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露為霜yy

    1

    土豪式避暑:冰塊療法

    大名叫做,青銅冰鑑。青銅冰鑑是中國戰國時代就已發明的“原始冰箱”。

    1977年出土於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由銅鑑、銅缶組合而成,缶套置於鑑內。

    冰鑑的工作原理,是依靠裝在鑑內的冰塊使缶中的酒降溫的。

    中國古代,人們喜歡溫酒,溫酒不傷脾胃;夏季時也嗜喝冷酒,冷酒可以用來解暑。

    楚國地處南方,盛夏時飲冰鎮酒,自然是莫大的享受。 “挫糟凍飲,酎清涼些。”《楚辭·招魂》中的這兩句話就是說,夏天飲冰酒,就如同我們今天的冰鎮啤酒一樣,清涼爽口,是防暑降溫的佳品。

    在電視劇有,也出現過皇室用冬天儲存的冰塊來讓居室達到降溫的情景。

    2

    唐代“空調房”

    唐代時,皇帝在宮廷中建有專供避暑用的“涼殿“。殿中安裝了機械傳動的製冷裝置。這種裝置,採用冷水迴圈的方法,用扇輪轉搖,產生風力,將冷氣傳往殿中。同時,還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簷直下,形造水簾,激起涼氣,以達到消暑之目的。這種製冷裝置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較高的降溫能力。

    去承德避暑山莊遊玩的時候,進入到一些房間裡,裡面並沒有現代空調裝置,卻比室外要涼爽許多。一是由於房屋是木製結構,通風效果好,二是由於特殊的建造方法和巧妙的構造。古人的智慧,真的是不得不讓人歎服。

    3

    人工風扇

    老百姓用不起冰箱,更建不起有空調房的行宮,只好手動降溫。扇子在古代叫做搖風、涼友,多用竹編成,輕便環保,價格親民。

    達官貴人則可以享受到下人為其製造的人工風扇,風扇的用料也極為考究,如娟、帛等,配上玉製的手柄,加以名人字畫的裝飾,如工藝品一般精美。

    現代有多種多樣的扇子,但還是覺得竹子做的扇子最好用。比絹制的價格便宜、耐用,質樸。

    古人的智慧,情趣,是先祖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去把它們在歷史的長河中去鐫刻。

  • 2 # 沙麓書院

    在古代的時候,沒有空調、冰箱、電風扇的時代,他們是如何給自己進行降暑的呢?其實在古代的時候,避暑的方法還是非常多的,其中就包括在室內放置冰塊,其中在電視劇《宮》中就有一段,八阿哥徒手劈冰塊起到降溫的效果,還可以製作成冰鎮的食物。

    古代的人都是有冰鎮酸梅湯、冰鎮銀耳等冷飲進行飲用,此種奢侈的避暑的方法是從周朝的時候就開始流行了起來,當時也就侷限於官府之上的人,到了唐朝的時候就更加的普遍了。

    眾多的避暑的方面,還是當屬於唐朝女子的避暑方式是最為獨特的,那就是身穿半臂裝和袒胸裝,這樣的服裝穿著出去,可以說是在唐朝“春光乍洩”、“袒胸露乳”,這種服飾的特點就是:薄、透、露;可以說比《滿城盡是黃金甲》裡面宮女穿的有的一比。皇帝看到了,恐怕都有拿起一件衣服給她們披上吧!這都是朕的女子誰敢看。

    在很多的詩詞歌賦中就有很多用來,描述唐朝的女子袒露的真實的寫照。“胸前如雪臉如花”、“長留白雪佔胸前”、“粉胸半掩疑晴雪”等等都是,當然半臂裝和袒胸裝在一定的程度上面是可以起到降溫避暑的功效的,這種款式的衣服其實就是和現在的人穿背心和短裙是一樣的道理。

    而且唐朝的絲綢可以說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都可以用薄如蟬翼來形容在最好不多的了。可見她們的夏天比我們過得還舒服吧!這種款式的衣服一旦問世了,可以說是風靡了整個大唐,就連唐朝的皇宮都開始流行了起來。

    這種款式的衣服一出來,就可以看到這個長安城的女人,一到夏天的時候,就會穿著這樣的衣服,可以說是讓唐朝的男人一飽眼福了。可以唐高宗可就看不下去了,這等場景,真的是非常的有傷風氣,簡直就是傷風敗俗啊!

    雖然唐高宗自己可能會喜歡這樣的,但是這樣的風氣怎麼可以一直的持續下去了,多影響到唐朝的風氣制度啊!於是便下令禁止穿著半臂裝和袒胸裝,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制止。

    但是這件事情可是沒有結束掉,可謂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包括武則天在內也是,對於屢禁不止的情況之下,甚至還傳到了宮裡,成為了武則天的最愛,女皇都喜歡了,高宗禁止也沒用了,於是這種身穿半臂裝和袒胸裝的衣服就流傳了下來!

    還有8天就立秋了。每天三十度左右的溫度就已經熱到不想出門,在家裡有風扇和空調,還有冰鎮西瓜和飲料,別提有多舒服了。不過,在古代可是沒有風扇和空調的,但是天氣該熱的時候還是很熱。再加上古人穿的衣服都很保守,不會像現在這樣的露胳膊露腿。那麼,古人究竟是如何避暑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相信大家在有的古裝劇中看到過,在炎熱的夏天,皇上和各娘娘的宮裡都放著冰塊,以此來散熱。不過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古代,能把冰從冬天儲存到夏天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成本也很高。所以一般只有皇上和地位比較高的娘娘才能用冰塊去暑。

    還有一個地方也是古代的避暑聖地,不過在列強侵略中被英法聯軍燒了。沒錯,這個地方就是圓明園。據史書記載,圓明園是個非常涼快的地方,一般到七八月酷暑的時候,皇上會帶著一些妃子到圓明園避暑。

    除此之外,在唐朝,女性們有一個很好的避暑方法,就是穿低胸的衣服。想象一下現在,在炎熱的夏天,我們脫下長袖穿上短袖的時候,就能涼快很多。雖然低胸裝只是露出了一點,但是也會涼快很多。在看其他朝代女性穿的衣服,都是非常保守的。因此,在避暑方面,唐朝的女性算得上更勝一籌了。

    炎炎夏日,你們有什麼好的避暑方法嗎?

  • 3 # 掌心記

    唐代詩人王轂的一首《苦熱行》道盡了古代炎炎夏日,酷熱難擋的情形。

    祝融南來鞭火龍,火旗焰焰燒天紅。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五嶽翠乾雲彩滅,陽侯海底愁波竭。何當一夕金風發,為我掃卻天下熱。

    那麼古人在沒電、沒空調、沒電扇、沒冰箱的情況下,是如何避暑的呢?下面我們就看一 看古人的智慧。

    一、製冰塊

    古人巧打時間差,將冬天的天然冰塊儲藏起來,到了夏天再取出來使用。

    《周禮》記載:“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詩經·七月》也記載:“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

    凌人就是"掌冰政,主藏冰之政也。"也就是周代主掌製冰的官員,他們在每年冬季十二月大寒之時,將冰塊窖藏於古代陝西大山陰處很深的地窖裡面,為保證三伏炎暑有足夠的冰塊供王室使用,需要窖藏三倍的量才夠用。

    由於這種窖藏冰塊的方法,費時費力更費錢,所以一般只有皇家才消費得起,

    《帝京景物略》記載:“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古代皇帝為表示對大臣有寵信,在火熱的夏日賜冰給大臣,就是非常貴重的禮物了。

    在古代這種窖冰一般是不直接食用的,其主要用途是用於夏天室內降溫,冰塊融化時,會散發出陣陣涼氣,這製冷效果跟今天的空調差不了多少,關鍵還環保無汙染。另外也用來製作冷飲。

    二、喝冷飲三國魏曹丕在《與朝歌令吳質書》裡有一句:"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五代王仁裕在《開元天寶遺事》回憶盛唐人們的享受:"唐都人伏天,於風亭水榭,雪檻水盤,浮瓜沉李,流杯曲沼,通夕而罷。"

    意思是把瓜和李子放到冷水中浸泡後再享用,當然王公貴族用的是冰水浸泡,一般老百姓只能用井水了,後人就常用"沈李浮瓜"來代指暑天的消夏生活。

    由此引伸出來的就是“冷飲”了。《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等書記載了宋代汴京和杭州的冷飲品有:沙糖綠豆、漉梨汁、木瓜汁、滷梅汁、紅茶水、荔枝露水、白醪涼水、梅花酒、沉香水等等,品種非常豐富,相當於今天的冰果汁和冰涼茶。

    清人顧鐵卿的《清嘉錄》中記述了蘇州炎夏街頭叫賣“涼水”的情景:“土人置窖冰,街坊擔賣,謂之涼水。或雜以楊梅、桃子、紅花之屬,俗稱‘冰楊梅’、‘冰桃子’。”三、築“涼屋”

    這種避暑方式十分奢侈,主要是古代皇室宮廷和有錢有勢的王公大臣們才享用得起。

    比如在唐代,皇宮裡就建有專供避暑的涼殿,用機械將冷水提至屋頂,然後再從屋簷流下,形成“人工水簾”,以達到消暑降溫的效果。

    《唐語林》卷四記載:“玄宗起殿,……時毒方甚。上在涼殿,座後水激扇車,風獵衣襟。……四隅積水簾飛灑,座內含凍。”

    唐代的達官顯貴們,有實力的也建有專供納涼用的水亭。

    《唐語林》卷五記載:“宅第有一雨亭,簷上飛流四注,當夏處之,凜若高秋。”

    這種水亭和皇宮裡的涼殿,建造原理是一樣的,只不過比不上宮廷的規模。

    但有記載唐朝代宰相,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逆天操作,竟然建造冰山來避暑,這在歷史上是獨一份。

    《開元天寶遺事》捲上記載:“楊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為山,周圍於宴席間。座客雖酒酣各有寒色,亦有挾纊者,其驕貴如此。”

    前面講了,在古代,由於技術條件有限,儲藏天然冰成本非常高,《雲仙雜記》說:“長安冰雪,至夏日則價等金璧”。可見用建造冰山來消暑,一般人根本想都不敢想了。

    四、搖手扇

    這個最容易理解,也是最常見的消暑方式了。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國家,相傳禹舜時代已有,晉朝崔豹《古今注》曾記載“舜作五扇”的記載。在商周時代,扇子還只是帝王威儀的象徵。

    到了戰國秦漢時期,出現了用細竹篾編形制成單門扇,成為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都能使用的度夏的必備神器。

    到了西漢時期,發展成對稱"合歡扇",成為中國傳統風格的扇型,直至現在。

    西漢班婕有扇詩,"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在我們熟知的《水滸傳》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中,白日鼠白勝扮作酒夫在黃泥岡,唱的一首歌謠,唱的就是古人以扇消暑的最形象描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廖化成為先鋒是因為“蜀中無大將”嗎?你怎麼看?