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懶散叔叔
-
2 # 文人草堂
以宋江,或者,說以宋江為首的詔安派,他們的角度來說:宋江的做法,是對的。而且,還是唯一的一條道路。
但是,熟悉《水滸傳》的朋友,都可能瞭解,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可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樣,一團和氣,忠義群英,替天行道。
其實,裡面是有許多的小群體,小幫派的。比如,以宋江為首的,咱們姑且就叫詔安派,像宋江,吳用,盧俊義,包括大刀關勝,秦明,呼延灼等等,這些人可以說是典型的“愚忠”代表,都是渴望歸順朝廷,建功立業的。
另外,以武松,林沖,魯智深,浪子燕青等等為代表的逍遙派,他們是典型的反對詔安,林沖自不必說,有個人恩怨。武松,魯智深,都是武林中人,根本不喜朝堂約束。
還有像阮氏兄弟,時遷,石秀這些基本屬於草莽英雄,中立一派,說白了,我不摻合你們這些事情,只要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就成。
另外,像什麼蕭讓,安道全,金大堅,皇甫端這些奇能異士,還有小山頭勢力,大派系裡面,還有各自的小派系。
一句話,水太深了。
所以,宋江被詔安,征討方臘。對於那些想要建功立業的人,是正確的事情,而對於其他派系的人,就是被“逼上朝堂”,無奈之舉。
-
3 # 草長禿鷹飛
至於招安進入朝廷了,那麼你就是朝廷一員,做事情就由不得你了。
我們都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號稱自由的江湖裡混飯吃,有時候還要身不由己,隨波逐流。何況你現在被招安,變成了大宋的公務員?朝廷一紙命令下來,你抗命不遵是要殺頭的。
所以明明知道這是朝廷的借刀殺人之計,那也只能含著淚吞下這杯毒酒。畢竟你去徵方臘,還有可能活著回來,不去,那就是叛逆,直接就要砍頭,難道還要走原來的老路子,跑回梁山去當賊寇?梁山派系林立,你出爾反爾要造反,只怕內部立馬就炸窩,這都不用朝廷怎樣,內部就先亂了。宋老大的權威也就消失殆盡了。所以說大宋朝廷讓宋老大去打方臘,是非常狠的一招,而梁山勢力卻不得不去。
結果大夥也都看到了,徵方臘打是打贏了,梁山好漢也消耗殆盡,活著的各路人馬人心思動,出家的出家(魯智深、武松),棄官的棄官(燕青),出國的出國(李俊團伙);剩下的,要麼本來就是朝廷的人(關勝等人)要麼乾脆給你安個罪名,讓你滾蛋(阮小七)。真正忠於宋江的人,只有那麼寥寥數人(李逵、吳用等人)。
這個時候朝廷要收拾你就簡單多了,一杯毒酒下肚,一了百了。梁山108路魔神,從此煙消雲散,消失在歷史的塵埃裡。
-
4 # 飄逸的逗號
不請自來,我說說這個問題吧,我覺得宋江招安徵方臘是不得已為之。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組織架構問題。在王倫和晁蓋說了算的時候,非常注重組織的嚴密性。換而言之,他不會招收各種來歷不明的人,更不會招收各種,與白道關係密切的人。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晁蓋割何濤耳朵,把黃安囚禁死看出來。也可以從當時的梁山,把官兵俘虜當奴隸看出來。換而言之,並不是誰也能成為梁山好漢的,換而言之,誰想上梁山,先得交一份投名狀!到了宋江時代。梁山就不再注重組織的嚴密性了。總而言之,梁山的大門永遠敞開,誰想上梁山,梁山也歡迎。關鍵是,你不想上梁山,梁山也會逼你上梁山的。在這種背景下,梁山自然是迅速的膨脹了起來。
二、對招安持不同的態度。 在領袖層面,宋江無疑是招安的“領袖人物”。盧俊義也是願意招安的,這從他最後和燕青的話別中可以看出來。被宋江裹挾上山的將領,如呼延灼、秦明、關勝、徐寧等人則無非是爭個官大官小罷了。對招安最強烈的阻擊,來自武松、魯智深為首,加上黑旋風李逵,這幾個人構成了反招安的“激進譜系”。武松與魯智深的經歷大致相似,加上他們自身對於朝廷的認識,使他們對招安路線很反感。李逵雖是宋江的心腹,可他頑童式的嗜殺性格,加之天生散漫不受管束,對於招安他有著近乎本能的牴觸。人數最多的是底層的嘍囉。他們上來梁山,目的其實很單純,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能“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頂多再加上“論秤分金銀,成套穿衣服”。
三、梁山內部矛盾。招安一事,直接暴露了梁山好漢之間的矛盾。好漢之間,雖是“八方共域”,卻未必“異姓一家”。性情豪邁的魯智深就看不上委瑣吝嗇的李忠周通;出身高貴的盧俊義柴進及名人之後關勝呼延灼等,不大會和出身低微的白勝段景住等末位好漢有多深的感情;燕青樂和蕭讓這樣雅緻的伶俐人,也不會和目不識丁、只知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粗野漢子有多少共同語言;而飽受正統教育的林沖,更不會和貪財好色、殺人越貨、吃人心肝的王英之流同心同德。梁山內部已經隱藏有不安定的因素,透過招安這一事件,這種矛盾開始明朗化。
四、梁山發展面臨問題。朝廷已經三番五次的徵繳梁山集團,梁山雖然說佔著地勢幾次打敗了朝廷軍隊,但是梁山面臨的二個問題:一是主動兼併別人,二是維持現狀。維持現狀的話車馬錢糧,那麼多人的吃喝拉撒,這些人都是奔著大碗吃肉大碗喝酒來的,這種現狀能維持多久?那麼兼併別人呢?周邊能打的地方他都打下來了,再大一些的集團,勢均力敵的方臘田虎王慶等又不能立刻打下來,兩敗俱傷還得讓朝廷佔便宜。比如後期梁山打祝家莊曾頭市都不能砍瓜切菜,打個方臘更是兩敗俱傷,這還是在朝廷有後勤保障的時候。
梁山面臨內憂外患,表面上看不出來,眾家兄弟一團和氣,但是它的發展已經面臨瓶頸,要想打破這種瓶頸,就必須在反叛、兼併、招安上做選擇,畢竟梁山領軍人物中原路是朝廷這個集團的人多,宋江又有一種自卑感,所以就接受了招安,雖然在讀者看來辱沒了一個義字,但其實是有必然的道理的,既然接受了招安,你就得聽朝廷的話,說真的朝廷也不傻,其實就是變相的削弱你,你說什麼?你不聽了,對不起,你接受招安以後你其實已經被包圍了,你不去也得去。
-
5 # 揚眉2018
若放在現在來看,在宋江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時,他便有願朝廷招安之意,也付出征討方臘之行,結果幾乎是斷送了整個水泊梁山,除了少數人離開,當官,連他自己都未能倖免。想想那大塊吃肉,大塊喝酒的梁山好漢這又如何能算是對。
可在當時那個時候,情況卻並非如此,朝廷仍是正統,他們仍是受刑刺配之人,雞鳴狗盜之徒。雖不做傷人性命,奪人財物之事,可終究是盜匪。寫有“替天行道”四個大字的杏黃大旗在那個訊息閉塞的年代,仍是未能讓所有百姓知道他們作為,百姓小富即安,無病無災便足以過完一生,在他們眼裡宋江等人終究只是盜匪,而非好漢。
可既然如此為何不推翻那軟弱無能,昏官當道的朝廷。但哪有那麼簡單,宋江之於方臘只是小頭,連方臘都不一定能推翻朝廷何況他們,若他們聯合……想想宋江、武松等梁山好漢又豈會與那些真正盜匪為伍。
若一生為寇,倒是可痛快一生。但這又如何是梁山好漢心中之抱負,又如何對得起那“替天行道”四個大字。
-
6 # 樂玲悠宇208
不是對不對的問題,而是方臘目的很明確需要推翻宋王朝,而宋江卻是一心想為朝庭效力,謀一官職,從上梁山第一天起就沒有想過推翻朝廷,改聚義廳為忠義堂,以表明對朝廷的忠誠!宋江與方臘目的不同,思想態度的不同從而影響雙方的對立面,犧牲眾兄弟與方臘血拼,足見宋江作為CEO的水平與能力的低下與弱智,其實梁山英雄當中比宋江的指導能力的能人多的是,只不過被一群被他收買(沒上山之前被宋江施捨)的人力捧才當上寨主!粱山興也宋江,敗也宋江!
一群英雄被宋江指錯方向,兩路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就這樣相互廝殺兩敗俱傷!遺憾的《水滸傳》,遺憾的英雄,遺憾世人!
-
7 # 日記哥愛讀書
《水滸傳》後期招安前,108將聚齊之後,這段時間,梁山好漢應該走的路,思考的問題,必然是軍事戰略,而且是很久很長的一段時間,其存在的意義也必然應該是軍事戰略意義,所走的路線,也必須從軍事戰略路線出發。八百里水泊梁山並非是鐵桶一般嚴謹,嚴密!而宋江執掌梁山之後,似乎什麼人只要納了投名狀都可以上梁山入夥兒,可以“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人不分好壞上梁山這可以,朝廷的間諜打進來一個,就可以策反軍事防範力量薄弱的水泊梁山。梁山的固守憑藉的是八百里水泊的天險。就梁山的軍事戰略意義與方臘相比,可以說是差遠了,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並且很明顯的一點,無論宋江與朝廷交鋒還是方臘迂迴,首先就輸於政治上的被動,軍事上以逸待勞!
梁山宋江是假造反真投降的方針,而朝廷中的蔡京高俅之輩對付其的策略是“一日為匪,終身為盜;惡龍鬥猛虎,以寇制寇”,以平叛為藉口,使梁山在鬥爭中內耗,用其達到萬劫不復的目的。
所以,宋江招安之後徵方臘,從政治與軍事角度講是被動且可以講是完全錯誤的。雖然招安前大敗高俅,但是沒等多久,招安之後又徵方臘,並且是遠征,攻破一座座城池後,朝廷派童貫為帥督戰,並取代了梁山的戰績。既失去了戰鬥的主動權又失去了戰爭勝利後的榮譽感!軍師吳用與公孫勝的存在等於毫無作用,另外有軍事才華的將領呼延灼與林沖並未發揮其作用,並且軍事將領的發揮是消極的!這與宋江的領導失誤不無關係!在此情形之下,一個小小的方臘就令梁山透支,損兵折將過半,西征遼國當然是誇誇其談!
六根束縛多年,四大牽掛已久。堪嘆時光火中,翻了幾個跟頭。閻浮世界諸眾生,泥沙堆裡頻哮吼!
試看林間幾多俊逸風流,莫談世間鄉野荒誕無聊話!
-
8 # 田宗連
《水滸傳》是一出歷史悲劇。首先談一談宋江此人。他出身比較富裕的封建地主家庭。在衙門做小吏。受過儒家教育。後來陰差陽錯,被逼上了梁山。但念念念不忘,還想到朝廷做官。接受招安是宋江主謀,本身就是一條不歸路。招安後再被派去打方臘,更是一錯再錯。打方臘無論勝敗,都沒好下場。建封王朝怎容得所謂反賊存在呢?他們永遠不會放心,必除之而消除隱患。
-
9 # 才華橫溢啊
其實很多朋友受老版電視劇的影響,認為宋江招安不對,葬送了梁山的前程,也害的眾弟兄死傷慘重。更是讓林沖氣死,武松斷臂,魯智深出走。但是原著中並不見於這些,宋江為何一心要招安?因為宋江為梁山的長遠著想,不想讓子孫後代都揹負一個“賊寇”的罵名,所以想透過招安來洗白。如果不招安,被朝廷圍剿也是死,那樣的死,就是死於流寇作亂被誅,而歸順朝廷後,打著朝廷軍隊的旗,出征各方,如戰死便是為國盡忠,死得其所。人都有一死,與其落了個“流寇作亂被誅”的名聲不如落個“為國盡忠”的美譽!
回覆列表
這應該是水滸傳中最讓人鬱悶的一節了,散人堂主覺得“大丈夫不該受制於人”。
我們大家都看過電影《勇敢的心》,華萊士為了“freedom”流盡了以後一滴血,雖然最後為人所害,但他的精神一直鼓舞著後來的蘇格蘭人。
而宋江詔安徵方臘,實在讓人痛心,英雄好漢被執掌權柄的勢利之徒唆使,用血肉演繹了《水滸傳》當中最讓人心酸的一段。
宋江原本是想給眾兄弟尋個歸宿,但他沒明白,“世上沒有對錯,只有敵我”,“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可憐了眾好漢忠心於他。
大宋朝廷怎麼能容他們這些“叛逆之人”立於廟堂之上,政治家們是不會和山野之人共伍的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敬請各位看官雅正!請點右上角關注,我們從此一起笑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