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幾道

    我從不認為孩子有叛逆期,我稱之為自我意識的覺醒,孩子長大了需要尊重。如果你能這麼認為,你會發現,孩子竟然沒有了叛逆期

  • 2 # 吉老師

    叛逆不是孩子成長過程的標配,是教養孩子不恰當出現的現象,叛逆源於主權爭奪。0-3歲孩子自我意識還沒覺醒,而且由於年幼,什麼都要依賴父母,父母給予她們關照,讓孩子感到照顧他的人是世界上最值得信賴的人,隨著孩子身體發育,長身體的同時自我意識也開始萌芽。到青春期孩子身體已經接近成年人但意識發展還沒跟上,身心發展衝突孩子自己還沒有適應。對外界的反應很敏感。所以極容易與父母發生矛盾,就是大家所謂的叛逆。

    教育孩子是家長需要終身不斷學習的一門功課,嬰兒時重在照顧孩子身體,但隨著成長,不但要照顧孩子身體的成長,還需要兼顧他的心靈成長,再加上上學後還有學業也要督促。因此不少家長感嘆,長大了還不如小時候省心呢!

    要想解決叛逆方法就兩個字~~溝通。

    溝通是親子和諧的橋樑,是直達雙方心靈的途徑。唯有溝通,才能發現問題,唯有溝通,才能找出原因,也唯有溝通,才能消除隔閡。

    與孩子怎麼溝通呢?

    我認為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交流的話題,要是孩子感興趣的,有很多家長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就像上級和下級問話一樣,作業做完了嗎?今天在學校表現好嗎?或者是今天老師講的都學會了嗎?孩子本來從學校出來心裡疲憊就想放鬆,可能會應付性的說:做完了,好,會,這樣一問一答,家長可能會嫌孩子應付,說話不會超過三個字兒,但是孩子也會覺得委屈,本來都沒有什麼好說的這樣的話題。作為家長想了解孩子的情況,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其實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可以說你們班誰最受男生歡迎啊。課餘你們都喜歡玩兒什麼遊戲?現在同學們玩什麼遊戲的最多呀?或者是最受女生歡迎的男生是誰呀?再或者青春期孩子可以問你喜歡聽哪首歌,這類話題輕鬆自由,孩子沒有壓力。孩子願意繼續這個話題,他會主動交流下去,不知不覺就拉近了雙方的距離。

    2.寬容,接納孩子的所有。比如說我有一個同事,她的孩子在競選班長失敗的時候,關起了門兒,在屋子裡大哭一場,這個同事呢叫開門兒,就像校長給學生訓話一樣的說,失敗了沒關係,繼續加油,下一次爭取成功。孩子特別傷心,把家長推出門外,不再跟家長說話。其實孩子競選失敗遭遇了打擊,這個時候他的心裡也是非常痛苦的.家長此時做的就是包容孩子。認同他的孩子的情緒,先讓孩子痛痛快快的大哭一場。可以輕聲對他說:我知道了,你為此精心準備了那麼多,失敗了,肯定很讓你遺憾,想哭就哭出來吧。這樣孩子會感覺家長是理解她的,而且是包容她的,至於以後怎麼做,那是要擦乾眼淚,走出當前的這種情緒時候才該做的。如果家長上去就給他說,以後要怎麼怎麼怎麼樣,那直接忽略掉了孩子的情緒,並且給他一種壓迫的感覺。孩子當然會覺得你不理解他了。

    最後再說一招,就是特別叛逆的孩子,溝通已經無效的時候,這最後一招也就是一個竅門兒,對青春期的孩子挺有用的,你可以向孩子向孩子請教,這種請教呢是加引號的也可以救你生活當中或者是工作當中出現的一個問題,向孩子求助,聽聽孩子的看法。告訴孩子,你現在不知道怎麼選擇,怎麼做好,一般情況下,孩子是很樂意幫助自己的大人去解決困難的,往往這個時候你會驚訝於孩子思想的成熟。會驚訝他已經長這麼快了,不可以再把他當成一個小孩子看了。當然你向孩子求助,可不僅僅是一個藉口,要真誠的聽孩子說完,然後真誠地和孩子交流做法,而不是說只起了一個這樣的噱頭。只為引誘他開口。不要這樣,接下來就要真誠地和孩子探討了。

  • 3 # 白雲藍天

    孩子成長是自己的成長!

    所謂叛逆是成年人用成年人的眼光和思維方式對孩子的言行的一個結論!

    我們都曾經是個孩子!如果能站在孩子的立場和觀點上去考慮問題,事情就好辦了!

    孩子成長是自己的成長。孩子本身並不知道什麼是叛逆或不叛逆的標準,標準是成人定的!

    能這樣看問題,我們就好教育孩子了!

    開展教育教學活動,要從孩子的心理、生理特點出發,並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小大人來看待,你的期望才能慢慢實現!

    如:當孩子把東西放錯了地方,如果你能用“尊敬的先生,請把這個東西放哪裡好嗎”,孩子會聽的!

    有時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往往從我們成人的立場出發,甚至認為孩子吃我們的,穿我們的必須聽我們的;更甚者認為孩子是“我”的,隨意發令施號,這些都是錯誤的!

    孩子是獨一無二的,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認識,孩子是“自己”的,不是爸媽的。只有正確對待孩子,理解尊重孩子,才會順利度過所謂的“叛逆期”。

  • 4 # 心理講師初雪

    1.關於叛逆期,應該有一個更恰當的名稱,叫做“覺醒期”。在這個時期,由於身體的變化,會帶來心理的一系列變化。特別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由於身體激素分泌的原因,出現了一些生理上的變化;但是心理的發育又滯後於身體發育,所以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有些問題是階段性的。

    到了“覺醒期”,孩子的自我意識變得更強,我們要“珍惜孩子每一次的情緒發洩、每一次的叛逆和每一次犯錯”,把叛逆和錯誤看成孩子成長的機會。

    2.關心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出了問題比關心這個孩子出了什麼樣的問題更重要。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經說過,“關心一個什麼樣的人得了病比關心一個人得了什麼病更重要”,同理,關心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叛逆比關心這個孩子叛逆本身更重要。有的孩子之所以會肆無忌憚地叛逆,和家庭環境有著很大關係。

    3.關於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包括看得見的物理環境和看不見的心理環境。

    在家庭物理環境裡面,首先要保持家裡的衛生乾淨整潔,將家庭劃分成不同的功能區,這樣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秩序感。

    家庭心理環境主要包括家庭文化氛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等。

    這個方面雖然看不見,但是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身處其中的家庭成員包括孩子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我們要認識到,“凡是早戀的孩子,都是內心愛的能量無法在家庭內部流動的孩子”,“凡是離家出走的孩子,都是在家庭裡沒有一個自己的心安放位置的孩子”。

    秉持這樣的認識,我們才能以更寬容的心態對待孩子,而不是把孩子的一些不順從行為簡單看成是叛逆,甚至是肆無忌憚地叛逆。

    我們的教育目標,不是要培養一個聽父母話的孩子,而是要培養一個知道心疼我們的孩子。在孩子小時候,該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時候就要示弱;孩子小時候就要注意和孩子建立融洽的親子關係,這樣到青春期時,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問題和情感不滿的積累,就能夠相對平穩度過。

  • 5 # 南圖教育

    一、青春期的普遍特點

    青少年期(11、12歲至15、16歲)是一個從童年時代過渡到成年期的過渡時期。在這一時期,青少年們的生理會迅速發育至成熟。身體的快速發展和性成熟的加速,使大部分青少年們對自己的生理狀況不適應: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兒童產生成人感,心理發展的相對緩慢使他們仍處於半成熟階段

    一般說來,大部分青少年都會感覺自己比實際年齡大,認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屬於成人水平,渴望得到和成人一樣的尊重和信任。然而由於心理和能力發展的侷限性,在面對複雜的情況和困惑時,他們依然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幫助和保護。所以,青少年在某種程度上屬於兒童,某種程度又屬於成人,不只是青少年自己,很多他們身邊的大人也不清楚到底應該怎樣對待他們。結果,有時青少年被當做成人一樣對待,並給於他們尊重和責任,而有時,又被當做兒童一樣對待,期望他們毫不質疑地服從大人,結果引起了青少年們的反抗和叛逆行為。

    二、社會發展的影響

    有時候會聽到有些家長懷念以前的年代。 那時候尊重長輩這個理念還根深蒂固地存在於人們心間,他們從來沒有懷疑過父母的權威,也不會違反規則而給家人帶來羞恥。而如今的孩子們比從前難管教多了, 一言不合就說父母不理解自己,拒絕和父母溝通,總是做一些父母不能理解的事情。

    人類學家米德認為,劇烈的社會變革,獲得資訊的多樣性以及迅速發展的科技,這些因素聚集在一起,降低了父母的權威性。此外,青春期的提前和教育的延長使得同伴文化的影響力和同化力變得越來越強

    如果一個青少年對自己的父母排斥,不滿,不信任,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但是他又有很多煩惱,希望找人傾訴,並且獲得理解。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更願意向自己的同齡朋友推心置腹。青少年這個群體有著不同於成人世界的價值觀,文化因素和習慣。在這個群體裡,他能找到歸屬感和被理解的感覺。在青春期,同伴對孩子的影響力有可能超越父母。

    三、青春期的重要性

    由於青春期的是從童年過渡到成年的過渡時期,因此是否能夠較為順利度過這段時期尤為重要。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和埃裡克森都認為,如果一個人沒有順利度過青春期,那麼他以後將深陷痛苦。

    埃裡克森認為青少年期是人們探索自我同一性的時期。“探索同一性失敗的青少年將會經歷自我懷疑和角色混亂。這樣的個體可能會沉溺於自我毀滅,片面地注重他人的看法或盲目加入各種活動。他們更有可能對他人的意見斤斤計較或者也可能轉向極端,從不顧及他人想法。為了緩解自我同一性混亂帶來的焦慮,他可能會逃避現實或者求助於毒品和酒精。” (埃裡克 埃裡克森)

    四、父母該如何幫助青春期的孩子

    每個青少年的發展目標都是成為一個自主的成年人。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可能不像童年時那麼親密,但彼此之間的交流情感和信任依然繼續存在。父母要鼓勵孩子的自我成長,同時要關注和指導孩子的行為。要做到:理解和包容,接受和信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顏色代表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