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小學生

    感謝悟空問答官方邀請!張覺一生歷三朝,先遼,中金,後宋。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張覺的經歷,相信會對他有一個冷靜的評價。張覺是平州義豐人,在遼國第進士,為遼興軍(平州軍號)節度副使。遼國末年,他欲乘遼室衰微之際在平州割地稱雄,不久平州發生鎮民殺節度使蕭諦裡事件,張覺平定亂事後被屬下推領州事。隨著遼軍的節節敗退,張覺感到遼國必亡,因此積極擴充實力。此時的遼國“蕭後遣時立來知州,(張覺)拒弗納。”自立之心昭然天下。

    奪取平州這一戰略要地一直是金國的既定方針,這樣一來金國必然會與張覺發生衝突。但金國一開始並不想武力解決,希望以拉攏的方式爭取張覺歸降。於是金國在公元1123年授張覺為臨海軍節度使,知平州。但是一心想割地自雄的張覺並買賬,金人無奈,只得設計擒殺張覺。原遼國降臣康公弼認為還是和平解決最好,於是自告奮勇到張覺營中充當說客。張覺對康公弼表示並不想與金國為敵,他之所以一直整軍備戰是為了防範遼國的蕭幹。並說了如下一段頗具迷惑性的話:“遼國八路七路已亡,獨一平州存,敢有非望?鄉兵所以未敢解甲者,北防蕭幹侵掠也。”而康公弼對降金本來就三心二意,此次又受了張覺的賄賂,因此回到金國後欺騙完顏粘罕張覺確有降金之意。完顏粘罕輕信了康公弼的話,擢張覺為中書門下平章事,判留守事,昇平州為南京。

    在張覺迷惑金國不久後的五月,金太祖遣左企弓護送在燕山劫掠的官員、富戶、財物等路過平州時被張覺殺害。張覺隨後公然歸遼反金,奉遼天祚帝為正朔。金太祖聞訊大怒,決意武力平定張覺。而此時的北宋也對張覺佔領的平州頗有興趣,北宋認為如果可以將張覺歸附,這樣一來平州地區將成為金國南下燕山的一塊屏障。宋徽宗顧不得此時與金國的盟友關係,決定招附張覺,張覺也在金國的壓迫下倍感緊張,因此雙方一拍即合。北宋任張覺為泰寧軍節度使,令其世襲平州。

    金國對北宋接納張覺一事非常惱火,本來在宋金聯軍滅遼的過程中金國看到北宋是比遼國更加腐朽不堪的政權,早已定了滅宋的國策,但一直苦於沒有出兵的藉口,而這次張覺事件正好給了金國南侵的口實。除此之外,宋金聯軍前,金國曾答應將燕雲十六州歸還北宋,但戰爭結束後金國一直藉故不給,其實就是恃軍耍賴。為此,北宋與金國一再交涉,但都無果而終。這次北宋不費一兵一卒就取得了營、平、灤三州,金國豈能坐視不管。於是金太祖決定侵宋,順帶收拾掉張覺。

    張覺以五萬人屯於潤州(今天河北秦皇島西北)近郊,與金兵兩次接仗均被擊敗。在第三次兔耳山之戰中,金兵大敗。北宋聞訊大喜,建平州為泰寧軍,以張覺為節度使,賞絹銀數萬。張覺遂放鬆警惕,在迎接北宋犒軍官員時被金人擊敗,張覺無奈連夜逃到燕山府,改名趙秀才,藏匿於郭藥師的常勝軍中。

    張覺兵敗之後,金國遣使令平州軍民投降,不想平州軍民拒絕投降,而且殺了金使,立張敦固為都統,閉門堅守。金國見平州軍民難以屈服,轉而向軟弱的北宋政權施加壓力,他們指責張覺是金國的叛將,北宋接納張覺屬於“納叛”,責令將其交出。最初北宋並不打算將張覺交予金人,無奈金國索人頗急,並以武力威脅。北宋無奈,只得將張覺縊殺後,把其頭顱連同二子一併送交金人。

    北宋處理張覺一事的做法徹底寒了原遼國降將郭藥師的心,他對張覺的遭遇非常痛心。軟弱的北宋朝廷既不能庇護張覺,當然也無力為其他降宋的遼臣、遼將提供庇護。因此郭藥師對北宋朝廷提出這樣的疑問:“若來索藥師,當奈何?”自此,郭藥師徹底看透了北宋統治者的嘴臉,隨後不久率麾下常勝軍三十萬投降了金國。郭藥師的降金使北宋的北部屏障蕩然無存,使得南下侵宋的金國鐵騎如入無人之境。可以肯定的講,北宋此舉無異於自食惡果,更沒有資格去指責郭藥師。

    古人講,識時務者為俊傑。顯然,張覺一不識時務,二不是俊傑。他對局勢的錯誤判斷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趁天下大亂之際割地自雄本是人之常情,擴充軍馬,保持實力作為自己的政治資源亦是無錯。然在宋金之間的錯誤站隊完全暴露了他拙劣的眼光。因為當時在宋金聯軍滅遼中北宋軍隊的戰鬥力已被暴露無遺,它連行將滅亡的遼國都打不過,更不用說新興的金國鐵騎了。而腐朽軟弱的北宋政權必將會成為下一個遼國,顯然,金國也決不會放棄這樣的天賜良機。而張覺不僅沒有正視這個事實,反而對金國的招降虛與委蛇,況且金國對他的招降可謂是誠意十足。在如此清晰透徹的局勢前卻犯了一個無比糊塗透頂的錯,顯然,這個錯誤的代價過於殘酷。

  • 2 # 覃仕勇說史

    答:怎麼說呢?我覺得,張覺是一個文武雙全、有追求、有抱負的漢人。只不過,他誤判了形勢,高估了北宋的軍事實力,最主要的是,不知道宋徽宗是一個視國事如兒戲、承諾如放屁、做事無厘頭,卻又無比陰狠毒辣的人,最終,莫名其妙地成了一個可憐的犧牲品。

    下面簡單說說張覺其人其事。

    張覺是平州義豐(今河北灤縣)人,參加遼國科舉考試中進士第,擔任遼朝興軍節度副使。

    遼朝末年,遼國境內大亂,平州路也爆發民變,節度使蕭諦裡在混亂中被殺。

    在這亂哄哄的情況下,張覺組織起軍隊迅速撫定了叛亂。

    由於遼廷內部也亂得不可開交,也沒有人來過問此事,州民就推舉張覺為權領州事,即代理平州事務。

    不難看出,張覺很有兩把刷子的。

    宋、金透過海上結盟,對遼國實施南北來攻,遼廷風雨飄搖,滅亡在即。

    張覺於是暗中招兵買馬,積蓄實力,整訓軍隊五萬餘人,馬千匹,意圖在亂世中割據,把蛋糕做大。

    蕭後、蕭乾等人先後派大臣來出任平州知州,張覺當然不肯拱手相讓,一一將之逐走。

    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十二月,金軍攻下了燕京,遼朝算是滅亡了。

    宋、金雙方當張覺不存在,坐地分贓。

    平州在遼朝南京道中,資源缺乏、物產貧瘠,金人卻堅持要將之劃歸自己統治之下。原因很簡單:平州戰略地位重要,其境內的榆關是金朝統治下的遼東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

    一番談判下來,太行山以東的燕、薊、檀、景、順、涿、易七州劃歸宋朝,平、灤、營三州屬金國。

    本來,在兩國結盟前,說好是要把燕雲十六州劃歸宋朝的,但金人態度強橫,宋朝最終被迫同意了這個結果。

    談判結束,金主阿骨打也沒有冒冒失失地派人去接管平州,而是派人對張覺摸底、做張覺的思想工作。

    偌大遼國,都已經被金國以狂風掃落葉之勢平滅,張覺自知小小一個平州,難以與新興的大金國抗衡,誠懇地對金國使者說:“契丹八路失陷,只剩下平州獨存,我哪敢有異志?之所以沒放下武器,全是為了防備蕭幹。”同意接受招降。

    為了展示出對平州的重視程度,金主阿骨打宣佈昇平州為大金國的南京,任命張覺為南京留守。

    然而,大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四月,金軍按照宋金雙方的協定從燕京撤走,宋軍進駐燕京,張覺的心思發生轉變了。

    當時,大批大批的燕京的原籍居民被金兵強行遷往遼東。這些人有家不能回,流離失所,到了平州,知道張覺原系遼將,平州境內又沒有金軍駐紮,就集結成請願團,找張覺哭訴,說:“金人使我們背井離鄉,無處安身。你臨巨鎮,握強兵,如能盡忠於遼,必然能使我們復歸鄉土。”

    遼朝的翰林學士李石也對張覺說:“聽說天祚帝兵勢復振,出沒於漠南之間,張公你若能仗義勤王,奉迎天祚帝,以圖恢復舊邦,可先將左企弓這些國家敵人捉起來,一個個殺死,釋放燕地居民,讓他們回家安居樂業,再以平州歸宋,宋必定接納,到時平州便成為了宋朝籓鎮,就算金人加兵,咱們內用營、平之兵,外借助宋朝的力量,並沒有什麼可怕的!”

    張覺被說動了,發兵劫殺了押解燕民遷徙的金兵金將,恢復遼朝年號,稱保大三年。

    燕民一個勁地稱讚他忠義,高高興興地搬回了燕京。

    不過,張覺雖然恢復了遼朝年號,仍清醒地認識到自己難以抵擋金國的報復。

    事實上,他也做好了下一步打算。

    他身為漢人,早有歸宋之想,而在宋朝收復燕京後,平州已經和宋朝接壤,則他的歸宋之念與日俱增。

    所以,他表面說是要忠於遼國,實際上卻在尋找機會歸宋。

    他讓李石化名為李安弼,帶著平州的地圖赴燕山府,以獻土為名,求助於宋朝。

    宋徽宗滿口答應接收,將平州路改為泰寧軍,任命張覺為泰寧軍節度使,總知三州兵馬事,李安弼(即李石)等人皆升為徽猷閣待制,宣撫司犒賞銀絹數萬。

    張覺和宋徽宗的行為激怒了金人。

    金人傾力攻打平、灤、營三州。

    三州力不能擋,相繼失陷,張覺逃入了燕京尋求保護。

    金人則派人到燕京索要叛臣張覺。

    宋徽宗一看玩出火了,為了撇清關係,讓人把張覺交出。但他又擔心張覺向金人透露出自己接納之事,下令將張覺殺了,送腦袋消災。

    這還不算,為了免除不必要的麻煩,宋徽宗又讓人把張覺的兩個兒子都殺了。

    宋徽宗沒有想到,自己這種做法,嚴重傷害到了歸宋漢人的感情!

    原先宋朝和金人談判收復燕京,在“還土不還人”的政策上簽字,燕地百姓已經大失所望,而當張覺被宋徽宗當作“投名狀”進獻給金人,燕地的漢人對宋朝完全絕望,有的甚至怨恨起來。

    史稱,對張覺的遭遇,“燕之降將及常勝將軍皆泣下”,燕京降將郭藥師更憤憤不平,含淚道:“要張覺的人頭就割張覺的人頭,如果要我郭藥師的人頭,我郭藥師的人頭也肯定不保!”

    而金人從宋朝對待張覺的態度上,也更看宋朝不起了。

    後來,就發生了金兵南下伐宋、郭藥師在關鍵時刻反戈一擊、燕京失守、東京失守、兩河失守的驚天奇禍——靖康之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資料技術中,關於使用者行為分析方面的有哪些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