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呀哈37127010

    簡直就是自尋死路,攔都攔不住!這樣的錯誤出現一次居然還能出現第二次,南宋皇帝真的沒有一個像樣的,難怪滅國!

  • 2 # ASK說不說事兒

    南宋朝廷與北方的蒙古汗國聯合滅金朝、西部的夏朝,從戰略上來看絕對是正確的,各有利益,各取所需!至於後來的北國南征滅了宋朝,一統歸元朝應該說與忽必烈汗身邊的原遼朝、北宋的官員思維有極大的關係,因為當時的蒙古汗國完全沒有必要廢那麼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甚至犧牲一位汗王的代價去攻打富裕的南宋,只需要逼迫南宋納貢即可。蒙古汗國西征基本上都是“轉一圈”就就消滅了當地的政權,唯獨徵南宋是戰爭耗時最長,損失慘重的!所以以蒙古汗國的實力滅宋朝是大勢所趨,滅不滅金朝、西夏王朝,南宋早晚都會被蒙古汗國消滅。蒙古汗國的強大並不是北方的蒙古部落人有多強大,而是成吉思汗制定的用兵獎勵制度強大!論功行賞!尊重英雄!所以蒙古汗國不是一個所謂的什麼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而是一群眾多勇士組成的戰爭機器,西征只是碾壓中亞、東歐地區

  • 3 # 同學請認真聽講

    決策錯誤是肯定的,但不得不為,當時的蒙古非常的強大,宋朝害怕蒙古國的強大軍事,所以被迫答應了。還有就是,他們並沒有忘掉靖康之恥啊,金朝人將宋朝的兩個皇帝都擄走了。他們還要幫金華人嗎?一面也是為了為自己報仇雪恨,同時還能夠取得蒙古的信任,獲取存活的機會。宋理宗的眼光太過於淺顯了。你把金國滅亡了的話,那麼宋朝也是唇亡齒寒了,在蒙古國滅掉了大金之後,順帶著也將宋朝滅亡。

  • 4 # 神推李

    北宋和遼國是宿敵,槍炮對陣幾十年,金國在北方崛起,和北宋結盟,聯手消滅遼國這個共同的敵人,北宋的決策沒有錯。在滅遼的軍事行動中,金軍統帥發現宋軍中看不中用,一經試手,宋軍潰敗,金國便有了想法。這就有了後來的靖康之變,北宋亡國。金人以強大的軍隊從北向南碾壓宋軍,欲佔領南中國,剛即位的高宗狼狽不堪,逃到海上避難。後經韓世忠、岳飛等將領浴血奮戰,才將金人驅趕回江北,南宋政權才穩定下來。金人以後又數次南下,岳飛等人又數次北伐,形成拉鋸。蒙古人崛起後,金人感到極大壓力,但金人沒有和南宋改善關係,冰釋前嫌,而是用軍事壓力向南宋要土地和人口,甚至想佔領四川。在這種形勢下,南宋朝廷怎麼和不共戴天之敵握手呢?這是金華人一腦子豬糞。金人在遭到毀滅性打擊,主力被殲滅後,才想起和南宋和好,這時已經晚了,籌碼丟失完了。南宋朝廷也看到蒙古人的兇悍,有人提出聯金抗蒙,一個靖康恥就讓這些人閉嘴。朝中大臣和大將孟拱都以為,應該找金人雪靖康國恥,向金人宣戰,蒙古人問題後一步考慮,把金人打垮,可佔領一些重要城鎮和戰略要地,建立一體化的防禦國防線,以抵禦蒙古人的侵略,我認為南宋的國策沒有問題,以後長達四十餘年的戰爭也說明這個問題。南宋的失敗應該是內政出了問題,君臣相猜、相將相鬥,導致南宋水軍投敵,蒙元得不到南宋水軍,是不能征服南宋的。

  • 5 # 漩渦鳴人yy

    你要我說的話,這條計策本身沒有錯誤,真正錯誤的是當時南宋本國軍民,他的一個心理。

    我們都知道張儀的合縱連橫,和范雎的遠交近攻都是外交戰爭的一個重要的範例,但是我們必須要看到的就是這兩個外交政策的推行跟秦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什麼意思?沒有秦國強大的國力支撐,秦國拿什麼去跟六國打仗,嘴炮嗎?嘴炮要是能贏得戰爭的話,大家都練嘴炮去不就得了,何必再去鑄造刀兵呢?比說道理,誰能講的過那批老儒生,不過,去簽字的,是李鴻章,不是翁酥同那個老傢伙。

    所以說秦國能夠統一六國,說到底還是商鞅變法,還是司馬錯的強國論!在這其中,司馬錯的強國論是秦國邁向統一六國,一統天下的真正的最堅實的一步。

    富國需開疆拓土,用本國的子民去拿下更多的土地,佔領更多的地區,拿下更多的人力,然後用這些更多出來的人力去拿下更加多的土地,人力,物力,財力,這就是司馬錯的強國論。說到底就是搶你的來餵飽我,然後我再去搶其他人的!

    聽起來不要臉,但這確實是一個國家在亂世之中能夠統一天下的最基本保障。

    很明顯,對於當時的南宋來講,他們面臨的是兩個敵人,一個是金,一個是蒙古,無論是。面對哪個敵人,南宋都是要打仗的,都是要提升自己的實力的,但是這個時候的南宋在幹什麼?忙著國內的嘴炮,忙著去慶祝他們一個敵人倒下,而忽略了另外一個敵人正在不斷地發育。

    蒙古人在不斷的戰爭之中增強了自己的實力,增加了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但是南宋在連年的戰爭裡面卻沒有得到這一些東西,反而國力在不斷的退步,跟蒙古人之間的差距不斷的拉大。南宋當朝的政局的主導者沒有看到這些錯誤,反而忙著去爭權奪利!這是什麼?這就是差距!

    所以說,無論如何增加國家實力,增加國家的綜合國力,這才是一個國家領導人不變的基本法則!哪怕是跟你曾經的敵人合作,都是要圍繞著這一個基本點,而不是說為了洩私憤,報私仇,主不可因怒而興師,將不可因慍而興兵!

    你必須要清楚的記得沒有永恆的朋友,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自己的實力增長自己拳頭硬,那才是王道。

  • 6 # 清水空流

    應該說,南宋這個戰略決策是正確的,也是失敗的、之所以說這個戰略是正確的,是因為二打以,南北夾擊金國肯定無法承受,南宋完全有可能恢復故土。而又 說他是失敗的,是因為南宋是被迫實施這個策略。他沒有這個能力。北宋聯合大金滅遼殷鑑不遠。南宋是不敢輕易這樣的作為了的,藥是好藥,但不適合南宋服用。副作用太大。北宋亡靖康時期,遼國的馬值獻“聯金滅遼”之策,趙佶採納其建議。但由於北宋國力太弱,不足以撐起這個策略,從而導致欽宗時期因金兵南侵,北宋滅亡。此事足以讓南宋警惕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二者卻有著本質的不同,地緣背景也不同。南宋最怕重蹈覆轍,但在一系的意外事件的促成了南宋的聯蒙滅金。也是無奈之舉,可以說是兩項其害取其輕,南宋政府並非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但實在的沒有別的辦法了。在蒙古逐步開始統一以後,,金國對蒙古已經無法控制。反而日益受到蒙古的威脅。早在公元1196年。南宋已強烈意識到了相關危機,南宋已經開始加強了防範,也是日益謹慎起來。南宋已經有人指出:“萬一韃靼得志,直犯中原,或虜酋逃遁,逼近邊界,或恐中原有豪傑。

    對於當時宋金蒙三足鼎立的局面。蒙古是新興力量最強大,南宋最弱,金國居中但地緣最差,南宋上下對於蒙古的懼怕甚於金國,蒙古大軍滾滾而來。世仇金朝國一敗再敗。南宋雖然看解氣,但在南宋有兩派意見,一派意見是扶持金朝,以之為對抗蒙古。也就是預防唇亡齒寒。一者認為應趁此機會滅亡金朝,已報當年之恥。但必須全力警惕蒙古、就當時的實際情況而言,金國已經已經從南宋仇敵轉變為南宋的緩衝地帶,確實已經是南宋的嘴唇了。宋金理應抱暖。但南宋有些落井下石趁人之危,在這情況下,斷絕了給金國的歲幣,而此時確實是金國最困難的時候,其實金國如果能夠抵禦蒙古人的進攻,南宋繼續向金輸納歲幣還是很划算的。蒙古軍事能力已經十分強悍。金國抵禦蒙古越久,對南宋的越有利。可見,南宋停止歲幣是一個錯誤。

    由於南宋停止歲幣,引發金國強烈不滿。在金國衛紹王完顏永濟登基以後,金國已經是每況愈下開始逐漸處於下風。公元1211年。金蒙軍主力決戰,結果全軍覆沒、兩河、山東地區失守讓與蒙古。拱手讓給了蒙古。在這種情況下,金國主戰派想到了“取償於宋”的主意、這個主意的意思就是蒙古取得大金多少土地,大金就從南宋那裡補償初多少土地。這個主意簡直太混賬,太缺德,簡直沒有任何戰略和和戰術價值。簡直太XX了、但大金國忽略了一個事實,他們已經不是金兀朮時代了。已經漢化十分嚴重了。可以說是今非昔比了。 以懲罰南宋拒交歲幣為藉口。於1217年發動了對南宋的戰爭。起兵二十多萬軍隊在兩淮、京湖、四川兵分三路對南宋發動了攻擊。此時如果南宋退一步恢復歲幣,而大金也退一步減少歲幣。南宋的經濟加上大金的軍事實力維持現狀還有可能 的。但雙方都被主戰派所“裹挾”進退不得,也只有強硬到底了。可見從某一方面來說,“愛國賊”更可恨。

    金國南侵徹底讓南宋主戰派佔據上風、也讓南宋希望大金以為屏障抵禦蒙古的戰略決策徹底破產。南宋為了自己的存亡和安全,不得不進行全力抵抗,而且對金做戰有所勝利。南宋與大金的對抗大概打了七年,消耗了大量的財富,軍隊,實在是得不償失。這七年大金的“取償於宋”的目的不僅未能達到。反而得不償失。《金史》記載:“宣宗南伐,士馬折耗十不一存”“國家精銳幾近喪”“樞府武騎盡於南”可謂一語中的。這個戰略對金宋兩國都是個巨大浪費。宋金聯合已經不可能。而南宋接過了蒙古遞來的橄欖枝,雖然知道是毒藥,但也必須得喝。慢性自殺總比立即死亡要好些。

    可以說,南宋滅金,不過是死了一個垂死的老虎,但卻贏來了一個雄獅,但對南宋來說,這是最大的不幸,但也是唯一的選擇。畢竟大金才是那個最愚蠢的,南宋是“被逼迫”與蒙古聯合,兩宋由於重文抑武,都是亡於異族,實在是太可惜了。

      

     

  • 7 # 北地君

    南宋聯合蒙古攻打金國,將其消滅,主要戰鬥力還是靠的蒙古軍隊。南宋起的作用較小。南宋做這種選擇也是無奈之舉,唯一的選擇。

    在北宋時,契丹(後改國名為遼)在北方強大,和北宋連年作戰,後來遼國的女真人興起,建立了金國。由於北宋痛恨遼國,加上燕雲十六州一直被遼國佔領,北宋收復失地心切,女真人也受夠了遼國的壓迫和奴役。於是雙方聯合攻打遼國,遼國被滅。可以戰爭中,金國看到了北宋軟弱的軍力。金國沒有信守約定,戰後並未完全的歸還燕雲十六州。繼而與北宋發生衝突,侵略北宋,軟弱的北宋皇室出城迎降,徽、欽二帝被俘,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

    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建立南宋,後來蒙古興起,金國不敵蒙古,蒙古邀請南宋共同攻打金國,雖然南宋和金國有著深仇大恨,但南宋吸取了北宋的教訓,起初並沒有立即與蒙古合作,可是金國也是作死,蒙古從北面進攻金國,金國為了彌補從蒙古哪裡遭受的損失,南下侵佔南宋,還希望南宋將蜀地讓與金國,南宋無奈,只得與蒙古合作了。活一天是一天吧。歷史很多時候那就是唯一的選擇了,哪有對與錯。

  • 8 # 甬城阿斌

    必須明確一點:宋沒有幫助蒙古攻西夏,只是助蒙攻滅了金國。

    那麼,宋助蒙攻金是否失策呢?有人說是重陷聯金滅遼的覆轍,是大大的失策;也有人說:宋出兵時,金已是必亡之勢,即使不出兵,蒙古也必滅金,出兵還可搶佔一些戰略要地,擴大縱深,為將來抗蒙作準備,因此沒錯。這個問題看來複雜,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宋兵助蒙攻蔡州沒錯,否則蒙古也會獨力滅金,吞佔金國全土,對宋威脅更大!但是不是說宋對金、蒙的政策沒錯呢?不,錯誤很大,造成了嚴重後果,理由如下:

    自從成吉思汗起兵反金,金兵幾乎是戰無不敗,喪師失地,這情況與金滅遼十分相似,引起了南宋朝廷的高度警覺,內部爭論激烈,一派主張聯蒙滅金以雪靖康之恥,另一派認為北宋之亡是前車之鑑,應該留下金作為宋的屏障,但無論哪一派,都沒有提出要大力援助金抗蒙,結果朝廷和稀泥,只斷了對金的歲幣,並不出兵援金,眼睜睜地看著蒙古一步步把金國逼入絕境,錯,就錯在這裡!

    應該承認:在這個問題上,金國有重要責任!他們打不過蒙軍,卻想南侵宋朝以求補償,這純是作死!但苦戰數年,金人自知達不到目的,已經求和退兵了,這時南宋若有遠見,就不應糾纏舊怨,可遣使和金談判,要求他們停止歲幣並退還一部份土地,然後宋軍可以幫助他們抵抗蒙軍,並威脅說若不答應,就要助蒙攻金!鑑於形勢,金國極可能同意的,這樣,宋金聯手,蒙古軍就逞不了兇了!你想:南宋獨力抗蒙,還堅持了四十多年,若與金聯合,蒙軍還能得勝嗎?可是,南宋君臣害怕蒙古如同猛虎,又糾纏金的舊怨,坐視蒙古軍步步深入,等到蔡州被圍,金已奄奄一息,這時再聯金抗蒙已沒有用了,倒不如聯蒙滅金,還可搶些地盤,但蒙古滅金後,傻瓜也知道下一步要打誰了!

  • 9 # 流光播放器

    不是失策之舉,而是無奈之舉!當時蒙古開掛似的,且聽我慢慢分析:

    1。金國在末期面對蒙古不斷失利缺又不停進攻南宋,意在把北邊失去的從南邊收回來。一直到金衰宗最後遷蔡最後的日子還打四川的主意(想拿下四川依仗地利優勢為金國續命,就像西遼一樣)。

    2。南宋也意識到了之前滅遼的教訓,朝廷裡很多大臣如宰相喬行、權臣史彌遠也提出在經濟上幫助金國,在這裡就要不能不提憤青誤國了,這時許多太學生聽說這提議後就聚集到宮門,要求停止歲幣,趁金國衰弱雪“靖康之恥辱”。朝廷沒有辦法,斬了主和派的一些人,停止歲幣,並且加入了滅金的行列。

    3。當時蒙古實在不懂咳了什麼藥,強的開掛似的,誰見都怕,南宋名將孟拱也提出:與其幫助金國而得罪了蒙古,不如主動出擊多收復些失地,這樣蒙古南下縱深也會加大。

  • 10 # 酒盞何處

    其實不能簡單說失策。這個問題非常的複雜。首先,金國和宋朝仇恨很深。金國在同北宋打敗遼國之後,順勢滅亡了北宋。擄走了徽欽二帝,還帶走了三千多皇室宗族。可以說對南宋王朝來說是天大的恥辱。岳飛也曾說過,靖康恥,猶未雪。可以說兩國的仇恨已經深入民心。這個就已經給兩國結盟埋下了一個巨大的陰影。金國同盟國的作戰一敗塗地,不過金國居然希望透過侵佔南宋的土地來彌補,雖然發出了同南宋結盟的號召,不過實際上金國還是更想透過侵佔南宋來彌補損失。不過對南宋作戰不力。所以這個金國的動作和曾經的血海深仇都導致了南宋難以同金國站在一起。最後,南宋還是倒向了蒙古,最後一起滅亡了金國。整體來說,金國和南宋的立國以來的血海深仇讓他們難以結盟。同時金國的態度,也讓南宋難以支援金國來抵抗蒙古。同金國一起滅亡遼國是失策,因為遼國除了建國初期同北宋有衝突,其他時候還算和平。互稱兄弟之國。兩國之間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民族仇恨。金國的進攻順利,北宋居然想要分一杯羹,這個導致北宋失去屏障,最後滅亡。

  • 11 # 四海風清

    其實就算不去幫忙,也只能是苟延殘喘多活幾年,南宋朝廷偏居一隅早就沒有了驅除韃虜的雄心,宋朝的文化經濟都很發達,軍事科技也不落後,只是重文抑武的基本國策嚴重限制了整個社會的軍事後備力量發展,軍隊組成大多是地痞流氓和一些囚犯,稍有能力的家庭士族是不會讓子孫當兵的。這樣的軍隊又怎麼能有強大戰鬥力?

  • 12 # 辰州觀海

    後世的人,總喜歡事後諸葛亮,評價南宋末年的失策:比如南宋不應該聯合蒙古滅亡金國,而應該以金國作為擋箭牌,支援金國抗擊蒙古。

    然而實際上,南宋也有南宋的無奈——北宋聯合金國滅亡遼國的教訓,南宋朝廷不一定沒人忘記,但還是不可避免犯了同樣錯誤。

    這其實就是歷史的必然性。

    南宋朝廷,主觀上說,靖康之恥給宋朝造成的創傷,是不可能磨平的,說這是血海深仇也不過分。

    客觀上說,聯合金國抗擊蒙古,需要雙方都有這樣的共識才可以。

    然而實際上呢?

    實際上,蒙古打敗金國以後,金國朝廷考慮的是如何從南宋身上把損失找回來。

    南宋朝廷就能由著金國這麼胡鬧?

    這好比倆流氓打仗,一個流氓損失財物,要你負責損失一樣?你說你該咋辦?

    因此,南宋和金國,是不可能合作的。

    而南宋一個人對抗金國,其實也很吃力,於是才會聯合蒙古,打擊金國——事實上南宋還曾聯合過西夏打擊金國。

    總之,這是南宋的無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吉吉家貓咪生骨肉配方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