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機靈可愛淘氣包
-
2 # 觀悟人生
感謝你的邀請。我提幾個方案供叄考。第一,要你的孩子去親近他爸爸,跟你的孩子講跟爸爸玩會很開心。第二,如果寶爸天生不喜歡孩子的話,你就要示弱,自己能夠做得來的事都要裝著做不好,要請他幫忙。你雖然十分優秀能力很強,回到家就是妻子。女人多柔一點,給寶爸點優越感,讓他感到一份責任,就全少玩或不玩手機。第三,要多交流,不要動氣。你們都是年青夫妻,有什麼事都可以交流。
-
3 # 地理指南
從我個人來說考慮以下:
1.家庭情況;如果家裡有個兒子的話,我覺得爸爸是沒時間玩手機的,哈哈哈,這個當然是玩笑話,家庭情況一般,中產階級,一般父親都揹負著比較大的壓力,為了妻子和孩子,房子車子,如果你的父親回家老是玩手機的話,說明你們溝通太少了,多和他溝通聊天,聊聊生活中的煩心事,工作上的煩心事,轉移他的注意力,手機畢竟是工具。如果家裡有個女兒的話,我覺得爸爸更不應該“沉迷”手機了,畢竟我要是有個女兒,我會把她寵上天的,好好的陪女兒,做個女兒奴吧。哈哈,綜上所述呢,作為家裡的一員呢,多和爸爸溝通,轉移注意力是個不錯的辦法。
2.個人職業:如果爸爸的個人職業,必須時時刻刻關注微信或者其他媒體的話,那就是爸爸的不對了,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作為父親呢,更應該分得清主次,陪伴孩子對於塑造他的人生觀,價值觀至關重要,中國有句古話“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很難想象孩子以後得價值觀會變成什麼樣。綜上,父親呢,應該轉變自己的觀念,如果他比較“頑固”,家人應有相應的疏導。
-
4 # 小托馬斯媽媽
主要解決爸爸自己內動力的問題,很難去絕對給答案!只要他願意是完全可以有所控制和規劃自己的時間的。自己想要未來孩子是什麼樣子就自己先做好自己,做好榜樣!!如果不希望自己孩子未來一樣整天玩手機的話,就要自己先做到!特別是當孩子和家人的面的時候!因為家是講愛的地方,需要言語行為的表達,需要交流,有交流才會有情感的傳遞!才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才有利於家庭和睦美滿幸福!如果獨處的時候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沒人會管。
-
5 # 使用者5904528050
讓他學中國傳統文化手機電腦電視都能放下,他會把多餘的時間關注家庭和孩子父母包括老婆,但學了傳統文化也一定要做不做的話你就沒有改,弟子規,了凡四訓
-
6 # 做個自信怪寶
當我們聽到孩子們用童真的歌聲表達他們內心感受的時候,作為爸爸媽媽的我們,心靈會有深刻感觸。我們是孩子們的天和地,是他們的全部,抽空多陪陪孩子,不要做手機的爸爸和媽媽。
手機有魔法
感覺很可怕
搶走了爸爸,搶走了媽媽
爸爸和媽媽像中了魔法
一天到晚拿著手機,他們在幹嘛?
爸爸媽媽請把手機放下
陪我一起玩遊戲,一起畫畫
爸爸媽媽請把手機放下
跟我講講故事
伴我快樂的長大!
-
7 # 左飛Jacky
我是個2歲大女兒的爸爸。因為接觸的家庭教育個案比較多,幫助了很多家庭改善他們的育兒狀況和夫妻關係。所有一些媽媽就建議我說:“哎左老師,其實你可以開一個爸爸培訓班啊。”
我覺得吧,這事挺好辦,課程安排我都已經想好了,就2個課程內容
1️⃣晚上睡覺每2個小時用超過60分貝持續噪聲叫醒一次,白天把家務給做了
2️⃣ 醒著的時候手上要環抱5公斤沙袋保持不動,持續2小時。中間休息半小時
一期最少持續42天,態度不好要重修。
爸爸帶孩子培訓班,我不知道會不會熱銷,但是我可以確定的是,爸爸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並且很多媽媽都希望趕緊把爸爸拉回帶孩子的戰線上來。
一、被邊緣化了的爸爸其實,更多的爸爸不帶孩子的原因是他們被邊緣化了。
比如有些爸爸,相比於不願意帶孩子,更多的是不敢帶。粗糙的男人在小嬰兒面前顯得尤其笨手笨腳,家裡的媽媽奶奶外婆,在孩子剛生下來的時候往往衝鋒在前,全心全意的照顧孩子,生怕孩子有半點閃失,爸爸就更加不敢帶了。
所以啊,有些時候並不是爸爸不愛帶孩子,而是他們插不上手,漸漸的,就覺得帶孩子這件事和自己沒什麼關係,就從養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淡出了。
二、激發爸爸的需求金字塔,每個爸爸都是超級奶爸不是說媽媽們做的不好,把爸爸們邊緣化了,但確實我們要承認現狀,在中國,更多的爸爸是被媽媽們教著去做爸爸的。
今天我想用馬斯洛需求理論這個需求金字塔,把爸爸從家庭的邊緣拉回來。不要覺得這個理論是不是太過常見,看著不那麼高階,需求金字塔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想做好一件事情,他的需求金字塔就要從最底層逐一被滿足。而需求的層次滿足的越高,這個人就更有動力做好這件事情。
那麼,怎樣滿足爸爸的需求金字塔讓他們更有動力陪伴孩子呢?
想必坐在這裡的各位都過著穩定的生活,不會有生理和安全需求上的困擾,我們就從第三層社交需求講起,分析一下我們如何逐層激發爸爸的陪伴孩子的意願。
方法一:激發爸爸社交的需求我們先來滿足爸爸的社交需求。
但這種事情爸爸一般不會主動去做的。因為一方面社會有偏見,男性一般不流行聚在一起交流育兒,反倒是聚在一起交流足球或者遊戲更為常見。另一方面,男性其實並不擅長彼此交流情感和感受,更願意交流工作上的經驗和玩遊戲的技術。所以媽媽們或者朋友圈的其他爸爸們可以一同建立這樣的朋友圈。
我個人微信有一個三個家庭組成的小微信群,大家孩子年齡相仿,我們經常在群裡分享育兒經驗和與孩子的點滴。有一次,我們幾家一個共同的朋友來找我,說老公藉口自己開公司忙,天天不陪孩子,回家就玩手機。現在自己兒子有點柔弱,有點擔心。正好他們夫妻倆都是我們的好朋友,就建議他們兩人也加入我們這個微信群。一開始這個爸爸比較安靜,不常在群裡說話。但他都有在看我們的聊天。逐漸的他也受到了感染,會跟我們討論孩子上學問題和教育的感想。
當爸爸在育兒上有了溝通的機會,育兒方面更高階的社交需求被激發出來了,那麼為了與朋友有共同話題,或者別的爸爸的同輩壓力,自己也就更有動力了。
方法二:滿足尊重和成就感需求接下來我們說說尊重需求。
這幅圖是有一天清晨我給女兒扎辮子的照片。其實之前我是不扎的,我覺得這是女人的事,我天生不會。連線送女兒上幼兒園我都不是很積極,總是覺得工作比較忙,懶得去,都是孩子他媽去的比較多。扎辮子這事其實很巧,有一次我陪女兒出去玩,女兒比較熱,頭髮散開的,媽媽不在旁邊,我就學著老婆的樣子給女兒紮了一次。說實話,挺難看的,只是勉強不那麼披頭散髮了。我這人也大大咧咧的,才不會去研究怎麼能扎的更好看。不過一回生兩回熟,紮了幾次之後也能扎的比較整齊了。
然後有一次我老婆就偷拍了這張照片發到了朋友圈,日常曬老公。想不到反響強烈,朋友們都給我點贊,留言說羨慕我老婆有個好老公。我看了頓時感覺自己身後父愛的光輝,形象瞬間高大起來了。於是我就開始琢磨怎麼給女兒紮帶造型的辮子,精益求精。到後來每天上學前都是我搶著給女兒扎辮子。有一天我老婆接女兒回家告訴我現在幼兒園老師都叫我“超人爸爸”了,因為他們知道平時我陪孩子比較多,現在又能扎那麼複雜的辮子,都在我老婆面前誇我,然後就都在背後叫我“超人爸爸”了。聽我老婆這麼說我特開心啊,於是虛榮心作祟,就開始想多去幼兒園接送幾次女兒,讓老師們都看看我,多收集一些讚賞的目光。於是從此以後,女兒早起的衣裝和接送幼兒園都由我來做了,工作再忙也要去幼兒園接女兒。
所以其實男人有時候也需要虛榮,愛面子。如果在陪伴孩子方面媽媽能給與更多的認可甚至帶動周圍朋友都去認可和鼓勵爸爸,滿足了爸爸的更高層的需求,我相信爸爸會更有動力去陪伴孩子。
方法三:滿足爸爸自我實現的需求
最後我們來說說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是個很高大上的需求。簡單來說,當一個人看到了這件事情的真正高尚的價值和意義的時候,可能會更願意去做這件事情。其實如果上面我說的兩層需求滿足了,這一層反倒比較容易實現。其實就是等待。跟大家分享我是怎麼在短短2年多時間裡找到的陪伴孩子的價值的:
有一次我開車帶2歲半的女兒去上幼兒園。一路上都很開心,快到學校的時候,忽然女兒猝不及防的衝我清晰的說了一句:「我有一個好爸爸。」
當時就感覺自己被一萬點重擊給擊暈了一樣。感覺一切煩惱都不重要,當時除了愛,車裡沒有一絲的雜質。
其實,我們對孩子的日夜守護、含辛茹苦。求的並不是大富大貴,而是孩子的一生歡樂;我們日夜操勞、殫精竭慮,求得並不是孩子的什麼回報,而只是那句「我愛你」的心聲。
我相信,媽媽們是這樣,爸爸們也是這樣。養育孩子沒有標準答案,但誰也不想讓孩子變糟,但誤解和疏遠卻經常擾亂我們,將彼此推到遠方。其他不求,我只希望借這個機會能幫助更多的爸爸們可以和媽媽一起,都能看到陪伴孩子的價值,找到家庭和人生真正愛的真諦。
回覆列表
我認為吧,首先要試圖去跟爸爸好好的溝通,看看他是由於什麼原因一直拿著手機,是不是有可能除了一些必須拿著手機的事情以外,其他的時間多用來陪家人,並且陪寶寶玩遊戲或者交流等等。
其次,聰明的媽媽或者可以試試比較迂迴的方法,比如說設計一些爸爸沒辦法拿著手機的活動,比如說一起去游泳呀,跑步啊等戶外活動。
當爸爸放下手機了以後,媽媽要記得表示贊同和鼓勵哦。
同時,也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爸爸們明白我們這些做媽媽的人的用心良苦,適當的放下手機,多給一點時間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