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溪的莎莎
-
2 # 莫忘初心242650426
從孩子快樂童年的角度去思考這樣的話題,要讓孩子快快樂健康成長才是。
"任他瘋玩"不敢苟同。相互間手持棍棒、枝條,模仿網路影片動畫、電影情節,追逐、衝刺,多危險啊!
成群結隊玩泥巴,去河裡、溏邊戲水,家長會放心嗎?從小放任自流,野性十足,就為以後的良好習慣養成埋下隱患,再引入正軌就難了!
應該玩耍一些動手動腦,利於健康快樂增長心智、及其力所能及的玩具和遊戲。而且要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時間觀念,從小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當然,一旦進入幼兒園和學前班,就應該按照老師要求去做了,不然跟不上學習教育要求的。
(網路圖片)
-
3 # 小胖多多的成長記
在玩樂中學習,我覺得是,可以在咱們陪孩子的時候加入一點數字和詞語的灌輸,孩子的模仿力很強,而且記憶力好,還有多和他說話,交流,有助於幫孩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
4 # 劉四姐說早教
首先,您可以瞭解下寶寶的發育規律,三歲以前,寶寶大腦的發育就能達到成人的80%,寶寶的學習能力,性格養成、情商這些奠基性的能力都是在這個階段養成的,如果在這麼黃金的時期,讓他瘋玩,貌似會有一些浪費了,但是,在這個階段的寶寶,讓他學習,又顯得有點苛刻
三歲以前的孩子,就如同一張白紙一樣,孩子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都會在這個階段一筆一劃的“刻”上去,或許您會問我,為什麼要用“刻”這個字,因為這些,是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小時候,我吃過什麼,喝過什麼,我已經不記得了,但是我相信,他們其中的大部門肯定都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肉”
那具體要怎麼做呢?我想說的,就是【陪他玩】;您看著是不是很簡單,但是我相信,您肯定沒有做到,真正的陪她玩,是要在遊戲中體現價值,實現真正高質量的陪伴
媽媽們放下手機,每天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全身心的投入在寶寶身上,可以陪她遊戲,可以陪她塗鴉,可以陪她感受大自然,也可以陪她一起和小朋友互動,但是這些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您全身心的陪伴
學齡前的寶寶,是在遊戲中學習,所以可以讓他瘋玩,享受快樂,同時也可以在遊戲中學習到很多東西~~~
-
5 # 暖心秋媽
孩子上學之前,我個人覺得玩和學習不用分開,兩者可以並重。
“孩子上學前”,我個人的理解是上小學之前的學齡前孩子,也就是說,處於讀幼兒園年齡階段6歲前的孩子。
孩子學與玩的分派我在鄉下工作,在我周圍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一些長輩認為,從前的人都沒有讀過幼兒園,那個年代的孩子總是在田地裡瘋玩,所以孩子上不上幼兒園也沒關係,孩子年齡小,學不學知識也沒有多大關係。
而大部分的年輕家長則認為,即便學齡前的孩子也應該上幼兒園,因為現在的年代競爭那麼強,如果孩子總是在家瘋玩不上幼兒園的話,將來讀小學也沒有基礎。再說了,現在的家庭都是一個兩個孩子,孩子上幼兒園,玩伴會更多,也可以過集體生活。
可不可以讓孩子既可以玩又可以學到知識?難道孩子上了幼兒園就沒有了玩的權利?難道孩子在家就什麼也學不到嗎?難道不可以一邊學知識一邊玩嗎?
當然可以!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家裡,都可以做到學玩並重,可以既學習又可以玩。
能學到知識又能讓孩子玩得開心的做法:
▶孩子在幼兒園可以學到什麼知識呢?一、孩子在幼兒園可以學到與人相處。一個班就是一個集體,孩子在幼兒園這個大集體中可以學到與人相處,這就是學齡前孩子的社交能力。
當孩子獨處於一個家庭,他就失去了和別人交往的機會。少接觸他人的小孩,對與他人交往會產生膽怯的表現。所以,大人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可以讓孩子學到與人相處的人際交往。
二、孩子在幼兒園可以參與集體生活。孩子總是一個人獨處或者被大人帶著參與大人的聊天之中,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或許文靜得不喜與人接觸。要麼就是早熟得常常模仿大的話。
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讓孩子可以參與集體生活,並學會人際交往。
三、孩子在幼兒園可以在遊戲中習得知識。學齡前孩子對知識的獲得,大都貫穿於遊戲之中。所以,孩子在遊戲中不僅可以玩得開心,還可以習得知識。
這就是孩子送到幼兒園學習的好處。
如果不希望孩子在家一直瘋玩,也不想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我們家人可以做些什麼讓孩子可以學到知識呢?
▶孩子在家也可以學到知識。一、善於用日常生活的所見聞教孩子習得知識。大人的見識比孩子更廣闊,所以,我們可以自己的所見所聞講述給孩子聽,讓孩子知道一些趣聞,瞭解一些生活常識,懂得生活技能。
比如,在我四歲的時候,我媽媽總帶著我一起去摘菜,告訴我應該在哪些菜可以摘,哪些留著,讓他長大後再摘。
又如,在我九歲的時候,我爸爸就在我怎樣殺雞宰魚,這些都是生活技能。
從小到大我都被家人帶著一起去幹農活,於是乎,還沒有讀小學的時候,我就學會了怎麼煮飯、收割稻穀、插秧、上山割草砍柴之類的。
大人的知識技能其實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二、利用輔助工具教孩子習得知識。希望孩子可以學習知識,我們可以使用一些輔助工具。不過,一定要控制輔助工具的使用時間。
比如,我們現在可以用手機,iPad、電腦、電視之類的讓孩子學唱歌、跳舞,懂得禮貌禮儀之類的兒歌等等知識。
三、家人以遊戲方式讓孩子習得知識。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大人有時候還可以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獲得知識。
孩子上學之前,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家裡,只要我們大人多努力,有耐心,孩子既可以玩得開心又可以學得快樂。
回覆列表
我們都希望孩子快樂,所以不想讓孩子過早的背上學習的負擔和壓力,也是希望孩子可以有一個開心愉悅的童年,但是當孩子進入學習階段時候,別的孩子都已經掌握了一些知識點,能夠更加得心應手的去聽老師對知識點的傳授,家長們又會開始自責,覺得沒有對孩子的學習進行抓緊。
所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又開始在各位父母的思想觀念中生成,
學習和快樂並不是矛盾的,同時,有壓力的學習也不一定的快樂的,而且如果壓力過大甚至還會造成學習效率的低下,孩子因為學習產生的不快樂,是因為被迫、無趣和力不從心以及成年的不接納與不恰當獎懲等原因造成的,真正好的學習態度,是富有探索性的興奮和充實,經過努力獲得的成就感則是最莫大的快樂。
知識技能上的一時"差距"是不足為道的,起跑線上的"輸贏"也是無關緊要的,關鍵在於孩子是否有活力和熱情的面對他的學習任務以及成長中發展問題,是否具有較高的進取心和自尊心,是否有恰當的學習策略和能力,這才是未來學習發展中真正重要的競爭力。
孩子只有具備了這些條件,才能更好的進行發展,可是笑到最後。
一:家長為什麼會出現"學"和"玩"方面的糾結?
1.沒有弄清兩者之間的關係
家長們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糾結問題,是因為沒有弄清楚"玩"和"學"之間的關係,在他們的概念裡,兩者是完全對立的一種關係。但其實,在這兩者之間,並不存在絕對的對立,尤其是對於學前兒童,有時候,遊戲本身也可能是學習的過程,就比如孩子們都喜歡玩的遊戲過家家,在過家家這遊戲的過程中,如果環境引導的恰當,孩子就會在動作語言,想象力、社交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發展,甚至還會涉及到對數學等學科方面的涉及。另一方面,學習其實也可以採用遊戲的方式,同樣是學習外語,有的是選擇讓孩子在遊戲中開心愉悅的接觸到有關於外語方面的知識,潛移默化的進行知識方面的汲取,還有一種就是在枯燥乏味的書本式教育中學習,顯然前者更適合學前時期的孩子。
2.對孩子的情況沒有正確的瞭解
每個人的性格都是有所不同的,孩子的性格也有一部分先天因素,以及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處事態度與習慣問題,其實在孩子成長髮展階段,每個孩子都是具有探索和學習的興趣的,這個時間段的他們對於學習也更多是主動的心態,他們也有獨立的需要,有學習的渴望。每個孩子的發展環境也自有其特點,這就需要家長更多的瞭解孩子屬於哪一種型別,或者更加偏愛於哪一種學習方法,如果自家孩子的遊戲環境豐富,就可以更好的把學習和玩耍結合起來,如果孩子對"傳統意義上的文化知識著迷",那麼家長對其進行的一些輔導培訓安排也不會讓孩子有過多的負擔感。
3.只關注孩子的短板
不論你的孩子優秀或是不優秀,跟其他孩子之間有差距,大多情況下也都是因為家長常用自己家孩子的短板去跟別人的長板做比較。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他們的各種能力高低也是跟自己獨特性有關。如果家長不能接受孩子的獨特性,就會找不到內心的平衡,這個時候就會對孩子進行短板上的加強培養,同樣也就會對孩子進行壓力施加。
孩子就是孩子,學齡前的幼兒畢竟還是幼兒,其天性就是貪玩好動,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在《愛彌爾-論教育》中強調:"對兒童的教育,必須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徵,否則就會造成不良的後果,因為"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否則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的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會腐爛,我們將造就一批年紀輕輕的博士,還有老態龍鍾的兒童。"
所以說,面對著學前時期,孩子是該玩還是該學,我們在這裡提倡家長們應該更加重視兩者之間的互聯關係,讓玩耍來為學習更好的服務,也是結合孩子的成長需求,玩耍,對孩子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