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沉的經遠

    曹仁雖然只有幾千殘兵,但是關羽手下兵力也不多,加上當時攻城手段有限,曹仁自身能力也不錯,關羽始終無法攻克樊城也就很正常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北伐襄樊,曹仁難以抵擋,向曹操求援,曹操命于禁率軍趕來救援。然而到了八月,關羽藉著秋雨連綿,漢水上漲之機水淹七軍,一舉殲滅了于禁所部魏軍,曹仁的部隊也受到了不小的損失,只能帶著數千殘兵死守樊城。

    一時間關羽聲威大震,曹魏境內動盪不安,叛亂此起彼伏,曹操有些應接不暇,有了遷都避讓關羽的打算。然而此後到十月,關羽卻一直未能攻克樊城,後來又被徐晃擊敗,樊城之圍得解。

    有些人可能會奇怪曹仁手下不過幾千人馬,關羽為何兩個月都未能攻克樊城。不過仔細看看當時的情況,就會發現這個結果並不奇怪。

    首先來說,曹仁雖然只剩下了幾千人馬,但是關羽的兵力也並不充足。

    關羽北伐襄樊時到底帶了多少兵馬,史書上並無記載。不過在劉備奪取益州以後,孫權遣使索取荊州不成,於是命呂蒙去奪取長沙、桂陽、零陵三郡,而魯肅則率軍去益陽牽制關羽。此時關羽統帥的軍馬號稱是三萬。一般號稱都是超過實際兵力,因此關羽手下的機動兵力應該不足三萬。

    而且關羽北伐襄樊時,由於擔心東吳會攻擊荊州,因此留下了相當兵力留守荊州,“羽討樊而多留備兵”。這樣算起來關羽北伐襄樊時兵力應該還少於益陽和魯肅對峙之時,最多也就是兩萬左右。

    而關羽在水淹七軍前,和曹仁、于禁肯定都有一些戰鬥,會有一些損失。水淹七軍以後,除了曹仁據守的樊城外,曹軍還有呂常據守襄陽沒有投降。襄陽和樊城隔漢水相望,這樣關羽不僅要分兵包圍襄陽,還需要以水軍切斷襄陽、樊城之間的交通。

    此外在於禁兵敗以後,曹操又命駐守宛城的徐晃率軍南下牽制關羽。雖然徐晃的部隊在漢中之戰時損失不小,臨時補充了大量新兵戰鬥力不佳。但是關羽肯定也要分兵應付。

    這樣算下來,關羽能用於圍城的,估計也就最多萬餘人馬,不比曹仁多多少。

    三國時期攻城手段有限,曹仁能力也強,關羽這點兵力很難短時間內攻克樊城。

    在三國時期,攻城手段比較簡單,一般是以雲梯攀附、衝車撞門、地道突進等幾種方法。如果守城方意志堅定,應對得當,很難奏效。

    像曹操攻打雍丘、下邳、鄴城等戰,都是經過長期圍攻,甚至動用了放水淹城等手段才奏效。孫權幾次北伐,在合肥城下損兵折將都一無所得。周瑜攻打江陵,足足花了一年時間。諸葛亮攻陳倉也是無功而返。

    曹仁是曹操倚重的心腹大將,在江陵之戰對上週瑜都打了一個互有勝負,顯然守城經驗豐富。而且當時城中還有滿寵協助守城,這個陣容也算不錯了。

    因此在曹仁下定決心堅守樊城,沉白馬和手下盟誓共死以後,其實關羽已經註定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奪取樊城。

  • 2 # 風去了無痕D

    兵法曰:人處萬死之地,必生死爭之心。而作為魏國宗室大將第一、徵南將軍曹仁也決不是區區之輩。

    (1)曹仁與副將滿寵,困於被包圍的樊城之中,已經是處於萬死之地。然二人戰守之意堅決,誓與城共存亡。大將示必死之志,士卒自然有奮戰之心,所以能依託堅城自守,力拒關羽。

    (2)關羽圍襄樊後,不審時度勢、見好就收,而欲以一軍之力,對抗魏國天下之兵,再加東吳背後捅刀。所以任關羽威震華夏,最終也是必敗之局,豈能還有作為可言?

    下面,逐一詳細分析為何曹仁能用幾千殘兵守住樊城,關羽卻會由勝轉敗。

    先說曹仁為何能守住樊城。

    首先,決不要輕視了曹仁麾下幾千兵馬的戰鬥力!

    我們受演義動輒十萬大軍影響,總以為幾千兵馬難成大事。

    實則,真正古代戰爭中,有幾千精銳兵馬,那是真能辦大事的。

    著名的官渡大戰之前。

    曹操東征徐州,于禁以精銳步騎二千人,替曹操堅守延津防線。袁紹遣部多次進攻,曹軍的防禦堅如磐石,河北軍屢攻不能克。為曹操平定徐州,穩定後方爭取到了時間。

    《三國志·于禁傳》:太祖初征袁紹,紹兵盛,禁願為先登。太祖壯之,乃選步騎二千人,使禁將,守延津以拒紹,劉備以徐州叛,太祖東征之。紹攻禁,禁堅守,紹不能拔。

    這就是二千精銳,築堅壘固守,能擋住敵十倍兵力圍攻的戰例。

    官渡之戰後期。

    曹操用於與袁紹大軍對峙當面,兵力亦不過萬人。而用五千人夜襲烏巢,一舉扭轉戰局。

    合肥之戰。

    曹操西征張魯。張遼、樂進、李典三將以兵力七千人馬守合肥,不但能擋住孫權傾國來攻,還抓住戰機大敗了吳軍。

    又赤壁大戰後,曹操撤軍北返,留曹仁率數千人屯守江陵。周瑜率數萬眾來攻,被曹仁挫敗,撤軍。

    由此可見,數千精兵,大有可為。而曹仁又是善守的,自然能守住樊城。

    曹仁在赤壁戰敗後,獨守江陵時,就積累了以幾千眾固守堅城,擊敗周瑜幾萬人的經驗。

    關羽雖神勇,然而軍略與周瑜比如何?

    曹仁能依託江陵擋得住周瑜,就自能依託樊城擋住關羽。

    曹仁的數千人馬,雖為戰敗後殘兵,但同樣必是百戰餘生的精銳。只要曹仁不棄軍而逃,這數千人依託堅城,糧械充足,能抵抗十萬大軍,也不誇張。

    曹仁既為曹魏宗親第一大將,麾下部隊,自然也是一等一的精銳主力野戰兵團。

    襄陽、樊城既然被分割包圍,那麼說明,關羽曾與曹仁在城外野戰過,結果,曹仁敗了,然後退入城中固守。

    但是有一點必須明確:

    如果曹仁是潰敗,在城外讓關羽打了個殲滅戰,然後率殘部逃入城中。那麼,史書不會漏記這一筆。

    然而史書沒說,就說明曹仁雖敗,卻是敗而不潰,基本力量仍得儲存。

    而曹仁兵團的基本力量,就是這數千人馬。

    史書沒說曹仁部究竟為幾千人,但參考張遼守合肥為七千;又根據合肥與襄樊二地重要性對比,以及曹仁地位又高於張遼等等。

    由此推測,曹仁兵力亦不會少於七千。再除去戰損,樊城守備力量,至少還有五千人。

    又根據東漢軍制,每八百至一千人為一營。

    以營為兵力單位計算,曹仁麾下五千兵,則有建制完整的五至七個營。

    況且曹仁在滿寵的支援下,堅決的杜絕了棄城而逃的想法,沉白馬、與軍人盟誓同生死。

    再加樊城為魏國邊防重鎮,城牆堅厚,城內軍械糧草儲備也必然充足。

    由是,這五千人馬,決不是兵無鬥志的殘軍,而是在大將激勵之下,鬥志昂揚、甲堅兵利的悍卒。

    所以,曹仁完全能堅守樊城,直至曹操發大軍陸續來援。

    從兵力對比來說,關羽以半個荊州的力量,能召集起多少軍隊?

    《孫子·謀攻篇》: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而關羽顯然是湊不齊十倍兵力圍攻襄樊的。

    與曹仁力量對比的是:

    關羽麾下的荊州軍,號稱有戰兵三萬人,其中最有戰鬥力的關羽直屬人馬,也是步騎五千人。

    關羽最精銳的核心主力,就是五千步騎。這在《三國志》關於荊襄之爭的諸多事例記載中,屢有提起。

    關羽失敗的原因。

    關羽先擊敗曹仁,逼其退入城中。

    又利用了地形,抓住氣侯變化,水淹七軍,擒殺于禁、龐德,生俘魏軍步騎三萬人,全部押送往江陵,由此威震華夏。

    這一切勝利,並非天賜,而是關羽的將略。

    此時的關羽,當世虎臣,名將之稱已當之無愧。

    而這時候,關羽最應該做的是什麼?

    就是撤軍,然後嚴守邊境,消化勝利果實。

    利用他善撫士卒的特長,改造戰俘,將這三萬步騎轉化成自己的戰鬥力。

    三萬精壯的步騎勁卒,若改造成了蜀漢軍士,那是了不得的大事。

    但是,關羽卻繼續圍襄樊。頓兵于堅城之下,坐等曹操徵發了魏國的舉國之兵,源源不斷開來襄樊前線。

    這就是犯了兵家大忌。也是非常不智,失去了理性的行為。終於讓東吳在後背捅了一刀,然後釀成軍覆身亡的悲劇。

    就好比打牌贏了還想贏,最終連老本也輸了個精光,就是這道理。

    (一)關羽能在戰役中擊敗曹仁,但決不可能打得過曹操,這是毫無疑問的!

    (二)自古以來,從未有能以一軍之力抗天下的。

    (三)東吳吞荊州之心不死,只要關羽稍一鬆懈,東吳必趁虛奪荊州。

    (四)關羽持勇而驕,沒有與糜芳傅士仁等同為荊州鎮守大將們搞好關係。蜀漢荊州上層將領們的不團結,這是致命的。

    關羽樊城撤軍時,曹操嚴令諸軍不準追擊,就是要留著關羽牽制東吳。因為東吳獨吞荊州,也不符合魏國利益。

    所以,若是糜芳與傅士仁也像曹仁一樣,憑城死守,等關羽回師來援。

    而不擅長陸戰,頓兵堅城下的東吳兵,能否擋得住關羽的步騎一擊,難講!屆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以上四點,基本就是關羽必敗的四大原因。而事實上,未等東吳發動偷襲,關羽的圍城防線已經被徐晃擊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縫干涉實驗既然能打出一個光子那還怎麼證明光是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