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浪到家的翔哥
-
2 # 石塘君
我覺得永遠都不可能消除人們對於遊戲的偏見,就像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往往人們不是對遊戲有偏見,有偏見的是你在不該玩遊戲的時間對遊戲愛不釋手。
我曾經也是一個遊戲痴狂者,我從上了大學開始接觸Dota,經歷了各個版本的變遷,我依然是打不死的巨魔。
其實一開始我的老婆(那時候還是女朋友)是不管我玩遊戲的,對這款遊戲也更是不存在什麼偏見,甚至有時候我給她講起遊戲中一些好玩的東西她也是聽的肖然有趣。大學時光大家都懂的,生活沒什麼壓力,如果再沒有個興趣愛好啥的,那日子可真是無聊透頂。
但是一切的改變從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開始,那時候剛剛開始工作,下班之餘也是沒有什麼其它的事情煩惱,所以經常是下了班回來吃完飯就開始Dota。這時候女朋友就開始有點不耐煩了,覺得我陪她的時間太短。平時上班沒時間去見她,下了班或者節假日也是懶得出去窩在家裡玩遊戲。已經工作的人了,沒有一點工作的規劃,沒有一點拼命的勁頭。再到後來,我們準備買房和結婚的時候,老婆就已經徹底對我玩遊戲失去了耐心,也開始整天跟我嘮叨這個遊戲怎樣怎樣,這麼大的人了還是沒有一點責任心啥的。
現在吧,我已經基本不玩遊戲了,真的不是因為老婆有偏見,現在的生活壓力真的是讓人無法喘息,沉重的房貸車貸讓你的頭腦24小時不能停止轉動。為了生活,我得要努力工作,努力學習,儘快把證拿下,讓生活看起來好過一些。
老婆現在也基本上不再提遊戲的事情了,並不是老婆對這個遊戲已經消除了偏見,而是這個遊戲跟我再無關係。不管版本再怎麼改變,那灰色的ID也不會再亮起。
所以說,人們對於遊戲的偏見是不會消失的,除非這個遊戲能讓她們的生活過的更好,否則不僅僅是遊戲,就連對人都是有偏見的。
-
3 # 影視小白哦
其實,我覺得現在的人們對於遊戲的看法還是在慢慢的轉變,畢竟現在中國的電競行業也在起步階段,這也需要人們的支援。
很久以前,華人就對遊戲有很大的偏見,認為遊戲是影響孩子學習的攔路虎,一但孩子沉迷於遊戲便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甚至以前有些小孩為了能夠在網咖上網打遊戲,又因為手裡沒錢,就產生了偷盜等社會問題,這也是國家明令禁止未滿十八歲的人禁止進入網咖的原因。
也正因為這樣,遊戲也就成了影響孩子學習的”電子海洛因”,其實,也有很多的心理學家分析的出原因是失敗的教育成了孩子染上愛打遊戲的導火索,一些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就會在虛擬世界中尋找樂趣,最後也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最重要的是遊戲裡含有大量的暴力色情內容,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做的,卻在遊戲裡能夠實現,列如gta5等的開放性遊戲就是。
不過,中國的科技水平正在快速發展,遊戲行業也不落下,現在大部分遊戲都開始面向於邏輯思維的開發,列如moba類的遊戲,這類遊戲能夠讓人的大腦產生思科,邏輯分析打法,這樣不僅訓練了孩子的邏輯思維,也讓孩子玩的開心,這也是許多高校開設電競課程的原因,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華人終將會接受遊戲的。
-
4 # 各種疑難雜症患者
回答的有點跑題了,因為越想越多,跑題了不好意思,但是是我認真寫的
...............................................................................................................................................................................
實話實說遊戲對於我來說並不是專業,但是本人長期從事高中教育,雖然從2015年才正式進入教師隊伍,但是到目前為止已經做過了三年的高中班主任,今天我想從一個高中班主任的角度來談一談對於遊戲和手機的看法。
我曾經在遼寧省盤錦市某區高中任教,這裡學校名字不方便提,幾乎所有的高中在校規中都有一條就是:高中生不允許將手機攜帶至校園。我們暫時不評價學校是否有權力如此要求學生,我們從學校的出發點來看無非就是兩個:
第一,就是輿論壓力,目前社會網路發達,網路資訊科技幾乎已經成為了新的“工業革命”席捲人類社會,任何偏遠地域發生的事情都可以透過網路瞬間傳輸到世界各地。因此,在學校這樣目前來說承擔過多輿論壓力的地方,自然希望減少學生與社會輿論的接觸,換句話說我認為學校不允許學生帶手機首要目的其實就是為了保證自己學校不被輿論過多關注,包括學校的收費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敏感問題,儘管正規高中的收費專案和收費標準都是經過省物價局和教育部門核准透過的,只是一旦進行社會曝光按照目前中國網民的素質必然又會把學校推向至風口浪尖,目前一提學校和教師,部分網民拿出總是一副對待妖魔鬼怪的態度,學校做出的任何決定都要質疑一番,不能說不允許質疑,但是經過本校和上級機構解釋過的事情只要與他腦補的不同,就認定學校欺騙社會,比如2016年三月我接手了一個學校的藝術班,學校主打美術專業,因此學校有很多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的學生,學校的藝術特長培訓不在普通高中教育教育的課程標準中,因此需要額外收取培訓費,收費時以班級為單位收齊,到學校財務處進行繳費,財務處再以班級集體為單位開收據,然後就有一位家長搞事情,找到我要求我單獨給她家孩子開收費發票,我說學校收費屬於集體專案只有一個班級整體的收據在我這個班主任手裡,不給學校個人開發票和收據(其實說到這裡懂的人已經明白了,學校不是一般納稅人而是一個事業單位,學校是不能開發票的)但是家長不依不饒一直在質疑:交錢為什麼不能開發票,並且把這件事情曝光到網上,結果在社會上引起不小的轟動,一致認為學校存在亂收費,因為事情的結果與他們腦補的不一樣。
第二,就是遊戲,學校在新生入學初期就曾經提出過要求,學生不能在學校使用可以上網、看小說的智慧手機,並且呼籲家長不僅在校不用,在家同樣不能使用智慧手機上網,原因就是網路的誘惑太多了,不良的社交、崩壞的價值觀、各種誘導未成年消費的遊戲。所以歷來教育和電子遊戲就是勢如水火,目前中國社會給予學生、學校、教師和家長太大的壓力,因此他們必須掃清任何一切阻撓學生考上大學的不良因素。但是仔細剖析起來,其實阻礙考大學的何止是電子遊戲,就想題主所說的足球、籃球,我見過太多的學生為了踢足球、打籃球而選擇逃課,其實說到底一切跟學習無關的事情都被認定為阻礙因素,但是為什麼這其中游戲承受了如此重大的壓力?相比較於傳統的體育運動一個人不可能持續一天24小時打籃球,因為身體會不舒服,但是打遊戲的人能做到,他們可以在吃早午晚飯時候打遊戲,他們可以在午睡晚修之間打遊戲,由遊戲帶來身體和頭腦中亢奮經常會造成消化不了和睡眠不足;他們可以在上班或者上學路上打遊戲,他們可以在上班時和上課時在單位或者教室裡打遊戲,遊戲裡帶來的亢奮和失落感會影響他們本來該做的重要事情;他們可以在聚會時、可以在上廁所時等等一切碎片化的時間裡打遊戲,把本來應該放鬆的狀態轉變為亢奮狀態。我本人雖然是一名高中班主任,但是也是一個資深的遊戲迷,多次親身經歷,人在壓力大的時候絕對不能靠打遊戲來放鬆和宣洩,因為一旦你放下了手機,巨大的空虛感和失落感會轉變成更大的壓力再次壓在你的身上,所以有的人一旦玩上游戲就放不下來,很多遊戲開發商就是抓住了這一點,在設計遊戲的時候情節緊湊來引起人的參與感或者用競技性來激發人的求勝心理,因為放下手中的遊戲就會瞬間產生巨大的落差感,那種從緊繃到鬆弛的落差感真的是非常難受,而如果學生經常處於這種不正常的、不間斷的亢奮狀態一定會給學生心理帶來不好的影響,哪怕是學習,經常就有人說某某孩子學習學傻了,其實原因就是如此長時間處於高強度的學習壓力,頭腦長期處於亢奮狀態導致的,因此學習也需要適當的放鬆,但是遊戲不能起到放鬆的作用。而相比於傳統的體育運動,除開專業運動員普通人是不可能做到一天24小時都進行的,所有體育運動多數情況下不會成癮,並且體育運動透過體能的宣洩可以讓學生放鬆學習帶來的亢奮,因此體育課成為了各級學校必不可少的專案。
只要一天遊戲不能真正起到放鬆作用,遊戲就一天不可能被大眾所接受。遊戲跟體育運動不一樣,體育運動進行累了會休息;遊戲跟電視劇不一樣,電視劇雖然情節緊湊但是一天兩集看完拉到,你想多看,抱歉沒有;遊戲跟電影不一樣,想看你付出時間和金錢代價;遊戲跟音樂美術不一樣,考大學沒有遊戲大學和遊戲專業。
所以作為一個並不專業的資深遊戲迷,我認為遊戲和題主所有的這些是有本質區別的,遊戲沒有錯,錯的是人,總之把一切怪給社會和學校就對了。
遊戲自發展也就幾十年,其本質和足球,籃球,圍棋(鍛鍊身體先不談)等差別不大。
加上近幾年隨著遊戲發展,越來越多的遊戲已經超越了遊戲本身,具有哲學,科學,歷史,藝術等特性。
在我看來遊戲在未來一定會超過電影,電視劇。說說你們的看法
回覆列表
收到這個提問的時候我很開心,能提問我真的受寵若驚。
我來闡述一下自己的想法吧,現在人們對遊戲的偏見主要還是來自與青少年沉迷遊戲而產生的。
我們聽到很多聲音,手機毒害了孩子,遊戲毀了一代人,學生整天上網咖打遊戲等等…
我想反問一下,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作為父母的在做什麼?
我是一個迷你世界的遊戲主播,我每天跟很多小朋友一起聊天一起玩。看到的聽到的實在太多,很多大人真的不陪伴孩子,孩子跟爸爸說:“爸爸陪我玩一會。”爸爸說:“我太累了,來爸爸把手機給你看,來了電話叫爸爸。”“媽媽陪我出去玩我要去遊樂園,不行啊寶貝,媽媽馬上要出去有個應酬,給你手機,有事給媽媽打電話。”
現在家庭都知道,孩子不好哄,給個手機就好了。翔哥這麼說不是把責任丟給父母們,很多人都是情非得已,不東奔西走,怎麼養家餬口。想陪伴陪伴不了啊,再說這個問題也不是家庭能解決的。
學習壓力大,課外生活少,生活枯燥,沒見過青山,沒見綠水的孩子,不在少數吧,現在放學孩子還玩123木頭人不?還玩三個字嗎?丟沙包不?仍拖鞋嗎?他們有時間嗎?有空間嗎?
這個問題背後是一片大霧霾,很深,估計大家都看懂了,真正的癥結在哪裡,我們埋一個伏筆,往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