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布路思蓋
-
2 # 我愛的S你愛我
什麼叫孩子,首先作為父母的應該好好想想這個問題,如果實在想不通回去問問自己的爸爸媽媽自己小時候什麼樣就明白了,教育孩子不是一定要靠打的,得講究方法,然而方法呢只要是適合自己家孩子的就是好方法,不一定是要在百度在別人那裡問來的才是好方法,你想想要是孩子一出生就像我們大人這樣什麼都明白什麼都會這個社會還不得亂套了,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別動不動就是打打打,只會打罵孩子的家長也不見得好到那裡去,還有一句話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現在學會做人!
-
3 # 無有不可
俗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這幾乎是一些專制家庭的老傳統了,不過對於這種傳統教育方式我是極力反對的。雖適當的敲打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可一味的“打”可能適得其反。
首先說一說“打孩子”這件事對孩子的影響。
越打越皮越叛逆。你在家打了他,他委屈、不服,可打不過也不敢打自己的父母,於是在外面欺負更弱小的孩子。長久如此可能發展成一個視“暴力至上”的孩子,將來.....
越打越膽小自卑。如果一個孩子在自己父母面前都抬不起頭來,將來他在社會上能抬得起頭麼?
難以彌補的終生遺憾。孩子也是有尊嚴的,一些自尊心比較強的孩子可能不堪忍受而走上離家出走、自殘、自殺的極端道路。亦或者父母失手對孩子照成打傷、打殘甚至致死等惡果。(前年發生在對面樓上悲劇,十一歲的小女孩,大清早在校車前被母親一陣毒打趕上校車,晚飯時從家裡陽臺上跳了下來,看的人直流眼淚。)
孩子年幼無知,分不清好與壞、是與非,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應該是耐心地引導,細緻地教育,積極地去啟發孩子。
教育孩子無法速成,對於教育孩子這件事,家長們要做的應該是多多思考,耐心觀察。
放下身段(當爹沒什麼了不起)站在孩子角度去了解孩子。
多問。問孩子、問幼兒園阿姨,及時瞭解孩子在家與在外時的表現。什麼都不知道你教育什麼教育。
別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想要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一回家就抱著手機電腦玩,卻要求孩子去做作業、去練琴、練箏、練....這事就你覺得可能嘛?放自己身上自己也不樂意啊。
別絮叨。千萬別絮叨,孩子聽得見,可能他只是這一次沒做好,教育一次觀察後再視情況而定。一遍遍的絮叨只會喪失作為父母的威嚴,進而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懲罰孩子。打,可以打,犯了錯屢教不改,還不打更待何時?但不要在自己頭腦發熱的時候打。根據我小時候的經驗,打一次的效果可以撐一年,看見老爹臉變色兒即使不打,我也知道自己犯錯了,及時更正,改過自新。
-
4 # 工文鍋1
不管是單純的棍棒教育,還是任由孩子自由生長,期待大了就明白事理,這兩種方法都是不太妥當的。對孩子的教育是日積月累、滴水穿石的過程,這是進行家庭第一條共識,家長朋友們必須把家庭教育當成一項事業來做,要主動學習相關知識,採取適合自己的的方法,具體分析如下:
一 掌握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心理和行為特徵
根據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的道德發展理論,把孩子的道德發展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 自我中心階段(2-5歲)。這個時期的兒童,還不能把自己同外界環境區分開來,也不能理解“規則”的含義,考慮問題以自我為中心。
2 權威階段(5-8歲)。這一階段也成他律期,這一階段的兒童服從外部規則,接受權威指定的規範,把人們的準則看成是固定、不可更改的,而且只根據行為結果來判斷對錯。
3 可逆性階段(8-10歲)。這一階段的兒童已經不把準則看成是不可改變的,而把它看成是同伴間共同約定的。他們一般會形成這樣的概念:如果所有人都同意的話,規則是可以改變的。兒童已經認識到一種同伴間的社會關係,應當相互尊重。在這個階段,不再無條件地服從權威。
4 公正階段(10-12歲)。這一階段的孩子,開始傾向於主持公正、公平,富有愛心。
當然了,以上的過程和階段並不是絕對孤立的,而是連續發展的,並且不同孩子間,肯定存在偏差。
二 根據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認知特點,應該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1 對於自我中心階段的孩子,應該用關心和保護的方式來引導。這個階段的教育,要用愛的方式來引起孩子的共鳴,比如透過教他們體會爸爸媽媽照顧他的不容易來教會他關心別人;透過做遊戲的方法的來引導他們自己穿衣服,而不是一味說教他們要獨立自主的道理。
2 對於權威階段的孩子,要利用好這一階段內孩子渴望學習外界規則的特點,教他們最基本的做人原則,比如關心他人,獨立自強,互幫互助,孝順老人等等,這個時候透過講道理的溝通來教育孩子是很有效的。但有一個誤區要注意,這個階段的孩子容易忽略動機,重視結果,比如,孩子因為幫忙做家務打破一盤被子,還有因為偷吃糖果打破一個杯子,孩子會覺得第一種情況更嚴重。所以這個時候,耐心的講明道理很重要,不能只告訴孩子結果。
3、對於可逆性階段的孩子,建立正確的交友觀,和交往觀念,在這一時期很重要。也是和孩子建立正確的家庭規則的好時期。比如約定輪流做家務活來培養動手能力,約定每天晚上一起讀書來培養學習習慣,這個時候以身作則的示範效應是最明顯的,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在這一階段控制好自己的生活習慣。
4、對於公正階段的孩子,是培養孩子愛心的好機會。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孩子養成過於自大,獨斷專橫的性格。這個時候千萬不能採用棍棒教育或者簡單粗暴的懲罰措施,一定要講道理,講不過孩子時要找資料再溝通,不能簡單粗暴,不能置之不理。
三 總結:細心、耐心和方法是表達對孩子愛的最好方法。
不管是什麼階段的孩子,細心、耐心和方法都是家長朋友們要注意的三點。透過細心觀察發現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用耐心陪伴孩子成長,因為孩子的成長過程必然是曲折的;透過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一天天積累下來的功夫,會得到莫大的回報,一定能培養出懂事、善良、自立的孩子,在後面的學習當中也會受益無窮的。
-
5 # 雨後荒園
首先說一下我的觀點:我覺得打孩子是智慧不夠的表現。
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去探討:
1.如果是自己的孩子。
a.孩子在幼兒時期可塑造性非常強,如果你一直抱著尊重孩子人格的基本原則(不要因為他年齡小就覺得他什麼都不懂,孩子很敏感,而且學習能力很強),始終選擇尊重對方感受,接納、理解孩子的方式來與之相處,始終注重自己的言行舉動,不要給孩子留下壞的影響,那麼這個孩子習慣會始終很好,而且懂得自尊自重,不需要你用動手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當然這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或者說是我們應該共同努力的方向。總原則就是理解對方,尊重對方,在安全、健康、道德等原則內與孩子交流。比如不要玩“把這個給我吧”,給了你你又說不要,不給你你就故意說“小氣”這種惡意遊戲,這是一種本質上認為自己智商優於對方,而做出的愚弄對方的行為,很不尊重人。
b.充分理解孩子在某個年齡階段身體或者心理的特殊性,不要總是以成人思維來惡意揣測。比如幼兒打人大部分時候並沒有主管惡意,這可以說是一種感知世界的方式,當然是不恰當的,但如果你以成人的邏輯來處理,就會認為應該打回來,自認為這樣就給孩子傳遞了“打了別人就該捱打”這種“正確”觀念。其實我覺得這純粹是簡單粗暴,自以為是。
2.別人的孩子。比如當老師的教育學生。只有一個原則:不要打,不要打,不要打……原因你懂的。
-
6 # 宏泓的明天
應該耐心得教導。當今社會跟以前的社會大有不同了,以前信奉:“棍棒下出孝子。”還有在中國的傳統觀念的影響,目前居然有很多家庭也是覺得小孩不聽話改打該罰的一樣都不能少,他們堅信打小孩,小孩能記住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下次不會再犯了。但是我們家想過沒有在還孩子年齡小時他們沒有對錯的觀念的,打只是讓他們更害怕,更膽怯。我曾經在很多書裡看到在成長中被打的小孩長大多半都是身心不健康的人。有些變得膽小懦弱,有些變得暴力,有些心裡有疾病的等等。所以建議家長在小孩做錯或不聽話時先耐心地教導他,如果教導不行,適當用一點點小懲罰,但是千萬別過了。我記得曾有人說過:“你希望孩子長大成為什麼樣的樣,你自已先努力變成或接近你所要的樣子”。俗話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是他們的縮小版”。我們大人所做的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孩子,這是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總得說孩子犯錯我們當家長的應該先從自身找原因,再根據孩子的情況,得出錯誤嚴重性,耐心地教導孩子而不是劈頭蓋臉地罵打,有時罵打不但不起作用,反而適得其反。
為了我們孩子的明天,我們當家長的應好好地學習做家長,以身作則的教育孩子 ,我們的孩子會有個更美好的明天!
-
7 # 使用者282294190
孩子調皮可能有時候是受家長的遺傳活著環境因素造成,對於孩子調皮我們該打孩子還是來哄孩子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首先從打孩子來說吧孩子小打不對可能會對身子或者心裡直接造成影響所依一定要注意,另一個就是哄有些調皮的孩子非常不聽天話家長好心哄缺哄不住所依我們一定要有耐心去和孩子交流這樣慢慢孩子才能聽你的話
回覆列表
首先,要嚴肅而明確地告訴孩子這樣做不對。不能嘻嘻哈哈苦口婆心地勸孩子不要鬧了。告訴孩子,心裡有什麼不滿,可以說出來,不能胡攪蠻纏。
其次,分析一下孩子作鬧的原因。如果是孩子的問題,要跟孩子講明其錯在哪裡,不能二話不說就開打。如果是父母哪裡確實做得不對,家長也要勇於向孩子承認錯誤。
最後,孩子怎麼說都不聽,還是胡鬧,就透過轉移孩子注意力來化解。比如,咱們去看會兒動畫片兒吧,或者只要不鬧就講個有趣的故事笑話謎語,或者變個魔術。有時孩子哭鬧只是想要獲得家長關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