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盪漾的可樂
-
2 # 老楊123021323
歷代被稱為暴君的皇帝,如果細緻考證,要麼是因為王朝歷久,本來就積累了很多問題,導致積重難返,換哪個皇帝都無回天之力;要麼就是那個皇帝好大喜功,在當朝做了很大很超前的事情,又得不到當代老百姓的支援,持反對意見的居多,最後就成為民怨,導致王朝覆滅。
-
3 # 只是來看看
要是說起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君王、君主被稱之為暴君的典型有這麼四個人。分別是夏桀,商紂,秦始皇,隋煬帝。傳說中的這四個人,被說的十惡不赦。卻大同小異。說殘害忠良,驕奢淫逸,不顧老百姓死活。就好像這四個人出生就為了禍害人間一樣。然後就會出現一個救世主一樣的人討伐暴君。特別是《封神演義》《隋唐演義》這兩本小說出世之後,把商紂王和隋煬帝黑的是一塌糊塗。這裡說明,這四個君主,雖然是有些問題,但絕對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十惡不赦,一無是處。還是那句話。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善與惡。沒有十惡不赦的人,也沒有絕對完美的人,任何絕對的事情都是一個等著被拆穿的騙局。這裡還原一下這些君主的真實面目,客觀評價一下為什麼會成為失敗者。(這裡對夏桀不做介紹,夏朝太過於久遠,可考的史料太少,所以這裡不做任何評價。)
商紂王。商紂王本命叫:帝辛。“紂”是後人給他上的諡號。傳說中的商紂王感覺他就不是人了,沒有任何的對錯之分。驕奢淫逸,酒池肉林,殘害忠良,等等。其實真實的商紂王,根本沒有這樣的十惡不赦。相反,確實一個很有作為的人,很有能力的君主。帝辛繼位後,定都於沬,後改沬邑為朝歌(今河南淇縣)。早在帝乙(帝辛的父親)時,商的國力就處於衰弱階段。帝辛在位時期,東夷叛亂,商朝派大軍征伐。他繼續發起對東夷用兵,打退東夷向外拓展,把商朝勢力擴充套件到江淮一帶,繼續擴大商朝的影響力。商朝在帝辛的手裡,國土面積達到鼎盛。根據《史記ㆍ殷本紀》中記載帝辛時,有這麼一句話對帝辛的評價:“帝辛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這句話,直接就把帝辛的優缺點都暴露了出來。這句話是說,帝辛年輕時天資聰明,文武雙全,口才過人,行動敏捷,接受能力也強,而且非常力氣大,據說能空手與猛獸打鬥。口才也非常好,以至於可以攪弄是非。這種個人能力超強的君主,都有一個缺點,就是自以為是。對自己的能力判斷都非常的自信,過於自信的話就是自負了。自負的最大的缺點,就是輕敵,目中無人,認為別人都不如自己,也就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而這就是紂王的輸於周文王,周武王的最大的原因。
然而帝辛在位後期,居功自傲,耗巨資建鹿臺,造酒池,懸肉為林,修建豪華的宮殿園林,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使國庫空虛。他剛愎自用,聽不進正確意見。在上層形成反對派,使用炮烙(炮烙是夏桀姒履癸發明的)等酷刑,鎮壓人民。殺比干(其實殷比干不一定是被殺而是老死的),囚箕子,年年征戰,失去人心。他在討伐東夷之時,沒有注意對西方族的防範,連年用兵,國力衰竭,又需面對其因長年征戰而日積月累有增無減的大批俘虜如何處理等問題而造成負擔。(該段早已無法考究,由周武編寫,故歷史可信度極低。)
縱觀歷史,古往今來往往成就霸業者卻都不是最聰明的人.吳越之爭,勾踐是兵甲之事不如范蠡;鎮撫國家不如文種.楚漢之戰,劉邦最經典的一句話就是“為之奈何”。至於,強大的項羽為什麼會輸給一個地痞無賴的劉邦?有一大原因就是項羽個人能力太過出眾,“破釜沉舟”打章邯,以少勝多的“彭城之戰”打劉邦,這些經典戰役都被載入戰爭史。自己的不可一世的能力,讓自己太過於自負,聽不進別人的建議。“亞父”范增早就看透了劉邦日後是項羽最大的威脅,但是項羽不以為然,聽不進去,最後果然輸給了劉邦。
至於,商紂王被黑成這樣,十惡不赦,遺臭萬年的原因。就是如果不這麼做,周文王他們哪有藉口造反?只有打著這樣的旗號,去攻打商紂王,才會被任何。至於這件事,有一人看的是最透徹的。就是孔子的學生子貢。《論語》中子貢有一句話很中肯,是這麼說的:““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秦始皇
秦始皇被罵的最慘的就是“焚書坑儒”,“嚴刑峻法”,逼迫老百姓去建長城,等等。至於“焚書坑儒”,準確點說應該是“焚詩書,坑術士。”秦始皇三十二年派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等仙人蹤跡,後來又使韓佟、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對於秦始皇這種行為,有儒生表示勸諫的,博士齊人淳于越建議始皇仍實行分封宗室子弟為諸侯的政策,始皇交給臣下討論。丞相李斯反對。李斯的奏議促成了秦始皇帝下令焚書禁書,規定史書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論》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準保存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願學法令,則以吏為師。始皇心裡已感到受騙,於是命令御史案問諸生,互相揭發牽連四百六十餘人,始皇下令把他們都在咸陽活埋。《史記》記載秦始皇坑殺的乃是術士, 並不是儒生。焚識數固然不對,這開啟了愚民的先河。但坑術士是事出有因。有很多人,因為秦始皇信長生不老,而去欺騙秦始皇。特別是徐福。秦始皇派他帶領三千童男童女,乘樓船入海求仙山,後不知所終。秦始皇感覺自己被騙之後,惱羞成怒,才坑術士。至於為什麼後事被說成焚書坑儒,個人認為,被坑殺的術士中有一部分是信孔子的。
嚴刑峻法。其實嚴刑峻法這個事情,不應該秦始皇一人背鍋。還有一個人應該是商鞅。畢竟,秦始皇時期的法律走的是當初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所定的法律。“小罪重罰”,“什伍連坐發”,都是從那時候傳下來的。當然,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商君之法,功不可沒。但是,秦二世而亡,商鞅和秦始皇都是有責任的。特別是“什伍連坐法”商君之法中寫到:“五家為伍,十家為什,不準擅自遷居,相互監督,相互檢舉,若不揭發,十家連坐。”法律這麼定,一人犯罪,全家受牽連,知而不報,鄰居全部受牽連。這樣就把人們心中的惡激發了出來。而且還是小罪重罰。為什麼劉邦入關之後的“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者抵罪。”能瞬間獲得民心?當然,要想安定社會,光靠這三條法律是遠遠不夠的。但是為什麼還是收到了這麼多人的支援?就是因為秦法太過於苛刻。商君之法只能適用於戰國時代那種特殊的歷史環境。商君之法把秦國打造成為一個強有力的戰爭機器。二十軍功爵就是按照人們上陣殺敵的數量回來升官發財。但是,一旦秦國統一天下之後,這些法律就完全不適合推廣全國,更加不適合用這套法律去統治天下。統治天下後還得需要改革。秦始皇,秦二世,都不明白這個道理,才導致強大的秦帝國,二世而亡。
就算是這樣,但秦始皇依然是一位千古一帝。畢竟他建立的皇帝制度,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
隋煬帝。隋煬帝是諡號。原名是楊廣。隋煬帝是唐朝的人給他起的諡號,為了貶低他,才給的這諡號。如果不貶低隋煬帝,怎麼給你自己造反找藉口呢?華人這種事很虛偽的。即想當婊子,還想要牌坊。其實楊廣有他自己的諡號。他原來的諡號是隋明帝。隋明帝,是楊廣的孫子楊侗在被群臣推選為帝后,給楊廣上的諡號。根據古代流傳下來的《諡法》中,照臨四方曰明。說明隋朝的朝廷對楊廣還是很認可的。
隋煬帝跟商紂王有點像的。都是屬於那種個人能力很強的君主。根本沒有傳說中那麼一無是處。只會享受。楊廣在開皇元年立為晉王,後率軍南下消滅南陳,統一中國,開皇二十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七月繼位。在位期間開創科舉制度;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對後世頗有影響。透過這些履歷還認為楊廣那麼罪不可赦,一無是處麼?至於他為什麼會失敗。個人認為他有點急功近利了。楊廣在位13年,13年中對外征討契丹,大宴突厥,征討流求,三徵高句麗。對內開鑿大運河,營建東都,等等。這些事情都是需要人力,物力,財力的。就算楊廣他爸,隋文帝楊堅弄了個開皇之治,但也經不起13年中這麼造錢。為了幹成這些事情,只有不斷的徵發民力,增加稅收。特別是三徵高麗時候,民間已經痛不欲生了,居然還勞師遠征,結果終於造成了隋末農民起義。
史書上寫楊廣,弒父殺兄。難道被人稱之的明君的唐太宗李世民不是麼?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了原太子李建成之後,逼迫李淵傳給他皇帝位,然後把李淵軟禁,然後霸佔兄嫂。而且李世民三徵高麗也都失敗了。事實上相比李世民的“貞觀之治”開創了大唐盛世。隋明帝楊廣也不是毫無作為。開通京杭大運河,完善科考用人制度,理順絲綢之路。這些作明隋煬帝的所作所為對後世都產生了很大的積極影響。也許是勝者為王敗者賊,李世民是勝利者歷史可以自己書寫。隋煬帝是敗國之君,他的歷史只能讓勝利者去書寫。結果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其實很多我們認為熟知的歷史,其實原本並不是那樣。胡適有一句話說的相當經典。:“歷史就像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女孩,誰想怎麼打扮她就可以怎麼打扮她。”
-
4 # 李知笙
你說的這三個皇帝,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這三個王朝後面的那個王朝是發展較好的,商朝後面的周朝,秦朝後面的漢朝,隋朝後面的唐朝。
雖然這三個皇帝在歷史上都是暴君,但也不可否認他們也有天資過人的一面,帝辛在位時期,東夷叛亂,商朝派大軍征伐;秦始皇統一六國,他建立的皇帝制度,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修煬帝修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對後世頗有影響。由此可見這三個皇帝都是能力過人,心懷抱負,他們不甘心讓王朝止步不前或退後,過於急迫發展,奈何國力跟不上野心,暴亂反抗是必然,最終覆滅。
若不是有他們在前做出的一切,後面的三個王朝又怎麼會發展如此的快?如此的好?
所以,他們就算算不上仁君,但絕不是暴君。
回覆列表
秦始皇不是暴君。反而是千古難之明君。一中國止征戰,雖然在選儲這件事上愚蠢了一回。隋煬帝談不上暴君頂多就是喜好女色。高好大喜功。精於玩樂而已。暴君是誰?孫權之孫孫皓就是一個典型的暴君。史書記載。孫皓一天要殺一百多人。一天不殺渾身皮癢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