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然一笑224836240

    飲酒作詩只是一種習慣,人的大腦在酒精作用下,會很豐富,聯想也會很多。這好像與古代、現代沒什麼關係。現代詩人也有很多喜歡飲酒作詩的,

  • 2 # 截個胡

    這恐怕與酒最早的祭祀功能有關。

    主持祭祀的乃文化人,祭禮上,司禮一定要歌賦,從而延下酒與文人關瞻,飲酒而詩賦。

  • 3 # 夜風中飄蕩的魂

    古人為什麼喜歡飲酒作詩?這要先從源遠流長的中國製酒歷史說起了。中國製酒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史前時期。古人發現剩餘野果長時間放置後,流出的水發出獨特香氣,並且很好喝。於是就此產生中國最早的釀酒技術。此後歷經夏,商,周等朝代,飲酒風氣都異常繁榮。直到唐宋時期,酒於文人墨客大結緣。唐朝詩詞的繁榮,有力促進了酒文化。出現了輝煌的【酒章文化】詩詞,音樂,書法,美術,繪畫都和酒文化相互融和又相互促進。酒催發了詩人的詩興,詩人把酒意融入詩韻。酒借詩句昇華為思想!酒於詩在盛唐時代相親相愛,惺惺相惜,相伴創造了中國歷史上詩於酒文化多姿多彩輝煌璀璨的最高峰!李白斗酒詩百篇!就是當時歷史的真實寫照!

  • 4 # 山海君的山海經

    如果我說,飲酒作詩在古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其實是奢侈品和奢侈生活你信麼?

    先來說酒,酒來自於糧食,糧食填飽肚子,所以一般來說,在沒有填飽肚子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把糧食釀成酒的,只有一種狀態,那就是祭祀,酒最早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用作祭祀,因為古人說“國之大事,唯祀與伐”,祭祀和征伐是最大的事情,所以也要用最奢侈的東西來祭祀,既然是奢侈品,就由很多規矩,《周禮》中很明確酒分成“五齊三酒”,“齊”的當時寫作是齏,就是一個器皿中有很多的稻穀,“五齊”指的是未經過濾的五種薄酒,即指"泛齊"、"醴齊”、“盎齊”、“緹齊”、“沈齊”五種酒。“三酒”為三種過濾去糟的酒。周人則又分為“事酒”、“昔酒”,“清酒’三種,統稱“三酒”。

    怎麼樣是不是很複雜?就是因為複雜,所以真不是一般人能喝的,所以是奢侈品。

    再來說寫詩,寫詩的人叫詩人,這裡的詩並不是詩經的詩,詩經的詩是勞動人民不斷修改的“土味情話”或者“對執政者的勸諫、牢騷”現在看上去很文言,其實那時候是大白話。

    真正能夠文以載道、文以抒志的那種詩,也就是你所提問的喝酒之後藉著酒興所寫出來的詩,是在魏晉南北朝以後。首先寫詩的人要有文化,中國最早有文化的是大巫,當時把文化刻在青銅器上;後來到了東周列國,竹簡系統出現,秦末毛筆由蒙恬將軍改良後,士族才開始大面積有文化,但是東周到漢朝末年,有文化計程車族基本上要填充整個官僚系統,再加上戰爭不斷,所以士族在為家族而奮鬥,沒有時間寫詩。

    一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時候你所說的“古人”開始有閒情,有酒,寫詩了。不單是寫詩,還有寫歌,作畫,書法。《世說新語》這本書就記錄了當時文人的生活狀態,現在很多人管那種竹林七賢們創造的生活狀態,稱作“魏晉風華”或者“名士風流”。

    代表人物你都認識:寫詩寫的好的曹氏三傑,曹操、曹植、曹丕和竹林七賢。

    寫字寫的好的:王羲之王獻之。

    寫歌寫的好的:嵇康,最著名兩本著作《廣陵散》、《聲無哀樂論》

    寫文章寫的好的:陶淵明

    再進一步,實際上,當時這些“名士”搞創作時,還不止喝酒,還有嗑藥。煉丹術在秦始皇時候就極為推崇,到了漢末魏晉時期,一種叫做“五石散”的丹藥出現了。這種由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五味石藥合成的一種散劑,服用之後,全身燥熱,詩興大發,人變得癲狂,所以魏晉時期有那麼多“狂士”,想要不發狂,就必須用溫酒來散熱,吃的時間長了,這些人的面板還會變得細膩白皙,結果就出現了南北朝後期,男人們一副“弱柳扶風”的樣子。魯迅在其著名的演講《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中,就多次提到了由名士何晏大力倡導服用的藥物“五石散”。

    何晏這個曹操的養子兼女婿,很會玩,還開創了玄學、清談。名士風流的這股風潮就是他帶起來的。包括服用五石散。曹魏時候的大派對基本都在他家開。

    但是派對開的最好的,確實另外幾個人,那就是竹林七賢。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經常在當時的山陽縣竹林下開派對,這場派對是這樣開的:埋單的兩個人基本上是王戎因為官當的很大,向王戎出道的時候就屬於那種辛辛苦苦繼承了他老爸的“侯爺”之位。帶著文章和清談觀點來的是向秀和山濤,這兩個人學問一等一,最能喝的兩個一個是阮籍,一個是劉伶,滕王閣序裡面阮籍猖狂說的就是他。劉伶,劉伶醉這個酒的名字你總聽過吧。所以喝酒要有對手,那就是阮籍劉伶了。有酒有詩還要有音樂嘛,所以這時候阮籍的之子阮咸和嵇康就上場了,一唱一和,琴瑟和鳴,一曲廣陵散罷,在座的詩也寫好了,發狂的也發狂了,喝醉的也醉了。

    當然這兩種派對都算是武醉,不管是嗑藥喝酒吟詩還是聽音樂喝酒吟詩,都算是武醉,還有一群人,算是文醉,這些人啊,專門找一些小溪,溪水不能太大,剛剛沒過腳踝,找個有點冷不能太熱的天氣,到小溪旁依次坐下,然後就把這個酒碗放在小溪裡,從上游往下游這麼飄,飄到誰,誰就吟詩作賦一首,這叫流觴曲水。說到這,你就知道了,這幫人就是王羲之那批,後來還硬是要把這個事兒記下來,文章一般,字寫的倒是真不錯!這叫文醉。

    魏晉之後的中國曆代文人真的嚮往那個時代,所以各地都留下了這種,文人騷客集會的傳統,哎,注意騷客這個詞,這個騷字,千古傳神啊!

    這就是你這個問題“在古代,古人為什麼喜歡飲酒作詩?”這個問題的由來

  • 5 # 天是辰州藍

    就好比現在喜歡飲酒後唱歌打牌桑拿洗浴之類的,古人沒那麼多人娛樂活動,並且讀書人又還有幾分書卷氣,所以最好的就是作詩了

  • 6 # 騎牆看夢60後

    酒,是中國古代五大發明之一。

    酒起源於遠古與神農時代。《世本八種》:“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

    自從有了酒,人間多佳話。傳說孔子很愛酒,能“飲百瓢”,但孔子的酒量還是不及老子,他兩個對飲,一下把孔聖人乾的三日不醒,並且,老子還很一本正經的教育孔子:飲酒要量力而為,自此,孔子雖然把飲酒當成禮樂不可缺少的程式,但基本不再豪飲至醉了。

    酒能消愁解憂,原因在於它有麻醉作用,酒精的化學成分可以麻醉神經,使人體的神經訊號傳輸速率降低。但同時也可以刺激神經原,使其處於異常活躍的狀態。能讓人突生意外靈性。也正由於此,古代文人多飲酒,

    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讓人感到人生短暫,曹操一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更是讓人感到人生無常;范仲淹“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撩人愁緒,但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讓人感傷的徒剩噓噓。

    但飲酒卻也能激發人的激情,讓人狂放不羈,兩個酒仙為我們留下很多故事,劉伶三年醉杜康,李白斗酒詩百篇,而且,李白還杖著酒膽,讓貴妃磨墨、力士脫鞋。之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其快意難以言表。

    但飲座上客,“往來無白丁”,飲酒也是身份的展示,喝什麼酒,與哪些人喝,往往代表了你的社會地位,文人李白與賀知章等人結成了“酒中八仙”,得意的生活令他自己也常常回憶:“昔日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便是當時的寫照。白居易喝酒也是近乎於瘋子,賣我所乘馬,典我舊朝衣。

    盡將沽酒飲,酩酊步行歸。不過,白居易身為部級幹部,是不需要賣衣服換酒錢的,他八十多歲又找個情人,天天“合聲歌漢月,齊手拍吳歈。

    今夜還先醉,應煩紅袖扶。”身邊有美人伺候著喝酒還不過癮,又向別人勾著手說“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你這不是氣死單身狗嗎?與他相比,杜甫的喝酒的檔次就差多了,“盤餐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看看,杜先生喝酒只能喝點鄉野小酒,而且要客人來了,要拿鄰居的酒招待,不但酒檔次低,量也少,“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所以,古代文人之所以愛飲酒,就是顯擺身份、為了忘憂解愁、為了找到靈感。

    當然,美酒隨好,也不能貪杯,舜帝、齊桓公等人醉酒後,直言將來會有人因為酒亡國亡身,後來的趙國因為說魯酒薄,把國家給弄丟了,教訓深刻啊。

  • 7 # 青史一葉

    古人喝酒,講究小酌怡情。在元代以前,酒的度數並不高,幾杯下肚,有才情的古人基本上都能吟詩作對。

    古人酒後吟詩,和行令飲酒的酒文化分不開。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王羲之和黃庭堅喜歡玩曲水流觴,以及投壺令、飛花令、女兒令等等。乘一葉扁舟,搖曳在河邊,飲酒作詩,好不快活!

    古人還是浪漫的,飲酒之後寫下了無數經典詩句。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抒發的是對人生的感慨。“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寫出了白居易當時不捨離別的心境。“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表現出了劉禹錫在聽了白居易的詩歌后,重新振作,體現了堅韌不拔的品格。

    當然,也有喝酒以後不高雅的,或者做出驚人的。,郭子儀的兒子酒後打老婆,李白喝醉後跳水撈月,,賀知章醉後騎馬似坐船等等。

    所以說,酒精能讓人興奮,開啟束縛,放飛自己,跟別說有才情肚子裡有墨水的人吟詩作對了。

  • 8 # 少夫人168

    現在的人喜歡抽菸喝灑,KTV 泡吧,如今最流行的就是低頭族了,就是看手機。 在古代飲酒時作詩,應該是抒發情緒的一種方式,難過時就消愁,開心時就作詩縱歌,我覺得古代的文人墨客喜歡一邊飲酒一邊作詩,這是一種情趣,也是一種儀式感,更是一種聊以自慰的方式。

    李白說:“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古代的詩人詞人們大多比較喜歡獨來獨往,如果光是吟詩作賦又太寂寞,於是便以酒助興,或者飲酒解愁,所以,酒在文人雅士的心裡有著獨特的情懷。

    古代的很多文人都是酒鬼,甚至還有“酒中八仙人”,即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為此,詩人杜甫寫過《飲中八仙歌》來展現這八人愛喝酒且豪放不羈的樣子。

  • 9 # 孺子牛視界

    詩是一種思想的昇華,知識的結晶。幾個志同道合文人墨客相聚小飲幾杯,情深意長,你來我往,好不快活。不互作幾句詩,有傷文人之稱。於是乎你一句,他一首,借酒揮灑,以文言志,以詩抒情,方可盡興。

  • 10 # 使用者謝衛先

    酒是勞動人民智慧地結晶。 酒最早有幾大基本功能:

    一,促進新陳代謝;

    二,增進血液迴圈,短期可提高大腦皮層活躍程度;

    三,消毒殺菌;

    四,交往媒介;

    五,可以助興; 過去古人體力勞動非常繁重,最初主要是發現飲酒可以有助於消除疲勞、恢復體力,故而在物質貧乏的年代人們喝酒是很節制的(以適量為宜),極少出現盡情、盡興、盡醉、盡歡的場面;後來酒的“妙用”被文人雅士充分挖掘了出來,於是無酒不宴、無酒不興、無酒不歡。在此過程中酒與詩很好的結合,從而形成了極為絢爛的詩酒文化,而其中又以盛唐李白為最。其酒詩更是汪洋恣肆、膾炙人口。其中代表作《將進酒》更是極不誇張之能事。將飲酒之樂趣、逸興豪情抒發得酣暢淋漓! 究其原因分析:一,過去社交平臺缺乏,詩和酒是兩種極重要的社交媒介; 二,詩因字少而表達的內容、情感極其豐富且有很大的想象空間與彈性空間,故為文人雅士心頭之愛; 三,酒可助興、活躍思維,往往更是許多詩人的豪情逸興之餐佐; 四,酒助詩興,詩助酒膽,相輔相成,相助相生; 五,借酒壯膽、借酒消愁,借詩言情,借詩言志;

    六,詩酒應和、詩酒結友、詩酒論道,不亦樂乎!

  • 11 # 阿魚探長

    其實不只是酒,還有茶,因為酒和茶都是取自於中國本土盛產的糧食作物,非常廣泛,比起其他珍貴的飲品而言,太容易取材了。

    當朋友聚會時,不能乾巴巴的嘮嗑,吃零食嗑瓜子兒也沒現在這麼方便普及,所以飲酒助興,喝茶品茗,就成了華人獨特的文化習慣。

  • 12 # 手機使用者知多少

    酒對人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很多宴會和聚會都離不開酒,特別是人多的時候飲酒後口出狂言,在滿腹經綸的文人口中所出的酒後狂言就成了經典詩詞,就有斗酒詩百篇之說,另外酒喝得適易能使腦細胞更活躍,更多想象力。

  • 13 # 唐嬌嬌

    飲酒作詩,是古人的的一種娛樂方式,更有意境,也更有靈感,更有感覺,或許就像現在的人的娛樂方式似的,似乎去KTV就得晚上去,去了唱歌前就得先來兩打酒,不然沒感覺唱不出來似的,只是跟古人比起來,境界不一樣,收穫的更不一樣,古人收穫了一本本詩集流傳千古,更收穫了名聲,而現在的娛樂方式,也只能說明這是一種娛樂方式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澳大利亞人口數量那麼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