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盛廣學雜家雜論
-
2 # 野草3
人類的體型在緩慢變小。
考古研究發現,自6000萬年哺乳動物大爆發以來,哺乳動物比普遍比恐龍時代小,其他恐龍時代倖存下來,與人類伴生的物種,比如鱷魚、鳥、龜蛇、魚等地下和水底動物也普遍比它們恐龍時代小。
對比6000萬年,3000萬年,300萬年,以及現在存活的動物,包括植物,已經滅絕的,普遍比同類存活下來的,體格都在逐漸變小。一直存活的,過去的化石,都比現在的動物骨骼大。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現在的動物比化石更大的動物物種。
決定地球表面動植物大小的根本原因是地球本身的大小,只是地球一直在變大,沒有變小。因此,動植物也在變小。比如,6500萬年前行星撞地球終結恐龍時代,地球質量增加了九分之一,6000萬年前哺乳動物和其他所有動物體格很快就減少了很多。在此以後,從來沒有地球的物質飛離出去,但是幾乎天天都有外來物質撞入地球,有時多,有時少,天天有,時時有,6000萬年來就積累成為很大的變化。
人類作為6000萬年以前漫長放射元素因素,從巨大的蛇和龐大的龜,基因突變,脫胎換骨誕生的高階哺乳動物,也隨著地球的增大在逐漸變小。初步測算,人類普遍從初期的2米左右,變為現在的大小。當然,有些地方變得慢,有些地方變得快一點。
從歷史的橫截面看,現在地球上的人類,也存在越靠近兩極,體Grand SantaFe大,越靠近赤道,體Grand SantaFe小的普遍規律。至於是地球引力大小、磁力線變化、地質要素變化,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引起的,還有待我們探索。
因此,如果地球日積月累地不斷變大,千萬年後,人類的體格會比現在小。
當然,短期內,人類掌握基因密碼,會促進物種長大,就如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一樣。但是,地球長大,表面動植物變小的長期趨勢是無法改變的。
海洋的浮力沒有多大變化,因此海洋動物體型大小也沒有變化。陸上空氣浮力變化了,因此行星撞地球出現的動物體型都在變小,和陸上倖存的動物體型也一直在變小。6000萬年以來,同類物種的動物體型一直在慢慢減小,以適應逐漸稀薄的空氣。
-
3 # 國病
就目前的這個生態系統看,人類體型是不會有太大改變的。
中國那句天人合一的話解釋了一切,就是說人的各方面性狀與自然是和諧一致的。自然生態如此,各動植物就都處在一個各自合適的體態下。恐龍時代動植物大多都很龐大,所以那個自然系統之下,向體型龐大演進是會受到鼓勵的。有了大型茂密的植物,大型動物也會被刺激出現。而今天並沒有這個演進需求,動植物變化的趨勢我們也看不到。相反人類的體力生活已經大大減少了,智力需求被空前放大,未來當然是大腦、頭部會獲得更多演進刺激。
今天人類體型的總體變化更多是受到混血和營養的影像。尤其東亞人,肉類和奶類攝入很重要。今天中國年輕人的身高普遍在提高,就是因為蛋奶肉等營養得到了補充。這其實是基因本態的一種釋放。日本人的一袋牛奶振興一個民族的說法就是這麼來的。中國男性普遍1.7以上應該沒問題,正常的其實都應該到1.8。我們那一代,我算高的了,但與今天的中學生一比已經處於中低水平了。但這個趨勢並不是演進趨勢,而是潛能釋放。都說亞洲人體能不行,確實也有弱的一面。但我們透過改善飲食結構,增加體育鍛煉,似乎連田徑、游泳這一類體能絕對值上也有很大提高。如果按公斤級比賽,我們似乎並不處於劣勢。
未來人類整體會向體型小演化,還是體型大演化?這其實是不好說的。因為就目前的自然系統看不會有太大變化,但從人類智力化傾向不斷加大,也許會使得人類體型減小。體型的變化也許與脊椎的拉伸運動有關,比如打籃球打排球也許是可以刺激到這一生長需求的。所以也不能確定就一定會變小。更重要的原因是,如果氣候變化出現一個很大趨勢,那人類也只能跟隨大自然系統的變化而變化。人類文明無論如何發展,在自然面前,尤其是大自然體系面前那是微乎其微的。比如太陽系進入了新的銀河位置週期,作為人類是沒法抗拒的。如果太陽活動發生一個稍大幅度的變化,同樣會使得地球氣候、地殼活動發生大變化。這樣的自然系統才是促使演化的核心動力。而這些又是不可預測的。
-
4 # 丙戌探索
我們會進化的更大,還是更小,首先要知道這個更大跟更小是由什麼決定的,為什麼會那樣進化?
而這些其實是跟大氣的含氧量、地球萬有引力的大小、構造我們的物質的密度,及生物圈生物鏈的協調性等共同決定的。
比如在過去的遠古時代,存在的都是諸如恐龍、猛獁象等巨型生物。那麼現代,隨著進化,這些巨型生物逐漸淡出了視野,地球上僅存的巨型生物品種所剩無幾。這就與地球上的整體平衡等因素相關,比如,食物,當巨型生物過度繁殖時,那麼它們相比於我們體積則更難以獲得存活與延續,這樣隨著時間及進化,更巨型的則更偏向於被淘汰,而體型相對小的生物則更容易保持及增加。比如,比我們更小的蒼蠅蚊子,雖然他們活的壽命有限,但因為更容易獲得食物,則要滅絕他們那相對難度更大。
因此,體積、數量及食物,這個生物圈的生物鏈是重要的選擇因素之一,因此,在體積的問題上,進化史上已經進行過了修正,淘汰了更巨型的生物,而我們這樣生物的體積已經是比較適合地球這個生物圈的容量了。如果說將來我們又有基因突變,產生了巨型的生物,那麼隨著時間也會逐漸被淘汰,而整體穩定於我們當前的體積狀態。
另外,就是構成生物的材料,比如起支撐作用的骨骼的強度,骨骼與肌肉的密度的強度,這些也是體積大小的決定因素之一,這個就是前面說到的與地球的萬有引力相關的方面,因為在地球這一固定的萬有引力的時候,越大的體積需要越強的支撐材料,從恐龍的情況看,構成我們生物骨骼的強度可以支撐像恐龍那麼大的生物,但是,生物圈食物鏈的問題限制了巨型生物更長期存在的生存值。
僅從不同星球萬有引力的強度大小生物材料(指骨胳肌肉的緊密結實程度)的強度這點來看,如果我們生活在火星(火星的質量小於地球),那麼,僅從體積來說,生物有機會進化到比曾經的恐龍還大。當然,這個沒包括生物鏈的食物情況。否則,只有體積越大的星球才有可能承載更多更大的生物。
另外,對於我們這種需要氧氣的生物來說,氧氣也是一個因素,空氣含氧量過高,當然不行,但是過低,也會限制生物的數量。
因此整體來說,我們的體積變化範圍不會太大,因為如果進化的太大,會被自然淘汰。進化更小的機會也不多,因為進化是個自然選擇的過程,而現在我們的體積,更小並不比現在具有進化的優勢。但有一個方向是必然的,就是進化的更細緻、更精細、更智慧、更完善,因為那樣的更有生存的競爭優勢,而進化的規則就是適者生存。
-
5 # 科學探秘頻道
很多人可能都會覺得外星人是小小的體型,大大的腦袋。所以,多數人認為人類未來也會體型變小,腦袋變大。其實,實際的情況卻是人的體型會越來越大。
我們透過實際的例子就可以得到這個結論,日本男人在1950年平均身高才160.3cm,而到了2010年,他們的平均身高就達到了171.5cm。女性身高則從148.9cm長到162cm。而目前根據時間身高排名可知:日本身高世界排名29名(日本 男:171.7 女:162 ),中國則為32名(中國 男:169.7 女:160.1)。這足以說明,過去的“小”日本如今已經變得不再小了。
而縱觀現在的社會價,也是身高更高的人更容易得到注意和重視。正所謂“高福帥”,高是排在第一位的。高個子的人在擇偶,工作等方面,都是佔有優勢的。這種社會價值取向導致的自然選擇,促使人類的身高一代比一代高。而且實際情況也確實表明,子女的身高是要比父母高的,父母們會有意識地透過各種途徑改善子女的身高。所以,未來地球人的身高會越來越高。
這種趨勢在電影中也有體現,比如電影異形前傳<<普羅米修斯>>中給地球播種生命起源的外星人,他們的身高就非常高。這說明,現代學者們已經意識到,高度發達的文明,體格應該也是高大的,充滿力量的。
回覆列表
我曾經看過一個動畫片,叫什麼名子已經記不住了。但我始終牢記了一個畫面。這個畫面,就是一個大腦袋,更確切地說,就是一個大腦!除了這個大腦,其它的東西都沒有了。或者有,也是極小,極小。
人體的其它的部分到那裡去了?按照那個片子的說法,是都進化掉了。我們知道,你用什麼,什麼就越發達。不用什麼,什麼就退化了!所以,人到最後,就剩一盤大腦物質了。大腦佔90%的質量,其餘佔5%的質量。不對呀!還有5%到那裡去了呢?原來,那5%寄存在網路上。當然,這個片子,在描述時,我進行了藝術加工。加了一點我的想像。
以上例子,看似荒謬,實則道理深刻。人類進化的方向大體如此。比如,過去,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原始人要用體力來決定生存。她們要狩獵,追逐野獸,當然身體就會特別強壯。而近現代,科學發展了,機器代替了人力,人的身體素質就要退化。
現在,IT精英們整天端坐在電腦旁,只用腦和手指,其它部位怎能不退化?全靠單純的身體鍛鍊來解決問題,怎能是長久之計?雖然退化需要時間和一個過程,但畢竟是不可逆的在向前發展。方向很可怕!還有人在研究各種大量的機器人,要代替人來做各種工作。那我們人還能幹什麼?不是擎等著退化嗎?比如,農民種地都不用人力了,大家只好坐在家裡打麻將。汽車的無人駕駛要實現了,那我們人類乘這種車,還有什麼樂趣可言呢?這不像是一個洗衣機代替人洗衣服,燒天燃氣代替燒柴火,能減少我們的勞動量,這是我們完全可以接受的。
我認為,用科技,解放人的體力和身心,應該是有限度的。這個限度,就是不能影響人類的正常活動量。如果,這個量不斷減少,一定不會是好事情。哎,還有,我們社會上的自然人用什麼勞動來取得報酬呢?這可涉及分配呀!可千萬不要進化的只剩下一個大腦哇,那就太可怕了。大家同意我的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