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伊妹兒媽媽
-
2 # 雲彩教養筆記
如何從一個一問三不知的孩子裡問出孩子在幼兒園的事情?
孩子一上幼兒園,每天都牽動著父母的心,每天放學都會破不接待地想了解孩子一天在幼兒園的事情。
是不是開心?有沒有被欺負?老師教了什麼東西?
有的孩子能回去把一天發生的事情,甚至老師之間說的每句話都復術得一清二楚,而更多的孩子是一問三不知。
其實,這中間很大的原因孩子家庭文化的差異上。
那麼,如何讓一個一問三不知的孩子說更多呢?
家長的問法是關鍵。每天一接到孩子,很多家長都會第一句就問,今天在幼兒園怎麼樣啊,吃飯吃飽了嗎?有人欺負你嗎?
其實,當孩子聽見這一連串問題的時候也是愣了,他們不知道回答哪一個,怎麼回答。特別是聽到有人欺負之類的,孩子腦子就會想,幼兒園會有人欺負嗎?對了……誰誰誰拽了,是不是欺負我了?
當孩子說吃飽的時候,有的家長還會問一遍,是吃飽了嗎?其實,家長只想要個肯定的答案,可孩子一聽,自己說的答案媽媽不喜歡,媽媽是想要沒吃飽的答案呀……這就是很多孩子問第一遍和第二遍出現不同的答案。
孩子回答不上來,並不是不想說,而是真的不知道如何組織語言去說。
像這類問題,直接問,對孩子來說是挺難回答的,一天發生那麼多事,能記住也不容易,就拿成人來說,突然有人問你今天你做了什麼,成人也不能馬上就能回答的,也會想半天,很多事也是想不起來的。
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說,那就不一樣了。
家長可以這樣去引導,先跟孩子分享一件自己的事,再問孩子能跟媽媽分享一件自己的事嗎?
這樣孩子更願意說,也知道怎麼說,
有些話,孩子不會給你講,但會玩給你看。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特別是角色遊戲,有些話孩子不願意說,但在玩遊戲中會不自覺地玩給你看。
所以,家長可以多陪孩子玩遊戲,在遊戲中你會知道孩子的東西更多。
每天問孩子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孩子回家會說很多,很大部分也是家長經常問,時間一長,你不問孩子,孩子也會回來跟你講。這個可以試試,親測有效。
總之,有時候沒有答案,是我們沒有問對問題。不要太高估了孩子表達能力,家長的引導很重要。
每個問題背後都藏著一個未曾被發現成長秘密,遇見問題,遇見成長!嗨!我是時光小兜❤️ -
3 # 茜媽帶娃
你好,我是一名“90”後寶媽,也是一名小學老師。上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很小,也是第一次離開親人,這時候,最緊張的並不是寶寶們,而是家長們。雖然上的幼兒園是經過多次考察精挑細選的,但是總是不放心,不知道寶寶在幼兒園的具體經歷,只能想方設法從孩子口中探知一二,可是孩子又很小,無論是表達、理解或是記憶方面都不一而足,無法詳細解說自己在幼兒園的經歷,所以很多寶媽希望有一個好的方法瞭解孩子在幼兒園一天的經歷,尤其是孩子在幼兒園學到什麼或者說是幼兒園教了什麼。
講究詢問方法
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年齡還小,普遍在3到6歲,當然,還有一些私立幼兒園上的更早,這時候的孩子在父母眼中確實是一問三不知。但這時候,父母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究竟是孩子“不知”還是家長問的不對。
孩子和大人的世界是不同的,他們的關注點並不會在幼兒園教了什麼這個問題上,也許是今天吃到了甜甜的蘋果,也許是今天和多多成為了好朋友,等等。如果父母生硬的問“今天幼兒園教什麼了?”他很難給出一個合適的回答,這個時候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了,一定要注意傾聽,先聽孩子說了什麼,有時候會順帶說出老師教過什麼。如果有比較內向的孩子不愛說話,就需要引導,問一些比較具體的問題,沒有的話也不要著急,等回到家就可以和孩子開始做遊戲了,爸爸媽媽當幼兒園小朋友,讓孩子來當老師。爸爸媽媽一定要當一個“調皮搗蛋”的小朋友,給孩子製造一些問題,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會學著幼兒園老師的樣子來處理。然後就要等著看他教給你什麼了,如果孩子沒學會,家長就可以適當提醒,要用孩子們的方式,而不是“媽媽來告訴你”,這樣孩子失去了當老師的權威,也就失去了當老師的興趣,很難繼續講下去。
多渠道關注
我們在接孩子放學的時候,往往會有很多其他家長也問孩子在幼兒園學到什麼,每個孩子的表達肯定是不一樣的,而且總會有那麼一兩個孩子比較愛說,把發生的事情講個他的父母聽,我們可以多聽多看,然後彙總資訊,就可以來了解大概,也可以和之後自己孩子的表達進行綜合分析。
除此之外,現在我們國家大力發展教育,幼師的整體素質也相應提高(不排除個別低素質者進入教育行業,寶媽寶爸要注意),而且規章制度也更完善,家長可以多向幼兒園的老師瞭解自己寶寶的情況,也可以問問今天教了些什麼,好方便回家給孩子鞏固練習,比如新學的古詩、兒歌、畫畫等等,在這時候要有耐心。
-
4 # 凡媽說教育
這是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或者說是令家長焦慮的問題,我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不給孩子貼標籤
我碰到很多家長,動不動就說,“我家孩子比較內向,什麼都不愛說,一問三不知... ...",無形之中已然給孩子貼上了“內向”的標籤。在孩子看來,標籤會讓他產生自我認同感:我就是內向的,我就是不愛說話,慢慢地他會習慣性地這麼認同自己,變得更不願意說話了。
不光是“內向”,還有“膽小”,“不勇敢”等等,你看似無意的說的一句話,可能會對孩子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我一朋友,孩子本來挺活潑開朗的,就打疫苗的時候害怕,每次打針都大哭,朋友就說孩子膽小,有時候故意開玩笑說他膽小,後來帶他出去玩,對於一些新事物,孩子不敢嘗試,他自己就說“反正我是膽小的”,那一刻,朋友才知道她犯了多麼大的錯誤,從那以後,她努力地鼓勵孩子嘗試新東西,不再說他膽小,孩子也不說自己膽小了。
2.呵護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家長接孩子的時候,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孩子一天在幼兒園學了些啥,玩了些什麼,於是一連串的提問,讓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於是他乾脆不回答。
可是總有一些能說會道的孩子,唧唧咋咋地向家長說個不停,這時候,有的家長就按捺不住了,“你家的真厲害,這麼能說,我家的啥都不會,一問三不知... ...”當你說這些話的時候,孩子肯定是不舒服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你根本沒有必要拿自己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比較,更不應該讚揚別人而貶低自己的孩子,這樣會傷害他的自尊心,會覺得他不如別人,你不喜歡他等等。
3.那麼,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愉快地說出學校裡發生的事情呢?
1.多觀察,多聆聽
又或者孩子看起來不怎麼開心,你可以安慰她一下,給她一個擁抱,孩子願意分享的時候,儘量不要打斷她,她需要你回覆的時候,給她迴應
2. 引導孩子多關注積極的方面
有些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再幼兒園有沒有被別人欺負啊,有沒有欺負別人啊,有沒有和同學鬧矛盾啊... ...他關注的點似乎都是負面的,消極的,不防換個思路,孩子來幼兒園是來結交朋友的,
有小夥伴們一起玩更開心,嘗試把消極的問題換成積極的問題,如“今天學校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呢?”“你今天有沒有認識新的朋友呢?”諸如此類,積極的問題會引導孩子積極的思考,會關注積極的方面,
他會思考,“什麼是有趣的”“什麼是開心的”,積極的方面多了,消極的方面就會少了
3.對於不開心的事情,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並加以引導
孩子之間難免會磕磕碰碰鬧點小矛盾,一方面鼓勵孩子把問題描述清楚,一方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
比如,朋友的孩子換了個幼兒園,第一天朋友去接孩子的時候,看到孩子挺不高興的樣子,以為是新環境孩子不適應,可是孩子卻說,有個坐她對面的男同學老是把頭伸到她那一邊,她很不開心,朋友問她,“他把伸過來的時候,你怎麼做的呢?”“我告訴了老師,老師批評了那個同學。”“很棒嘛!”“可是他還是把頭伸到我這邊來,我不喜歡。”“沒關係的吧,他沒有碰到你吧?”“我就是不喜歡他把頭伸過來,我跟他說了叫他不要伸過來。”“嗯,這樣很好,能把想法說出來,我們先看看明天他會不會改正,到時候我們再找老師換換位子好不好?”孩子滿意地點點頭。
第二天,朋友去接她的時候,孩子可興奮了,她說那個同學已經改正了,一整天都沒有把頭伸到她那邊,就這樣,一個小矛盾就這麼解決了,孩子也挺開心。
說到底,孩子的心情就像夏天的暴雨,來的快去得也快,家長要善於察言觀色,多聆聽,多鼓勵,多引導,相信孩子都是棒棒的!
回覆列表
一般上幼兒園是3歲以上6歲以下的小朋友,而有些私立幼兒園還有親子班年齡更小。因為父母白天都不在寶寶身邊,所以寶寶從幼兒園回來之後,很多家長都會問小朋友到底在幼兒園學了什麼,但是很多時候小朋友都會告訴父母忘記了。而這種困擾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我們應該作為家長怎麼做才能瞭解小朋友在幼兒園的情況呢?幼兒園的老師一般每天都會透過app發一些孩子在幼兒園吃飯、戶外活動、遊戲、上課的各種照片,家長需要每天去關注。
我記得我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她回來,我就會問今天中午在幼兒園吃什麼呢?她經常都會回答我忘記了,我說才幾個小時的事情怎麼就忘了,可是她就真的說不記得了。這是因為幼兒的記憶不精確,需要透過臆想來補充記憶。家長需要變換問題的方式來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情況才會有所有了解。不要用特殊疑問句去問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要用一般疑問句去詢問。
比如想問小朋友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家長可以問今天在幼兒園唸書了嗎?老師有沒有講故事啊?講的故事是不是媽媽給你講過的?老師有沒有教畫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