷疑就會被懷疑。愛就會被愛,恨就會被恨。"

    人是三分理智、七分感情的動物。士為知己者死,從業者可以為認可自己存在價值的上司鞠躬盡瘁。當你真誠地幫助員工的時候,員工才能真正地幫助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會去找你極力挽留心上人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