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先啟歷史

    感謝邀請,先啟回答。近來人們老生常談的話題之一:北方勢力碾壓南方。作為幾千年來南方揚眉吐氣的一次戰爭,就是朱元璋由南向北,把中國歷史上最強悍的元蒙勢力趕出了中原,這個牛值得吹千年了。本號只能管中窺豹,從山西大同這一個重鎮,在元末明初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給大家梳理一下。

    反覆追剿,設定重兵

    “宜將餘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偉人的詩詞來形容洪武一朝的局勢,可謂非常妥帖。朱元璋曾對元朝的殘餘勢力進行了八次北伐清剿。大家可以看到在山西地面,上演了一系列蕩氣迴腸的光復行動,洪武二年(1369),明朝大將常遇春的北伐大軍從太原北上至大同,當時大同重鎮還在元朝手裡,元朝大同守將聞訊居然棄城逃跑。明朝為了鞏固剛剛光復的大同城,立即設定蔚州衛、大同左衛、右衛,在大同南邊置朔州衛,成為“四星拱衛”北部邊城大同。

    這種軍制為老朱首創,其中每一衛有5600名士兵,設指揮使,像現代軍隊的師。衛下設定千戶所,每所一千人,像現代軍隊的團;千戶之下又設百戶,有軍人百名,像現代軍隊的營;五十人為總旗,像現代軍隊的連,每十人為小旗,像現代軍隊的排。

    為了便於統一指揮,老朱又設定衛都指揮使司,相當於現在的軍級單位。這一舉措,實際上顯示了明王朝對大同這個毗鄰內蒙草原的中原北部重鎮的重視。

    明軍的衛,相當於現代的師級軍隊編制

    堅壁清野,餓困敵酋

    老朱將大同以外的零散邊民均遷徙回內地,洪武六年為最大的一次人口遷移,把天城、白登、東勝、澧州、雲內、陽原、蔚州、等等州縣的近四萬邊地居民遷往朱元璋的老巢安徽。這樣,大同城以北就形成了大範圍的無人區,一些州縣甚至連地名都沒有了。

    這一招對於妄想反撲的蒙古勢力很管用。除了一座堅城大同矗立在鐵騎面前以外,他們南下一無所獲,在無人區,草原騎兵沒有補給,連吃飯都成問題,更別說後勤保障了。

    山西北部著名堅城——大同

    築高牆,廣積糧

    由於大同駐紮有明朝大量軍隊,為了解決軍隊物資消耗,老朱又抽調山西五十餘縣的民工約6萬人就地屯田。又新建十七衛,各衛皆築城。又從河南調官軍三萬四千餘人入晉築城屯田。以大同為核心的衛所陣容十分強大。

    有了堅城和豐富的糧草、充足的軍隊,明朝軍隊敢於發動對元朝蒙古勢力的圍殲戰。洪武二十年(1387),老朱派藍玉為大將軍,主動出擊圍攻元朝騎兵,次年,在捕魚兒海(今內蒙古巴林右旗),明朝軍隊對蒙古殘餘勢力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至此,元朝殘餘勢力基本被趕到了大漠以北。

    彪悍的蒙古騎兵成了永久的草原之夢

  • 2 # 大可12345678

    個人感覺是“糖衣炮彈”打跨了元朝,就像清朝的八騎兵一樣後期戰力不堪一擊。一個尚武的遊牧民族掉入“溫柔鄉”可以想象下

  • 3 # 小南史

    元朝的敗亡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拒絕漢文化:除忽必烈會點漢語外,歷代皇帝幾乎不會,與強大的漢文化相脫離是滅亡主因。

    拒絕民族融合:未進行民族融合,甚至推行民族仇恨、將人分成三六九等,致漢人起義不斷。

    貪汙腐敗:元末期,雖有王保保等名臣輔佐,但朝政腐敗,皇帝昏庸,內戰不休,橫徵暴斂。

    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達北伐結果

    至正二十八年七月,元大都被北伐的明軍徐達部攻陷,元順帝北逃,監國淮王貼木兒不花被俘殺。洪武二年(至正二十九年),明將常遇春、李文忠出塞攻陷上都,元順帝北逃,明軍追擊百里,俘虜宗王慶孫等萬餘人。

    洪武三年四月,元順帝卒於應昌,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即位。五月,明將李文忠攻陷應昌,愛猷識理達臘以數十騎北逃,明軍獲其子買的裡八刺及後、妃、諸王官屬數百人,並得宋、元玉璽等物。洪武十一年,愛猷識裡達臘卒,汗位傳至脫古思貼木兒。

    明太祖朱元璋派遣藍玉北伐結果

    洪武二十一年四月,明將藍玉率軍在捕魚兒海襲擊了脫古思貼木兒的汗營,俘獲其次子地保奴以及后妃公主五十餘人、諸王官屬近三千、男女七萬餘,還有馬駝牛羊十萬,脫古思貼木兒僅與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來、丞相失烈門等數十騎逃遁,脫古思貼木兒與太子天保奴在途中被也速迭兒殺死。脫古思貼木兒死後,與其一起逃亡的元臣捏怯來、失烈門等後來都投降了明朝。

    《明史.韃靼列傳》稱:“自脫古思帖木兒後,部帥紛拏,五傳至坤帖木兒,鹹被弒,不復知帝號。有鬼力赤者篡立,稱可汗,去國號,遂稱韃靼雲。”

    總而言之,元末時期因為統治者的昏聵無能,以及各種苛政,導致各地起義不斷,已經嚴重消耗了元朝的統治基礎,加上之後元朝內部忙於鬥爭,致使像脫脫帖木兒等能臣幹吏無用武之地,等明太祖朱元璋建國之後,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在中原已經是無立錐之地了,種種因素導致明朝以摧枯拉朽的態勢一舉統一全國。

  • 4 # 靳強1

    朱元璋參加紅巾軍後,逐步抓住了紅巾軍一部的軍隊,然後把南方平定了,元朝的衰敗是元朝自己本身把事情搞砸了,元朝建立後把全華人分四等,南方人最低等。哪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元朝末年,在以韓山童為首的紅巾軍起義作為星星之火,元朝建立近百年了,軍隊,官僚集團逐步退化,全然沒有當年蒙古騎兵那樣的戰鬥力,以至於和朱元璋的軍隊作戰時勝少敗多,最後徐達北伐時自知北京不能死守,主動向北方草原逃去,徐達追了一陣就暫先把北京佔住,後又北伐,所以皇帝也落個順帝的稱號。

  • 5 # 風光藝境

    1367年九月,吳王朱元璋頒發北伐檄文,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政治口號,派遣征討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統領二十五萬大軍北取中原。

    閏七月下旬,北伐軍迫近元大都(今北京城西南)。二十八日夜,元順帝棄京北逃元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元朝在全國範圍內的統治宣告結束,史稱退出中原的蒙元殘餘勢力為“北元”。

    朱元璋何以由南掃北、取得北伐勝利的呢?

    一、朱元璋決策英明,制定了正確的軍事戰略,確保北伐成功。朱元璋制定北伐總方略為:先取山東,繼下河南,再拔潼關以扼守門戶,然後進克元大都,最後西進席捲晉陝。事實證明,朱元璋的戰略思想非常英明正確。

    二、策略運用得當,軍事攻擊與政治攻勢相結合,軍事瓦解與政治瓦解相結合,是北伐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朱元璋在北伐檄文中明確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政治口號,同時明令王者之師,秋毫無犯;強調“凡元之宗戚,皆善待之”。政治措施得力,民眾歸心,最大程度上孤立了元朝廷,保證了北伐的勝利。

    三、北取中原同時,朱元璋又派兵攻略浙東、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從戰略上策應北伐軍。

    四、北伐統帥選用得當。正副統帥徐達、常遇春為朱元璋麾下王牌戰將,一智一勇,珠聯璧合。一運籌帷幄,一勇冠當世,二位名將雙劍合璧珠席捲千軍,實為古來鮮有之最佳組合。

    明軍勝利完成“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歷史性北伐,固然是戰略總方針與策略英明正確、統帥智勇、將士用命、民眾歸心的結果,但與元朝廷自身亦有不小的關係。

    一、元軍戰力退化,失去當年的生猛剽悍。

    二、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見父皇元順帝荒淫怠政,遂欲奪位。1359年,皇太子與母后圖謀迫使順帝內禪,未遂,父子發生矛盾;外鎮統兵大將亦因之分屬帝系、太子系,互相攻殺。

    元陝西行省右丞察罕帖木兒是鎮壓紅巾軍的干將,收復關中,攻佔汴梁,勢頭甚猛;元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孛羅帖木兒亦是不弱,屢敗紅巾軍於河南、山東等地。兩位頗有將才的帖木兒本應同心協力合剿造反派,共保元朝廷,可二位大將由於分屬兩系,為爭奪晉、冀而大打出手。後察罕帖木兒五路大軍水陸齊進,攻克濟南等地,圍攻益都(今山東青州市),不料被降將暗害。察罕遇害,其外甥加養子擴廓帖木兒(本名王保保)代領其軍。

    擴廓帖木兒亦屬太子系,封河南王,總統天下兵馬,累於孛羅帖木兒爭奪晉冀,互相攻殺;後進兵關中,又同李思齊等元將爭奪地盤,最後被明軍擊破而敗逃大漠。

    元朝的內爭內訌不但自損實力,且使江淮間的朱元璋做大做強,並最終結束元王朝對中原的統治。故有史家言:“使察罕不死,天下將分為南北;使擴廓能……內和諸帥,外睦鄰交,天下亦將分為南北。”此話不無道理。

  • 6 # 味哎兒

    最主要的是入漢族區後,本應入宋朝當官的腐敗分子,沒處去,加入元朝官列,把蒙人弄腐敗了,只會欺負順良的老百姓,打不過揍他的人了,一身肥肉,走幾步就亂喘氣,用嘴說話嚇唬人,真打就被殺的份,怎不敗。

    而留居蒙古地的蒙人自食其力,明軍也沒擊到他們那裡,而在歐洲西亞立國的,仍存在很久很久沒破國的,後來雖不執政仍呆在那裡好好的,今天仍如此的。

    關鍵歸人口太少,佔地太大,在漢族區幾乎一個人控百人左右,這由10戶一菜刀上可算出,當時的戶三代人為一戶沒分家另居稱戶的。

    所以一輩人算六口,三代十八口,10個十八就一百八十人了,去老人小孩婦女,壯男也五十人左右,最少三十個可打架的是有的,一比三十咋打贏。

    統控人不是集中兵力擊一處,而是分散自人群到村莊裡,漢人區村太多,分散入村蒙人就一比百了,漢人造反不用戰的。

    所以月餅內有紙條,八月十五殺噠子,蒙王逃回蒙地,明朝黃袍加身就成立了。

    漢人沒向蒙地內擊,仍南人不犯北,北人常南入的。

    因而明成立沒啥大戰的,其同蒙人戰不如漢人之間爭雄激烈。

    因此題主用趕回兩字很精確,只不過用蒙人遁回更恰當些,人家自逃離漢耕作區,回牧區是事實,打仗並沒咋打過。

    靠戰打下的地盤不搞好經濟建設,都呆不長久的。因為能戰的人老了,打不成了,被打的記仇,勵下一代練打,總要洗恥的。

    若經濟搞好了,被打的下一代,未必去破壞這一來之不易的局面,再入拼命丟命的打殺,朝不保夕的混亂狀態內。

    這是清朝得立幾百年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x炮是非承載式車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