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ackli11

    李奇微的作用體現在他來北韓的前期,他所採用的一些戰術對志願軍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但當志願軍適應了這種打法後,李奇微的作用就一般化了。

  • 2 # 曹老頭3539

    如果十字奇微繼續揮揮北韓戰場,其韓戰的戰爭走向沒有多大變化,結局都是一樣的。

    只是戰爭的程序可能拖得長一點,我們付出的代價還要高一點罷了……

  • 3 # 鷹眼看事

    李奇微很會打仗,但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戰局。因為志願軍也適應了他的戰法。除非美國政府決定擴大戰爭,動用核武。

    而且戰爭後期,志願軍得到蘇聯的援助也增加了。特別是在坑道戰方面,比如上甘嶺戰役,以及後來的金城反擊戰都非常成功。所以雙方都想結束戰爭。

    所以,會打仗的李奇微調到歐洲,任歐洲盟軍最高指揮官。而擅長談判的克拉克接任。志願軍方面,司令彭德懷回國任軍委付主席,國防部長,主持軍委工作……。

  • 4 # 鷹爪鐵布衫499

    不會有任何變化,我軍也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我軍的後勤保障能力也越來越強,全蘇式裝備也陸續到位,零敲牛皮糖、打冷槍運動、大型地下工事就是為美軍量身定做的!

  • 5 # WT0335

    李奇微的調動主要還是依據美國國家戰略而考慮的,美國及歐洲盟友擔心蘇聯人趁朝戰的當頭,再次偷襲西歐,這也是美國後期再次取得漢城之後,並不想再戰了,而我們各方後兩年的戰鬥其實都是在為了十萬多戰俘而為。

  • 6 # 鬥天鬥地鬥自己

    沒變化。戰術概括起來就是這麼幾下:

    1.我們玩誘敵深入加戰術穿插,一到敵後,美軍就逃跑撤退,一盤散沙。美軍敗。

    2.李奇微發現我們每次只能進攻七天,7公里。要求每天撤退7公里消耗中國軍隊。7天后反擊。美軍獲勝。

    3.中國發現李奇微軍隊平行前進不留破綻。於是設計很多釘子堡壘,美國不敢繞過去。一個一個的吭。每吭一個死的人遠大於防守方。我們小勝。

    4.美軍發現我們補給有限,我們發現美軍不敢突擊。於是二十世紀中葉打出了二十世紀初的塹壕戰。我們使用冷槍冷炮戰術消耗了美軍戰鬥士氣。美軍士氣垮了。但我們也無法展開大規模總體戰。(空軍不是一夜建設起來的)

    總體來說,仗打到這份上,已經沒辦法了。李奇微也不會有辦法。

  • 7 # 堯天舜地

    不會影響戰爭的局勢。

    美軍是不可能擴大北韓戰爭的,美國的重心是歐洲,不可能是遠東。美國的對手肯定是當時在歐洲咄咄逼人的蘇聯,而不是遠東剛成立的新中國。

    所以才有了後來國會聽證會上的“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錯誤的對手錯誤的戰爭”結論。在美國國會看來,在遠東發生如此規模的戰爭實在有些匪夷所思。

    李奇微作為麥克阿瑟的得意弟子,接替第八集團軍司令一職後,問麥克阿瑟如何行動,麥克阿瑟說,第八集團軍是你的了,一切你看著辦。

    經過數次與志願軍交鋒,李奇微發現了志願軍的弱點,就是志願軍每次發動攻勢最多持續八天,原因是志願軍的補給困難,最多維持八天,而且志願軍每次都是白天潛伏晚上攻擊。根據這一特點,李奇微改變策略,指揮美軍晚上後撤,白天海陸空協同進攻,扭轉了戰爭局勢。

    這種戰術被稱為“磁性戰術”,後面無論誰接任,執行李奇微發明的戰術即可。畢竟聯合國軍的空中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 8 # 高紅權先生

    接替李奇微的是馬克·克拉克上將。

    克拉克上將在二戰中擔任第五集團軍司令,負責義大利戰場的進攻。由於德軍在義大利設定了防守嚴密的“凱塞林防線”,結果導致第五集團軍在義大利寸步難行,傷亡慘重。打了差不多一年的光景才突破了這道防線。

    美國五角大樓把克拉克再次派到一個狹長的半島來指揮作戰顯然不是因為他在這種地方有什麼特長,相反,是因為他比較善於軍事以外的東西——政治。克拉克是個談判高手,在北非登陸作戰時,他曾經負責與法國維希當局的談判,說服了維希法國駐北非的軍隊與盟軍合作。

    而在1952年的時候,美國已經決定要用談判來結束北韓戰爭,而停戰談判是由軍方負責的,所以需要有一個精通政治的人來當聯合國軍司令官。在這方面,克拉克顯然是個理想人選。

    克拉克上任之後,在前線擔任第八軍司令的範弗裡特依然還抱著在北韓大打特打的想法不放,這和美國的整體戰略是不相符的。於是,範弗裡特很快就被解職,克拉克在義大利戰場的老部下,原101空降師師長馬克斯韋爾·泰勒接掌了第八軍。

    泰勒接任第八軍司令後,完全按照克拉克的部署,談談打打,打打談談,同時還嚴格約束了南韓軍隊試圖破壞和談的搗亂行為,最終促成了北韓停戰協議的簽訂。

    回頭看這段歷史,可以說在1951年的第四次戰役後,美國就放棄了統一北韓全境的想法,改為儘快結束戰爭,恢復三八線的做法。在這種總的戰略格局下,換任何一個指揮官上來,都不能扭轉大局。

    像當初麥克阿瑟那樣,在仁川登陸後一直殺到了鴨綠江邊的做法,其實也是違背美國政府的原意的。只不過麥克阿瑟地位太特殊了,總統和國防部不得不事後追認罷了。麥克阿瑟敢於牽著總統和五角大樓的鼻子走,讓總統反過來聽他的,這樣的事,在美國曆史上是極其罕見的。在麥克阿瑟之後,再也沒有一位美國將軍能夠像他那樣了。李奇微更是遠遠做不到。

  • 9 # 紅杉100

    南韓保住了,北韓也保住了,雙方都有成就感。任何一方都很難取得一邊倒的勝利,繼續打下去不划算,及時止損是上策。李奇微走不走馬上任北約司令,對北韓戰爭局勢沒有太大影響。李奇微比麥帥更講政治。

  • 10 # 度度狼gg

    特別反感過分神話李奇微的言論,基本就是哈美一族內心不可明狀的念頭,影響戰爭走勢的是綜合國力,而非個別將領的能力。更何況,李奇微是從北韓去了日本,仍然以“聯合國軍”總司令、遠東美軍總司令的身份和職務,繼續指揮前線戰事,那麼如問題所述,又有什麼區別?

    (範佛里特)

    實際上,美國陸軍中央選派副參謀長李奇微中將赴朝,本就有未來取代麥克阿瑟的打算,首先是因為麥克阿瑟一直不把杜魯門總統和參謀長聯席會議放在眼裡,其次是李奇微按資歷已經夠條件晉升為四星上將了,最後才是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剋意外身亡,而在此之前,只不過是李奇微不太好意思來。

    換句話說,李奇微接任第八集團軍司令只是個過渡,在戰場上認真瞭解下情況並且積累下聲望,然後在合適的時機接替老麥坐鎮東京。這是杜魯門和美軍高層的一箭雙鵰,一方面起用“戰術機敏”的李奇微扭轉第八集團軍驚慌失措的局面,另一方面為拿下麥克阿瑟預做準備,而不是奢望能以李奇微以一己之力,就把戰場形勢徹底逆轉。

    (李奇微)

    我們不妨捋一下李奇微在遠東的行程和重大事件時間表:

    1950年12月26日,到達東京晉見老麥。

    1950年12月27日,到達漢城接管指揮權。

    1950年12月31日,志願軍發起第三次戰役。

    1951年1月3日,李奇微逃離漢城。

    1951年4月11日,麥克阿瑟被解職。

    也就是說,李奇微在北韓戰場上作為聯軍地面部隊總司令,僅僅在職四個半月的時間,期間經歷了我軍發起的第三次戰役和第四次戰役。其主要戰功是恢復了第八集團軍行將崩潰計程車氣,使其免於繼續後撤逃過三七線,並進行了有限的反擊。而在志願軍損失最大的第五次戰役期間,李奇微已經坐在東京的辦公室裡面喝咖啡了。

    李奇微以三星中將的軍銜全部接替了五星上將的職務後,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換成了範佛里特中將,也就是著名的“範佛里特彈藥量”發明人,他的任期一直持續到戰爭行將結束的1953年2月11日。在範佛里特任內,出現了志願軍在第五次戰役中傷亡75000人和180師遭到嚴重損失的情況,可這已經跟李奇微沒什麼直接關係了。

    第五次戰役的時間是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而經歷過五次大規模運動戰的戰役以後,北韓戰爭已經進入了殘酷的陣地戰和消耗戰,戰線基本穩定在三八線附近,雙方形成僵持狀態。此時志願軍已經得到了第3兵團和第19兵團的增援,地面部隊兵力佔據優勢,並且創造了坑道防禦工事的新戰法,炮兵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沃克)

    而美軍保有空中優勢和地面火力優勢,但地面兵力卻居於劣勢,也無力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作戰,這是由當時雙方的綜合國力和軍隊情況決定的,無論李奇微在不在戰場、在不在東京,都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樣的力量對比。因此,在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速勝的情況下,只能是透過政治方式解決,北韓停戰談判於是重啟,5月間,李奇微晉升為四星上將。

    談判你就好好談,然而美華人自恃所謂的“海空優勢”,又不肯接受中朝方面提出的條件,於是從1951年7月份起,雙方進入了“談談停停,打打停停”的狀態,這其中最不甘心的,正是範佛里特的直接上級李奇微。結果怎麼樣呢?美韓軍在多處的進攻都撞得頭破血流,李奇微雖然沒有在戰場第一線,但是他的遙控和指揮也沒什麼卵用,家庭條件在那擺著。

    李奇微真正缺席的是1952年10月的上甘嶺戰役,在此之前,美韓軍已經對志願軍的地下長城一籌莫展,並且在我軍“零敲牛皮糖”和“冷槍冷炮運動”下損失慘重。在這樣的戰爭形式下,什麼名將也沒啥好辦法,李奇微也一樣,所以盲目誇大李奇微的軍事能力,是錯誤的軍事歷史觀,要麼就是別有用心了。

    1952年初,北約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參選總統,按例辭去軍職,作為美國陸軍“建制派”的骨幹人物,李奇微於當年4月接替艾森豪威爾的職務,從東京飛往歐洲,也就徹底離開了遠東和北韓戰場。不過呢,能夠連續接替麥克阿瑟和艾森豪威爾兩名五星上將的職務,確實說明李奇微很受美軍高層的重視,這裡面未必都是軍事才能,其實也包括為人處事。

    一年多以後,經過艱苦的談判和複雜的程式,停戰協定於1953年7月正式簽署。

    (這大臉都認識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技校學什麼最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