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文彬531

    這還啥理由,乾脆果斷撤唄!怎麼拿孩子的前途換面子啊!補課一定要考證好老師的資質人品責任心等方可有計劃有程式的補,絕不能亂補!

  • 2 # 常常學

    初一學生一般不要補課,若要補,事前要了解孩子哪個科目或哪科哪個章節的知識未過關,有針對性地補。否則,盲目補,既浪費金錢,也浪費孩子的精力,成績越來越差。

  • 3 # LaoHuang188

    剛上初中兩個多月,就開始大量的課外補習,效果不好,又要換老師,筆者覺得換不換老師不是成績不好的根本原因。

    這時,首先要找到成績不升反降的原因,對症下藥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小學成績好,為什麼初中突然變差了?多數人都不知道的小初學習差異

    初中三年的學習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初一:過渡期和適應期。學生應適應小學到初中的轉變(包括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這個階段的知識相對比較基礎,如果這個階段能順利過渡,初二初三的學習會相對輕鬆;

    初二:學習期和分化期。初二學習難度加大,速度加快,如果在初一基礎不夠紮實,很容易在初二掉隊,呈現兩極分化;

    初三:定型期,衝刺期。大部分科目在初三上學期就結束新授課學習,所以速度較快,同時,綜合難度加大,這個階段呈現的特點是,“尖子生”融會貫通,不論題型怎麼變化都能迎刃而解,相反,在初一初二就落下的學生在這個階段不僅在成績上很難追趕,更嚴重的是失去信心,從而厭倦學習,懈怠考試。

    孩子小學成績很好初中卻成績平平?

    經過調查和統計,在小初銜接銜接期,僅18%的學生能順利進入初中學習狀態,30%的學生成績直線下降、厭學,52%的學生不會學習,初二爬坡時跌下。

    為什麼出現以上這些情況?

    原因一:學習科目增多。小學只有語數外三門科目,初中一下子增加到9們科目,學習容量成倍增加,如果沒有好的學習方法,短期內很難適應;

    原因三:學習習慣的變化。小學學習相對比較被動,按照老師和家長的要求學習,初中學習需要計劃性和自覺性。

    初中是孩子們學習路上

    一個重要的黃金段

    也是一個嶄新的起點!

    一路上有各種困難需要克服

    也有更多壓力需要承受

    小學、初中學習方法要轉變

    1.學習方法:從傳授性到理解性

    提前改變:多提問、多思考、多總結

    進入初中以後,學生的學習由直觀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識點變成了更為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並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因此就要求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相應做出調整。而小學生的學習主要是眼看、手寫、記住,而到了初中,要求學生對知識充分理解,並學會用思維去分析這些知識點。

    據瞭解,由於小學本身知識量少且時間充裕,所以小學老師的教學進度較慢,講解也更詳細具體。

    但初中科目增多,每個老師的講課時間都是規定好的,老師必然要改變授課方式。因此,建議家長從現在開始就要培養孩子多提問、多思考、多總結的學習習慣。

    2.學習要求:從指令性到計劃性

    提前改變:學會預習,提高學習主動性

    從小學升入初中,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

    小學階段的學習主要依賴老師的安排,學生只要完成寫字、造句、背課文這些老師下達的簡單“學習指令”就行。但初中則要求學生自覺主動並且有計劃地學習。

    一般的學生只是單純完成學校和老師交給的作業就覺得完成了學習任務,而優秀的學生基本上都有預習課本的學習習慣。從小學升入初中要求學生的學習態度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3.學習行為:從隨意性到目標性

    提前改變:培養孩子做一週學習安排

    進入初中以後,由於學習內容和學科的變化,原先的學習方法和習慣要隨之改變。原本可能透過短計劃就能實現的學習任務和目標,到了初中之後則要求學生有一個“長安排”的計劃,才能實現。

    建議家長現在就開始培養孩子制定一週學習計劃和安排一週學習任務的習慣。

    4.學習時間:從短時性到長時性

    提前改變:擇校也要考慮路途因素

    現在小學生的學習時間安排基本上是“4+2”,即在學校花4個小時學習,在家裡花2個小時學習。而升到初中後,學習時間就要變成“8+4”。到校時間提前了,下課時間又推遲了,家長要做好學習時間調整的準備。

    學習時間增長了,家長也要對那些比較好動的小孩進行習慣上的糾正,比如之前孩子只能在位置上坐10分鐘,現在可以開始訓練孩子安靜地坐上15分鐘甚至20分鐘。

    5.學習內容不同:從單純性到多樣化

    提前改變:別偏科,多看看基礎科學

    小學和初中面臨的任務和學科學習的內容差異很大。總體來看,小學的課堂教學容量小,作業量小,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鞏固,主要是語文、數學和英語三大學科的學習。

    到了初中,多出了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等幾大學科,而且知識系統性比較強,需要孩子課後花時間去消化,不然很容易導致成績下降。

    建議小學階段的學生如果偏科現象過於嚴重,現在就應開始糾正孩子的偏科習慣,讓孩子在課餘時間多看看與基礎科學相關的書籍,涉獵這方面的知識。

    家長甚至可以讓孩子多翻翻十萬個為什麼之類的指導讀物。

    面對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的不一致,孩子們,要學會換腦啦!

    家長要鼓勵孩子扔掉“小學思維”和“小學的學習方法”,用一種新的思維和方法去對待新一階段的學習。

    可以舉這樣一個例子,在小學時,當學習“用簡便方法計算式”時,方法無非就是那樣幾種,老師也會帶著學生多次練習在這種重複的練習中,孩子很容易就會明白這種題目的解題方法。但到了七八年級,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也許一節課,孩子僅僅就學習了這樣一個數學概念:多邊形的外角和等於360度但當孩子看到對應的練習題目時還會不知所措,如“已知一個多邊形的每一個外角都不小於60度,問這個多邊形至少會有多少條邊。”這是八年級數學中的一道題目,這道題目的考查點只有一個,就是“多邊形的外角和等於360度”,但它考查更多的是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初中數學是一個“換腦”的學科,它能把孩子的“小學生思維”轉變成“成人思維”。初中數學的“換腦”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當孩子思維不嚴謹時,透過初中數學的學習和訓練,孩子的思維就會變得十分嚴謹。

    2.當孩子的反應不靈敏時,透過初中數學的學習和鍛練,孩子的反應就會變得十分靈敏。

    3.當孩子的思維沒有邏輯性時,透過初中數學的學習和練習,孩子的思維就會變得邏輯性極強。

    由以上三點看來,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知識範圍與思維方式兩個方面,要學好初中數學,一定要讓自己的思維更富邏輯性,要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總結

    小學升初中,是孩子學習生活的一個重大轉變。這種轉變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學習環境的改變。

    二是學習內容的改變。

    三 是教學方法的改變。

    那麼老師的教學方法改變了就要求我們學生的學習方法也要隨著改變,那我們先重點了解一下學習方法的轉變。

    中學教師的講課方式與小學教師有明顯的不同。在小學階段,孩子習慣了被教師牽著手走路,一個新知識,老師往往不厭其煩地講幾遍,而到了中學,知識量大,課時安排緊,老師講課很少有重複的時間。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小學教師更注重的是以他為主導帶動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上課專心聽講,下課完成作業的學生必能取得好成績;但中學教師在教學中更注重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習,所以只滿足於聽課、完成作業的學生可能不再取得好成績了。這使中學生感到了較大的學習壓力。如果這一問題解決不好,將會導致整個中學階段學習的落後。因此,升入中學後孩子常感到很不適應。一些孩子還用小學的學習方法對待中學的學習,成績下降。在這種時候,家長切莫簡單地責怪孩子,最好和他們一起分析原因,找出不足,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儘快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

    1、養成課堂上專心聽講的習慣。充分利用45分鐘的時間,跟著老師講課的思路積極思考,認真領會,力求在課堂上掌握知識,課後獨立完成作業,這樣時間長了,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作好課堂筆記。有些孩子在課堂上沒有認真做筆記,臨到考試時複習不得要領。剛開始,孩子可能記得較亂,也記不全,家長可每天檢查筆記,讓他們重新整理,指點他們如何記得快、記得好。

    3、 搞好預習、複習。在中學階段,課前預習非常重要。頭天晚上把老師第二天要講的內容好好看一遍,老師講課時,就能積極配合。特別對預習中的難點問題能夠有重點地聽,加深理解。複習也不能到考試時才臨陣磨槍。每天晚上都要把當天學過的功課認真看一下,學完一個單元,便將學過的知識利用文字和表格的形式總結、歸納,使之系列化。

    4 科學運籌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最好把一天的時間做個統計,分而置之。如放學後到晚飯一般有一個小時,可用來完成作業。晚飯後稍事休息就可做習題和有計劃的複習。早起抽時間背英語或語文。總之要注意勞逸結合,提高效率。總之,學校、家長和學生本人重視過渡期,讓孩子邁好中學第一步!讓每一個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悅!

    題主看完上述後還換老師嗎?如果要換的話,就說“我們不補了”,老師會理解的,畢竟成績越來越差。

  • 4 # 南寧中考君

    個人觀點,應該從多個方面去看看孩子為啥成績下降,跟孩子所在學校的老師,培訓機構的老師,還有跟孩子溝通,看看到底問題出在哪一個環節,這個很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夫妻之間沒了感情和信任,只為了孩子而堅持下去是不是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