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開心農夫天意

    醫中草藥,首先是中草藥的種植,純野生天然的肯定不是發展方向,但人工種植又容易造假,這是個主要問題。

    大面積種植速生藥材療效堪憂

    因為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的大量需求,野生草本木本藥材早已無法滿足需要,除極少數屬於野外採集,很多藥材都是人工栽種。

    人工種植在滿足了市場需求之外,由於過量使用化肥、農藥、激素,以及藥材生長環境的改善,導致藥效大大降低。

    好的藥材講究道地,這樣的藥材療效才是上乘的。

    像大興安嶺的黃芪、終南山的灶心土、雲南文山州的三七、武夷山的葛根、九華山的忍冬藤、丹東的龍膽草、綿陽的威靈仙、內蒙古的甘草,

    長白山的野山參,雲南的重樓,武夷山的八角蓮,浙江天台的烏藥等等。

    為什麼說這些地方出產的藥材最好呢?因為這些地方的地理環境、氣候環境最適合這些藥材生長髮育,積蓄能量。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養一方藥材。生長在雪山上的雪蓮,生長在東北長白山的人參,寒冷才是最有利於生長的環境條件。

    如果把它們挪移到溫熱的地方,即使能夠生長也長不出含有哪種療效的藥材,也可能根本無法生長。

    道理很簡單,煙臺蘋果就要生長在煙臺,栽到江南水鄉肯定不行,同樣南方的橘子栽到黃河以北,長了橘子也不好吃,只能做室內盆景觀賞。大棚蔬菜因為沒有蔬菜本來生長的季節性,總沒有當季的蔬菜味道鮮美濃厚。

    用化肥、激素“喂”出來的豆芽,就沒有農家自己生髮的好吃;打了激素的西紅柿、黃瓜,如果味道沒有什麼改變,人家命貴的為啥要吃特供呢?

    野山參已經十分罕見,市場上的東北山參絕大多數都是種植的。儘管療效無法和野山參相比,但是,人參的生長環境基本沒有多大改變,療效還是說的過去。

    但是有些藥材種植之後,因為“催生”,藥效大大降低。1800多年前的醫聖張仲景用野生藥都是論兩論斤,現在老中醫用種植藥材幾克十幾克用,療效怎麼會好呢?

    其次是中藥炮製,好的中草藥主要靠炮製,這是中草藥的關鍵,也是許多中醫世家的不傳之秘,拋開這些獨家秘方,大宗的中草藥炮製容易造假,這是中草藥功效的保障,如何把控中草藥的炮製,是制約中草藥發展的關鍵問題。

    現在的藥店,炮製的中藥越來越少,這與懂得中藥炮製工藝的老藥工極為罕見,以及炮製工藝的失傳有很大的關係。

    即使所謂的炮製也是刪繁就簡,隨意隨便。炮製工藝中有九蒸九曬一項,比如黃精、熟地經過這樣炮製之後,其效果才是最好的。有位老中醫說,你能找到一家店是把熟地做了九次蒸九次曬的嗎?

    所謂標榜的“九蒸九曬”只不過是哄人而已。也是,小作坊都能用新增劑搗鼓出以假亂真的名酒來,“九蒸九曬”算個啥?如此複雜費力的炮製方法,在急功近利只顧賺錢的當下,不過是個神話。

    想想看,連珍珠母、生石膏、生牡蠣、代赭石等都懶得給顧客打碎,還指望他們“不敢省人工”、“不敢減物力”嗎?

    如今,偷工減料,不按規程炮製的中藥店不知凡幾。有的不是炮製太過就是物力不及。

    該挑揀、除雜的不除雜,該去心、皮、核的不去心、皮、核,該切片的不切片。

    半夏為了制約其所謂棘喉的“毒性”,用水浸泡至內無干心,另取甘草加水煎煮兩次,合併煎液,倒入用適量水製成的石灰液中,攪勻,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攪拌,至剖面黃色均勻,口嘗微有麻舌感時,洗淨,陰乾或烘乾,即得。不知經過這樣蹂躪的半夏還有什麼療效?

    白朮用土炒或麩炒都可以,但白朮因含水量高,炒後焦黃色,斷面焦黃。一般一公斤只能炒到0.7公斤左右。藥商為了防止炒後減重量,炒得很淺,用焦糖染色,表面焦黃色,斷面白色。

    制首烏切成小方塊的,多為紅薯切成丁後加工而成。圓片型的,用大黃加黑豆煮後曬乾而成。全蠍價格很貴,炮製用了50%的鹽和泥。

    更為可惡的“炮製”是那些不法藥材經營商,與其說是炮製,倒不說是坑人。姜半夏本來用生薑炮製,有的將半夏放在黃柏水煮成黃色。

    據專業反饋,粉萆薢這個品種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中藥飲片廠的是正品。敢認真查嗎?

    造假和炮製是一對幫兇,一丘之貉,這對殺手坑了患者,糟蹋了中醫,黑了中國中醫學。

    第三是中藥要知道怎麼用,中藥需要配伍,很少有中草藥一種就治病的,現代康養機構對功效的虛假宣傳,整天補鈣,補腎,養顏,排毒,本來沒病也會弄出亂七八糟的毛病出來!

    學醫迷茫?明師可開解!

    所以,很多老中醫感嘆,你的辨證再對用藥再準確,如果藥材即使不是假的,也治不好或者根本治不了病。

    拿附子來說吧。附子最有名的是四川江油市出產的,江油因此被稱為“附子之鄉”。

    江油附子藥效好是江油這個地方的氣候環境最適合附子生長。如果把江油附子引種到海南或者東部省份,那麼,江油附子就被“變性”了。

    現在的江油附子已經不是以前的附子,模樣還是那個模樣,藥效卻大打折扣。為什麼?因為當地把附子作為一項重要的地方產業來發展,為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要,大面積進行人工種植,

    在種植過程中,由於從氣候溼冷的高山上挪到溫暖的山下,再加上化肥的作用,讓生長緩慢的附子長得飛快,使其心智未能成熟就被採挖。

    打個比方,香蕉從樹上砍下來的時候是個愣頭青,但是經過乙烯利的刺激,到了北方皮就成黃的了,擘開皮以後味道還是可以的。

    但是,種植的附子和用乙烯利催熟的香蕉不一樣,因為種植和採收時間的改變,以及化肥的使用、膽巴的長時間浸泡,本來火性不足的附子“熱量”大大減弱。

    附子是烏頭下面的根,怕熱不怕冷,因為耐寒,秋末冬初才開花,移栽後在溫度和化肥的作用下,生長很快,

    6月份就成熟了,附子本來就是個“火娃”更不耐熱,如果不趕緊採挖,就會腐爛。本應越冬後的春天採收,變成夏天採收,這樣一來,附子的功效全變了。

    還有個問題,這樣一個弱不禁風的附子,還要接受藥水的洗禮。夏天如果不立即進行處理,就會很快爛掉。

    所以,要用膽巴泡,一斤附子能泡出一斤三兩的鹽附子,也就是增加了3兩鹽。想想看,泡那麼長時間藥性能不受影響嗎?

    然後,鹽附子或者膽巴泡的,有的要經過煎、煮、曬、烤,最後白附子還要經過硫磺燻,功效被再一次下降。現在白附片、黑順片已經沒有過去那種麻舌的感覺了。

    由此就會想到,為什麼四川、雲南等地把附子作為冬天的滋補品,熬湯燉肉全家人一塊喝,這哪裡還是藥啊?

    做中醫的都知道有個“火神派”,“ 火神派”的特點就是善於和敢於用附子。一般用量都是10克以下,而他們100克、200克還不過癮,有的甚至一副藥一次用500克。敢用這麼大的量,除了膽識之外,難道與附子不行了沒有關係嗎?

    附子完了。很多和附子一樣陷入同樣處境的中藥材變得“不男不女”。

    中藥需要拯救,拯救先要拯救人心,否則中藥材很有可能變成不值一文的茅草或者殺人於無形的毒草。

  • 2 # 9984769937712心

    沒法說、也沒啥好訊息、最近我去了好幾家藥店、一些常用藥利潤小基本不多、比如雄黃、冰片硼砂這幾樣去了十幾個大藥房都買全、就是有好中醫生沒有藥怎樣治病、現在中醫老醫生也改行西醫、幹幾十年的中醫改西醫[醫醫技術可靠嗎、本人認為我們的中醫走進了不可說的路經、我希望國家儘快出臺一些政策扶持中醫這方面。

  • 3 # ched123

    中醫,其實歷史上並沒有“中醫”這個詞彙,是由於“洋醫”進入中國才有了“土醫”(本土醫生,我小時候農村管土郎中叫先生)。實際上所謂的中醫是中國傳統醫術的統稱,中國傳統醫分為八大派、每派有幾十上百的山頭,這些宗派、山頭混在一起都稱為“中醫”,中醫這個詞主要是表明與西醫的區別,不存在用同一理論或方法的醫學。目前網上被中醫粉說的不會治病的“學院派”不知屬於哪門哪派!所以籠統的說中醫如何如何,實際上是不太瞭解中醫的人。比如經方派大神斥溫病派大神李可,騙子!根本就不會治病。武漢病疫:院士張伯禮,溼邪!院士仝小林,寒溼!廣洲援鄂中醫,溫溼!這就是個不同派別的診斷結果。三家都推出了“奇效特效”藥。到了石家莊疫情,葛又文否定了前面三個“奇效特效”藥,又推出了“這才是真正的特效藥甲(中醫藥大學校長語)”清肺排毒湯。“這才是真正的”這個定語是在否定前面的“奇效特效”,這也是由於不同派別所造成的。

    此外,對中藥的認識也不同。比如大神鄧鐵濤說“中藥絕不是物質作用,起作用的是藥性”,而張伯禮則在試驗室裡化驗有效物質;這也是不同派別中醫所導致。對某味藥有益還是有害,各不同派別、山頭也不相同或相反。

    所以,籠統的說中醫、中藥沒什麼意義。

  • 4 # 學以濟用

    我是農村的對農村中醫中草藥有特殊的愛好,不必否認的是有些農村的中醫中草藥藥方的功效與效果是西醫西藥不能代替的,至於中醫中草藥之發展與影響我認為是錐子總會發光的?只是時間問題之建議廣大(製藥公司)向民間農村開發合作利用中草藥之特殊效果去治病救人,造福社會。

  • 5 # 334455大中醫

    中醫縮水,與毛主席時代比,太大了!赤腳醫生遍地挖藥,身邊的百草皆是藥!現在時代不同了,鄉鎮的中醫醫生,都不能自採中草藥了。GsP、產地、資質,限制很多。野生的自然比載種的中草藥效果好。我們鄉間山地,各種中草藥是很多的。只是中草藥,經過好幾道關,才到醫生的手裡,價格無形中上去了好幾倍。醫生要進藥,必須到有資質的公司進。有資質的公司,無形中又籠斷了價格。這樣不利於中醫發展。中醫醫生不僅要懂醫,主要的還要懂藥,採藥的時間、地點、加工的方法等,才能保證其用後的療效。

  • 6 # 能跑不遠

    幾十年前看病都是中醫為主,五六年公私合營以後,個體醫生都集中到"合作診所",街上的中藥鋪也不知合哪去了。但老百姓看病還是找中醫、喝中藥的多,許多家庭都有熬湯藥的砂鍋。我本人從小到上中學,沒打過針輸過液,常用的"西藥"就是"二百二(紅藥水)"碘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朝統一戰爭的歷史背景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