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有一句話,
開年熱劇《都挺好》展現了中國式的家庭關係,每個人都看似獨立,實際心理都充滿了未滿足的需求。
而每個人內心未滿足的需求又構成了中國式小家庭裡錯綜複雜矛盾關係的根源。
PART 02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過:
或者說,因為時代,社會,家庭和個人自身原因,每個人都沒有活出自己應有的價值,也沒有活出一個真實的自我。
真實健康的家庭關係永遠是一種各自獨立而平等的多元關係體系。
在自我價值實現的前提下,才能談到共生和互助。
而中國式大多數的家庭往往扭曲了這種邏輯關係,總是為了維護家庭的體面和共生關係,犧牲自我價值和實現去滿足對方的需求。
長此以往,每個人都在家庭中無法活出自我,每個人都在壓制自己潛在需求前提下犧牲自我去滿足別人,家庭中各種各樣的矛盾也隨之產生。
我們來看看《都挺好》家庭中的五個成員的心理狀態,情況便一目瞭然。
PART 03
家中的核心蘇母,從和丈夫蘇大強結合的第一天開始,就帶著強烈的個人目的和為原生家庭自我犧牲的使命,而非愛情本身,只是為了解決自己和弟弟的農村戶口。
當自己遇到喜歡的人時,她也敢於邁出第一步,想結束這段不幸的婚姻,去追尋自己的幸福。
但是陰差陽錯因為懷了明玉而被對方拋棄。
其實即使這樣她也不必再委屈自己,可以繼續追尋自己的幸福和愛情。但是為了孩子,她自己也選擇了隱忍,
或者說,自己也沒有了更好的選擇,只能和蘇大強湊合著過。
歸根結底,蘇母把自己的幸福寄託在了他人的身上,而沒有自己主動去選擇生活。
蘇大強為什麼作?唯唯諾諾地在家庭中過了一輩子。
作為一個男人,本該是一家之主,但是被妻子梟奪去了地位和金錢支配的權力,一輩子沒有自己的獨立人格和意志。
劇中有個鏡頭讓人看了心痛,在賣掉老宅離去的時候,兩個兒子都對充滿自己童年和青年時代美好記憶的老宅飽含了深情,但是本該是對老宅感情最深的父親卻頭也不回的離去。
為什麼原本懦弱膽小一輩子的蘇大強卻在晚年對兒女興風作浪呢?
本該是一家之主的父親和一個男人的自尊在晚年得到了爆發式的反彈,同時他也希望透過作的方式來獲得兒女更多的關心。
在面對保姆那一份明知是虛幻的愛情下,他還是以傾家蕩產的方式選擇了愛情豪賭。
所以,蘇大強真正的內心深處,對於蘇母的愛爾不得也讓他內心渴望一份屬於自己真正的愛情和一份平等而尊重的家庭關係地位。
老大蘇明哲從小就被母親寄予厚望,透過自身的努力和家庭的支援,他也獲得了應有的人生和社會地位。
但是在家庭中,他是大哥,尤其是在母親這一家庭支柱坍塌之後,他也罔顧自身實力,犧牲自己家庭利益來滿足原生家庭的訴求。
因為是大哥,所以他的內心需求是希望在母親去世後成為一家之主,把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庭支撐起來,
同時長久以來在母親壓制下,作為一個男人,他也希望在家庭權力真空下,滿足自己作為大哥的那種支配的權力和慾望。
但是因為從小在母親羽翼的保護下逆來順受,也讓他在處理關鍵問題和矛盾時缺乏決斷力和威嚴的氣場。
對待父親的無理要求,一再忍讓滿足,對待弟弟妹妹的矛盾,也只能充當和事佬而不會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更無法平衡原生家庭和自身小家庭的利益平衡。
老二蘇明成在劇中是反面角色和渣男,但實則因為從小得到原生家庭的愛最多,他反而是劇中最能活出自我的一位。
雖然被斥之為媽寶男也好,渣男也罷,但是他的心理其實是幾個子女中最紮實的一位。對於母親和老宅,他也是感情最深的那一位。
同明玉的矛盾,其實根源來自於對母親愛的愧疚和自身無力的落差,因為明玉的出現,讓他也急於透過投資來抹平和明玉經濟上的差距。
表現在妻子已經明確希望讓他撤掉投資來挽回婚姻這一合情合理的請求之下,言辭決絕地拒絕,甚至不惜換來離婚的下場。
淨身出戶的背後是想挽回最後一絲作為男人的自尊,以一種飛娥撲火似的賭博心態希望換回長久以來對逝去母親愛的虧欠和自己作為一個男人獨立人格的自尊,
只是這一切內在需求的滿足被他構築在以一種掙快錢的幻想之下。
很多人對於蘇明成離婚時候的決絕感到不理解,其實這反而是全劇中處理最為貼切蘇明成人性心理之下的選擇。
小妹明玉成為了劇中的白蓮花,原生家庭帶給她的苦難也讓她博得了很多人的同情。
其實我到認為是作者和編劇刻意美化了人物。在這種被壓制下成長下的孩子,成年後心理健康的機率極低,大部分都過著普通甚至悲催的生活。
這類孩子成年後報復心理極強,但是劇中的明玉卻因為遇到了貴人老懞,過著比兩個哥哥更加優越的生活。我們權且認同這種人設,畢竟人的成長還是由各種複雜因素構成的。
那麼為什麼離家多年的明玉要在母親離世後突然出現並且還在母親去世後深度介入到原生家庭的生活甚至矛盾中去呢?
在明玉的內心需求中,因為從小家庭地位卑微,不如自己的兩個哥哥,而且被母親區別對待。
所以成年後,當自己混得還算不錯的時候,與其說是出於對原生家庭的難以割捨,不如說是希望透過迴歸來找回在這個家庭中曾經失去屬於自己的自尊。
家庭中的幾位男士經濟狀況並不寬裕,她大方出手支援,以此來作為對原生家庭裡母親對待兩個哥哥強於她的反諷。
當大哥借喬遷希望兄妹能一聚時,她寧願選擇獨自吃麵也不願意面對兩個哥哥,
同時在臨走時高傲地丟下一句,“這裡你們隨便點,我可以簽單”,以此來滿足她童年缺失的認同感。
PART 04
但是人畢竟在壓抑自我需求的同時,在底層的需求也得到了釋放和表現,
性我們無法描述,而在劇中的人物都或多或少表現出了某種程度的攻擊性和自戀。
蘇母的自戀表現在自己多為一家之主,對於整個家庭成員的掌控,攻擊性表現在對於丈夫的壓制和對女兒的苛責以及區別對待,把自身未滿足的需求轉嫁到自己的丈夫和女兒身上。
蘇大強的自戀在老婆在世中被壓制,而老婆離世後在兒女的身上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作則是他攻擊性的體現。
他希望透過子女之間的嫌隙和矛盾來實現自己作為父親的核心家庭位置,只是這種方式過於扭曲。
透過換新房來作為一種儀式感彰顯自己作為一家之主的威儀。
大哥蘇明哲自戀體現在作為大哥的虛幻景象中,家庭中任何一個成員都從心底上並不認可他,他並非不自知,所以他的攻擊性往往表現得更陰柔。
他並不是不知道父親在作,他也知道弟弟和妹妹的矛盾難以彌合,所以他從心底上也並不願意從根本上去解決這些矛盾,
而是表面以一種和事佬的方式聽之任之,並不觸及矛盾根本,
因為只有這樣家庭中的其他人陷入這麼一個矛盾的修羅場中,他作為大哥的地位才能得以保全。
蘇明成因為從小得到母親得溺愛,所以他得攻擊性表現得更為強悍,只是有些過猶不及。
暴打妹妹到和妻子離婚,表現了他其實深知自己一直沒有獨立完成過自己人生的任何一件事,以前的過往種種只是在母親羽翼的保護下完成,所以對於投資,就是他的自戀。
他希望自己獨立意志和價值能在投資這件事上完成,只是他太過操之過急。
他的自戀還表現在對於家庭的成員,他除了尊重的母親,他漠視其他的任何人,對明玉,是敵視,對大哥,是鄙視,對父親,是蔑視。
明玉的自戀多表現在因為收入和社會地位高於兩個哥哥,為了找回在童年原生家庭失衡的父愛和母愛,他的攻擊性多表現在對於家庭其他成員的高傲和疏離。
雖然從心理上難以割捨對原生家庭成員的血緣親情,但是在潛意識裡,其實對於自己童年遭遇表現出冷漠的父親和兩個哥哥,心底充滿了憤懣和怨念。
所以對於哥哥和父親總是保持一種疏離感。
PART 05
當然,我們也無法苛責太多,畢竟在那些特殊的年代成長之下,個人價值之於群體是那麼渺小和不值一提,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家庭共生關係也無法簡單地的撇清和割裂。
《都挺好》是中國過去幾十年家庭成長的一面鏡子。
或許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但是劇中人物的特徵和心理投射總是或多或少表現在我們自己和身邊的人際關係中。
這也許也是本劇的劇情和人物能夠廣泛引起共鳴的原因。
PART 06
但是不管如何,如果能活出每個人真實的自我,整個家庭的關係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改善,
作為中國的家庭,我們無法像西方家庭那樣割裂掉家庭成員之間的共生關係,
但是在此之前,每個人自己的需求都能得到充分展現,
每個人的個人價值都能得到完全實現,
每個人都能活出真實的自我,那才能做到家裡人都挺好
PART 01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有一句話,
“一切憤怒的根源都來自於自我需要的未被滿足”。開年熱劇《都挺好》展現了中國式的家庭關係,每個人都看似獨立,實際心理都充滿了未滿足的需求。
而每個人內心未滿足的需求又構成了中國式小家庭裡錯綜複雜矛盾關係的根源。
PART 02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過:
“所謂的中國的家庭關係,多半是在一種共生的體系下互助成長,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缺少各自獨立的人格”。或者說,因為時代,社會,家庭和個人自身原因,每個人都沒有活出自己應有的價值,也沒有活出一個真實的自我。
真實健康的家庭關係永遠是一種各自獨立而平等的多元關係體系。
在自我價值實現的前提下,才能談到共生和互助。
而中國式大多數的家庭往往扭曲了這種邏輯關係,總是為了維護家庭的體面和共生關係,犧牲自我價值和實現去滿足對方的需求。
長此以往,每個人都在家庭中無法活出自我,每個人都在壓制自己潛在需求前提下犧牲自我去滿足別人,家庭中各種各樣的矛盾也隨之產生。
我們來看看《都挺好》家庭中的五個成員的心理狀態,情況便一目瞭然。
PART 03
家中的核心蘇母,從和丈夫蘇大強結合的第一天開始,就帶著強烈的個人目的和為原生家庭自我犧牲的使命,而非愛情本身,只是為了解決自己和弟弟的農村戶口。
當自己遇到喜歡的人時,她也敢於邁出第一步,想結束這段不幸的婚姻,去追尋自己的幸福。
但是陰差陽錯因為懷了明玉而被對方拋棄。
其實即使這樣她也不必再委屈自己,可以繼續追尋自己的幸福和愛情。但是為了孩子,她自己也選擇了隱忍,
或者說,自己也沒有了更好的選擇,只能和蘇大強湊合著過。
歸根結底,蘇母把自己的幸福寄託在了他人的身上,而沒有自己主動去選擇生活。
蘇大強為什麼作?唯唯諾諾地在家庭中過了一輩子。
作為一個男人,本該是一家之主,但是被妻子梟奪去了地位和金錢支配的權力,一輩子沒有自己的獨立人格和意志。
劇中有個鏡頭讓人看了心痛,在賣掉老宅離去的時候,兩個兒子都對充滿自己童年和青年時代美好記憶的老宅飽含了深情,但是本該是對老宅感情最深的父親卻頭也不回的離去。
為什麼原本懦弱膽小一輩子的蘇大強卻在晚年對兒女興風作浪呢?
本該是一家之主的父親和一個男人的自尊在晚年得到了爆發式的反彈,同時他也希望透過作的方式來獲得兒女更多的關心。
在面對保姆那一份明知是虛幻的愛情下,他還是以傾家蕩產的方式選擇了愛情豪賭。
所以,蘇大強真正的內心深處,對於蘇母的愛爾不得也讓他內心渴望一份屬於自己真正的愛情和一份平等而尊重的家庭關係地位。
老大蘇明哲從小就被母親寄予厚望,透過自身的努力和家庭的支援,他也獲得了應有的人生和社會地位。
但是在家庭中,他是大哥,尤其是在母親這一家庭支柱坍塌之後,他也罔顧自身實力,犧牲自己家庭利益來滿足原生家庭的訴求。
因為是大哥,所以他的內心需求是希望在母親去世後成為一家之主,把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庭支撐起來,
同時長久以來在母親壓制下,作為一個男人,他也希望在家庭權力真空下,滿足自己作為大哥的那種支配的權力和慾望。
但是因為從小在母親羽翼的保護下逆來順受,也讓他在處理關鍵問題和矛盾時缺乏決斷力和威嚴的氣場。
對待父親的無理要求,一再忍讓滿足,對待弟弟妹妹的矛盾,也只能充當和事佬而不會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更無法平衡原生家庭和自身小家庭的利益平衡。
老二蘇明成在劇中是反面角色和渣男,但實則因為從小得到原生家庭的愛最多,他反而是劇中最能活出自我的一位。
雖然被斥之為媽寶男也好,渣男也罷,但是他的心理其實是幾個子女中最紮實的一位。對於母親和老宅,他也是感情最深的那一位。
同明玉的矛盾,其實根源來自於對母親愛的愧疚和自身無力的落差,因為明玉的出現,讓他也急於透過投資來抹平和明玉經濟上的差距。
表現在妻子已經明確希望讓他撤掉投資來挽回婚姻這一合情合理的請求之下,言辭決絕地拒絕,甚至不惜換來離婚的下場。
淨身出戶的背後是想挽回最後一絲作為男人的自尊,以一種飛娥撲火似的賭博心態希望換回長久以來對逝去母親愛的虧欠和自己作為一個男人獨立人格的自尊,
只是這一切內在需求的滿足被他構築在以一種掙快錢的幻想之下。
很多人對於蘇明成離婚時候的決絕感到不理解,其實這反而是全劇中處理最為貼切蘇明成人性心理之下的選擇。
小妹明玉成為了劇中的白蓮花,原生家庭帶給她的苦難也讓她博得了很多人的同情。
其實我到認為是作者和編劇刻意美化了人物。在這種被壓制下成長下的孩子,成年後心理健康的機率極低,大部分都過著普通甚至悲催的生活。
這類孩子成年後報復心理極強,但是劇中的明玉卻因為遇到了貴人老懞,過著比兩個哥哥更加優越的生活。我們權且認同這種人設,畢竟人的成長還是由各種複雜因素構成的。
那麼為什麼離家多年的明玉要在母親離世後突然出現並且還在母親去世後深度介入到原生家庭的生活甚至矛盾中去呢?
在明玉的內心需求中,因為從小家庭地位卑微,不如自己的兩個哥哥,而且被母親區別對待。
所以成年後,當自己混得還算不錯的時候,與其說是出於對原生家庭的難以割捨,不如說是希望透過迴歸來找回在這個家庭中曾經失去屬於自己的自尊。
家庭中的幾位男士經濟狀況並不寬裕,她大方出手支援,以此來作為對原生家庭裡母親對待兩個哥哥強於她的反諷。
當大哥借喬遷希望兄妹能一聚時,她寧願選擇獨自吃麵也不願意面對兩個哥哥,
同時在臨走時高傲地丟下一句,“這裡你們隨便點,我可以簽單”,以此來滿足她童年缺失的認同感。
PART 04
但是人畢竟在壓抑自我需求的同時,在底層的需求也得到了釋放和表現,
弗洛伊德提出關於人底層的三個需求,性,攻擊性和自戀,性我們無法描述,而在劇中的人物都或多或少表現出了某種程度的攻擊性和自戀。
蘇母的自戀表現在自己多為一家之主,對於整個家庭成員的掌控,攻擊性表現在對於丈夫的壓制和對女兒的苛責以及區別對待,把自身未滿足的需求轉嫁到自己的丈夫和女兒身上。
蘇大強的自戀在老婆在世中被壓制,而老婆離世後在兒女的身上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作則是他攻擊性的體現。
他希望透過子女之間的嫌隙和矛盾來實現自己作為父親的核心家庭位置,只是這種方式過於扭曲。
透過換新房來作為一種儀式感彰顯自己作為一家之主的威儀。
大哥蘇明哲自戀體現在作為大哥的虛幻景象中,家庭中任何一個成員都從心底上並不認可他,他並非不自知,所以他的攻擊性往往表現得更陰柔。
他並不是不知道父親在作,他也知道弟弟和妹妹的矛盾難以彌合,所以他從心底上也並不願意從根本上去解決這些矛盾,
而是表面以一種和事佬的方式聽之任之,並不觸及矛盾根本,
因為只有這樣家庭中的其他人陷入這麼一個矛盾的修羅場中,他作為大哥的地位才能得以保全。
蘇明成因為從小得到母親得溺愛,所以他得攻擊性表現得更為強悍,只是有些過猶不及。
暴打妹妹到和妻子離婚,表現了他其實深知自己一直沒有獨立完成過自己人生的任何一件事,以前的過往種種只是在母親羽翼的保護下完成,所以對於投資,就是他的自戀。
他希望自己獨立意志和價值能在投資這件事上完成,只是他太過操之過急。
他的自戀還表現在對於家庭的成員,他除了尊重的母親,他漠視其他的任何人,對明玉,是敵視,對大哥,是鄙視,對父親,是蔑視。
明玉的自戀多表現在因為收入和社會地位高於兩個哥哥,為了找回在童年原生家庭失衡的父愛和母愛,他的攻擊性多表現在對於家庭其他成員的高傲和疏離。
雖然從心理上難以割捨對原生家庭成員的血緣親情,但是在潛意識裡,其實對於自己童年遭遇表現出冷漠的父親和兩個哥哥,心底充滿了憤懣和怨念。
所以對於哥哥和父親總是保持一種疏離感。
PART 05
當然,我們也無法苛責太多,畢竟在那些特殊的年代成長之下,個人價值之於群體是那麼渺小和不值一提,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家庭共生關係也無法簡單地的撇清和割裂。
《都挺好》是中國過去幾十年家庭成長的一面鏡子。
或許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但是劇中人物的特徵和心理投射總是或多或少表現在我們自己和身邊的人際關係中。
這也許也是本劇的劇情和人物能夠廣泛引起共鳴的原因。
PART 06
但是不管如何,如果能活出每個人真實的自我,整個家庭的關係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改善,
作為中國的家庭,我們無法像西方家庭那樣割裂掉家庭成員之間的共生關係,
但是在此之前,每個人自己的需求都能得到充分展現,
每個人的個人價值都能得到完全實現,
每個人都能活出真實的自我,那才能做到家裡人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