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梓凡
-
2 # 祥哥雜談
三伏貼”最初用於治療哮喘,現在則廣泛應用於治療反覆感冒、慢性咽炎等呼吸系統疾病,還有風溼性關節炎、老寒腿等疾病,對婦科以及小兒消化不良等兒科疾病也有一定效果。
哪些人不適合?
首先,溼熱體質的人就不適合。 “冬病夏治”主要針對虛寒體質人群,如果痰或鼻涕為黃顏色,且比較黏稠;舌質發紅且舌苔乾燥,或舌苔黃膩,這些都是有內熱之象,就不適合來做“冬病夏治”。
瘢痕體質、虛弱怕痛、支氣管擴張、正在感冒發燒及血糖不達標的糖尿病患者也不適合。
“冬病夏治”主要以貼敷為主,對大多數人來說只是有點微熱感,但有10%左右的人可能會出現面板起泡、痛癢難忍的狀況, 所以不適合瘢痕體質的患者。
對那些長期咳嗽,甚至有咯血病史的人,最好先去拍肺部CT,如果確認是支氣管擴張患者,最好不做貼敷 ,因為這類患者多是溼熱體質。
至於疾病急性發作期的患者,敷貼後則會加重病情。而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未能很好控制,面板一旦破損則很難癒合。
注意事項:
“三伏貼”在貼敷中要密切觀察
貼敷時間要恰到好處,時間太少療效差,太過則起皰潰爛損傷面板,造成痛苦。貼敷時間的長短必須以病人的反應為度,一般以區域性面板有燒灼感為宜。
在貼敷期間,飲食方面要注意
儘量吃得偏溫,吃得清淡有營養,不宜過飽過鹹過甜,少飲酒,不吃生冷食物、冰鎮冷飲、辛辣刺激的食物和魚蝦等。吸菸者應儘量戒菸,平時注意預防感冒,鼓勵病人進行適當體育鍛煉,氣候驟變應注意保暖,防止受寒。
-
3 # 好萬家健康商城
據最近相關報道,某省醫院三伏貼致多名兒童出現大規模燒傷的事件引發大量關注。這個烏龍事件應引起重視和反思,是否兒童可以使用三伏貼?其實,每個人體質不一樣。有的人是過敏體質,而且引起過敏的物件也不盡相同。尤其是像三伏貼這種親膚的用品,小孩子又細皮嫩肉的,貼久了就容易出現區域性瘙癢、起水泡並伴有灼痛感等不良症狀。其實只要使用得當,兒童還是可以貼三伏貼的。
根據“冬病夏治”的中醫理論,三伏貼是針對初伏、中伏、末伏透過藥物刺激某個特定穴位來防治疾病的工具。體弱多病的孩子可以使用三伏貼來驅散寒氣。但是三伏貼的用法是很有講究的,3歲以下的兒童面板太過嬌嫩,所以不宜使用。貼三伏貼的時間更要嚴格把控,兒童貼敷時間最好控制在15-30分鐘內,可隨年齡靈活增減。另外,三伏貼含有溫性發熱藥物,體溫38℃以上或面板嚴重過敏及易過敏體質,均不宜使用三伏貼。
-
4 # 豆蔻媽咪科學育兒
最近,
江西部分兒童醫院貼三伏貼
造成面板瘙癢、起水泡等
不良反應的事件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
首先,我們看一張圖片:
_
_
_
_
_
<< 滑動檢視下一張圖片 >>
觸!目!驚!心!
很明顯,這是面板化學灼傷 啊。
那麼這種灼傷對治病到底有沒有用呢?
豆蔻媽咪想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早,
大致可以追溯到清代中醫張璐,
他在《張氏醫通·諸氣門》中
留下了這樣一個方子:
“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應有不應。
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往往獲效。
方用白芥子淨末一兩,延胡索一兩,
甘遂、細辛各半兩,共為細末。
入麝香半錢,杵勻。
薑汁調塗肺俞、膏肓、百勞等穴。
塗後麻瞀疼痛,切勿便去;
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
十日後塗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我們來看一下里面的成分:
白芥子
含有白芥子甙,
本身無刺激作用,
遇水後經白芥子酶的
作用生成揮發性油(白芥子油)。
芥子揮發油
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
應用於面板,
有溫暖的感覺並使之發紅,
甚至引起水泡、膿皰。
活生生的說明為啥會起泡啊!
這不就是面板的應激反應嘛!
細 辛
馬兜鈴科細辛屬植物,
含有馬兜鈴酸。
馬兜鈴酸是具有
不可逆腎毒性的物質,
意思是健康人的攝入量應該為0。
同時,這也意味著,
一旦有馬兜鈴酸進入人體
就會對腎臟功能產生傷害,
這種傷害不會隨著
馬兜鈴酸的排出而恢復。
馬兜鈴酸的攝入沒有安全劑量。
同時,細辛還含有黃樟醚,
黃樟醚有中樞抑制作用,
能使動物的呼吸中樞麻痺,
少量給貓及家畜長期服用
則產生磷中毒樣的症狀,
肝臟及腎臟呈脂肪變性。
《中國植物誌》告訴我們,
這貨致癌,誘發肝臟腫瘤。
甘 遂
甘遂峻瀉,有毒。
可引起嘔吐、腹痛、呼吸困難、
血壓下降等毒副反應。
按10mg/kg劑量
連續給小鼠靜脈注射一週後,
屍檢發現心、肝、腎
有一定中毒性的組織學改變。
對注射甘遂浸出物後的家兔
進行病理檢查,
發現橫紋肌明顯腫脹,
間質明顯水腫。
家兔耳靜脈注射0.6ml(含生藥30mg)
和1ml(含生藥50mg),
注射第2、3天,
家兔活動、進食量較差,
3天恢復,觀察1月均無死亡,
動物心、肝、腎等未見病理學改變。
好了,一個方子裡面
這麼多有毒的東西,
如果真的能夠經過面板吸收,
嚇都要嚇死了呀!
再來,
我們看看面板到底能不能吸收吧。
看過豆蔻媽咪全段你時間推的
關於護膚文章的寶爸寶媽們,
應該都還記得面板最外層是啥?
角質層!
角質層啥作用?
阻止外界物質進入面板內部。
所以面板有吸收能力嗎?
可以說幾乎沒有,
只有分子量小於角質層細胞間質
而且是脂溶性成分才能
經皮進入毛細血管。
而三伏貼貼上去的可都是
把中藥打成粉之後調成膏狀,
製成膏貼。
貼在面板上,
能吸收的有多少呢?
除了引發過敏之外,
好像真麼啥用。
最後冬病夏治有道理嗎?
哎,我只說一句,
假如一個方子可以治療哮喘,
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
為啥沒有國家科學進步獎?
為啥沒有諾貝爾獎?
為啥不給冬病夏治
這種方法來一個獎勵?
靈魂三拷問
就是因為找不到這與安慰劑
以及生長髮育規律的區別啊。
本來寶寶的抵抗力
就是在不斷增強的,
生病越來越少是規律,
是免疫系統發育逐步完善的表現,
硬生生往冬病夏治上靠,
是不是少了一點點邏輯呢?
最後,
豆蔻媽咪年幼無知的時候
也是試過冬病夏治的,
治凍瘡啊!
大夏天的,
生薑塗手,
號稱冬天可以不長凍瘡。
然並卵,
豆蔻媽咪在老家,
依然年年凍瘡。
最後是廣州溫暖的冬天
治好了我的凍瘡!
冬病夏治有用,
為啥治不好我的凍瘡?!
回覆列表
兩歲以下的幼兒就不適合做敷貼。一是面板過於嬌嫩,無法耐受藥物刺激。二是孩子太小,無法及時表達不適,不能保證治療的安全性。
另外,小兒三伏貼效果相對最理想的是兒童呼吸系統疾病,適應症主要包括:支氣管哮喘、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過敏性鼻炎、咽/扁桃體炎、反覆呼吸道感染。
與此同時還可以治療厭食、消化不良、多汗、體虛、遺尿、夜啼等疾病,幫助兒童增強體質。
給兒童行敷貼療法,一般是貼一到兩個小時。當然,治療時間可以靈活把控,在貼的過程中,如果敷貼部位感覺有瘙癢或者灼痛,家長應及時幫忙取下敷貼。
因為現在天氣比較熱,特別是小孩子活動量大,稍不注意面板就容易破潰,如果出現感染處理就比較困難,這個時候一定要來醫院及時治療。
許多家長跟風帶孩子貼三伏貼,並沒有考慮孩子的身體情況是否需要、是否適合?他們認為三伏貼屬於外治法,反正是貼在身上的,方便安全。事實上,三伏貼也有嚴格的適應證,貼敷期間也需嚴格注意相關事項。況且,兒童貼藥時間和用藥劑量都與成人有很大差異,更應該謹遵醫囑來執行。
除此之外,對敷貼藥物或藥物成分過敏者,以及過敏體質、疤痕體質者,也不宜貼三伏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