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傾心原創
-
2 # 杏花雨1966
我比較喜歡散文。散文形散神不散,貌似容易寫,實則比較難。喜歡閱讀和寫作散文的人,會被嚴謹的構思所感染,其語言深刻的表現力也會影響到小說的創作。我覺得閱讀散文,會更好地促進小說創作。
-
3 # 文學攬勝
回答這個問題,要從理解散文和小說的概念、特點入手,辨別二者的差異,最後在差異中尋找融合。
1.基本概念:
散文: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它的描述目的主要是交際交流與告白自我。
小說: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透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
2.二者區別:
區別一:虛構與非虛構。散文排拒虛構,而虛構性則是小說的本質。
區別二:情感表達方式。散文家接近於作者情感的實錄,散文作家是為自己而感動,為自己而傾述,為自己而欣然敞開內心世界。小說家則是一種虛構性想象性情感。
區別三:寫作手法不同。散文中或有故事,或無故事,卻不必一定有中心人物。而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組基本的三要素。散文可以作抽象的言論,如說明一種思想,一種感情,一種論斷。小說須作具體描寫,即使是議論,是感想,或是一種觀念的陳述,也必須納入具體的描寫之中。
3.散文與小說的連線——“散文化”小說。
“散文化”小說在中國現當代小說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打破散文和小說的文體創作界限,將散文的創作筆法融入小說創作中,實現了中國小說文體發展的突破。
何為“散文化”小說:著名的學者楊義的觀點比較能夠揭示出“散文化”小說的本質特徵,他認為小說的“散文化”,“乃是小說的自由化,隨意化,它把小說的環境化淡,人物化虛,情節化少,而唯獨把情緒化濃”。
“散文化”小說的特點:
一是淡化故事情節。在“散文化”小說中,沒有圍繞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尾聲這樣一個傳統小說的故事情節模式,“把以往情節模式中那些堅固的、支撐性的因素削弱,取消它們在小說藝術構成中原有的那種舉足輕重的地位”。例如汪曾祺的小說《受戒》。
二是淡化人物性格。“散文化”小說在人物刻畫上不像現實主義的小說塑造典型人物,從人物的身上看到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深刻的主題意蘊,而是非常簡單地勾畫人物,重在描寫人物的生活方式、生活狀態,將人物融入到小說所描寫的環境、渲染的氛圍中,使整個小說渾然一體。例如《世說新語》。
三是淡化時代背景。“散文化”小說作家注重作品的情緒氛圍,抒寫的是作者的審美理想,張揚的是文學性,小說淡化背景的時代性,與社會政治環境沒有直接關係,充滿了一種濃濃的人情人性美。
總的來看,“散文化”小說打破散文和小說的文體創作界限,將散文的創作筆法融入小說創作中,使小說的三大要素故事情節、人物性格、時代背景分別淡化,實現了中國小說文體發展的突破。
-
4 # 動物的恩人518
在看散文的過程中是一種體驗,精華丶回味無窮。對於寫小說人物結構複雜,劇情故事豐富,可以從散文的句子裡輕鬆自如的運用文字,而且更能發揮自已的想象力。
-
5 # 半島文學
喜歡看散文,說明你是性情中人,感性很強,寫出的小說能打動讀者的心靈,引起共鳴。正如作家陸星兒說的:“我寫小說,是為了表達心中的愛。”
-
6 # 大悔憶智周
首先,後現代文學跨文體寫作,喜歡看散文肯定對小說寫作有幫助。
進入二十世紀下半葉後,原本新潮先鋒的現代主義已顯得陳舊,於是後現代主義產生。後現代小說打破了小說與詩歌、散文、新聞、戲劇的界限,小說甚至可以直接插入詩歌,還可以和多媒體結合,插入散文或者用散文寫作當然更不成問題。主題模糊、人物、故事情節淡化,後現代小說已經四不像、大雜燴,戲擬、惡搞、碎片化,但許多人還是能夠看懂甚至被感動,就像周星馳的電影。
我的網路書《微小說與小小說》和續集公開宣稱:“人生百態,休閒閱讀,探討人性,幽默風趣。後現代小說打破體裁界限,所以這裡是具有新小說特質的段子、微博、詩歌、隨筆、日記、寓言、單口相聲……。可以當故事讀,也可以當哲學讀。看看你能不能讀懂第一篇吧。”
其中有幾篇直接就是敘事詩。例如詩歌《到集鎮購房的農村少婦》,寫一個農村少婦,上街後心腸怎樣變得堅硬。
其次,散文的語言比小說更文學更富於個性和創造性,詩意濃郁一點甚至就直接成為詩歌——散文詩,所以讀散文可以學習語言,克服語言粗糙的毛病。
其三,散文的情感比小說更加濃郁,所以可以向散文學習抒情,學習作者個性的情懷。一切文學作品都要以情感人,不管直接抒情還是間接抒情。
其四,可以透過讀散文學習那些人中龍鳳深刻、獨立的思想,有思想的小說更高貴。
當然,網路小說還是要以敘事為主,以情節吸引讀者,但不管怎樣,讀散文對小說作者有益無害。
-
7 # 光年作者
文化底蘊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文化創作有借鑑有消減,更多的是吸取精華,演變為己用。散文字身就是一個濃縮的小說,精簡的社會描寫。濃縮的都是精品,放大了就是長篇小說。詩歌短短的句子就能覆蓋宇宙的精華,表達完美的事情。文化一脈,相輔相成,文字多少區分概念。
-
8 # 鹹魚也要掙扎一下
我很喜歡汪曾祺,他的小說就帶有很很強烈的散文化傾向。在他的《雞鴨名家》、《異稟》、《受戒》等名作中,你可以很明顯感受到與一般小說的不同。
這個不同最大的一點就是弱化了情節,甚至弱化了人物。有時候剛簡單介紹完一個人,汪大師便開始聊起了地方民俗,歷史掌故,甚至家常。作者絲毫不顧及讀者感受,等聊完這些才又輕輕說完了故事,原本極富戲劇張力的情節也是輕描淡寫。然而細細品讀,又會發現那些隨意的“說明”中暗藏非常多的細節。加上其文筆簡潔優美,往往能給人意猶未盡之感。
博爾赫斯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個作家,我一個老師給我們引述了一個評價,說他的“小說像詩,詩像散文,散文像小說。”
現代的作家在文學道路上早已擺脫純情節型的模式,對於多種文體的交叉,互相滲透融合的趨勢也比我們想得要早。只不過這些都不是通俗文學,一般大眾還比較陌生而已。
然而作為初學者,我不建議過早就有這種傾向或刻意模仿。寫小說還是先從最古典的形式入手,例如福樓拜、狄更斯、巴爾扎克、簡奧斯丁、托爾斯泰等人的小說開始。
對於文體的把握,一開始我們還是要涇渭分明比較好。大致就是老話說的,先是“看山是山”,隨後“看山不是山”,最後“看山還是山”這樣的過程。
所以回到原問題,看散文對於寫小說有沒有好處,答案是自然有好處,但前提是你在大量練習和學習的基礎上。透過比較散文和小說,你能明白兩者的不同,這樣算是看山是山了。
-
9 # 江湖浪子風情豪客
雜文論壇:文學創作之中小說與散文的體裁分類是有不同特質和內涵的兩種人文理念的文化傳承結構基本要素、循規蹈矩章法,綜合載體融匯貫通於一身而形成的一門社會學問。小說係指涉世面廣,人物、事件、時間基本要素,縱橫交錯,情節鋪墊塞北江南,文章的承前啟後,繼往開來跨度大、篇幅長。大多是揭示或描寫一部人生成長或社會發展變化的傳奇式歷史演繹較比全面深入,真實生動的家國情懷,以及令人魂牽夢繞、鶯歌燕舞的蹉跎歲月與記憶猶新的風土人情。而散文則是一種另類文學創作模式與表現途徑:散文主要特徵,形散而意濃。神形兼備,心隨意轉。既要有人物、事件、時間的簡要概述,又要有人物形象,事件介紹,時間交待的深入細緻的描寫。散文中心內容突出,一方面可以平鋪直敘,另一方面也可以穿插議論、倒敘、抒情告白等藝術感染力強,生動活潑不拘一格的表現手法,裝點與烘托散文作者身臨其境的家國情懷,或志存高遠的奮鬥目標、發展方向。為散文揭示與描寫拓寬創新視野,展現時代光鮮靚麗的醉美境界和愛我中華的壯觀畫卷!!
-
10 # 0大木瓜0
散文,注重描寫、抒情、敘事。小說,注重人物、事件的刻畫,或講故事。兩者只是寫作手法上的區別,但動筆能力,都很重要。
最喜歡看葉辛的知青系列小說,如《山道彎彎》《蹉跎歲月》。他的小說裡或每段開頭,或結尾,或中間部位,總會穿插散文式的景色描寫。既為小說增添了色彩,又彌補、加重了文中故事或人物的刻畫。
喜歡讀老散文家碧野、楊朔、田間等散文大作,如《白楊禮讚》《泰山極頂》《瀟瀟風雨白龍山》,還有古代著名的大散文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以上散文中往往具有小說式的寫作手法,如人物或事件的描寫、刻畫。其精道的筆法,豪不亞於小說的精彩。
俗話說:文無定法。無論是散文,還是小說,或是雜文,都要有很強的文字功底。
所謂文字功底,無外乎就是描寫、敘事、刻畫、論說、抒情等。不管是散文、小說、雜談、報告文學、戲劇等,都需要這樣的手法。
總之,不管從事哪種寫作,都不可偏頗。文章是相通的,是互溶的。好比唱歌,民族的、美聲的。好比武術,太極拳、少林拳,能分得那麼清楚嗎?
-
11 # 酒氣茶香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化的小說有一種詩意,給人能更深入地瞭解小說的內涵。很多大家都是散文與小說並長,如沈從文、郁達夫等。也可以說散文是小說的基礎吧,反正喜歡看散文肯定對寫小說有很大的幫助
回覆列表
寫小說是一個積累和沉澱的過程,不管我們對文字的駕馭程度,還是對情感的表達程度,都需要一定的歷練。散文主要集結與表達單一的內心或者單一的獨白。而小說相對而言篇文較長之外,人物結構複雜,表達的方式也繁多。況且散文的行文方式也比較寬泛,這樣不固化行文者的思想,從而更加輕鬆自如的運用文字,所以感覺寫小說先從散文著手也是不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